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8|回复: 0

[军事] 兵韬志略|中俄举行首次海上联合巡航,可震慑地区不稳定因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30 08: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兵韬志略|中俄举行首次海上联合巡航,可震慑地区不稳定因素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凌云志

2021-10-30 14:43 来源:澎湃新闻

字号
热点新闻:近期,中俄海军在俄罗斯彼得大帝湾附近海空域就跨昼夜反潜、编队防空等课目展开实兵演练,并在演习结束后派出10艘舰艇组成联合编队,首次经由津轻海峡进入西太平洋,穿越大隅海峡后抵达东海海域,完成首次海上联合巡航。
点评: 中俄军事合作由来已久,取得了诸多显著成果。特别是联合军演,已经从早期的小规模反恐演习,发展到了现在包括联合海上反潜、防空反舰和联合登陆等实战性越来越强的大规模演习,演习范围也从原来的近海轮演扩展到联合远航,充分体现了两国高度的战略互信和牢固的传统友谊,不仅有助于加强中俄战略互信、发展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时也传递了一种信号,即对相关国家的屡屡挑衅实施“有效威慑”,实现在安全威胁问题上的共同应对,对于反对大国霸权和维护地区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0.png

中俄首次海上战略巡航。  本文图片 中国军网

更加聚焦实战,推动中俄协作不断深化
近年来,随着国际安全形势的不断变化以及应对共同安全威胁的需要,中俄在防务领域合作不断深化,在技术交流、科研合作、武器装备等方面都有极强的互补性。特别是自2012年以来,中俄每年都举行定期联合军演,演习的内容和范围都在不断扩大。
此次中俄举行的海上军演及之后出动的联合巡航,无论是在舰艇规模还是阵容上,都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同时演习主题也发生重大变化,不再是以往传统的“联合防御和保卫交通”,而改为“维护海上战略通道安全”。两者貌似类同,但在本质上是截然不同的。前者虽然也有舰艇锚地防御、海上联合反潜等带有实战化色彩的科目,但更多的还是重视反劫持、搜救等等提供海上公共产品的科目。而此次演习针对“维护海上战略通道安全”主题,设计了一些需要高度互信与协作的科目,如“联合防空”与“联合反潜”等,需要双方的舰艇之间高度互相开放,对于对方的指挥、战术,乃至重要武器装备的操作和性能都有全面的了解,从而为未来的双方协同作战进行铺垫。
1.png
根据目前官方公布的信息,在此次演习中,双方主要围绕通信演练、编队通过水雷威胁区、消灭浮雷、编队防空、对海射击、联合机动、联合反潜等,以应对较大规模和对抗激烈程度较高的海上冲突。特别是反潜作战科目,这是世界各国海军公认的难题,对水下探测、搜索定位、火力打击等体系作战能力都有更高的要求。在此次演习中,中方战机首次进入俄方领空进行反潜演练,这是一种象征性很强并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举动,反映出双方对海军的战略作用及其运用方式有了更多共识。这种共识得益于并将促进中俄海军体系融合能力的不断增强和两国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深度发展
此外,此次参加海上联合军演的中俄舰艇不作休整即参加海上巡航,开展联合航渡、联合机动、实际使用武器等演练,也进一步检验和提升了两国部队连续作战能力、远海行动能力和联合行动能力,增加了中俄两国海军共同应对海上安全威胁的选项。目前,外界对此次中俄举行联合巡航的性质存在两种认识。一种观点认为这是事先安排的预定计划,说明两国政府早已决定对双方的联合演习大幅升级,而且直接针对的是美日同盟,那么此后中俄海军的联合演习动向,必将更令人关注,未来联合巡航行动也很可能会“常态化”。另一种观点则是认为此次绕日联合巡航是针对美国在中俄演习期间联合加拿大派出军舰穿越台湾海峡后中俄临时策划的“反制”行动,这种情况则显示中俄两军的合作与互信已达到非常高的水平,可以随时联合执行重大任务。而无论是事先安排还是临时策划,都标志着双方共同应对海上安全威胁的能力达到新高度,显示了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正在逐渐深化和落到实处。
2.png
发出警告信号,有力震慑日本右翼化倾向
近年来,日本政府互有右翼化倾向越来越明显,谋求地区霸权的野心也越来越大。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日本配合美国,积极充当后者围堵中国和俄罗斯的帮手。例如,日本新首相岸田文雄上台后不久,就表现出了对俄罗斯的强硬态度,在国会发表对外战略看法时公然宣称“只有在拿回北方领土之后,日本才有可能与俄签署和平条约”,并称“北方领土问题不能留给下一代解决”,在与俄关系上不愿做出让步。
此次中俄海军举行联合海上军演并随后开展绕日巡航,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对日本发出的警告信号。实际上,中俄在进行联合海上编队绕日巡航之前,已经表现出一些应对日本现实的协作态势。例如,俄海军在演习开始的四天前,出动了太平洋舰队的镇山之宝“瓦良格”号导弹巡洋舰等十余艘舰艇,在日本海进行了一次性试射10枚导弹的大规模军事演习,而中国在东海方向也与日本做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加强了在钓鱼岛领海内的巡航,让习惯于挑拨离间的日本感受到了一次“史无前例的特异状况”。
虽然此次中俄绕日本岛实施联合巡航,对日本释放出的信号比之前更有硬度、强度和广度,但值得注意的是,这次行动并未有违反国际法。日本有五个重要的咽喉水道,除了津轻海峡和大隅海峡外,还有北海道和库页岛之间的宗谷海峡,韩国和日本之间的对马海峡东西水道,这些水道对于日本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日本《领海及毗连水域法》规定,日本领海宽度为12海里,但为了方便美国核潜艇等携带核武器通过这片海域,同时又不违背“无核三原则”,日本在立法时专门规定上述五条水道为特定海域,领海宽3海里,中部为国际航道,各国船只可以无害通行。这种本意为美国留“后门”的故意之举给了此次中俄军舰联合巡航的合法依据,使其虽然从效果上来看会对日本形成一个有力震慑,但却是符合国际法的“正常之举”。可以预测,只要日本不放弃对中俄的敌意和围堵,未来所需要承受的“合法”震慑还将会更多。
3.png
直面“大国对抗”,有效反击美国战略打压
拜登政府上台后,加大了与中俄“大国对抗”的力度,持续强化在“印太”地区的军事存在。除了与日本、澳大利亚、印度频繁举行联合军演,深化“四方安全对话机制”外,美国还将眼光投向了远在千里之遥的欧洲,怂恿法国、英国、加拿大甚至德国等将军舰开赴包括中国南海和台湾海峡在内的太平洋海域,并于近期拉着澳大利亚与英国组成了一个强化的三边安全伙伴关系“奥库斯(AUKUS)”联盟。这是除“五眼联盟”、“四国机制”外,美国深化“印太”战略又建立的一个新组织,使得地区安全形势变得愈发复杂。美国积极构建的这些机制和同盟中,既有与俄罗斯保持良好关系的印度,更有被俄一直视为首要对手北约组织的成员国,使得俄罗斯高度警惕。而美国利用这些机制,以追求所谓“航行自由”为借口,不断在中国周边实施挑衅,也使得中美关系不断恶化,加剧了地区紧张态势。
此次中俄组成联合舰队绕日巡航,实际上也是“敲山震虎”,对美国在亚太地区进行战略打压的一种必要反应。日本在美国的亚太同盟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被视为美国实施亚太战略的“前沿存在”和“桥头堡”。目前,美国在日本和琉球有超过5万驻军的规模,部署了包括最新锐F-35B战斗机在内的一系列先进武器装备。美国通过在日本的驻军,除了加强对日本的控制之外,更多的是对中国和俄罗斯实施军事威慑。例如,在此次军演期间,美国空军就出动了部署在日本三泽基地的B-1B战略核轰炸机,其中有2架先是进入日本海,然后再进入黄海和东海,通过穿越宫古海峡进入西太平洋,随后又穿越巴士海峡进入了南海,进行了威慑巡航行动,其意图就是对演习进行反制,显示对中俄的强硬战略打压态势。
美国动辄动用在“印太”地区部署的军事力量进行挑衅和威慑,对中俄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安全都构成了严重威胁,也导致美国与中俄的博弈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这种情况下,中俄日趋接近并采取越来越密切的军事合作,更多的是在美国压力下不得已的一种选择,是有效应对美国“大国对抗”政策和维护地区安全环境一种积极应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6-7 06:14 AM , Processed in 0.03198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