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20|回复: 0

印度要求中国停止在巴控克什米尔搞基础建设(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7 04: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jpg
巴基斯坦地图:巴基斯坦是中国邻国,从新疆喀什出发,经塔什库尔干县,在红其拉甫山口出境即进入巴基斯坦实控的克什米尔。再经山区的中巴友谊公路数百公里,即可抵达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

据《印度时报》网站9月6日报道,印度已经要求中国停止在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活动。

与此同时,印度对于北京在西藏以及印中“实际控制线”沿线“快速”修建战略公路、铁路及机场的活动保持着密切的关注。

国防部长A.K.安东尼周一致信议会人民院,答复19名议员先前的质询。

他在信中说:“政府了解中国正在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开展基建工程。我们已经向中国表达了我们对中方在巴控克什米尔活动的关切,并要求他们停止此类话动。”

在此之前,印度陆军的高级指挥人员曾警告说,印度不仅面临着部署在印中“实际控制线”沿线的中国军队的威胁,而且由于北京与伊斯兰堡之间广泛的军事关系,这种威胁可能远远延伸至印巴“控制线”。

除了中国在长达4057公里的印中“实际控制线”沿线、尤其是西藏自治区进行的大规模军事基础设施建设以外,印度方面还对部署在778公里长的印巴“控制线”—线的中国部队日益感到担心。

安东尼表示:“中国也一直在西藏以及印中边境沿线进行快速的基础设施开发。中国正在靠近‘实际控制线’的地区进行战略公路、铁路线及机场建设,从而使其军事能力得到了提高。”

印度现在急起直追,正采取措施在战略上抗衡中国的军力提升,包括在东北地区部署苏-30MKI战斗机,以及计划在已经组建起两支山地步兵师的基础上,组建新的山地作战军团。

5.jpeg
资料图:中印边境争议示意图。

6.jpg
王毅(前左)在担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时专程考察喀喇昆仑“中巴友谊公路”。

目前,第56山地师的指挥部设在那加兰邦的扎卡马,该师由总部在迪马布尔的第三军团管辖,而第71山地师的指挥部则设在阿萨姆邦的米萨马里,该师接受总部在提斯浦尔的第四军团指挥。

据印度报业托拉斯网站9月5日报道,关于北京加强印中“实际控制线”沿线基础设施一事,国防部长A.K.安东尼表示,“中国正在靠近‘实际控制线’的地区进行战略公路、铁路线及机场的建没,这提高了其军事能力”。

中国和印度对于两国边界存有争议,因此两国之间并不存在常见的划分清晰的“实际控制线”。

安东尼说:“双方依照各自对‘实际控制线’的理解进行巡逻。由于对实际控制线’的理解存在出入,有时候会出现状况。如果我们对‘实际控制线’有共同的理解,这些状况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7.jpg
中巴技术人员在考察喀喇昆仑“中巴友谊公路”地质灾害情况。

背景资料:中巴公路是指由中国新疆喀什至巴基斯坦塔科特的国际公路,又称喀喇昆仑公路。公路从喀什起,经疏附、乌帕、托海、布仑口、塔什库尔干、达不达、红其拉甫、水不浪沟,翻越海拔4733米的喀喇昆仑山红其拉甫山口进入巴基斯坦克什米尔控制区,再经过巴勒提特、吉尔吉特、齐拉斯、巴丹、比沙姆到达海拔460米的塔科特,全长1036千米。

其中在中国境内长420千米,在巴基斯坦境内长616千米。中巴公路是巴基斯坦北部地区连接首都及南部沿海地区的唯一运输通道,也是中国通往巴基斯坦及其卡拉奇港口、南亚次大陆、中近东地区的唯一陆路交通要道。

它于1968年动工,1979年建成通车,公路标准为常年候的双车道黑色路面(主要技术标准相当于中国三级公路标准)。中巴公路是世界闻名的高原公路,跨越喀喇昆仑山脉和傍兴都库什山脉进入喜马拉雅山脉,然后沿印度河支流洪扎河、吉尔吉特河而下,并3次跨印度河。

线路克服了许多不良地质病害,如跨越冰川末端21个,其中有巴托拉冰川;还克服了泥石流、坍方、滑坡、岩崩、雪崩等地质病害。修建公路时,中巴双方共有约1200人献出了生命,相当于每公里公路是用一条人命换来的。

经过20多年的使用,特别是经历了2005年10月的南亚大地震,公路一些路段受到不同程度的毁坏。为此,中国决定帮助巴方对公路进行改扩建。

现在公路一年只能几个月通车,扩建设计方案达到的理想程度是,在养护及时的情况下,能保证全年通车。中方将为巴方培训公路养护人员,根据国内川藏公路的经验,对于中小型的泥石流、滑坡、雪崩等地质灾害采取了有效的整治措施。

工程总造价4.9亿多美元,主要来自中国给巴的出口信贷,其余资金缺口由巴方解决。工程在2008年正式全线开工。合同工期确定为4年,宽限期半年。

喀喇昆仑中巴公路改扩建工程扩大中国在巴基斯坦乃至整个南亚地区影响、提升中国国际地位,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8.jpg
险峻的中巴公路

中巴公路穿越了喜马拉雅山、兴都库什山脉、喀喇昆仑山山脉,沿红其拉甫河、洪扎河、吉尔吉特河和印度河蜿蜒而下,并3次跨印度河,山体险峻,河水湍急,气候垂直分布明显,沿线地形地质十分复杂,工程十分艰巨。

为修筑这条公路,中国先后派出2.2万工程技术人员及筑路工人,巴方派出6000余人,经过艰苦卓绝的工作,于1979年全线通车,历年12年。修筑这条路中巴双方共有1200余人献出了宝贵生命。

中巴公路是两国筑路工人用鲜血和生命共同铺就的友谊路。30年前,“中巴两国建设者不畏艰险,在喀喇昆仑山的冰封高原、悬崖峭壁之间战天斗地,终使天堑变通途,架起了中巴两国间的友谊之路,在世界公路建设史上创造了奇迹”。

中巴公路通车27年来,极大的促进了两国的经济与文化交流,对于中巴两国乃至南亚地区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及战略意义。

但是,中巴喀喇昆仑公路沿线处于地震高烈度区,受地质地貌条件以及修建时的科技水平和经济条件限制,原设计的运输能力有限,在道路病害防治与综合减灾技术上还存在缺陷,在公路选线、不良工程地质处理等方面埋下隐患。

通车以来,沿线泥石流、坍方、滑坡、岩崩、雪崩等地质病害频发,许多路段路面和桥梁、构造物等经常受损,险情和断道等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困难路段道路通行条件极为恶劣,常常发生车毁人亡的惨剧。

在秋冬时节,因为气候原因中巴公路大部分时间被封闭,给中巴两国的经贸往来造成严重的影响,阻碍了两国经贸的发展。2005年11月19日巴基斯坦遭受强烈地震,喀喇昆仑公路遭受了严重的破坏,虽经巴方的养护保通,中巴公路仍处于半瘫痪状态。

9.jpg
一处防护坝的修建现场,目前是规模比较大的一处工地。

中巴公路是中国与巴基斯坦两国之间联系的交通纽带,全面修复喀喇昆仑公路迫在眉睫。

2006年2月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时,中巴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与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交通部关于改造喀喇昆仑公路的合作谅解备忘录》和《中国进出口银行与巴基斯坦经济事务和统计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向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政府提供3亿美元优惠出口买方信贷的总协议》,确定中国提供优惠出口买方信贷对喀喇昆仑公路进行改建设。

2006年底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访问巴基斯坦时与穆沙拉夫总统共同签署了《喀喇昆仑公路修复改造项目融资备忘录》及《喀喇昆仑公路雷科特至红其拉甫段改造项目合同协议书》,确定由中国援助巴基斯坦修复这条中巴两国之间的交通要道。

完成新建33座桥梁、1110座涵洞、19座明洞和隧道以及修复28座桥梁的艰巨任务,将会有3000多名中国工人和1000多名当地工人共同奋战。

2008年2月16日,由中交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实施的喀喇昆仑公路雷科特至红其拉甫段改扩建项目,在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开工典礼,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亲自出席,标志着喀喇昆仑公路改扩建项目正式启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4 11:30 AM , Processed in 0.09492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