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17|回复: 0

[中华瑰宝] 中式隔扇门窗的整体构造 传统隔扇的特点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9 10: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式隔扇门窗的整体构造 传统隔扇的特点分析 

小文来了  2018-05-08


中国古代门窗——中式隔扇整体构造,以明清最流行称谓为主,说明如下:


1、格心:也称菱花,早期外檐装修的主要装饰手段就是菱花形式,亦有称格眼的;


2、绦环板:俗写套环板,另有夹堂板一说,很少用。宋时称腰华板,简称腰板,今口语常用。腰华板亦可写腰花板,因华花两字通假,加之在腰部的花板,形象易记;


3、裙板:宋时称障水板,语意不祥;也有写障板的,障碍之板;另有俗称挡板的,仅指素板而言;


4、抹头:抹在这里变音,读骂。宋时称腰串,但略有区别,腰串仅指中间部分的横木,而上下两头另有名称。但明清所指凡门窗隔扇上的横木均称抹头,故有六抹头、五抹头之说;


以上绦环板、抹头两词在古代家具上经常使用。



隔扇:凡可以开启或拆卸者可称隔扇门,亦有写格扇的。宋时称格门或格木门。清代用于内檐装修的隔扇又称碧纱橱。


槛(kan)窗:俗称隔扇窗,与隔扇形式大同小异,为明清建筑门窗的主要形式,设置在槛墙上;还有一种特殊的隔扇,不设绦环板和裙板,完全以格心形式出现,从上到下皆透光。这类隔扇称之“落地明造”,优点是透光性好,缺点是牢固度差,易损坏。落地明造只在江南建筑中出现,北方地区寒冷风大,使之受限,未曾发现使用。另外,有类似折屏的隔扇,边梃两足落地,下部设抹头,因为最下边没有绦环板,另装有牙板,一般为壹门形式,曲线优美;这种式样的隔扇较少见,仅用于厅堂的内檐装修。


隔扇、槛窗是由边框,隔心,裙板和绦环板这些基本构件组成的。边框的边和抹头是凭榫卯结合的,通常在抹头两端做榫,边梃上凿眼,为使边抹的线条交圈,榫卯相交部分需做大割角、合角肩。隔扇边抹宽厚,自重大,榫卯需做双榫双眼。



裙板和绦环板的安装方法,是在边梃及抹头内面打槽,将板子做头缝榫装在槽内,制做边框时连同裙板 、绦环板一并进行制安。


隔扇槛窗边框内的隔心,是另外做成仔屉,凭头缝榫或销子榫安装在边框内的。如菱花仔屉,是采用在仔屉上下边留头缝榫,在抹头的对应位置打槽,用上起下落的方法安装的。一般的棂条隔心则是通过在仔屉边梃上栽木销的办法安装的。


隔扇、槛窗都是凭转轴作转动枢纽的,转轴是一根钉附在隔扇或槛窗边梃上的木轴,其宽、厚按隔扇边梃减半而定。转轴上端插入中槛的连楹内,下端插 人单楹内,两扇隔扇或槛窗关闭以后,内—侧用栓杆栓住 ,栓杆断面尺寸同转轴,长度比转轴加出连楹之厚一份,上下分别插入连楹和单楹。


在较大的隔扇和槛窗上, 通常都在边梃的看面四角安装铜制饰件 ,这种饰件总称叫“面叶”,上面冲压云龙花纹的称为“铅锻面叶”。 面叶依位置不同又分为双拐角叶(用于六抹隔扇的上下拐角处)单拐角叶,双人字叶(用于中绦环抹头和边 梃相交的节点处)以及看叶(用于挺上部中段),纽头圈子等。


用叶是用小泡头钉钉在隔扇边抹节点处的,它有防止节点榫卯松散和装饰双重功能。 在隔扇转轴上下两端,同样使用套筒、护口、踩钉、海窝(即寿山福海)等铁件。



隔扇门的结构


房门多采用隔扇门。唐代这种门已经出现,宋代以后大量采用。隔扇门四周周的木,竖的叫边挺,横的叫抹头。木框之内主要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叫做格心,也叫花心或格眼。下半部叫做裙板。格心与裙板之间隔以狭长木板,叫做绦环板,又称夹堂板。有的隔扇门上下两头也加绦环板,称为上夹堂板和下夹堂板。


绦环板越多,横向的“抹头”数目也越多,所以隔扇门有四抹、五抹、六抹等区别。隔扇门的格心部分为了采光的需要,采用透空的设计,分为平棂和菱花两大类。平棂是用细木条拼接组成,最简单的是直棂,包括破子棂、正方格眼、斜方格眼、什锦窗等。


平棂中另一种带拐弯的叫做拐子纹,包括灯笼框、冰裂纹、盘长、回纹等。第二大类是菱花格心,是在木头上雕刻出镂空花纹,做工复杂。等级也较高,常用于宫殿、寺庙等重要建筑的隔扇门上。常见的图案有双交四椀菱花、三交六椀菱花、四斜球纹菱花等。格心的图案空灵剔透,美不胜收,穿插组合,构成形式妙趣横生,装饰效果华丽优雅,并且图案在美观的同时还含有吉祥寓意,可谓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中精彩的一笔。


隔扇门的裙板和绦环板部分则浮雕各种装饰图案,如季花苴、祥禽瑞典、瑟棋书画、博古器皿、吉祥图案、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大多生动细腻,堪称杰作。



传统隔扇的机构特点


隔扇,宋代称“格子门”是安装于建筑物金柱或檐柱间,用于分隔室内外的一种装修。隔扇由外框,隔扇心,裙板及 绦环板成,外框是隔的骨架,隔扇心是安装于外框 上部的仔屉,通常有菱花和棂条花心两种。裙板是安装在外框下部的隔板, 绦环板(宋称腰华板)是安装在相邻两根抹头之间的小块隔板。裙板和绦环板上常作各种装饰性很强的雕刻。


明清隔扇自身的宽,高比例大致为1:3 -1:4, 用于室内壁纱厨, 宽、高比有的可达1:5 -1:6.每间安装隔扇的数量,要由建筑物开间大小来定,一般为4-8扇(偶数)。


明清建筑的隔扇,有六抹(即六根横抹头, 下同)、五抹、四抹以及三抹、两抹等数种 ,依功能及体量大小而异。通常用于宫殿,坛庙一类大体量建筑的隔扇,多才用六抹,五抹两种,这不仅仅是为显示帝王建筑的威严豪华, 更是坚固的需要。四抹隔扇多见于一般 寺院 和体量较小的建筑,三抹隔扇多见于宋代,明清时期较为见:有些宅院花园的 花厅及轩 ,榭一类建筑,常做落地明隔扇,这种隔扇—般采取三抹及二抹的形式,下面不安装裙板。


明清隔扇上段(棂条花心部分)与下段(裙板绦环部分)的比例,有六、四分之说 ,即假定隔扇全高为10份以中绦环的上抹上皮为界, 将隔扇全高分成两分, 其下占四份。这个规定,对统一各类隔扇的风格有重要作用。(古建中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6-1 03:32 PM , Processed in 0.03376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