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产于中国西南地区的松茸,能让日本人如此“上头“。日本国内的学界对此做了很多研究。首先是生物DNA比对:基因测序发现,确实存在一些细微差异。日本学者因此将亚洲松茸分为AB两种:日本松茸、朝鲜半岛松茸(北朝鲜和韩国)、中国东北松茸(黑龙江和吉林)在内的是A种;中国西南松茸(云南、四川、西藏)、不丹松茸、缅甸和北印度松茸在内的是B种。 亚洲松茸DNA比较和A种B种分布。via: ffpri.affrc.go.jp 其次是化学成分比对。松茸主要的风味物质是松茸醇与肉桂酸甲酯。松茸醇广泛存在于包括白蘑菇、香菇在内的很多真菌中,平常所谓的“蘑菇味“,就是松茸醇的味道。肉桂酸甲酯带来的风味则极其特殊。这是一种类似于山椒、紫苏、罗勒的植物清香,在已知的可食用真菌里,松茸是唯一带有这种化学成分的种类。很多无良日料店,常常以外形近似松茸的杏鲍菇制作假冒的松茸焖饭。在加入一定量的紫苏、罗勒,以及由松茸醇与肉桂酸甲酯调配而成的“松茸香精”后,就能获得极其相似的口感。亚洲松茸A种和B种化学层面的区别在于,A种的松茸醇含量较高,可达到78%;肉桂酸甲酯含量很低,最低只有4.6%。B种正好相反,松茸醇含量只有74%左右,肉桂酸甲酯却可以超过8%。表现在风味上,中国西南地区的松茸,比东北、朝鲜半岛和日本本土松茸,具备更多的植物清香——让日本人上头的,正是此物。这种差异,来自两地差别巨大的自然环境。东北、朝鲜半岛和日本的松茸共生植被以赤松、黑松、红松为主;但中国西南松茸的共生树种则丰富得多,包括云南松、高松、马尾松、油松等等,此外,西南地区的高山栎树林,也是松茸理想的共生环境。更重要的是海拔。东北、朝鲜半岛和日本大多以海拔2000米以下的丘陵为主,但中国西南喜马拉雅山脉东麓地区,却是著名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组成部分。不乏海拔3500米甚至4000米以上的地区。虽然松茸对海拔的适应性非常强,1000米到3500米的地区都有分布,但显然,海拔越高的地区,由于气温低、空气稀薄、植被稀少,松茸的成长速度越慢。包括松茸醇和肉桂酸甲酯在内的各种风味物质,就积累得越多。反观位于横断山区的香格里拉地区,是典型的高山-深谷地貌,最高点巴拉格宗海拔5545米,最低点洛吉吉函海拔1503米,显然,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能孕育优质松茸。而在香格里拉地区周边的德钦县、乡城县、稻城县、木里县等地,却拥有大量海拔在2000米以上,3500米以下的松科植物林区。在采摘标准严格,分拣技术过硬,包装物流专业的前提下,这些地方的出产的松茸,同样拥有世界级品质。以香格里拉作为标榜松茸的道具,不只是矫枉过正,更是因噎废食。
[1]张光亚. 云南食用菌.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 [2]罗安清 著/张晓佳 译. 末日松茸.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3]石毛直道; 王斯.作为文化史的饮食文化.杭州·亚洲食学论坛论文集. 2011 [4]李建文;杨永平;毕迎凤;杨淑娇;杨锦超.松茸主要产地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6
[5]Trudell;Xu;Saar;Justo;Cifuentes;Peter Schieberle.North American matsutake: names clarified and a new species described.Mycologia.2016 [6]王永辉; 吴瑾; 白家磊; 高志贤; 周焕英.不同产地松茸中营养成分分析.营养学报.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