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06|回复: 0

[转贴] 福建舰下水!实现完全自主建造之前,我们曾买了几艘航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6-17 12: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福建舰下水!实现完全自主建造之前,我们曾买了几艘航母?

 周明 国家人文历史  2022-06-17 02:01 Posted on 北京



1.jpg

图为下水命名仪式现场,摄/新华社记者 李刚


本 文 约 6000 字

阅 读 需 要 17 min


6月17日上午,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下水命名仪式举行。经中央军委批准,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福建舰”,舷号“18”。福建舰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配置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

该舰下水后,将按计划开展系泊试验和航行试验。


回望中国海军的第一艘航母“辽宁”号,前身还是苏联的“瓦良格”号。


在“瓦良格”号之前,中国买过三艘航母。正是这些航母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这才有了今天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福建舰”。


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中国曾购买过的几首航母。

   

恶名远扬的撞船大王“墨尔本”号


“墨尔本”号原来是英国海军的“尊严”号(HMS Majestic),舷号R77。是英国海军“巨人”级轻型航母的第十一艘。从“尊严”号开始的6艘航母和“巨人”级前10艘航母相比,有了一些改进,增加了飞行甲板面积和机库装甲厚度,所以有人也将这6艘航母单独列为“尊严”级。

“尊严”级建造的1943年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到最紧张的时刻,因此这6艘航母都是急就之章,为了缩短建造周期尽快建成服役,英国人竟然采用商船标准使用普通钢板,因为他们完全是为了战争的急需而建造,所以本来也不打算用多久,准备战争结束就报废拆解。

不过战争的进程比英国人估计得更快,“尊严”号下水时已经是1945年2月,胜利已经在望,他们对航母的需求也不是那么急迫了,所以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时,6艘“尊严”级(六号舰于1945年9月下水)全部停止舾装。不久就准备按计划拆解,但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海军对“尊严”级航母表达出了引进意向,因此又有3艘陆续重新开工。“尊严”号于1947年重新开工,此时喷气式战机已经逐渐取代螺旋桨飞机,考虑到了搭载喷气式飞机的需要,特地增加了斜角甲板和蒸汽弹射器。1955年“尊严号”建成后和“可怕”号一起以830万英镑的价格卖给了澳大利亚,改名为“墨尔本”号。

2.jpg
1971年9月2日, A-4“天鹰”式攻击机成队掠过位于杰维斯湾的“墨尔本”号航母上空,1967年秋,“墨尔本”号前往美国进行现代化改装后接收了20多架新型舰载机,其中就包括10架 A-4“天鹰”攻击机,不过以其仅可以搭载37架舰载机的程度,只能算是轻型航母

“墨尔本”号建成时标准排水量1.42万吨,满载排水量1.8万吨,可以搭载37架舰载机,只能算是轻型航母。但在航母发展史上却以“撞船大王”而恶名远扬。

从1957年10月28日和“蓝卡”号驱逐舰相撞开始,“墨尔本”号的碰撞史拉开了序幕,此后一发而不可收,此后和八艘军舰、商船相撞,其中两次撞船事故后果更是极为惨重:

1964年2月10日,“墨尔本”号与“航海者”号驱逐舰相撞,将“航海者”号撞沉,并造成了驱逐舰上82人丧生。1969年6月3日,在与美国海军的联合演习中,将美军“伊文思”号驱逐舰撞沉,造成73名美军水兵死亡。

3.jpg
1969年6月3日,在与美国海军的联合演习中,澳大利亚“墨尔本”号航空母舰将美军“伊文思”号驱逐舰撞沉,造成73名美军水兵死亡,图为两舰相撞后“墨尔本”号的受损情况,事后美国军队取消了与“墨尔本”号的联合演习,“墨尔本”号前往新加坡进行紧急修理

这几次撞船事故虽然不全是“墨尔本”号的责任,例如这两次最严重的事故就都是驱逐舰的原因,但“墨尔本”号“撞船大王”的恶名已经尽人皆知。

到了20世纪80年代,这艘本来只是战时应急建造的航母,已经服役近40年,加上多次撞击事故也对船体造成了一定损伤,所以澳大利亚海军让“墨尔本”号退役,在拆除了全部设备后作为废钢铁出售。

1985年,中国联合拆船公司以150万美元的价格买到了“墨尔本”号。这是中国第一次零距离接触到真正现代意义的航母,因此海军装备部组织了一支专家团队对“墨尔本”号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勘测、拍摄,然后再拆解。

令人意外的是,虽然“墨尔本”号上武器系统、电子系统甚至动力系统都拆得一干二净,但是蒸汽弹射器却居然没有被拆除。即便没有蒸汽弹射器的意外惊喜,就一个什么都没有的航母空船壳对于中国海军的航母发展来说,也是极具价值的。

因为这可以让中国海军和航母设计建造单位对现代航母有了一个直观而感性的了解,可以说是中国航母发展漫漫征程的第一步!
 
威名赫赫的“明斯克”号


中国买到的第二艘航母是苏联的“明斯克”号,这是苏联“基辅”级航母的二号舰。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苏联海军逐渐从近海型向远洋型发展,当苏联海军深入远海之后,缺乏空中掩护的问题就凸显了出来,因此从70年代起苏联一改原来重导弹重潜艇轻航母的发展方向,开始建造航母,基辅级正是这种战略思想转变的产物。

由于苏联海军的巡洋舰、驱逐舰性能还是相对差了一些,无法像美国海军那样为航母提供可靠的保护,所以苏联航母无法像美国航母那样只装备少量自卫型武器,不得不装备大量武备。也因为这个原因,苏联海军为基辅级量身定制了一种全新的舰种名称——“重型载机巡洋舰”。当然叫巡洋舰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规避《蒙特勒公约》里对航母通过黑海海峡的限制。

“明斯克”号航母1972年12月开工建造,1975年9月下水,1978年9月建成服役,先被编入黑海舰队,1979年又转到太平洋舰队成为太平洋舰队旗舰。“明斯克”号加入太平洋舰队,结束了苏联在远东没有大型主力舰的历史。

母港在海参崴的“明斯克”号,活动范围极为广阔,从北太平洋一直到中国南海,甚至还前出印度洋。而“明斯克”号到远东的时候,中美关系正处在蜜月期,苏联在亚太地区处境堪忧,所以“明斯克”号的到来不啻苏联在太平洋的一根振奋士气的定海神针。

每当“明斯克”号从海参崴出航,所到之处美、日都是如临大敌,派出大批舰艇、飞机尾随监视,不敢稍有懈怠。20世纪80年代日本研究大战略的著名军事评论家久留岛龙夫写的军事架空小说《明斯克号出击》能够成为畅销书,就是这种心理的折射。

1991年,苏联解体后,接收“明斯克”号航母的俄罗斯海军军费匮乏,无力承担像“明斯克”号这样的大型战舰的运行、维护费用。加上建造“明斯克”号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已经划归乌克兰,俄罗斯也没有大型造船厂能够对“明斯克”号进行大修,所以“明斯克”号只得于1992年5月退役,此时距离建成才不过14年,还不到正常情况下一艘航母至少40年服役周期的一半。

1995年,“明斯克”号与同级姊妹舰“新罗西斯克”号一起以1300万美元的价格打包卖给了韩国大宇集团。“新罗西斯克”号很快被拆解,但韩国对“明斯克”号却动了心思,一度考虑对其进行改装,使之成为韩国的第一艘航母。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韩国经济遭受严重打击,航母计划不得不终止。

1998年大宇集团以530万美元的价格将“明斯克”号卖给中国德隆公司,1998年9月,“明斯克”号被拖到广东东莞。1998年8月又被拖到广州文冲船厂进行全面整修和改造。2000年5月,“明斯克”号被改建成军事主题公园,落户深圳大鹏湾,建成深圳明斯克航母世界,成为深圳的一大景点,最高峰时每天接待的游客超过3万人。

2016年4月,由于明斯克航母世界停业,“明斯克”号离开深圳,先被拖到舟山进行整修,如今落户江苏南通,不久将重新作为主题公园开放。

苏联航母开山之作的“基辅”号


紧跟着“明斯克”号来到中国的第三艘航母是苏联海军的“基辅”号,是“基辅”级的一号舰,也是“明斯克”号的同级大哥。

虽然在“基辅”号之前,苏联海军已经有了两艘“莫斯科”级直升机航母,只能搭载直升机。所以“基辅”号是苏联海军第一艘搭载固定翼飞机的军舰。

4.jpg
苏联“基辅”级航母二号舰“明斯克”号,1979年6月24日摄。“明斯克”号是中国买到的第二艘航母,先是落户深圳大鹏湾,建成深圳明斯克航母世界,2016年4月,又离开深圳落户江苏南通,不久将重新作为主题公园开放

苏联建造基辅级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由于之前苏联偏重发展导弹,所以海军也是以发展弹道导弹潜艇和导弹巡洋舰为主,但随着苏联海军的发展,舰艇编队开始进军各大洋,对舰队远洋区域防空的需求越来越紧迫,光靠舰队编成内的舰艇装备的防空导弹远远无法满足需要,迫切需要能够搭载固定翼舰载机的航母来担当远洋舰队的核心;第二,苏联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工业实力大增,为海军建设航母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基础;第三,苏联成功完成了雅克-36垂直起降战斗机的研制,可以在此基础上研制垂直起降舰载机,也就是后来的雅克-38。

5.jpg
苏联“基辅”级航母一号舰“基辅”号,摄于1985年。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海军接收了“基辅”号,由于经费不足难以维持,1997年9月开始公开拍卖,后被中国天津天马拆船工程公司以7000万人民币的价格买下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基辅”级才应运而生。负责设计新型航母的涅瓦设计局提出了九种方案,最终确定在第一方案的基础上再进行补充改进,这才有了1143型方案,也就是后来的“基辅”级。

1970年7月,1143型一号舰“基辅”号开工建造,1972年12月下水,由于这是苏联第一艘搭载固定翼飞机的战舰,所以系泊试验和海试时间较长,从1974年10月到1976年12月,整个测试阶段长达两年,最后于1977年2月才算正式建成,加入海军序列,编入北方舰队,成为北方舰队的旗舰。

“基辅”号舰长273米,舰宽32.7米,吃水11米,标准排水量3.6万吨,满载排水量4.13万吨,最大航速32节。“基辅”号是集重武装和舰载机于一身的“载机巡洋舰”,单就凭导弹和火炮,也具有很强的反舰、反潜和防空能力,火力之强悍,完全可以出海单打独斗。但相比之下,舰载机比美国航母差得多了,只有12架雅克-38和21架直升机。虽然采用了斜角甲板,但没有滑跃甲板和蒸汽弹射器,只能进行垂直起降。不但飞机性能因为垂直起降而大打折扣,而且由于动力系统复杂导致故障率居高不下,从航母角度来讲,航空战斗力相当有限。

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海军接收了“基辅”号,和“明斯克”号航母一样,由于经费不足难以维持,1993年6月正式退役。

1997年9月,俄罗斯公开拍卖“基辅”号,最初是由一家美国公司中标,但是由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这家美国公司资金出现状况而最终没能付款成交。1999年3月,中国天津天马拆船工程公司与俄罗斯签署购买合同,以7000万人民币的价格买下了“基辅”号,此时的“基辅”号已经拆除了全部的动力、通信、武器装备及生活设施系统,只剩了一个空船壳。

2000年5月,上海救捞局的拖轮将“基辅”号从摩尔曼斯克港,历经102天,航程16850海里,拖带到了天津。

6.jpg
2019年5月11日,天津,滨海泰达航母主题公园,园内“基辅”级航母一号舰“基辅”号已经拆除了全部的动力、通信、武器装备及生活设施系统,只剩了一个空船壳,供游客参观。(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03年9月,“基辅”号没有被拆解,和“明斯克”号一样被改造成了航母主题娱乐公园。2011年5月,又被改建为航母酒店,成为全世界首家航母酒店。

未完工的“瓦良格”号

 
中国引进的第四艘航母就是苏联海军的“瓦良格”号。

苏联海军的“基辅”级其实只是巡洋舰和航母的混搭,还不能算是真正的航母,所以为了满足苏联海军进出大洋所迫切需要的空中掩护需求,苏联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造“库兹涅佐夫”级航母,这是苏联的第三代航母,也是第二代搭载固定翼飞机的战舰,更是第一种真正的航母。

而“瓦良格”号是库兹涅佐夫级的二号舰,最早叫“里加”号,是以拉脱维亚的首府里加来命名,由于拉脱维亚脱离苏联的迹象日益明显,所以1990年7月改名“瓦良格”号,在沙俄和苏联海军,曾有多艘战舰以“瓦良格”来命名,瓦良格人就是罗斯人,是由北欧的维京人迁移到东欧后当地人对他们的叫法,后来瓦良格人和斯拉夫人、钦察人逐渐融合,才形成了今天的俄罗斯人,所以瓦良格人被认为是俄罗斯人的先祖之一。

“瓦良格”号舰长306米,宽69米,吃水11米,吃水线长270米,吃水线宽35米,飞行甲板长305米,宽60米,有12度的上翘滑跃角。标准排水量4.3万吨,满载排水量6.5万吨。按照设计要求,虽然延续了苏联航母一贯的重武装风格,但舰载机比“基辅”级大有提高,可以搭载24架苏-27舰载型和15架直升机。

1985年12月,该舰在乌克兰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开工建造,1988年11月下水。1991年苏联解体时,“瓦良格”号还在造船厂的船台上,完工率大约68%,随着尼古拉耶夫造船厂一起归属乌克兰。

乌克兰既没有航母的需求,也没有资金完成“瓦良格”号的后续建造,所以“瓦良格”只能在造船厂的船台上一躺数年,听任风吹雨打海水侵蚀。

1997年底,乌克兰决定将“瓦良格”号作为废钢铁出售,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所以由澳门创律公司出面,以购买后改装成海上赌场为名义向乌克兰购买,最终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购得,如果拆解成废钢铁,最多也就500万美元,但如果算上一同交付的近40吨重的建造图纸,这个价格还是很值得的。

1999年7月,“瓦良格”号被大马力拖船拖离造船厂,但谁也没想到,这段航程却充满了曲折,直到2002年3月4日,“瓦良格”号才被拖到了终点——大连港,原来只需要100天左右的航程,整整花了627个昼夜。

7.jpg
2001年11月,在伊斯坦布尔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1999年7月,“瓦良格”号被大马力拖船拖离造船厂,但在运返中国时充满曲折,直到2002年3月4日,“瓦良格”号才被拖到终点——大连港,2012年9月25日完成改装,正式更名“辽宁”号

2005年4月,“瓦良格”号被拖入了大连船舶重工新建的30万吨级船坞,开始改装工程。2012年9月25日完成改装,正式更名“辽宁”号,加入中国海军,成为中国的第一艘航母。
 
为什么是“瓦良格”号?

 
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购买了四艘航母,为什么最后只有“瓦良格”号才被改建成中国的第一艘航母呢?

“墨尔本”号是20世纪40年代建造的老旧航母,而且还是按照商船标准来建造,服役期已经达到40年,而且还经历了多次撞船事故,可以说内伤不轻,就连船体寿命也已接近使用期限,实在没有什么价值再进行改建。

中国引进“明斯克”号后,很多人都认为很可能会被改建为中国第一艘航母。但是和“瓦良格”号一对比,就显出了不少缺陷。

首先,“明斯克”号排水量只有4万吨级,属于轻型航母,只相当于“瓦良格”号的2/3。而且既没有滑跃甲板,也没有蒸汽弹射器,只能使用垂直起降飞机,显然和中国海军的需要相差较远。

其次,虽然说“明斯克”号服役才只有十多年,属于舰龄较新的,但是毕竟当初是根据苏联海军的需求设计建造的,就好比是已经使用了十多年的二手房,而且装修风格还是前任房东的。相比之下,“瓦良格”号才建成了68%,好比是还没完工的半成品,后续完全可以根据中国海军的实际需要进行改建——例如在武备方面就比原先的设计有所削减,更重要的是,“瓦良格”号还有近乎完整的建造图纸,这也是“明斯克”号所不具备的优势。

另外,对“瓦良格”号的后续建造,对中国海军的航母发展是难能可贵的第一步。正所谓“万事开头难”,能够在已经建成了一大半的“瓦良格”号基础上开始,既减少了起步的风险,又能积累经验,自然是最好不过的情况。

因此,“瓦良格”号经过改建,涅槃重生,成了中国第一艘航母,也就成了最合适的选择。时光飞逝,几年的时间里,我们相继看到了自主设计建造的“山东舰”“福建舰”下水,共同见证了历史性时刻。

8.png
END
作者 | 周明
编辑 | 詹茜卉
校对 | 彦文

本文摘编自《国家人文历史》2019年9月上,原标题为《为什么选择“瓦良格”号  历数中国买过的航母》,有删节,本文系“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欢迎读者转发朋友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6-6 10:36 AM , Processed in 0.03788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