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42|回复: 0

[百家杂谈] 漫长一生,最不能透支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9-22 09: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漫长一生,最不能透支什么?

知乎日报 知乎日报 2023-09-22 08:06 


健康、时间、感情、金钱...... 人这一生,会获得一些东西,也会失去一些东西。学会珍惜不能透支的东西,才能让我们的生命变得更有意义。

那么,人这一辈子,最不能透支什么?一起来看看知乎答主们的见解。


共勉

答主 @普通谭 分享了 8 件不能透支的事情:

1、透支能量,以匮乏投喂匮乏。

为了证明:己之价值、是个好人、自己「爱他」

在匮乏枯竭的状态下仍不加筛选透支能量(金钱、时间、情绪价值、资源、身体)予他人,结果雪上加霜,自己心力「负债累累」之下导致宾客散,高楼塌,而对方亦因感知不到自身正能量传递而沉重压抑想着逃离,两败俱伤。因此要做到:

(1)为人付出处必须为己之盈余处,如此这份付出才能在良性循环里滋润彼此你好他好大家好。

(2)于人际交往中学会筛选,一个人的交际核心只需聚焦在:优质伴侣、三五知己、合作伙伴、精神向导、温暖家庭,基本上能满足人际所需了。

(3)不以外在评判佐证自身斤两,明白人人口中的「好人」只是有利于别人,无益于自己,能善待自己对自己好,用己之盈余助益他人,才是利人利己的好人。

2、透支运气,以贪婪取代稳进。

就如:贪图一步登天的捷径、贪图德不配位的名利、贪图眼前可见的蝇头小利。

事实上,能量守恒,贪多必失,有时候,开场猛进未为赢,安全着陆才是赢。

因此要做到:

(1)不贪捷径。

但凡遇到馅饼与笋盘:学会主动搜集有效信息。不忘初心,以始为终,切忌人云亦云墙头草。事出反常之时逆向思维问问自己:「蛋糕就那么大,人人都利己,为什么别人的蛋糕要分你一半?」

(2)不贪德不配位的名利。

要搏取某个位置,先掂量自身斤两,设好最坏结果,自己能否有能力为此兜底日后翻盘。量入为出,不超前消费,制定理财计划,购物求质不求量,有一个理财计划,每月定额存款。

(3)不贪蝇头小利。

面对眼前利益,要想想,这份利益会不会损害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性」,如若会,宁可错失,不可冒失。

3、透支勇气,误将飞蛾扑火视为大气凛然。

很多人由于过去一直活在虚假人设里,不敢展现自身「叛逆面」,就会导致:

遇见「机会」,不辨好坏不想后果不管真相便遮眼冲锋以证明自身价值。

遇见「坏人」,觉得他是自己梦寐以求的角色,容易一条道走到黑死心塌地「勇敢」一次,为心之所向保驾护航。

以上会导致屡屡尝试屡屡碰壁自身勇气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最终落得勇气耗尽不敢前进的暗淡结局。

因此,行动之前:

(1)确保这件事情、这段关系的最坏结果自己能承担。

(2)明晰己心,确保自己爱的是这件事、这个人,并非斗气。

(3) 如有不适,浅尝即止,及时止损,有赌未为输。

4、透支期待,贪求外境称心如意。

就如:

贪求别人为自己负责,为自己兜底。希望人人都能理解自己,把澄澈心性搁置于浑浊境地中求共鸣。

因为片刻输赢把结果愤愤然归咎于外界。因不敢去追寻自己真正梦想与需求,将脑中剧情嫁接到旁人身上,要求他她(子女/父母/恋人)十项全能去帮己「圆梦」。

以上种种,会导致自身缺少成长动力,又因他人不能为己量身定做而产生受害者心态,最终在坐井观天中原地踏步止步不前。

因此:

(1) 想别人为自己付出的时候,首先要问问自己能为别人付出什么。

(2) 要求别人做某事的时候,首先要自己先做到。

(3) 抱怨别人的时候,先观照己心,看是否自己将内心匮乏投影在了他人身上。

5、透支演技,以面具吸引面具。

当一个人表里不一,真正自我与外在显现相互冲突,就容易演变成一副欲言又止欲拒还迎想要又不敢要的猥琐神态,这种高度反差不仅令自己无所适从,他人更是无所适从。

最终导致:

人际危机,此前戴着面具引来的面具交情因觉「人不对板」而悉皆远离。

活成了梦寐以求「别人眼中的自己」,却因为迷失本心而陷入困顿。

因此要明白:

(1) 你首先要做真正的自己,才能遇见与己契合的人,且过滤不合时宜的虚假人际。

(2) 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让自己快乐自在心有热忱的才是自己的正确落位。

6、透支低谷期,以此为借口自暴自弃。

很多时候,低谷时刻往往是命运赠予用以修正自身的宝贵契机,因此,不能浪费这个完美假期,要珍之惜之:

(1)等一等,静一静,想想关于低谷期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心静自然凉处亦是水落石出处,混乱之时的无为而治永远比囫囵吞枣来得更明智。

(2)汲取经验,向前观望,分析形势,制订计划,以待未来东风一到,能精准站在时代风口处乘风而起。

7、透支底牌,让人蛇打七寸。

在有争议性的问题上过早将自己观点立场表明。在事情未完成时过早立 flag,为增底气将自己的资源背景全盘托出,则容易导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让对方先发制人,自己亦会因盲目自信而忽略实践登高跌重。

因此,做任何事情:

(1) 三思而行,敌动再伺机而动。

(2) 事情未完成时深藏功名闷声发财。

(3) 话有余地,事留退路,与其用旁人背书,不如用实力说话。

8、透支健康,以妄为常。

一个人终其一生都要极度重视身心健康,没有此为基石背书,得到再多亦会烟消云散。因此,哪怕当下迷茫困顿,也要时刻保持:

生活规律,早睡早起。

吃饱睡好,温饮温食。

学会释然,减少我执,以体验心感恩心平常心活在当下。

身心健康,才能恒久持有东山再起打怪升级的资本与底牌。

以上分享,望能共勉。


「五个球」言论

答主 @程墨Morgan 分享了可口可乐前 CEO 布莱恩·戴森(Bryan Dyson)给出的答案:

这个问题,可口可乐前 CEO 布莱恩·戴森(Bryan Dyson)已经给出了回答,作为可口可乐 CEO 布莱恩·戴森并没有特别出名的事迹,但是他「五个球」的言论倒是流传很广:

Imagine life as a game in which you are juggling some five balls in the air. You name them — work, family, health, friends and spirit and you’re keeping all of these in the air.You will soon understand that work is a rubber ball.If you drop it, it will bounce back. But the other four balls — family, health, friends, and spirit — are made of glass. If you drop one of these, they will be irrevocably scuffed, marked, nicked, damaged, or even shattered. They will never be the same. You must understand that and strive for balance in your life.

翻译一下:「把生活想象为一个游戏,这个游戏就是抛接5个球,这 5 个球分别是工作、家庭、健康、朋友和灵魂,你必须让他们都不掉在地上,很快快你就会发现,只有工作是一个橡皮球,如果工作掉在地上,它还会弹起来,而其他四个球——家庭、健康、朋友和灵魂——都是玻璃球,一旦掉在地上,他们就不可逆转地被破坏,甚至是碎裂,永远恢复不了原样,所以你该知道如何努力平衡你的生活了。」

简单说来,除了工作上的事,其他的所有的事都不可以透支,只有工作的事可以放下,其他所有事情都不能放下。


生命力

答主 @简在我心 认为最可怕的就是生命力的透支:

生命力。

今天上午给学生讲解电影《死亡诗社》,对这个问题正好深有感触。

这个影片里,反复提到一些词:热情,激情,爱,浪漫,强有力,奋斗,寻觅,发现,呐喊……

人类这个物种有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性。我们喜欢探奇历险,喜欢学习研究。但是这种行为具有风险。

所以长辈或管理者为了安全需要和管理方便,会制定各种规则,把那个内心里生动活泼的小人儿关进牢笼里。

不让你玩水,不让你玩火,不让你爬树,不让你恋爱,不让你问为什么,不让你做这个做那个。美其名曰:为你好。

然后你的生命力就会在种种禁锢中持续性流失和透支。

你变得对生活失去了热情,对世界失去了探索的欲望,你没有了学习的兴趣,没有了爱的能力……

失去生命力的表现:

你刷着抖音,停不下来,哪怕已经厌倦,也还是忍不住继续滑动手指。你躺在床上,睡到头疼,浑身无力,不想再躺下去了,却依然缺乏起床的动力。你玩着游戏,玩到疲惫不堪,但依然百无聊赖地点着鼠标,两眼无光。你失去了对自己的生命的强有力的感觉。你沦丧于无聊的重复的形式中,无力自拔。

失去了生命的热情和希望。

失去了对于自我身体的掌控。

失去了对事物的感知能力。

你疲惫,疲软,无力,无感,靠反复的刺激来提醒自己好像还活着。

我认为这就是生命力透支的表现,是最糟糕的生活状态,没有之一。

我为什么感受那么深?

最近跟学生交流,发现他们很多人都已经处于这种生命力透支的状态。

你问他还有什么理想、希望或想做的事情。好像没有,或即便有也是缺乏可持续性。所以他们只能浑浑噩噩地混日子。

因为他们的生命力已经透支了,枯竭了,对生活已经没有了热情,没有了希望,也没有了信心。才不到二十岁的年纪,就失去了狂野、野心、激情、欲望。这是一个多么令人痛心的事实。

所以别说什么成才,就是过好自己平凡一生都很难了。这将是一个个了无生趣的生命。这就是不重视人文教育的后果。

生命需要呵护,需要个性的张扬和奔放,需要自由的空气,才能健康成长,才能抵御现实的风霜雪剑。

可是我们以爱的名义,剥夺了孩子们的生命力,使得他们还没绽放,就已经枯萎了。

题图来:《寄生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6-9 05:29 PM , Processed in 0.06432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