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3|回复: 0

[时评] 历史进程可以预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26 05: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历史进程可以预料 

 2017-12-26 伯通 大家

这是大家之选的第36篇文章

今日出品方:焦虑症候群

本文作者:伯通

点击了解《大家》编辑部开放计划


2008年1月4日,《人民日报》刊发时评《2007,倾听中国网民》。党媒在此文中高度评价网民和媒体在华南虎事件、厦门PX项目等事件中起到的作用,肯定了2007年是“网络公共元年”。2007年至今,普通中国人开启网络生活并参与讨论公众话题,已有十一年。


2017年,从年初的深圳中产破产,到年中的《北京,有2000万人假装在生活》,再到下半年油腻的中年男人、佛系90后……你会发现,人们讨论的话题,和十年前不太一样了。


是什么左右了话题的变更?我们在梳理了十年来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后,发现了话题变换背后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网民人群属性的变动。


1981年,新中国迎来第三次婴儿潮。从1981年到1990年,中国累计出生了2亿多人口,年均新增人口在2000万以上。



以婴儿潮中出生人口最多的1987年生人为例,他们在最近十余年经历了以下人生节点:



注:


1.考入大学的年龄为18岁,以6岁开始接受义务教育为准。


2.初次性行为年龄据《2015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中位数为22岁。


3.结婚年龄据《中国幸福婚姻家庭调查报告》,平均为26岁。


4.生育初孩的年龄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汇总数据,我国女性平均生育年龄为28.18岁。


5.初孩入托年龄为3至4岁。


而2007年以来的流行网络话题和婴儿潮人群的人生节点,形成了奇妙的契合。



2008-2009,爱国阵线联盟


2008年无疑是中国互联网史上的一个重大年份——网民数量接近3亿,比上一年足足增长了41.9%。


这一年的上半年,第一次互联网爱国高潮到来,MSN上有1000万名网友签名“红心CHINA”,QQ上则有1.3亿网友参与奥运圣火传递,成为中国网络史上空前盛大的爱国集体行动。而爱国高潮到来前的两个月,豆瓣“父母皆祸害”小组在这一年的1月份正式成立。



第一次互联网爱国热潮和“父母皆祸害”小组成立的背后,是婴儿潮一代此时几乎全部进入大学,迎来了独立生活的机会。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年轻人们自此拥有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对国家的热爱和对父母的不满都如约出现在网络上。


新生网民们急于寻找存在感,在网络上浸淫一段时间后,年轻人们的空虚和百无聊赖开始集中爆发:一些如今看来非常荒诞的网络事件出现了。


2009年7月19日,魔兽世界百度贴吧一位用户发表了一则名为《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帖子,此帖在一天内的点击量超过450万,一天半内跟贴超过30万,一跃而为“网络第一神帖”。偷菜游戏也在这一年开始盛行,这个几乎不用动脑的游戏成了全民游戏,人们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这一年的4月份,30位职业经理人和老板自发成立了“反庐舍联盟”(“庐舍”为Loser的音译,指每天在网上浪费两小时以上时间从而耽误工作的群体),遏制公司员工上开心网偷菜,此事还得到了央视《焦点访谈》节目的报道。



2010-2012 向生活下跪


2010年两会前夕,多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多次去北京“蚁族”聚居地唐家岭实地调研。住在唐家岭的“蚁族”李立国、白万龙坐在床上,为前去看望他们的全国政协委员何永智、张礼慧、严琦演唱自己创作的歌曲《蚁族》。在这之后,唐家岭地区整体改造全面启动。


在上一年的九月份,“蚁族”出现在新闻报道《发现“蚁族”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中。随后媒体对“蚁族”的报道热情不断高涨,《南方周末》在2010年12月31日的《新年特刊》中表示,“蚁族”作为社会群体的一极,正式“登上了中国的话语舞台”。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某课题组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受访的四千多名名年轻人有79.3%的年轻人都认为自己现在或者曾是蚁族。


如果说“蚁族”更多的是一种来自外部的定性,那么在接下来的2012年,一个年轻人自己发明的,更有自嘲意味的词“屌丝”即将出现。


《屌丝男士》剧照


“屌丝”一词发源于百度贴吧李毅吧。在2012年的李毅吧(又叫做帝吧、D吧)里,粉丝用字母D开头的词汇“D丝”作为自称。后来一些粉丝开始将D读成屌,形成“屌丝”。不仅是玩贴吧的年轻人自称“屌丝”,就连青年作家韩寒也说自己是屌丝。当年4月12日,韩寒发微博称自己是“纯正的上海郊区农村屌丝”。


这一年,婴儿潮人群几乎全部大学毕业,进入社会。生活刚刚开始出残酷一面,年轻人不得不在网络上用阿Q精神自我解嘲。


蚁族与屌丝一脉相承,展现了刚迈入社会的一代网民的生活境遇——年轻、贫穷、精神生活匮乏。



2013-2015 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


时至今日,“凤凰男”的概念已经被人们普遍地认知——出身普通乃至贫寒家庭的小有成就的守旧男人。但互联网上吐槽“凤凰男”的高潮,在2013年就已经出现。在这一年的年中,天涯论坛上集中出现了一批名为《千万不要嫁给凤凰男》《为什么凤凰娶不到凤凰女》的帖子。发帖人通过描述婚姻和恋爱中凤凰男的种种过分行为,来表示对凤凰男的不满。


《新结婚时代》中的典型凤凰男何建国和妻子顾小西


尽管“凤凰男”这一称谓带有明显的污名化色彩,但它的流行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以我国平均结婚年龄为26岁来估算,2013年前后,婴儿潮一代中的适婚人口已经开始超过不适婚人口。更不用说,出生在1987年左右婴儿潮高峰期的一批女性开始集中进入婚恋市场。要求她们不挑剔男方的身家条件,几乎是不可能的。


女性在婚恋方面面临的压力甚至转化成了对同性的敌意。2013年4月,豆瓣上兴起了一场“捉婊运动”,某大V发布的《(技术贴)如何鉴别绿茶婊》迅速蹿红,得到了3500多次推荐。与“绿茶婊”遥相呼应的词汇,是“直男癌”。


据民政部门统计,2011年,我国的离婚对数为287.4万对,其中80后作为当事人的占到50%。婴儿潮时期出生的大龄未婚女青年们,开始面对极大的结婚压力和极高的离婚率,于是“直男癌”一词在2014年出现了。在《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等帖子走红之后,豆瓣网友开始定义“直男癌”:


永远活在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里,时时流露出对他人的苛责、打压以及种种的不顺眼,并带有大男子主义特征。


图片来源于天涯


而作为年轻人面临最大催婚压力的节日,2015年的春节很不平静。


贾玲和瞿颖表演的小品《喜乐街》中的“女神和女汉子”段落,和天涯上一则楼主月入8000但开出苛刻征婚条件的帖子,一前一后引爆了网络上维护女权和吐槽凤凰男的热点。同年,以“怒怼男人不靠谱、怒怼女人不争气”为主要特色的咪蒙开始走红。



2016-2017 中产、焦虑、油腻


在2015年的10月,因瑞信称中国中产人群规模已达1亿,网络上已经对“中产”进行过讨论。但2016年,人们的危机感才开始大规模蔓延。在一线城市生活的人则更加敏感,到底要不要“逃离北上广”?


2017年初,深圳拥有两套房的中产破产、年底中兴程序员坠亡,这些都让80后中产们焦虑不安。虽然面临着变成“油腻中年人”的指责,但人们更担心的是孩子。


红黄蓝幼儿园(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部分出生在婴儿潮时期的80后,此时要么已经有了孩子,要么孩子到了该入托的年龄。从幼儿园面试查三代、到上海小学生家长竞选家委会拼履历、再到携程和红黄蓝虐童,80后群体参与网络讨论的话题重心,开始慢慢转移到孩子身上。要知道,2010年前后,汕头、深圳、陕西多地都曾发生过虐童事件,但那时的舆论却远不如今天汹涌。


应当指出,人口属性的变动只是网络议题更迭的必要条件之一。在更广阔的视野下,一定还有诸如互联网基础设施变化、经济发展、教育程度等其他因素也在影响着互联网上历年热门话题的变迁。


随着人群的迭代,一些关于90后的议题如2016年的“小粉红”,2017年的“90后”“佛系”,也开始进入公众视线。而当这些90后进入新的人生阶段,社交媒体上的话题或许将迎来再一次循环。


本篇头条文章由焦虑症候群出品 写作是取悦自己的手艺

团队成员:伯通、刘彦伟、郑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6-15 05:20 PM , Processed in 0.04265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