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小体弱多病,动不动就流鼻血,体育课晒二十分钟太阳就会晕倒,当同学们在练球跑步时,我都只能在树荫下看书,不擅长运动,也不想运动,但是特别羡慕擅长各种运动的人,也容易对体育好的人心生爱慕。
大学时代养成喝咖啡、抽烟、昼伏夜出的习性,以前极瘦,三餐也不定,时常把餐费省下来买书,饿了就吃饼干泡面,彷彿读书写作就可以生存。年轻时还不觉得消耗,成为作家以后,一直为经济所苦,忙着打工赚钱,也无暇照顾身体,慌慌乱乱过了十多年。
直到2008年某日我的右手拇指疼痛,没办法写字,疼痛从拇指开始蔓延到膝盖、小腿。我才意识到问题,到中医诊所接受针灸、去西医复健科做电疗复健。三个月之内跑遍中医西医民俗疗法好几家医院,经历一段怪病缠身犹如侦探破案的求医过程,最后转到台大医院免疫风湿科就诊,医生给我做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抽血检查。
回家等候报告时心情忐忑不安,上网搜寻关于此病的各种信息,据研究显示类风湿性关节炎好发于女性,而吸烟会增加四倍危险性,在极度焦虑中,虽然明知道无法改变结局,但还是想为自己做点什么,我决定戒烟,就把烟盒往垃圾桶一丢,决心不再抽烟,戒烟后感觉喝咖啡也没什么滋味,就顺道把咖啡也戒了,后来检查结果我并非类风湿关节炎,而是干燥症,是一种自体免疫疾病,原因不明,但大多是压力造成。
罹病之初,身上各处怪痛,神出鬼没的病症弄得我神经紧绷,但却也是因为神出鬼没的疼痛,提醒了我身体的存在。原来只有不健康时才会意识到健康是什么,只有当身体功能出错,才知道以往只是直觉地提腿走路,但光是走路这个动作,却包含了身体多项肌肉、神经、韧带、关节的组合才能动作,为了训练腿力,我开始到公园与学校超场运动。
当时所谓的运动不过就是在公园里快走几圈而已。但因为身体到处疼痛,有时连走路都很艰难,我依然坚持每天去走半小时到一小时。
身体状况每天都不同,有时可以轻快地走路,有时举步维艰,正因如此,当自己可以流畅自然地抬起腿,迈开步子走路,那种感受不再只是自然的身体反应,而是感觉每一个步伐都令人感动。
每天傍晚,我换上慢跑鞋、运动裤,独自在公园里快步疾走或缓步而行,我看见男女老少在公园里跳舞、打球、骑车、慢跑,风从脸颊拂过,周遭景物加速流动。那是生病后一年了,我像从一个迷宫里走出来,幸运又回到了人间,当脚步提起,身体逐渐往前行,我透过一步一步地前进,忘却身体上诸多痛楚。
而发病后有一度因为两个脚底都发作足底筋膜炎,连健走都成了奢侈,当时很恐惧自己的筋络骨骼都要逐一毁坏,因为生病,让我意识到自己的生命是依存在这个肉体之上,而过去我却长期地忽略它。我只让自己的头脑不断扩充、增强、升级,却过度消耗身体,却不知当身体出现问题,精神与意志也会随之衰弱毁损,长期在书桌前写作小说的我,清楚理解到,小说书写是大量体力劳动,以后我必须好好照顾自己。
一年一年过去,我逐渐习惯了身体的病痛。随着身体机能的恢复,我开始增加运动的强度。首先是到住家附近的女子健身中心运动,做简单的重量训练与伸展操,八个月之后,我到一家综合的健身房报名,做了一段时间的重量训练,在健身房里教室里接触了瑜珈、皮拉提斯、有氧舞蹈,我持续地每周三次到健身房,也懂得了如何锻炼肌肉、训练核心。
那段时间,我正在写作长篇小说《摩天大楼》。我每天早餐后写作,下午四点就休息,到健身房运动。那段时间里,我发现自己最喜欢上瑜珈课。脑子里一直转个不停的小说情节、人物性格,不管做什么运动都无法放松,只有在瑜珈教室里,跟随着老师的指令让身体极度地伸展、扭转、拉提,随着那些动作带来的痠痛、紧绷与放松,我终于可以全然专注在身体的动作里。
每当课程最后,老师要我们进行大休息,当我平躺在瑜珈垫上,感受到身体从最深层的筋膜、肌肉到意识,全然地松弛,彷彿连我自己创造出来的小说世界也无能打扰,作为创作者的我,沉浸在那短短的五分钟休息时间,感受到自己进入了意识的最深处。那儿,是理智无法到达之处,那里有我需要的平静,我可以疗愈、修复我自己。两年后我退掉健身房的会员,开始专注地学瑜珈。
年轻时每天都像在风浪里起伏,大喜大悲,敢爱敢恨,做过许多疯狂的事,也经历过各种冒险,那些事都滋养了我的写作,丰富了我的生命。但中年之后,我深感写作长篇小说是一条漫漫长路,绝非仅靠才气、灵感,不是只靠着燃烧自己就可以完成,一场大病打击了我,却也让我重新体会到作为一个人真正的存在是全面性的,我也能从更复杂的观点来看待生命,并且从这份复杂里,找到一种简单的生活。
我的生活变得极度简单,清淡饮食,早睡早起。以往跟小说家朋友的聚会都在夜晚咖啡屋,没有谈到打烊不会离开,生病之后,大家都把聚会时间改到下午,晚上十点我一定离开。
因为不喝咖啡的缘故,我也少去咖啡店了。很多人以为我这样生活必然乏味,但我却觉得放弃那些刺激,我的感官变得更敏锐,一杯白开水也能喝出滋味。我知道维持这样一个中年的身体,需要更多单纯朴素的食物,面对体能的衰退,需要更多的锻炼。
而当世界不断旋转,外界的人事物变动得那么快速,我得静下来,才能看见我想要看见的,写出我心中的世界。我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生活,也找到了与疾病共处的方式,中年对我不再是问题,因为真正的健康不仅是那些数字,而是因应各种年龄、环境、生命的变化,不以为苦,也不轻易放弃,保持创作力,始终对生命提问,认真思索,那才是能够丰沛而不停歇的生命力,而这份涌动的生命力,才是真正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