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5|回复: 0

河南平禹瓦斯事故21矿工遇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17 11: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尚有16人被困井下 瓦斯浓度是正常标准40倍
据新华社、央视

  记者从平禹煤电事故抢险救援指挥部获悉,截至16日13时,平禹煤电公司四矿已发现有21名矿工遇难。

  16日清晨6时左右,该公司四矿发生瓦斯突出事故,事故抢险仍在紧张进行中。据专家介绍,此次矿难发生原因尚不确定。

  21人死亡,16人被困井下

  16日上午6时左右,中平能化集团平禹煤电公司四矿12190采面在施工防突钻孔时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井下当时共有276人作业,事故发生后239人安全撤至地面,初核工作面区域有37人被困。

  接到河南平禹矿难的事故报告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骆琳,总局副局长、国家煤矿安监局局长赵铁锤16日紧急率领工作组赶赴现场协助指导抢险救援等工作。

  骆琳和赵铁锤立即组织研究,与河南省政府负责同志和在事故现场的平顶山市市长通话了解情况,传达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精神,向省政府发出抢险救援工作指导意见,并立即率领工作组赶赴现场协助指导抢险救援等工作。

  目前,河南煤矿安监局、平顶山市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已赶至现场组织救援,中平能化集团公司救护队正在井下搜救,已发现21人死亡,井下尚有16人被困。

  局部瓦斯浓度超60%

  河南平禹煤电有限公司四矿并不宽敞的院子里,密密麻麻地停放着近百辆警车、救护车、救援车。30多名救护人员在井口整装待命,随时准备替换井下正在超负荷工作的矿山救护队员。他们6点多钟就冲向事故现场,至今仍在全力搜寻16名生死不明的矿工。

  发生事故的平禹煤电公司是由中平能化集团、中国电力投资集团等企业共同出资组建的大型企业,事故发生后,中平能化集团矿山救护队已经派出了6个小队70多名专业救护队员在井下紧急救援。

  据了解,由于事发矿井井下环境复杂,瓦斯浓度超标严重,是正常标准的40倍,导致现场搜救难度较大。

  在事故现场指挥救援、查看现场的中平能化集团安监局长杨玉生说:“井下过高的瓦斯浓度,影响了救援进度。局部瓦斯浓度甚至超过60%。目前,井下已经恢复了通风系统和两级提升系统。”

  中平能化集团副总工程师杜波说:“巷道中突出了大量的煤尘,必须先清理煤尘,才能找到这些矿工。16名矿工的具体位置已经基本确定。”据事故抢险救援指挥部初步测算,事故中突出的煤尘约2500吨。

  同一个作业面两年前发生事故

  河南平禹煤电有限公司四矿是典型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2008年8月1日,这个矿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23名矿工遇难。直接经济损失830万元人民币。本起事故与上次事故发生在同一矿井的同一个作业面。

  据新华社报道,2008年8月1日1时03分,位于河南省禹州市的平煤集团河南公司四矿机巷发生一起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井下14人遇难,11人被困。经过紧急抢救,8月2日6时40分,被困井下的11人中,有2人被成功救出。8月5日晚,搜救人员在巷道内发现2具遇难者遗体。8月9日晚,搜救人员又在巷道内发现5具遇难者遗体。8月10日晚20时55分,最后2名遇难人员遗体也被发现。

  瓦斯突出是一个灾害的专用术语,是指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瓦斯含量的增加,在煤层中形成了在地应力作用下,瓦斯释放的引力作用下,使软弱煤层突破抵抗线,瞬间释放大量瓦斯和煤而造成的一种地质灾害。

  领导带班下井制

  将扩至所有矿山

  此前仅煤矿实行

  “领导带班下井”制度将由煤矿扩大到所有的矿山企业,国家安监总局日前下发了《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企业领导带班下井及监督检查暂行规定》,要求地下矿山企业须确保每个班次至少有1名领导带班下井。

  规定要求,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生产企业必须确保每个班次至少有1名领导在井下现场带班。

  领导带班下井情况与其经济收入挂钩,对未按照规定带班下井、冒名顶替下井或者弄虚作假的,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对于矿山领导未按规定带班下井的,对矿山企业给予警告,处3万元罚款。

  对于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而没有领导带班下井的矿山企业,依法责令停产整顿,情节严重的,提请有关政府部门予以关闭。

  对于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而没有领导带班下井的矿山企业,对其主要负责人依法暂扣或者吊销其安全资格证。发生特大事故,处上一年年收入80%的罚款。

  对于重大、特大事故负有主要责任的矿山企业,其主要负责人终身不得担任任何矿山企业矿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7-23 12:53 PM , Processed in 0.05269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