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8|回复: 1

黄仁勋承认其量子计算应用预测有误,美媒:他似乎歉意不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3-21 07: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黄仁勋承认其量子计算应用预测有误,美媒:他似乎歉意不多

来源:观察者网  赖家琪
2025-03-21 15:46:32

a1.jpg 【文/观察者网 王一】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1月在2025年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CES)上谈及量子计算前景时表示,这是一项需要15到30年才会变得“非常有用”的技术。他的这一表态当时吓坏了市场,一批量子计算相关企业的股价随之大跌。

3月20日,黄仁勋改口承认,他关于量子计算应用时间的预测“错了”。美国《华尔街日报》称,黄仁勋的转变没有扭转相关股的跌势,20日当天许多量子公司的股票继续下跌。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一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CEO)邀请所有嘉宾解释他为什么错了。”在当天的英伟达年度技术峰会GTC“量子日”活动上,黄仁勋将尚未盈利的量子公司与英伟达早期的情况做了对比,称英伟达花了20多年时间才构建起其软硬件业务。也是基于此,他更倾向于这样的时间框架。

他还对自己的言论给市场带来的影响感到惊讶,开玩笑说他不知道这些量子公司是上市公司。“量子公司怎么能上市呢?”

a1.jpg

当地时间20日,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与量子计算行业的领导者们站在一起讨论。 美媒

今年1月,黄仁勋表示,对于量子计算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投入使用,他认为15年“还为时过早”,30年又“很可能有点晚了”,而20年是“我们很多人都会相信的”时间范围。

当时,这一言论导致量子计算相关公司的股价暴跌,一些公司的股价甚至下跌超40%。几位该行业的业内人士也出来反驳,称黄仁勋对量子计算的看法“完全错误”。

在“量子日”活动上,黄仁勋还邀请了包括IonQ、D-Wave在内的12家量子公司和初创公司的代表参与小组讨论,称“他们可以解释我为什么错了”。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指出,黄仁勋的改口代表着英伟达与量子计算行业之间的某种休战,这也可能与英伟达的业务有关。量子计算机的大部分研究都是通过功能强大的计算机模拟器来实现的,而英伟达正是这类计算机的芯片供应商。

此外,量子计算机也可能需要传统计算机来操作,英伟达正在努力提供将图形处理器(GPU)和量子芯片结合起来的技术和软件。

英伟达本周还宣布,将在美国波士顿建立一个量子计算研究中心,让量子公司能与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合作,共同解决量子计算领域的棘手难题。

《华尔街日报》称,虽然黄仁勋对此前的言论进行了道歉,但他似乎歉意不多,他在“量子日”活动中表达了一些其他代表不认可的观点。

黄仁勋质疑道,量子计算应该被描述为“量子仪器”(quantum instrument),而不是“量子计算机”(quantum computer)。计算机必须有内存,必须有网络,必须有存储,它应该能够读写,但问题在于,量子计算机被要求遵守传统计算机的标准,它们的实际用途却完全不同。

“我认为人们的期望是不必要的,坦白地说,这实际上阻碍了行业的发展。”黄仁勋认为,将量子计算机重新定义为科学仪器反而可以推动该行业的发展。

一些量子公司代表与黄仁勋持有不同的看法。

D-Wave首席执行官艾伦·巴拉兹(Alan Baratz)回复说,虽然有很多应用程序他永远不会尝试在量子计算机上运行,但“当它用于发现材料时,当它用于区块链时,我不知道如何将量子计算机视为一种工具”。

这也引出了另一个在“量子日”活动中的分歧——量子计算机是否会有朝一日威胁到像英伟达一样的,生产晶体管计算机的公司。

在黄仁勋看来,“量子计算机”一词就是在暗示它将取代传统计算机,但事实并非如此,二者可以协同工作。他举例称,英伟达将其技术命名为“加速计算”而不是“并行计算”,当时人们觉得“并行计算”可能会取代“顺序计算”,为了以示两者实际上应该协同工作,黄仁勋最终选择用“加速计算”来称呼英伟达的这一技术。

20世纪80年代,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理查德·费曼(Richard Feynman)首次提出了量子计算机这一想法。几十年来,量子计算机一直是物理学家和数学家的梦想。

传统计算机在处理信息时,是将各种图像和文字信息转换成0或1后,再进行传输、运算与存储。而量子计算机的原理则完全不同,量子力学允许一个物体同时处于多种状态,即0和1可以同时存在,这意味着很多个任务可以同时完成,因此具有超越传统计算机的运算能力。专家预测,量子计算机未来可能会在人工智能(AI)、金融建模、加密、天气预报等领域有所应用。

CNBC报道称,目前还没有量子计算机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击败传统计算机,其中一大限制就是量子纠错的能力。但谷歌去年年底宣称,他们发现了一种进行量子纠错的方法。

“当然,量子计算有潜力,我们都希望它能带来非凡的影响,但这项技术极其复杂。”黄仁勋说。
发表于 2025-3-21 08: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熊猫就反胃!首先,黄仁勋的言论并非真正的“改口”,而是对他之前预测的进一步澄清和调整。他原本的观点是量子计算在15到30年内才能变得“非常有用”,这并不意味着量子计算目前没有任何价值,而是强调它的成熟应用还需要时间。从他的最新发言来看,他仍然坚持量子计算的应用需要长期发展,但他也承认自己此前的预测可能过于保守,因此愿意听取行业专家的观点,并与他们共同探讨发展路径。
此外,量子计算的市场反应与其技术发展周期有关,而不仅仅是黄仁勋的言论所致。股价的波动本质上反映了市场对量子计算商业化进程的信心,而不只是受到某一位科技领袖的观点影响。即使没有黄仁勋的预测,量子计算领域仍然面临技术和投资的不确定性,而投资者对该行业的期待也可能需要调整。
至于黄仁勋在“量子日”活动上的态度,并不能简单地解读为“歉意不多”,而是体现了一种更加务实的观点。他强调“量子仪器”而非“量子计算机”的概念,是在尝试降低市场对量子计算的过高期待,避免不切实际的炒作,进而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相比于盲目迎合市场情绪,他的立场更符合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
因此,指责黄仁勋“改口”或“歉意不多”未必公正。他的发言更多是基于行业发展趋势的理性调整,而非单纯的市场应对。量子计算仍然处于早期阶段,其未来的进展仍需依赖于长期的科研投入和技术突破,而非短期的市场预期。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4-30 05:28 AM , Processed in 0.04835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