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56|回复: 4

国军 52军浴血诺曼底,中国终获五常席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16 12: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由于文中的人名来自英文著作引用的美军解密文件,所以只能根据音译大概猜中文名字,向阵亡的将士们致敬。

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军一直被认为是无能的代名词。殊不知,在一九四四年的诺曼底战场上,一支国军部队用鲜血告诉了世界,什么是国军的血性。在二战之后成立的联合国当中,中国取得了至关重要的五常席位,从而获得了国际事务的发言权。世人都以为这个席位只不过是罗斯福等巨头们的施舍,殊不知,它却是由几万国军战士的鲜血换来的,在美国最近解密的二战档案中,这段历史真相才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让我们把时钟调回到一九四三年五月,此时二战已经进行了四年。在东欧,经过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已经转入战略反攻,纳粹德国节节败退。在西欧,经过不列颠空战失败的德国空军早已无力控制英吉利海峡的制空权。在这种有利形势下,丘吉尔和罗斯福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商讨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同时,面对胜利的曙光,罗斯福初步提出了联合国的构想,提议由英美苏法中担任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但是这个建议遭到了丘吉尔的强烈反对。丘吉尔认为国军在中国战场上的表现极其糟糕,让中国成为常任理事国简直是在“开玩笑”。罗斯福很明白的告诉丘吉尔,让中国加入安理会的目的就是为了战后钳制苏联。丘吉尔的回答是“让中国人钳制苏联?你认为中国人的战斗力比意大利更强吗?”罗斯福没有为丘吉尔的无知而生气,反而是列举了国军在淞沪战役,台儿庄中的优秀表现,试图让这位不了解中国战场的朋友改变主意。但是从鸦片战争以来大英帝国所积累的对中国的蔑视感不是几句话能消除的。为此,罗斯福又拿出了一个解决方案,提出在第二年进行的开辟第二战场的战斗中,让中国军队参与进来,如果证明“其战斗力符合一个常任理事国的标准”,那么丘吉尔就不得反对中国进入安理会。对这样的折衷方案,罗斯福也表示赞成。

在与丘吉尔达成协议之后,罗斯福将此消息知会了正在美国进行夫人外交的宋美龄。虽然对丘吉尔的无理感到很生气,但是这位有着强烈政治直觉的女人知道,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好机会,一旦进入安理会,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就将确定。于是宋美龄在得知这一消息的第一时间就将其告诉了蒋介石。此时的蒋介石正为日本对重庆的轰炸心烦不已,但是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他难得的从躲了两年的掩体当中走了出来。虽然正面战场上日本给国军的压力依然很大,但是蒋介石还是决定抽调驻守云南的五十二军,为即将到来的欧洲战役做准备,并且指示宋美龄为这支部队争取到足够的装备。在宋美龄的斡旋下,罗斯福对蒋介石提供了一切可能的援助,并且在运力吃紧的情况下,将五十二军运往夏威夷,由陆战一师对其进行训练,同时按照重装部队的指标,为其配备坦克大炮等装备。在半年的时间里,五十二军的将士们在陆战一师严苛的教鞭下,进行着艰苦卓绝的训练。首先一关便是体能训练,要求所有人的万米成绩必须达到十八分钟,否则就要淘汰回国。面对陆战一师“东亚病夫”的嘲笑,五十二军的将士们夜以继日的训练。并且在随后的两军运动会中,以压倒性的优势战胜了陆战一师。除此之外,战术,武器的操练都堪称魔鬼般,但是将士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在一九四四年初举行的一次演习当中,五十二军用了一个小时,就攻克了陆战一师把守的滩头。从此之后,陆战一师再也不敢小看五十二军的将士,甚至瓦胡岛上的姑娘们,见到了五十二军的将士们,也会送来飞吻,常常惹得害羞的中国小伙面红耳赤。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一九四四年五月,在和护士们举行了最后一场party之后,将士们准备出发了。这一夜,军长Shir Wong中将特意为士兵们放了一个晚上的假,因为他不知道自己手下这些可爱的士兵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再回到这些美丽的护士身边。

一九四四年六月六日,大雾笼罩着诺曼底的海滩,五十二军将作为盟军的先头部队,打响对德国作战的第一枪。其中第二师在Wat-Long Lim的带领下,负责左翼突破,第二十五师在师长Yuep Shir带领下,负责中路的攻坚,而195师的师长Lim Young则负责带领本部对右侧进行佯攻。和他们并肩作战的是美国的王牌部队,也是他们的老师——陆战一师。在炮击和轰炸之后,惨烈的登陆战开始了。

第一个登上滩头的士兵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我们只知道他有个很淳朴的外号“刘大棒槌”(Wooden Club,Liu),这应该是一个山东汉子。在他踏上滩头的一瞬间,就被德军的二十四磅榴弹炮炸飞,如今,世界忘记了他,中国也忘记了他,只是在尘封的文字里,还有着零星的记载。负责中路的二十五师在德国的炮火之下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前面的一个碉堡吐出邪恶的火舌,吞噬着士兵的生命,师长石越见此,心急如焚。此时副师长Chung-Go Sun主动要求组织一个十人的小队,进行攻坚。在火力的掩护下,chung-go sun抱着炸药包,匍匐前进,到了碉堡之下,一跃而起,托起炸药包,高呼“为了中华民国,前进”。一声爆炸声过后,横在二十五师前面的拦路虎终于被拔掉,二十五师顺利占领了滩头,并且建立起临时阵地。左侧突破的第二师在付出了五千人的代价之后也占领了滩头,师长Wat-Long Lim阵亡,由副师长Buk-Yee,Shar代理师长之职。

相比之下,负责佯攻的195师很轻松的就拿下了阵地。此后的几个月时间里,三百万盟军从五十二军守护的阵地当中登陆,源源不断的向前攻击,像一把利刃,插入纳粹德国的心脏。原本这支部队在经过短暂的休整之后,将要和盟军一起攻克柏林,但是由于豫湘桂会战的爆发,国内战事紧张,他们被紧急抽调回国,留下了未能攻克柏林的遗憾。

在得知五十二军辉煌的战绩之后,丘吉尔终于不再反对中国成为五常之一,于是在接下来的雅尔塔会议当中,确定了中国在联合国当中的地位。抗战胜利之后,五十二军被调入东北,阻击第四野战军野。讽刺的是那位在诺曼底登陆战中阵亡的Wat-Long Lim师长,是林彪的表兄。手足相残至于此,杜鲁门也觉得很愤怒,随着国军内战失败,杜鲁门对蒋介石极度不满,于是将怒火发到五十二军头上,命令销毁所有与五十二军有关的公开资料,将五十二军的功劳记在美国陆战一师的头上,因为他认为“这支军队已经丧失了他的血性,他不配拥有诺曼底战役的荣耀”。在美国的淫威下,西方国家也不再宣传五十二军的光辉战绩,败退台湾的蒋介石自顾不暇,而占领大陆的共产党也不会允许对敌人的宣传。在官方的记载中,只有“五十二军在长沙会战之后,驻防云南,负责后方的安全”。

瓦胡岛上,有一群姑娘,在战争结束之后,每天都会来到机场和港口等候,等候那些让她们心动的中国小伙凯旋。一年又一年,姑娘变成了老太太,等候的人越来越少,最终一个也没有了。而那场挥洒了中国人鲜血与荣耀的战役也就此尘封在历史的记忆中。
发表于 2010-10-16 12: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天顶星人的历史故事吧?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16 08: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parallel universe!!!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16 08: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16 09: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更天方夜谭的蒋愤编出来的国军事迹:


"气壮山河,国军打败苏联红军,"  2010-09-29 06:55:34   [点击:105]
苏联红军打败关东军。

中国共产党背后给国军插刀子,罪恶太大了


在整场外蒙古战争中,国军投入的总兵力(外蒙古守备部队与北进国军)为19个军,总计60余万人;有1个军被包围歼灭(第88军),6个军经受较大伤亡。截至1946年3月,总的伤亡数字为:战死22315人,失踪173人,被俘2478人,重伤75982人。
  苏军投入的总兵力为3个方面军(新西伯利亚方面军、外贝加尔方面军、远东第2方面军),总计80万人以上,有3个集团军被包围歼灭(红旗第1集团军、近卫第8集团军、第5集团军),4个集团军和1个军遭受重大伤亡。然而,关于苏军总的伤亡情况,苏联战史则讳莫如深。1957年苏联国防部的战报相当笼统:战死54000人,失踪7000人,被俘102000人,重伤152000人;国军于战后的战报则为:毙伤287800人,俘虏153300人,其中空军战果为毙伤96500人(台湾《空军戡乱战史》)。根据俄罗斯历史学家普罗霍罗夫的统计,苏军在此战中战死11万人,重伤23万人,被俘15万人,这一数字亦缺乏足够的可信度。要详细获知苏军的伤亡数字,有待于苏联档案资料的进一步开放。
  然而,苏军在此战中损失巨大是不争的事实,这从战后苏联高层受到的震动可见一斑。苏军总指挥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和伊万诺夫上将在国防部紧急会议和苏共18大上做了检讨,从此不再被斯大林重用;负责解围行动的第 25集团军司令伊万•米哈伊洛维奇•奇斯佳科夫上将和第 35集团军司令尼卡诺尔•德米特里耶维奇•扎赫瓦塔耶夫中将被撤职并被剥夺军衔;肖伍霍夫& #8226;斯特诺耶维奇•黄斯洛夫少将并未因拯救第10机械化军而受到表彰,反而因撤退而受到了“畏惧敌人、指挥失当”的指控,于 1946年3月29日被关押进卢比扬卡监狱,3天后经短暂的审讯后以叛国罪处决;艾斯克勒罗夫•艾斯克洛维奇• 伦纳迪尔多夫中将因在库伦的突围和守城两阶段都表现不佳而被剥夺职衔,在以后的8年里成为“红十月”工厂一名普通工人,于1954年再次清算外蒙古战争责任人时,由斯大林亲自下令处决;此外被处决的还有远东苏军总指挥部和逃出库伦的新西伯利亚方面军司令部的成员亚历山大•伊里奇 •叶戈罗夫上将、约纳•埃马努伊洛维奇•亚基尔中将、伊耶罗尼姆•彼得罗维奇•乌博列维奇中将、亚历山大•伊格纳捷耶维奇•谢佳金少将、伊万& #8226;肯索里诺夫•格里亚兹诺夫少将等人。如果不是斯大林此时年事已高,这无疑将是再一次“大清洗”的号角。
  中国军队在外蒙古的奋战也是对全世界热爱自由的人们的巨大贡献。1962年3月,美国总统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访问台湾,在同蒋介石会面时,这位同时也是美国陆军五星上将的总统说:“世界大战结束的那段日子里,我们的心情其实都很紧张,苏联在两个方向上表现得咄咄逼人,当时很多人在考虑另一场战争的可能性。然而这些事情最终没有发生,我认为,这要归功于这座自由的灯塔(指国民政府)对苏联扩张浪潮的遏制。美国人民感谢你们。欧洲人民感谢你们。一切热爱自由的人民感谢你们。”

壮烈与寂寥:历史的绝响
   然而,这段中国外战史上无比辉煌的篇章,却是以悲剧作为结尾。
   库伦会战结束后,苏联政府决心在局势进一步恶化前结束这场战争,一方面致电国民政府,要求和谈,另一方面又与中国国内的亲苏势力联系,图谋让国民政府受到内部压力而停止军事行动。
   1946年4月,就在北进国军调转主攻方向,准备收复外兴安岭、库页岛等中国领土时,一夜之间抗议活动在各地爆发,其中以各地大学生“反饥饿、反迫害”的示威游行最为激烈。这些活动破坏了中国国内的生产建设,也使国军的后勤系统陷入了运转不灵的局面,外蒙古国军因而无法发起攻势。据柏杨先生回忆,在3年后解放军进入北京时,有一位国军少校大骂庆祝的北平大学生:“你们这些丧尽天良的大学生,政府对你们有什么不好?当我们在战地吃杂粮的时候,你们吃什么?雪白的大米、雪白的面粉、肥肉。可是,你们整天游行,反饥饿,反暴政。你们饥饿吗?八路军进城那一天起,你们立刻改吃陈年小米,连一块肉都没有,你们却不反饥饿,今天还这个样子的忘恩负义,上天会报应的,不要认为会放过你们。”(台湾《柏杨回忆录》)体现了许多亲历过这些乱象的爱国人士的愤慨之情。
   5月,国民政府在中共、民主党派和示威游行的压力之下同苏联政府举行谈判,双方重申了《中苏和平条约》各项条款,外蒙古的主权重新归属中国;除此之外,国军3个月的奋战未在谈判桌上取得任何权益。
   然后,内战开始了。
  苏联决定用另一种方式实现自己的野心。据统计,在3年中苏军秘密援助了中共军队861架飞机、600辆坦克、火炮枪支无数,解放军终于在装备上压倒了国军。张灵甫、邱清泉、黄百韬,一个个在库伦会战中建立奇功的名将之花在自己的国土上凋零;新6军、第5军、整编74师(来源于第74军),一支支在外蒙古纵横捭阖的劲旅在自己的国土上灰飞烟灭……
   成功地驱逐了国民政府以后,新政权承认了1945年外蒙公投的合法性,外蒙随后再次丢失。
   60多年过去了,还有多少人知道国民政府在经济疲软、民生凋敝、政局动荡的时刻依然绝不放弃一寸领土?还有多少人知道带领中国军队取得最辉煌的一次胜利的指挥官是中华民国的蒋介石委员长?60多年过去了,还有多少中国人知道当年震惊世界的中苏外蒙古战争?
   以史为鉴,才能知道谁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伟人;以史为鉴,才能知道,我们的未来将往何处去。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7-23 06:44 AM , Processed in 0.05292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