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30|回复: 11

[史地人物] 【大师】老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27 01: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2-9-26 09:43 PM 编辑

老舍(一)


 楼主| 发表于 2010-4-27 01: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2-9-26 09:45 PM 编辑

老舍(二)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7 02: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2-9-26 09:45 PM 编辑

老舍(三)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7 02: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2-9-26 09:46 PM 编辑

老舍(四)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7 02: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维基百科:老舍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


1.jpg



生平简介

老舍出生于北京一个贫苦旗人家庭。一岁半丧父,襁褓之中的老舍家曾遭八国联军的意大利军人劫掠,还是婴儿的老舍因为一个倒扣在身上的箱子幸免遇难。老舍九岁得人资助始入私塾。1913年,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于1918年毕业。

1918年至1924年间,先后任京师公立第17高等小学校兼国民学校(现方家胡同小学)校长、北京市北郊劝学员、天津南开中学教员、北京一中教员。在此期间,老舍深受五四运动的影响。他说:“‘五四’给了我一个新的心灵,也给了我一个新的文学语言。……感谢‘五四’,它叫我变成了作家”。[1]1921年起,老舍在北京基督教伦敦会缸瓦市堂的英文夜校学习并参加宗教服务。1922年,接受基督教受洗仪式成为基督徒。

赴英讲学

1924年秋季,老舍赴英国,在伦敦大学SOAS学院华语学系任华语讲师,教导英国人认识中国的官话和中国古典文学。业余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开始文学创作。1926年,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1929年夏季,离英,途经新加坡并滞留半年,在华侨中学任教。1930年春季,返回到北京。1930年至1937年间,老舍先后任教于济南的齐鲁大学和青岛的山东大学。此间,他看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的国家状况,开始创作长篇小说,为所有蒙受侵略之苦的祖国人民抒发愤慨。在这部小说里,他第一次描写了共产党人的形象。

抗日战争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老舍离别家小奔赴国难。1938年初,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于武汉成立,老舍被推为常务理事和总务部主任,同年随文协迁到重庆。自此主持文协工作直至抗战胜利。抗战期间老舍团结和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利用各种文艺形式为抗日做贡献。他自己也以团结抗日为题材,运用各种文学体裁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的代表作为长篇小说《四世同堂》。
[编辑] 战后回国

抗战结束后,老舍于1946年3月接受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在美国写完了《四世同堂》第三部及长篇小说《鼓书艺人》。1949年12月,应周恩来委托文艺界之邀回到北京。丹柿百花小院的创作生活,是老舍文学丰收和辉煌时期。自1950年起,老舍写下了以话剧《龙须沟》为代表的文艺作品反映人民的新生活。剧本通过大杂院几户人家的悲欢离合,写出了历尽沧桑的北京和备尝艰辛的城市贫民正在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是献给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曲颂歌。《龙须沟》是老舍创作新的里程碑,他因此获得人民艺术家的荣誉称号。同时期创作了话剧《茶馆》。以一座茶馆作为舞台,展开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民国初年北洋军阀盘踞时期、国民党政权崩溃前夕3个时代的生活场景和历史动向,写出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日趋衰微,揭示必须寻找别的出路的真理。老舍的话剧艺术在这个剧本中有重大突破。《茶馆》是当代中国话剧舞台最享盛名的保留剧目,继《骆驼祥子》之后,再次为老舍赢得国际声誉。

国内工作期间,曾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民政府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兼书记处书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

文革迫害

2.JPG

老舍夫妇墓


1962年开始,许多文艺作品遭到中国共产党政府批判,老舍被迫停止了《正红旗下》的创作。1965年3月-4月,老舍率领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日本。回到中国后,将旅日见闻写成长篇散文《致日本作家的公开信》,但没有被获准发表,老舍只得被迫停笔。此后老舍曾试图参加文艺工作队,想通过写竹板快书、相声等,来宣传计划生育、科学种田,但是也未获批准。1966年春季,老舍独自前往北京郊区顺义县以养猪而闻名的陈各庄,跟那里的农民生活在一起,准备写科学养猪的快板。

1966年8月23日,本应在家继续休养的老舍,到北京市文联参加“文化大革命”运动。 23日下午老舍与30多位作家、艺术家一道,被挂上“走资派”、“牛鬼蛇神”、“反动文人”的牌子,押至北京孔庙大成门前,被押着向焚毁京剧服装、道具的大火下跪,惨遭污辱、毒打。血流满面、遍体鳞伤的老舍被押回市文联,又因“对抗红卫兵”,加挂上“现行反革命”的牌子,遭到 “红卫兵”变本加厉的残酷殴打,直至24日凌晨。“红卫兵”勒令老舍24日上午到市文联继续接受批斗。8月24日凌晨老舍先生回到家中。清晨,年近古稀的老舍先生独自出走到北京城西北角外的太平湖畔,当日深夜,老舍自沉于太平湖,就此辞世。

恢复名誉

1978年初,老舍得到平反,恢复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象征性的骨灰盒里面,放着老舍使用过的钢笔、毛笔、眼镜、一支手笔、一筒茉莉茶花和一小片被保留下来的他的血衣残片。在其纪念馆中,则摆放有老舍在英国使用过的酒壶,在美国使用过的金丝眼镜和台历,有老舍结婚时的银牌、银盾,老舍点题齐白石做的画以及老舍收藏的字画、扇面等。还有社会人士捐献的珍贵老照片,譬如1918年老舍在北京师范学校的毕业班合影照片,1938年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大会合影等。墓上,墨绿色花岗岩左下角有一副老舍浮雕铜像,围绕铜像刻着几道水波溅起的涟漪,两边汉白玉矮墙,一边以菊花做成浅浮雕为背景,上面刻写着老舍抗战爆发前所写的《入会誓词》中的一句话:“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老舍故居

在北京中轴线附近,顺着北河沿街拐进灯市西街,走不远就是丰盛胡同了。老舍故居就在这里。院落中是一片热情的菊,一片羞涩的昙花,过了院门的五彩木影壁,可以看到正房前只有几丛白色喇叭,空地上也只是湿湿的土,几点稀疏的绿。“尽管花草自己会奋斗,我若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它们多数还是会死了的 ”,先生是如此了解他养的花,他去后便应该凋谢。是呵,花草不懂孤独的,人在时便开得兴高采烈,人走后就死得无声无息,让大家找不到一点踪迹。然而,人偏不如花草,回忆时,任何感怀都会悄然滑来。在故居东次间,可以看到墙上有一幅菊花图,一幅书法:“伤心京华太平水,湖底竭时泪不干”,好在老舍家人仍可以 “绕膝儿孙知自立,策杖老妪未敢闲”,老舍一家并没有消沉。还留有“一庭好花添画稿,半窗明月照诗篇”,心境平和,却对真情念念不忘,“留得絜品答舍予,雨后青山别样蓝”。


文艺创作

作品风格

老舍有文学语言大师的称号。其中包括三百多万字的小说,四十二部戏剧,约三百首旧体诗等。他的作品多为悲剧,作品的语言以北京方言为主,风格幽默。他的代表作是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茶馆》,这两部作品现已列入中国初高中语文必读书目,和大学中文专业必读书目。 《茶馆》也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高中华文文学必修的作品。

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优秀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好评。

文学作品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另有一说为900万字)以上的文学作品,文革期间亦漏失了一些尚未发表的文章。其主要著作有:

长篇小说

    * 《老张的哲学》
    * 《赵子曰》
    * 《二马》
    * 《猫城记》
    * 《离婚》
    * 《牛天赐传》
    * 《文博士》
    * 《骆驼祥子》
    * 《火葬》
    * 《四世同堂》
    * 《鼓书艺人》
    * 《我这一辈子》
    * 《正红旗下》(未完成)

中篇小说

    * 《月牙儿》
    * 《阳光》

短篇小说集

    * 《赶集》
    * 《樱海集》
    * 《蛤藻集》
    * 《火车集》
    * 《贫血集》

剧本

    * 《龙须沟》
    * 《茶馆》
    * 《桃李春风》
    * 《大地龙蛇》
    * 《残雾》
    * 《神拳》

其他合集

    * 《老舍剧作全集》
    * 《老舍散文集》
    * 《老舍诗选》
    * 《老舍文艺评论集》
    * 《老舍文集》


老舍自拟小传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三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亦甘于寒贱也。二十七岁时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女一男,均狡猾可喜。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也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收获,并不着急。教书做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也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不过不可能了。


相关书籍

   1. 《老舍画传》:1997年,舒济,北京燕京出版社
   2. 《老舍全集》(第二版):200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3. 《我的父亲老舍》:2004年2月,舒乙,辽宁人民出版社,ISBN 7-205-05646-2
   4. 《老舍讲北京》(第一版):2005年1月,舒乙编,北京出版社,ISBN 7200057924


家庭

    * 夫人胡絜青,著名画家。
    * 长女舒济,老舍纪念馆馆长。
    * 儿子舒乙,原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
    * 次女舒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
    * 三女舒立。


相关条目

    * 老舍故居


注释


   1.  《“五四’给了我什么》、《老舍文集(十四)》:199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外部链接

    * 老舍研究
    * 北京老舍纪念馆
    * 老舍纪念网页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7 02: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7 02: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人间悲剧,老舍先生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7 02: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家福(1959年)左起:舒济、舒雨、老舍、舒立、舒乙、胡絜青。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7 02: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jpg

一家人在北平(1940年)左起:舒乙、舒雨、胡絜青、舒济




2.JPG

全家福(1959年)左起:舒济、舒雨、老舍、舒立、舒乙、胡絜青。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7 03: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文革里太惨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7 07: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 09: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顶~~
老舍原来并不是左派,后来怎么向左转的我一直没搞清楚。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6-8 02:43 PM , Processed in 0.05004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