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73|回复: 0

[影乐之声] 9.3分!又一部大尺度“禁片”,好怕它下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0-13 10: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9.3分!又一部大尺度“禁片”,好怕它下架…

 写字的乌鸦 乌鸦电影  2022-10-04 23:01 Posted on 广东


IMG_4356.JPG

在日本的熊本县,有一个美丽的海湾。

这里是日本最重要的海鲜产地之一,附近居住的4万多居民靠海吃海,过着安稳的日子。

IMG_4357.GIF

上世纪50年代初,一系列怪事打破了原有的平静。

先是海面上漂浮着大量死鱼,海鲜大幅减产,空气中弥漫着令人作呕的恶臭。

接着,有渔民发现自家的猫出现了异样,不仅走路东倒西歪,还四肢抽搐,狂躁不安。

一开始,渔民并未多虑,甚至还觉得猫的行为有点好笑,可渐渐地,附近有越来越多猫出现反常现象。

IMG_4358.GIF
IMG_4359.GIF  
IMG_4360.GIF

更匪夷所思的是,这些猫会非常痛苦地狂奔向大海自杀,经常有猫的尸体被冲上海滩。

仅在1953年,就有超过5万只猫投海自杀。

没过多久,渔民家的狗和猪也陆续“发狂”了,许多海鸟飞到不知火海上空时,也会莫名其妙地坠入海中。

一切像是受到了邪灵诅咒,人们开始惶恐不安。

IMG_4361.GIF

1956年4月21日,家住入江村的5岁女孩田中静子,得了一种怪病,她面部痴呆、手足变形、口齿不清、情绪狂躁不安。

送医诊治当天,静子不足3岁的妹妹也出现了类似症状。

IMG_4362.JPG

但,经过一系列检查,医生竟然无法得出结果。

静子的病情急速恶化,入院不到一个月,她双目失明、全身痉挛、呼吸困难,最后在痛苦中死去。

经过走访调查,医生有了惊人发现:静子家附近20户人家的小孩,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类似症状。

因为迟迟查不出病因,当地的地名成了这种疾病的名称,它就是震惊世人的“水俣(yǔ)病”。

IMG_4363.GIF
IMG_4364.GIF

水俣病爆发后,当地不复往日生机,连一只健康的猫都找不到,渔民们认为它是致命的传染病,家家户户大门紧闭,街上行人也避而远之。

甚至,连车辆经过水俣时,都不敢打开窗子。

水俣病因何而起?该怎么治疗?治不治得好?

面对人类历史上未曾出现过的疾病,研究人员无从下手。

他们注意到,最初发病的几人,都是海湾深处傍水而居的渔民,特别是首例病患田中静子,她家就建在滩头,涨潮时能在自家窗户钓鱼。

难道,跟海水有关?

IMG_4365.GIF

带着这个猜想,研究组对海湾环境进行了深入调查。

结果不出所料:海水样本里的重金属物质超标。

经过进一步分析,研究人员推翻了水俣病是传染病的说法,它并非病毒或细菌所致,患病人群也没有年龄和性别限制,并且发病的大都是沿岸的渔民。

某次复查过程中,一位住在海湾深处的60多岁老渔民不经意间抱怨了几句,竟让调查有了突破性进展。

他说:在海边建化工厂,人能不得病吗?我打了一辈子渔,海里的变化我最清楚,海水脏了,鱼都死了,人能不得病吗?

对啊!水俣湾坐落着当时全日本最大的氮肥工厂,莫非这怪病与它有关?

IMG_4366.GIF
IMG_4367.GIF

IMG_4368.JPG

这家工厂建于1925年,是熊本县的支柱企业,提供了当地近三分之一的工作岗位。

而站在它背后的,是日本大财团——智索集团。

据说,智索的首任总裁和裕仁皇室是亲戚关系,可谓是雄踞政商两界,风光无限。

IMG_4369.JPG

研究人员对氮肥厂排放的废水进行了大量且复杂的实验,而政府全程未给予任何资金支持,高额花费全部由有限的委员会经费和个人承担。

研究结果一出,激起千层大浪:重金属是致病因子。

面对患者家属的游行索赔,氮肥厂不仅狡辩,声称他们排放的废水是安全无患的,全国、全世界还有很多类似工厂,都没有出现过问题。

还迅速封锁相关消息,派人暗中恐吓家属,阻挠示威集会。

IMG_4370.GIF
IMG_4371.JPG

市政府提出加装净化装置的要求,也被氮肥厂以经费不足为理由,给拒绝了。

那么,当年他们的销售额是多少呢?

120亿日元,按当下汇率算都接近6亿元人民币…

1959年3月,英国神经学专家走访当地时,发现水俣病患者的症状(运动失调、听力障碍、视野狭窄等)与英国报告的有机水银中毒很相似。

一语惊醒梦中人。

研究人员立即对水俣湾的水银分布情况做了调查,结果令所有人大跌眼镜:鱼类体内的水银含量比日本法定数值高出80到100倍。

水俣病的罪魁祸首,终于找到了!

此时,距离氮肥厂使用含汞催化剂,已过去了23年。

难以想象,多年来,水俣湾的渔民日复一日食用着毒海鲜,体内的汞一步步争夺着身体控制权。

IMG_4372.GIF
IMG_4373.GIF
IMG_4374.GIF

经过多年研究,一个完整的致病链呈现在大家眼前…

为压缩成本,氮肥厂选用了廉价的含汞催化剂,而这些汞随着工业废水排进大海,微生物将原本毒性不强的汞转化为剧毒甲基汞。

甲基汞进入生物体内后,会顺着食物链传递,富集在更高等级的动物体内(与“大鱼吃小鱼”相似)

当人们食用“毒鱼”,高浓度的甲基汞就会在人体内不断积累,损害神经细胞和小脑,攻击知觉系统。

IMG_4375.GIF
IMG_4376.GIF

含有剧毒的海鲜销不出去,当地渔业遭受了灭顶之灾,渔民没了收入,生活很快陷入贫穷。

与此同时,生活窘迫的渔民为了填饱肚子,不得不继续食用毒海鲜,继续慢性自杀。

而政府和氮肥厂,没有采取任何补救措施,任凭水俣病患者数量不断上涨,终日在痛苦中哀嚎。

IMG_4377.GIF

有数据显示,10年间新增了数万名水俣病患者。

因为氮肥厂是当地的支柱产业,很多人在里面工作,所以氮肥厂丑闻直接关系到他们的饭碗,这就导致人们的观点起了矛盾冲突。

慢慢的,就算是邻里之间,也断绝了往来。

几年后,16例胎生水俣病患者被官方发现,也就是说,患有水俣病的孕妇可将体内的甲基汞遗传给腹中胎儿。

世人对于这种恶疾的认知,再次被刷新…

IMG_4378.GIF

IMG_4379.JPG

1971年,水俣病爆发15年后,美国新闻摄影师尤金·史密斯前往日本,拍摄水俣病。

IMG_4380.JPG
尤金·史密斯

当时,53岁的尤金早已声名在外,其拍摄的二战太平洋战场的照片轰动一时。

氮肥厂忌惮于尤金的国际影响力,于是频频对他施压,不仅使出各种威逼利诱的手段,还把他打得左眼近乎失明。

IMG_4381.GIF
IMG_4382.GIF

即便如此,尤金还是用三年多时间拍摄了3000多张照片,让全世界看到了水俣病的真实惨况。

空洞狰狞的面孔、萎缩扭曲的肢体、痛苦无助的哀嚎…

这些黑白影像无声却有力,控诉着氮肥厂犯下的罪孽,深深震惊了全球。

IMG_4383.JPG
IMG_4384.JPG
IMG_4385.JPG

氮肥厂对一切斥责充耳不闻,反而在知道水俣病的真相后,扩大了生产规模。

面对资本和公权的双重高压,毫无生活质量可言的水俣病患者,多年以来从未停止过问责与维权。

IMG_4386.JPG

直到1977年,政府才发布了水俣病患者的认定标准。

患者们本以为看到了希望,最起码救济金能暂时减轻看病负担,可没想到认定标准过于严苛,几乎没有人能获得认定。

随着时间推移,大部分参与诉讼的患者都难以忍受高昂的花费和繁琐的程序,极为无奈地接受了庭外和解。

而每人获得的医疗补助只有260万日元(折算当下汇率不到13万元人民币)

即使他们知道,所谓的“援助”,不过是政府为了最快、最低成本解决水俣病问题而抛出的诱惑。

但,能有什么办法呢?对平民老百姓来说,很多时候生存比正义更重要。

IMG_4387.JPG
拍摄于1972年的《智子入浴》

IMG_4388.GIF
电影对《智子入浴》拍摄场景的重现

不过,也必然有人拒绝政治和解,选择抗争到底。

水俣病是无法治愈的,260万日元的“援助”只能解燃眉之急,长远来看他们的处境并没有改变。

更何况,如果不为正义而战,不只是良心不安,还会对其他同类型的案件造成不好影响。

与权力资本对峙,注定是场充满险恶的持久战…

一位叫川上的90岁老人,和妻子两人整整花费38年时间,总花费超过1000万日元,才打赢了官司,拿到了认定书。

仅仅为了一张薄薄的纸,为了几行不痛不痒的字,他们就不得不倾尽所有。

IMG_4390.JPG
IMG_4391.JPG

“已经38年了,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当川上拿到认定书时,他的内心没有太大波澜,赢得官司根本不算是一种胜利,氮肥厂并不会给予赔偿。

所谓的“官方认定”,对川上这样的行将就木之人来说,其实无关痛痒,除了捍卫心中的正义,川上更希望自己的故事能带给其他人勇气。

IMG_4392.JPG

还有一位老人,60年间不断在不同的地方上诉,但一直四处碰壁,输给政客的布局。

明明是受害者,却要不断请求,不断经历失败,他深感无力。

不过,尽管头发花白,牙齿掉得不剩几颗,只要一谈起诉讼,他的双眼还是燃烧着斗志。

IMG_4393.JPG

他说:如果不作斗争,我们的人生该会是怎样糟糕的景象啊…

当年穿着朝圣装、摇着诅咒旗、抱着亲人遗像,大闹氮肥厂股东会的那批人,如今只剩下9名原告还在继续战斗。

IMG_4394.JPG

IMG_4395.JPG

聚焦水俣病的影视作品不多,比较经典的大都是纪录片大师土本典昭的作品,但因为年代久远,我们很难看到。

导演原一男历时15年,用镜头记录下水俣病患者的艰辛诉讼路,创作出时长6小时的纪录片《水俣曼荼罗》,豆瓣评分高达9.3,光是剪辑就花了3年。

在进行某次水下拍摄时,原一男遭遇意外,竟导致右耳失聪。

IMG_4396.JPG
原一男

我们能从片中看到真实的庭审现场、傲慢冷漠的政府官员、孜孜以求的医学专家、大量水俣病人的采访。

《曼荼罗》所承载的社会价值已远超影视作品本身。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官方与患者对话时的态度。

在关西诉讼的庭审上,1977年的水俣病认定标准受到了批评,患者们要求环境部做出道歉。

以环境部部长为首的政府官员,却面不改色,滴水不漏,坚称为庭审结果感到抱歉,而刻意避开了对水俣病患者的悲惨遭遇致歉。

50分钟一到,部长便起身离开了会场…

IMG_4397.JPG
IMG_4398.GIF

在场的患者,历尽千辛万苦才走到这一步,他们有的背井离乡;有的散尽家财;有的为了判决强撑着一口气;有的扭曲着身体,连一句简单的囫囵话都说不出口。

公职人员一如既往漠视着这个群体,不厌其烦地重复着一套套的官方说辞。

即使赢了官司,司法部门和行政部门之间仍会互相推诿,从而拖延时间,消磨耐心。

IMG_4399.GIF
IMG_4400.GIF

某次谈判会上,熊本县的县长竟然没有到场,原因令众人哗然:参加为选举筹款的聚会。

口口声声说会有所行动的人,却忙于仕途,无暇了解水俣病患者的诉求,有够讽刺。

IMG_4401.JPG

为了推翻医学界的原有定论,浴野成生和二宫忠两位专家在没有研究资料、资金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挑战“权威”,终于证明水俣病的多种症状是甲基汞侵害人脑所致。

并将其作为呈堂证供,帮患者打赢了希望渺茫的官司。

而多年来,他们被学术界孤立,律师不相信,政客和大学没给过好脸色,更是被熊本县排斥找不到工作。

穷到连一台电脑都买不起。

IMG_4402.JPG

他们不知道,每次走进法院,迎接他们的庭审结果将会是什么,但他们从未放弃过上诉。

就算是一个极端政治化且不公正的裁决,他们也会全力以赴。

IMG_4403.JPG

片中有位叫沟口的原告,老人在母亲去世后,花了整整10年时间,才一步步走到高等法院。

胜诉那天,他抱着母亲的遗像,缓步走出法院大门,向媒体展示了事先准备好的“胜诉”条幅,说这是一辈子最开心的一天。

IMG_4404.GIF

被问到有没有准备“败诉”横幅时,沟口说只准备了一个写着“不公正的裁决”的条幅,并且是用灰色的潦草字体写的。

现实依旧冰冷残酷。时至今日,水俣病患者的诉讼仍在继续,即使他们到死都等不来一句真心的道歉。

在当地,水俣病仍是一个禁忌话题,居民们不太愿意讨论这场灾难。

而坚持诉讼的患者,因为世俗施加的恶意,不得不一遍遍声明自己不是骗子,是真实的受害者…

IMG_4405.JPG

IMG_4406.JPG

1983年,政府在水俣湾展开了淤泥疏浚工程。

受汞污染的淤泥和鱼类,被装进金属桶里,集中掩埋进了填海土地。

7年后,这项工程才完成。

IMG_4407.JPG
IMG_4408.JPG

疏浚前,汞含量分析师试图阻止,因为把它建在生活区和捕鱼区旁边,本身就存在很大问题。

结果还是被拒绝,得到的说法似曾相识:水质和海鲜都很安全,问题不大。

专家对水俣湾的汞含量做过测试,过去10年的数据图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IMG_4409.GIF  
IMG_4410.GIF

从本质上来讲,不存在属于水俣病患者的胜利,即便是赢了最高法院的官司,即便是拿到所谓的赔偿,他们也依然要承受巨大的痛苦。

就如沟口先生所说:我们不是生来就要一直斗争的。

官商犯下的错、撒下的谎、种下的孽,让这些打渔为生的庶民没有选择,他们已经牺牲掉了家庭、事业、未来,已经失去了至亲,如果再不为正义斗争,那生命就只剩下一片晦暗。

或许我们都忘了,那些一句带过的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的挣扎与怒吼。

IMG_4411.JPG

《曼荼罗》中,有两位患者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位叫生驹秀夫,从小在大海边长大。

某天一觉醒来,生驹全身都失去了知觉,嗓子勉强能发出呜呜啦啦的声音,手抖得连衣服都扣不上。

他沮丧到极点,认为此生不会再有机会组建家庭。

幸运的是,他等来了这辈子第一个好消息:一个女孩愿意嫁给他。

IMG_4412.JPG

在那个年代,人们对水俣病患者唯恐避之不及,因为偏见,亲戚中无人出席他们的婚礼。

怕邻里说是靠老婆养活的男人,生驹跑到了离家很远的地方工作。

尽管经受了不少世俗冷眼,但生驹夫妇依然互相搀扶,走过了几十年风风雨雨…

IMG_4413.GIF
IMG_4414.GIF

还有一位叫坂本忍的患者,她的症状比生驹严重许多,双手卷曲、讲不清话、面部失控。

这对于女性来说,毋庸置疑是致命打击。

IMG_4415.JPG

走路都成问题的她,却一直活跃在斗争现场,做着让健全人都敬佩的事情。

比如,不满意智索在调查问卷上填的答案,她直接当众在智索大门口撕碎了信件。

面对镜头,她大大方方地分享了自己曾经喜欢过的人,和发生过的浪漫故事。

将自己的经历写进歌词,还拿了奖…

IMG_4416.GIF
IMG_4417.GIF

他们的活法有多坚强,资本和权力就有多可憎。

《曼荼罗》的6个小时,听起来很长,但当你走进一种不同的人生,感受底层所经历的恶意与苦痛,这6个小时又短得像是从几十年中截取的一个片段。

想起《黑水》中,律师罗伯特在揭露杜邦公司化学污染后的喟叹:体制不过是个谎言,靠不住的人有太多,能保护自己的只有自己,这道理连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农民都懂。

IMG_4418.JPG
IMG_4419.GIF

正如水俣病事件,无论赢多少场官司,患者身体上的痛苦、精神上的创伤,都不会减轻分毫。

他们为一句“道歉”奔波大半辈子,而坏人的日子依旧过得滋润。

不管从环保还是维权角度看,这件事似乎都落在了一个沉重的话题上:人性善恶。

但,当面对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时,总会有这样一群人,捍卫正义,追责到底。

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他们都是最勇猛的斗士。

那是我们唯一能把握住的可能性。

也是我们活着的最后意义。

IMG_4420.GIF
IMG_4421.GIF
IMG_4422.JPG

参考资料:
[1]   水俣曼荼罗 | 原一男
[2]   水俣病患者及其世界 | 土本典昭
[3]   水俣病 | 安德鲁·莱维塔斯
[4]   日本水俣湾氮肥公司引发的死亡怪病 | 档案
[5]   致命之毒 | 解码科技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6-8 11:12 AM , Processed in 0.04776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