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52|回复: 0

[中华脊梁] 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丘成桐、许倬云,都为她而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7-5 07: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丘成桐、许倬云,都为她而来

 元小君 看天下实验室  2022-07-04 07:26 Posted on 天津

IMG_6302.JPG

“东方居里夫人”与性别歧视抗争

撰文 | 元小君

编辑 | 沈佳音

《看天下》杂志原创出品 

她成就了很多女性在科学界的“第一”荣誉,也身体力行地感召了无数女性科学家,却还是被时代和社会长久地遮蔽了璀璨的光辉。


2022年5月31日,东南大学举办了一场学术研讨会,并在几家网络平台直播。在线人数不多,回放累积点击数仅几万,但参与这场研讨会的嘉宾名字却个个如雷贯耳。


比如,三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著名数学家、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丘成桐,著名历史学家、美国匹兹堡大学荣休教授许倬云,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教育部原副部长韦钰,著名生物学家、美国科学院和美国工程院院士钱煦等等……


以这样一种方式,几十位顶尖学者参与了这场名为“纪念吴健雄先生诞辰110周年”的研讨会,共同追忆一个世界物理学界的传奇女科学家——吴健雄。


直到现在,科学界依然认为,吴健雄始终没有得到与其科研和社会贡献相匹配的名声和荣誉。


比如,吴健雄被称为“中国居里夫人”,但在学界看来,她对人类科学的贡献比居里夫人还要大。


比如,杨振宁和李政道因获诺贝尔奖而名声大噪,但鲜有人知道背后的关键人物吴健雄。


还比如,美国最机密的“曼哈顿计划”——造原子弹,吴健雄以唯一非美国籍女性科学家身份,参与了最核心的工作。


吴健雄成就了很多女性在科学界的“第一”荣誉,也身体力行地感召了无数女性科学家,却还是被时代和社会长久地遮蔽了璀璨的光辉。


IMG_6303.JPG
1974年6月14日,美国马萨诸塞州,哈佛大学校长 Derek Bok 与荣誉学位获得者合影,吴健雄为前排右一。(@视觉中国 图)


01

影响最大的两个男人:父亲与胡适

1912年5月31日,吴健雄在江苏省太仓市浏河镇出生。祖父在清末中过秀才,父亲吴仲裔也是典型的知识分子,甚至可以说是当时的“思想进步青年”,他在浏河镇当地创办了一所女子学校——明德女子职业补习学校。


为了鼓励更多女孩读书,吴仲裔拉着小吴健雄挨家挨户游说,不但学杂书费全免,还教授各种手艺活,甚至还允许不得不照顾弟弟的女孩,带着弟弟一起来上学。


在明德学校,女孩不仅读传统国学,还学数学、拼音等很多新内容。吴仲裔甚至自制矿石收音机送给当地乡人,还从上海租来电影,回来放给大家看。


吴健雄也在家庭影响下,从小背诵诗文,学习算术。拥有新观念的父亲,经常给她读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百科小丛书”,里面有许多科学家的故事。


1923年,11岁的吴健雄离开浏河,到苏州第二女子师范学校读书。在这里,她遇到了人生中对她影响最大的另一个男人,胡适。


苏州第二女子师范当时创办了多项实验教育,吸引了中外很多教育家参观。学校也会经常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来演讲,其中就包括当时的北大“明星”教授胡适。

此前,吴健雄已经读了很多胡适发表在《新青年》等杂志上的文章,心向往之。她记得那次胡适来学校演讲的题目是《摩登的妇女》,告诉学生妇女应如何在思想上走出旧传统。


第二天,吴健雄又到附近学校去听胡适的另一场演讲,主题是关于新时代的妇女和旧社会的改造。


1929年,吴健雄从苏州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毕业,考入中国第一所私立大学——中国公学,成为胡适最得意的学生之一。


在中国公学任教的胡适得知自己有这么一个优秀的学生,源于一次考试。


那次考试结束后,胡适看完吴健雄的卷子,立马跟两位同事分享:我从来没有遇到一个学生,对清朝300年思想史懂得这么透彻,我给了她100分。另外两个老师也表示,班里有位女同学,总得100分。三个人写出了同一个名字:吴健雄。


胡适成为吴健雄现代思想的启蒙者,更在此后的几十年里,对她影响深远。1959年5月1日,吴健雄赴美23年之际,她在给胡适的信中写道:“我一生中受我父亲和您的影响最大……”


IMG_6304.JPG
吴健雄就读中央大学时留影。(fotoe  图)
02

与“性别歧视”不断抗争

1930年代,正是近代物理科学在欧洲蓬勃发展的时代,多位科学巨星闪耀。


1930年9月,吴健雄考入中央大学数学系,次年,在父亲的支持鼓励下,她转到自己更感兴趣的物理系。


吴健雄在大学期间过着极其按部就班的生活,每星期二去整理一次头发,每周看一部电影,偶尔下厨,其余时间,几乎都在钻研学问。


1936年8月,在叔叔的资助下,吴健雄赴美读书,进入当时最进步的科学殿堂。


然而,在接下来的近50年里,吴健雄一边做科学研究,一边与学界和社会的歧视作抗争。


吴健雄的求学目的地是美国密西根大学,初抵美国旧金山时,吴健雄决定先停留一周,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看望同学。


但这次停留,让吴健雄改了主意,决定留在加州。


当时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虽然不如哈佛、耶鲁、哥伦比亚等大学久负盛名,但物理系竟吸引了一批年轻顶尖的物理学家任教,比如发明了回旋加速器的劳伦斯,比如28岁的传奇人物奥本海默——后来的“原子弹之父”。


除了人才济济,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当时的美国加州比起东部更自由开放。吴健雄听说,密西根大学的一个学生俱乐部,禁止女生从正门进出,只能从侧门进出。


吴健雄不敢相信,自由进步的美国高校,竟然对女性如此歧视。于是她毅然决定放弃原计划,即刻申请伯克利的物理系。也因为吴健雄的成绩和才华一流,就被破格录取了。后来在这里,她结识了一生的伴侣——袁家骝。


吴健雄在伯克利时期有几点令同学老师记忆深刻:第一,气质出众,在校园里坚持穿高领旗袍;第二,勤奋刻苦,经常做实验到凌晨三四点;第三,做事有决心,她认准的方向,就会始终坚持。


1938年,吴健雄正式开始了原子核物理实验。两年后,她获得博士学位。当时伯克利物理系的主攻领域是未来原子核物理学最重要的研究,而吴健雄的研究又非常核心,奥本海默是她的老师,每次有相关的研讨会,他都会说:叫吴小姐来参加,她知道所有关于中子吸收截面的知识。


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成就,让吴健雄名声大噪,有了“东方居里夫人”的名声。1941年4月26日,《奥克兰论坛报》刊登文章,标题是《娇小中国女生在原子撞击研究上出类拔萃》。


然而,即使吴健雄在伯克利做了很大的学术贡献,她也不得不离开这里,因为伯克利物理系不能给她教席,理由很简单:那个时候美国最顶尖的20个研究大学,没有一个女性物理教师。


1942年下半年,因为专收女性的史密斯学院可以让吴健雄任教,她就去了美国东岸教书。但吴健雄极不情愿,因为这就远离了物理学精英的核心圈子,而且史密斯学院也没有经费可以让吴健雄做实验。


第二年,吴健雄在伯克利的前辈积极帮她写推荐信给各个知名高校,帮她争取教席。当时的顶尖院校都不收女性教员,只有普林斯顿大学破格给了回复。尽管后来史密斯给吴健雄涨了很多薪资,但她还是奔赴普林斯顿,与丈夫袁家骝在那儿安了家。


1944年3月,吴健雄任职哥伦比亚大学资深科学家,机缘巧合地加入了一场被载入人类史册的研究——曼哈顿计划。

IMG_6305.JPG
1963年3月,美国纽约,吴建雄博士(左一)与同事在哥伦比亚大学实验室。(@视觉中国 图)

美国陆军部计划研制原子弹,命名为“曼哈顿计划”,吴健雄在伯克利时期的老师奥本海默主持这次实验。因为在原子核分裂方面的研究成绩出众,吴健雄被秘密邀请加入这项计划,成为其中唯一的女性外籍科学家。

1945年7月16日,人类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但面对荣誉和成功,包括奥本海默在内,很多科学家都陷入了复杂的自我怀疑之中。


吴健雄对此也很少公开谈论。多年以后,有人问起她有关原子弹的制造,她会反问:你认为人类真的会这样愚昧得自我毁灭吗?不,不会的。我对人类有信心。我相信有一天我们会和平共处。


二战结束后,吴健雄成为少数可以留在哥伦比亚大学的物理学家之一,这很罕见,因为当时对于女性的歧视仍然严重。


在这里,吴健雄也选择了自己最想要做的题目,原子核的β衰变。该研究领域在物理学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1940年代末期,未满40岁的吴健雄已经在β衰变领域享有了最权威的地位。但她仍然不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教员,只是一个研究员。


为了让学校的行政当局重视吴健雄,和她合作的教员,经常刻意安排她兼任一些课程。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多次讨论是否给予吴健雄教席,但始终未果。这期间她也只是埋头工作,从不提升迁和涨薪。


1951年,吴健雄的同事好友再次在行政会上提议,也再次遭到反对,理由仅是:吴健雄是女性。


而彼时的吴健雄已经站在科研领域的最前沿了,跟随她的学生无数。


直到1952年,吴健雄终于升任副教授。在当时,以美国东部一流常春藤盟校保守的心态看,“聘任女教师”已经是走在了时代的前端了。

可吴健雄的境遇并没有更大的改善,她的薪水仍然很低——直到1975年才被大幅提高。


最大的变化是,几年后,她的实验室从起初的物理系大楼底层,搬到了13层。


也是在这里,1956年春天,吴健雄接待了两个重要的拜访者,杨振宁和李政道。


在慕名拜访吴健雄的几个月前,两个年轻的中国物理学家杨振宁和李政道,发起了一项在物理界非比寻常的挑战:宇称不守恒。


一直以来,“宇称守恒”是物理研究者坚持相信的真理,在原子核物理和β衰变方面也一直被应用。两位科学家对该原理的挑战,立刻遭到强烈反对。


如果没有实验证据,该挑战则毫无意义。如何通过实验证明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杨振宁和李政道立刻想到唯一人选,吴健雄。


那年春天,吴健雄本来要跟丈夫袁家骝去日内瓦和东亚访问,甚至还特意定了伊丽莎白皇后号邮轮横渡大西洋。但她听了杨、李的设想,立马推了所有行程,全身心投入这个实验。


1957年1月9日凌晨,历经重重困难,吴健雄和她的同伴们终于完成了预定要进行的所有实验查证,他们拿出一瓶上好的法国红酒和几个纸杯,共同庆祝推翻“宇称守恒定律”。

IMG_6306.JPG
1946年12月30日,吴健雄被美国著名女性杂志《小姐》(Mademoiselle )评为“年度青年女性”,图中身着白色衣服者为吴健雄。(@视觉中国 图)

2月15日,《物理评论》刊发了吴健雄的论文,以准确的测量结果,否定了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守恒定律,验证了杨振宁和李政道的理论。


这场革命性的实验成功,使得科学界乃至全社会舆论一片哗然。当年的《纽约时报》头版报道,标题是《物理的基本观念宣称已经由实验而推翻》。


实验成功后的两个礼拜,吴健雄都无法入睡。她一再自问:为什么老天爷要她来揭示这个奥秘?她说,这件事给我们一个教训,永远不要把所谓不验自明的定律视为必然。


然而,老天爷并没有把物理界的最高奖项也同时给她。提出理论构想的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荣获当年的诺贝尔奖,第三位功臣吴健雄却与之无缘。


学界和社会舆论对于这种做法的猜测和分析不一,有人认为如果实验主持者吴健雄获奖,那与其搭档的科学家也应分享功劳,而获奖人数有限;也有人认为其他科学家随后几周发表的同类论文,稀释了她的实验含金量;更有人归因于她的女性身份……


但吴健雄始终没有对此公开表达过意见。


虽然与诺奖无缘,但因为她的杰出成就,吴健雄获得了一系列的殊荣。


1958年6月,普林斯顿大学授予其荣誉博士,吴健雄成为这个百年大学里第一个获得荣誉博士的女性。同年,吴健雄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界的最高成就,她也是获得这项殊荣的第七位女性。


随后,哥伦比亚大学终于提升吴健雄为正教授。但在许多科学界人士看来,这项决定实在是太迟了。

03

为女性科学家发声

因为常年的努力被“压制和忽视”,吴健雄非常关心女性在科学工作上的机会和权益。她常常鼓励女学生要坚持投身科学,也在各个场合呼吁女性在科学工作上要受到公平对待。


1964年10月,在美国波士顿麻省理工学院的一次公开会议中,吴健雄身着中国旗袍,操着上海口音的英语对台下的人说:“我十分怀疑,微小的原子和核子,数学的表征或者生物的基因分子,难道也会对男性或者女性有着不同的偏好吗?”


在吴健雄所处的时代,美国已经拥有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最蓬勃的文化创造,然而长存在社会中的女性歧视,并没有因为这个国家的进步而改进……在她看来,“我的父亲,他是个教育家,他超越了他的时代。在30年代的中国,父亲认为当时的社会如果要赶上西方世界,必须利用我们所有人的才智,而不仅限于男人”。

IMG_6307.JPG
吴健雄在国立中央大学的学籍表。(fotoe  图)

吴健雄也曾公开指出造成只有少数女性进入科学领域的原因,是许多女孩子对科学不感兴趣,而这正是幼年期对男孩和女孩不同的教育方式造成的。


“不利的社会风气和心理障碍正是问题的根本”,在她看来,这需要父母、老师、社会科学家、学校和政府共同努力。


1971年,在美国物理学会一个“物理中的女性”讨论会中,吴健雄说,有人也许会问,如果有更多的女性受到鼓励从事科学工作,对社会会更有裨益吗?


她接着举出了很多例子,关于环境保护、职业健康、抗生素危害等方面的警告都是由女性科学家提出的。吴健雄说,如果更多的女性从事科学工作,世界将会是更快乐和安全的生存之地。


对于生活细节中透露的社会态度,她也很敏锐。有一次,在一个会议上一位男士称她为“袁教授”,她立刻更正:我是吴教授、袁太太。她也曾公开表达过,比起夫人,更希望被称呼为教授。


美国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曾说,如果把吴健雄特别视作一个女性物理学家,其实是有些不敬的,我们一向认为她就是一位物理学家。


但现实中,吴健雄确实需要面临科学和生活中对女性的客观压力。比如,工作和家庭如何平衡?


吴健雄认为,夫妻共同分担家庭工作是解决方法之一。年轻母亲的育儿工作,如果家庭可以承担,也应该由专业的育儿中心解决。


吴健雄与丈夫袁家骝,正是遵循此原则。袁家骝是一名高能物理学家,虽然科学成就不如吴健雄杰出,但作为一名丈夫,数十年来体谅、支持吴健雄的工作。


吴健雄从早到晚忙实验时,袁家骝自然就承担更多家务。但只要吴健雄有空,也会操持家宴,下厨做饭。比如狮子头、炒青菜、馄饨,都是她的拿手菜。


儿子袁纬承小时候一直是保姆照料,小学一年级就上了袁家骝工作地附近的私立寄宿学校。有时候吴健雄在实验室要工作到深夜,儿子就自己做饭照顾自己。全家也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


比起生活起居,吴健雄更重视儿子的功课。袁纬承记得有一次母亲还特意去学校,询问是否可以早一年让他学代数。


尽管吴健雄已经尽力安排孩子的养育事宜,但对于一个要全心投入科研的科学家来说,确实是两难全。吴健雄经常对她的女学生说,结婚后有了孩子,一定要找一个好的保姆照料,千万不要因此放弃了科研工作。

04

零出错的“龙女强人”

吴健雄用一生的科研成果,完美解释了什么是“先锋”女性。而在生活中,吴健雄给人的印象一直是传统、朴实、优雅。


在伯克利读大学时期,爱穿高领旗袍的吴健雄不擅言谈,总是掩口而笑。她的一位同学开玩笑地回忆说,没看过吴健雄的牙。


因为气质出众,吴健雄有不少追求者,甚至还有人把她的名字“WU”唱进情歌给她听。追求者中不乏后来在物理界出名的大家,但吴健雄在各种场合只字不提。


吴健雄与丈夫袁家骝结识,也是在伯克利读书时期。袁家骝是袁世凯的孙子,在伯克利时,出身世家的袁家骝实际上家境拮据,因未能获得奖学金而转学,直到1940年与吴健雄再次相遇时才相恋。


1942年5月30日,袁家骝与吴健雄结婚。婚礼简单而隆重,在袁家骝的指导教授家中举办,教授也成为他们的主婚人。吴健雄穿上了西式婚纱,而主婚人夫人穿的是中式旗袍。


他们的好友,后来闻名遐迩的中国科学家钱学森,为他们拍了视频留作婚礼纪念。


IMG_6308.JPG
吴健雄与丈夫袁家骝。(@视觉中国 图)

两个年轻的物理学家的婚后生活简单而甜蜜。1942年9月19日,吴健雄在给闺蜜的信中写道:在三个月共同生活中,我对他(袁家骝)了解得更为透彻。他在繁重的工作中显现的奉献和爱,赢得我的尊敬和仰慕。我们狂热地相爱着。


1947年2月15日,他们唯一的儿子袁纬承出生。


丈夫和儿子对吴健雄的科研事业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包容,这才使得吴健雄在工作上始终保持“高强度”与“零差错”。


大多时候,吴健雄从早上8点一直工作到晚上七八点,午饭晚饭简单解决。


在她的信念中,实验工作必须追求完美,测量精确、计算准确,每个过程一丝不苟。她这么自我要求,也如此高标准地要求她的学生。


在她学生的印象中,吴健雄常常很严肃,甚至有人打趣过,要在实验室装一个光线探测器,来探测她冷静外表下的真实情绪。


有一次,她的学生度蜜月,她准许了不到一周的假期,还送了两本科学家传记要他们蜜月时读。


她在哥伦比亚大学时期,学生们给她起了一个绰号“龙女强人”。这个“龙女强人”在科学实验中,秉承着近乎违背人性的标准,零失误。


在学界看来,成就一个伟大物理学家的首要特质,就是精确。实验做得精确无瑕是对实验物理学家的极高评价。


多位一流物理学家也说,吴健雄是他们所知道的,唯一从来没有做过一个错误实验的物理学家。


除了精确,杨振宁十分推崇吴健雄对科学的透视力,知道哪些是真正重要的问题。比如她能克服一切困难,潜心挑战“宇称守恒”的实验。


在学界看来,吴健雄拥有长久的科研创造力。1971年一篇《吴健雄——物理研究的第一夫人》的文章说,不像大多数物理学家通常在40岁左右就从他们研究的领域退下来,57岁的吴健雄依然领导着物理实验工作。


1997年2月16日,85岁的吴健雄在纽约病逝。


墓地安排在吴健雄父亲创办的明德学校紫薇阁旁,墓体由东南大学设计,吴的生前好友、著名建筑师贝聿铭任设计顾问。


杨振宁题写照壁,李政道提出墓园的设计思想,两个石球象征两个左右对称的钴核子,而其衰变产生的电子分布由水流代表,它们是不对称的,以此纪念吴健雄划时代的科学贡献。

* 参考资料:

《物理科学的第一夫人——吴健雄》,江才健著,1997年7月复旦大学出版社

《十大华人科学家丛书,吴健雄传》,西溪编著,2017年11月河南文艺出版社

《Discovering Dr. Wu》, 作者袁婕达(Jada Yuan ),华新民译,原载于《华盛顿邮报》2021年12月13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6-8 04:49 PM , Processed in 0.03791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