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18|回复: 3

李光耀对华放出惊天之语 中美目瞪口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2 04: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14-5-2 04:36 PM 编辑

李光耀对华放出惊天之语 中美目瞪口呆

米尔社区 发帖者:圣方济各
2014-05-02 14:37

 
从血统上看,李光耀是纯正华人,但从教育上看则是不折不扣的“香蕉人”。李光耀新加坡国父,新加坡中国以外唯一一个华人建立的国家。按理说,它应该和中国关系非常好才对。可他却一直向美国示好,拉拢周边国家,恶毒攻击中国。它还是东盟最后一个和中国建交的国家。


  
不少中国网民抱怨“把他们当华人,他们却不把中国人当自己人”。也有网民说:“李光耀说出西方发达国家既得利益者们的心里话,唯恐中国崛起对他们的既有利益造成损害。”


  而我认为,这是新加坡的一种生存手段,并不是李光耀这个广东梅州人不爱中国, 新加坡的华人不认同中国。如果说中国改革开放前新加坡是因为意识形态仇视中国政府,那现在还这样就没理由。


a306.jpg

图为新加坡国父李光耀

a307.jpg

新加坡地理位置图


  个人认为原因是:

  新加坡作为马六甲海峡入口的一个弹丸小国,淡水都靠马来西亚供应,周边都是仇视中国 仇视华人的国家,而中国在那里又没有影响力。如果新加坡高调的向中国示好,会遭到群起攻之,而中国又无力保护它。所以它只有故作姿态,甚至比其他国家还要高调的攻击中国,以得到它们的认同。但这并不是它的本意,所谓身在曹营心在汉,没办法的事。

  李光耀曾经发言里最具杀伤力的就是这句话:“最终,不管面对什么挑战,美国的核心利益让它必须在太平洋维持占优势的强国地位。放弃这个地位将削弱美国在整个世界的角色。”一些中国网民的第一感觉是李和他背后的支持国家接受不了中国之崛起,于是群起而攻之。

 相对而言,北京对李的发言并没有像2004年李显龙访台那样进行惩罚,外交部发言人轻描淡写地说尊重个人言论一带而过,相对民间的激愤显得相当平静。为什么会这样?按照一些网民的说法,一个“小国”公然鼓吹别人制衡自己,本身就是一种对中国不友好的行为,可中国为什么连书面反驳都没有去做?

  笔者认为,中国恰恰是读出了李光耀的弦外之音才修正了他应有的愤怒。李光耀通篇演说的目的只有一个:亚太地区在面对中国崛起的同时,怎么最大限度地维持现状,保持亚太各方面的势力平衡。

  李认为,美国作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有义务在中国崛起时扮演协调人的角色,给中国定位。

  东南亚小国当然担心被边缘化,害怕区内旧平衡未被打破前,每个国家都去争着修订有利于自己的游戏规则,比如日本率先提出的东亚共同体,最初的版本是不包含美国的。

a308.jpg

资料图:2010年11月14日,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新加坡会见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


a309.jpg

图为新加坡总理李显龙


  中国没有必要对李的发言表达愤怒,北京说过永远不称霸,和平崛起。

  如果这时候出来反驳李,只会越描越黑,授人口实,于己无益。

  中国在一定程度上还暗暗感谢李光耀的发言,为什么这么说?这主要还是从多边合作的利益出发的。

中国出手教训新加坡:狠招折服李光耀
                           华人视角东盟教父转向影响亚洲未来格局

  东盟教父,是笔者送给李光耀的称谓。自从英国殖民地脱离独立,李光耀成为新加坡的国父,其影响力无人能及。新加坡在亚洲,特别是东南亚的影响力常被人忽视,新加坡是东南亚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在东盟更是居领导者地位,每年一度的香格里拉峰会,也是新加坡对东盟各国施加影响的场合。

  中国对新加坡一直重视,外长王毅首访就选了新加坡。鉴于新加坡以及李光耀的政治影响力,鉴于东盟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性,笔者有必要分析李光耀这半年思索的方向对未来东南亚中小国的影响。

  一直以来新加坡深受英国影响,对华并不太友好,也是美国在亚洲的重要盟友。2003年新加坡发起的东盟SARS峰会,就没邀请中国参加,让整个东南亚祢漫着埋怨中国的气息,与华尔街遥相呼应。

  就算是今天,新加坡尤其年轻一代,深受西方英文媒体的影响,仍然对中国不怀好感。李光耀在2013年2月出了一本书,跟8月出的这本书,态度截然不同,对新加坡乃至亚洲亦将产生影响。笔者将二本书做了一个对比,从中看看东盟教父半年之间,为何态度发生逆转。

a310.jpg

资料图:新加坡国父李光耀

a311.jpg

中国主席习近平会见李光耀


  2月的书,立意就是“警惕崛起中的中国”,这本书基本充斥着中国威胁论。如以下观点――中国是“中央王国”的意思,提醒各国不要忘了中国历史上对东南亚各国的主导,怀疑工业化强大的中国会不会象美国自1945年以来那样“善意”,明确表示新加坡不确定,还代表文莱,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越南说他们也不确定。更坦言,亚洲很多中小国家很担忧中国会恢复昔日的帝国地位,担心再次沦为不得不向中国进贡的附庸国。甚至拿中国和二战时信心爆棚的德日相比,说若与美国展开军备竞争就会失败。

  
书中还预测中国GDP将不可避免地超过美国,但创造力永远无法与美匹敌,因为中国文化不允许自由交流和思想竞争。言下之意就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中国不会超越资本主义的美国。


不到半年,离休在家的李光耀再出手第二本书,但在这短短的不到半年时间,可以发现李光耀对中国的看法有了很大的逆转这半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令到李光耀得出截然不同的看法?笔者没有加入美国的菱镜计划,看不到李光耀的电脑信息,只能从国际环境来解释。2013年上半年,关于中美的大事一件接一件。

  包括神十飞天,习奥会,美日军演,中俄军演,菱镜门事件,日本军国主义成主流,菲律宾射杀台湾渔民,中菲,中日领土争端有增无减,香格里拉会议举行等等。
做为一个老牌政治家(或政客),李光耀对世界的观察应有一定的力度,若说2月时看中国仍是雾里看花,那么8月时看的中国,就贴近真实了。

  8月出版的这本书,概括起来有几点。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认为中国在崛起时,仍会把权力集中在中央。而且李光耀对此是肯定的。证明李光耀用了90年,终于看到中国只有目前的体制,才是中国崛起(我们叫复苏)的关键。

  他认为中国会更加强盛,这一观点就是对中国现行体制最好的肯定。更表示中国的强盛给国际社会带来许多好处,例如中国企业的投资。而上述的观点,显然逆转了他自己在今年2月对中国未来的看法――不再视中国是威胁。


a312.jpg 资料图:李光耀

a313.jpg 资料图:李光耀跟他妻子


  这一观点,假以时日,相信会影响东南亚各国在制定对中国,对美国的策略时,做出有利中国的选择。书中第二点,承认邓小平让中国保持韬光养晦的做法,十分“明智”,他认为,“中国人知道他们还需三四十年才赶得上世界其他强国。

  他们的结论是,只要能维持现状,别惹怒现有强国,并跟所有国家做朋友,中国势必越来越强大。”第三点,与近日引起热议的《中国若动荡,结局比苏联更惨》的观点一致,就是“中国一旦被卷入战争,就有可能会发生内乱、冲突和导致秩序紊乱,那它将再次陨落,而这次可能会沉沦很久。”做为90岁的高龄政治人物,李光耀说的是实在话。

 当然,李光耀也不可能完全从原有思维中剥离,他同时还认为,“苏醒后的巨人”,外交政策会越来越强硬,故认为中国除了挑战美国在亚太的“老大”地位,扩大影响力但不会欺负人外,同时也会显示力量。

  可以说,李光耀半年之内从中国威胁论的支持者,转变为中国强大论的认可者,显示世界各国对中国的认知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趋于正面,有利于中国在美日围堵中的外交突破。而这半年没改的一个观点,就是认可美国的创新能力,认为这是美国应对中国的法宝。

  对中美关系,他认为,迄今为止,美国与中国在意识形态方面并没有尖锐至互不兼容的矛盾冲突,“中国需要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以确保其商品能进入美国市场,参与投资、获取技术等,而美国也没必要将中国变成自己的长期敌人”。就此而言,是李光耀对美国的婉转的忠告。这一点是对中国有利的。


  值得一提的是,李光耀对日本的未来“感到极为悲观”,说是因为日本拒绝移民。这一点,李光耀没说实话。日本的未来就算人口负增长也不能成为悲观的理由,全世界特别是欧洲列强,人口都是负增长,再多移民也很难改变现有人口结构。中国的成长就不是靠移民就是最好的例子。

a314.jpg

中国主席会见李光耀

a315.jpg

资料图:李光耀


  李光耀没提日本现在走上军国主义道路,这才是他对日本未来“极为悲观”的真正原因,但做为美国盟友,新加坡不可能对日本的军力策略说三道四,以免影响美国在亚太的军事布局。这也是李光耀随便用“移民”来否定日本未来的原因。由此可见,李光耀,当然也代表东南亚中小国,是看好中国,不看好日本的。故此,在中日的全方位较量中,中国可以打的牌,比日本多。若日本妄图复兴军国,只有死路一条了。

  相信第二本书,是90高龄的李光耀留给新加坡的政治遗言(书中谈到了生死),将对亚洲各国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也是李光耀思考半年后得出新的看法的结晶。李光耀,终于看懂中国了。

    上海自贸区狠砸新加坡饭碗 美军损失上万亿

  当时世界第一大港新加坡的年吞吐量超过一千万标准集装箱。新加坡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第一大港是因为中国大陆、日本、韩国、朝鲜、台湾、香港和澳门甚至俄罗斯的远东地区从非洲和欧洲来的货物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由于一方面大船的运费大大低于小船的运费,另一方面大船因为太大,船上货物的目的地往往不单一,而且许多港口不能停靠大船(比如上海)。

  因此货主往往选择在新加坡转船。就是先用大船将货运到新加坡,然后在新加坡转上小船再运到自己这里。这是因为新加坡距离中国大陆、日本、韩国、朝鲜、台湾、香港、澳门、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几乎是等距离。而且又是大船的必经之地,再加之新加坡又是自由贸易港。

  所以,即使中国大陆的期货交易虽然在上海,但是货物的交割地点仍然在新加坡。几乎上海期交所挂牌的所有大宗货物的交货地都是新加坡。新加坡仅仅每年的期货交割的金额就超过2万亿美元。

  众所周知,物流的中心一定是资金流的中心,资金流的中心一定是金融的中心;金融中心一定会派生出商业中心、生活中心、服务中心……。为了处理自己的货物,世界各国的银行都需要在新加坡设立分行。一个人口不足500万的国度,外资银行就有几千家,银行需要员工就是几十万,为金融服务的行业则需要更多的人。这就是新加坡发达的根本原因。

a316.jpg

  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仪式举行。

a317.jpg

  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仪式举行。


  其实,现在中国大陆发达的城市几乎都是当年鸦片战争后被迫通商的口岸。上海解放前就是整个亚洲的金融中心和物流中心。后来船越造越大,上海的大陆架地形导致大船进不了港,再加之中国的计划经济导致上海失去了自由贸易港的身份,于是上海慢慢地失去了物流中心的地位,接着又失去了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

  但是上海的地缘优势是一直存在的:上海不仅距日本、韩国、朝鲜、台湾、俄罗斯远东和香港澳门地区是等距离,而且南距广东,北至天津、大连、青岛、烟台、营口也几乎是等距离。更重要地是有一条大河(长江)辐射到内地。上海也不会像新加坡那样几乎是纯粹的中转港,自身的建设也需要大量货物。

  所以,如果把上海作为中转港口,优势要远远超过新加坡。这样,上海就会多出几千家外资银行,上百万工作机会,上海就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可是这一切都有着受到二个因素的限制:一是上海没有深水港,大船进不来;二是上海不是免税港,不是自由贸易区,国外的货物不能或者不便在上海中转。

     上世纪末上海就开始筹划在大小洋山岛上建设深水港。上海洋山深水港的一期吞吐量就设计为2000万标准集装箱,是新加坡的二倍!加上上海当时的吞吐量已经接近1千万标准集装箱,因此这3千万标准集装箱的吞吐量一定有相当一部分是转运出港甚至转运出国的。

  所以,如果没有免税政策或者没有自由贸易政策,洋山港的作用就无法发挥。这就是为什么上海特别需要的《自由贸易区》的根本原因。

  在此之前,天津、深圳、广州也都在争取《自由贸易区》,但是最后花落上海是必然的。试着想想,如果上海没有这样的政策,天津、深圳、广州有了这样的政策又有何用?可能像上海这样带动全国的发展吗?

  事实上,上海洋山深水港建成才几年,世界所有货运巨轮就都已经能靠上洋山港码头,吞吐量早已经取代新加坡成为世界第一大港。

a318.jpg

  上海自由贸易园区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a319.jpg

  (洋山保税港区资料图片)


  虽然因为没有自由贸易区的政策和缺少内陆货区和配套设施,不能顺利转运国外货物,但是仅仅转运国内的货物就已经使吞吐量达到世界第一。

  如果上海洋山深水港再拥有自贸区的政策,吞吐量还将成倍的增长。这对拉动整个中国的经济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如果吞吐量继续增长,开挖“克拉运河”就不得不提上日程。因为正是泰国狭长的克拉地区隔开了印度洋和太平洋,导致所有从西部(欧洲和非洲)来的船不得不绕道经马六甲抵达上海。

  最重要地是,新加坡是美国在海外的最大军事基地,美国最先进的战机F35和最先进的战舰濒海战斗舰都部署在新加坡,主要就是为了对付中国大陆的。

  一旦发生战事,美国就会封锁马六甲海峡,切断中国的石油供应。而中国的石油战略储备仅几星期而已。所以新加坡一直是中国与日本、台湾开战的绊脚石。

       如果开挖通克拉运河,所有西边来的船就不必道马六甲,不仅航程可以缩短3天,大大降低运费,最重要地就是废了美国的新加坡军事基地。


  《上海自贸区》将彻底砸了新加坡的饭碗。

  新加坡先是千方百计地利用他们强大的公关力量对中国高层施加影响意图阻止上海洋山深水港的开发,在上海宣布将完全依靠自己的资金建设洋山深水港后,新加坡开始把重点转移到阻止上海获得自由贸易区。
  因为他们认为没有自由贸易区的政策,上海洋山深水港尚不足以取代新加坡的世界第一大港地位。

  可是令人意外的是,洋山深水港仅仅一期部分建成,吞吐量就迅速超过了新加坡成为世界第一大港。

  本来,大小洋山岛的缺点是面积太小,远远小于新加坡港口。因此岛上几乎没有场地可供堆货。吞吐量应该不可能爆发式的增长。

a320.jpg

  9月29日,首批入驻自贸区的企业代表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牌匾合影留念。

a321.jpg

  9月29日,首批入驻自贸区的企业代表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牌匾合影留念。


  可是上海人将此劣势转化为优势,全球最大的港口机械生产商“上海振华港机”为洋山深水港配建了转运专用码头的一切机械,就是一个码头能够同时停靠几艘大船,可以同时用一套机器装船卸船。

  这样,大船转运小船就不需要先将货物卸在岸上再转到小船上而直接可以从大船转卸到小船上,根本不必落地,不仅大大节约了货主的时间更关键的是大大降低了仓储的成本。

  另一方面,上海又建造了无数的万吨驳船,去内地的货可以直接卸在万吨驳船上通过长江去西部。

  最重要地是,东海公路大桥的建成,连通了上海发达的高速公路网,使得货物可以迅速进入上海和周边地区。

    根据规划,上海洋山深水港还将配套建设铁路专用桥(东海二桥),在奉贤的平安镇建设世界最大的火车集装箱编组站。

  这样,发往内地的集装箱也就不必堆放在洋山港,直接卸在火车车皮上再用火车头拉到平安编组后即可发往全国各地。

  相信,随着上海自贸区的获批,东海二桥和平安火车编组站的项目将迅速启动,洋山深水港的吞吐量最终很可能会迅速达到3千万标准集装箱!

  现在上海自贸区的政策已经允许其它国家在上海进行货物交割,这就是说,新加坡的上海期货交割很快就会回到上海,仅此一项新加坡就将少收入几千亿

  上海还将参与泰国克拉运河的开挖。本来无论怎样,即使不在新加坡转运,中国大陆、日本、韩国、朝鲜、台湾、香港和澳门甚至俄罗斯的远东地区从欧洲、非洲来往的货物还是得经过新加坡。

a322.jpg

  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仪式举行。

a323.jpg

  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仪式举行。


  因此新加坡对美国控制这些国家的航道还是有关键的意义。可是如果克拉运河一旦通航,因为航程差不多缩短3天,所有的船都不再会绕道马六甲海峡和新加坡。

  美国在新加坡的军事基地就将彻底失去了作用。这可是美国投入了上万亿的最大海外军事基地啊!

  新加坡每年因此得到的好处至少十几亿。而且今天新加坡能够如此强硬地对话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都仰仗的是老美的这个军事基地。

     上海要和香港一决高下 香港一些人彻底急坏了

  据韩国媒体9月28日报道,上海自贸区很有可能会在金融领域和香港一决高下。另外,上海开设高级免税店后,春节期间涌向香港的游客将改变行程前往上海。

  香港长江实业集团董事局主席李嘉诚就上海超越香港的时间指出:“将比大多数人想象的更快。”

  报道指出,上海自贸区的核心是开放金融市场。如果可以在上海自由成立银行并进行外汇交易和投资,香港的魅力自然会下降。

  新加坡媒体9月28日报道称,上海自贸区来势汹汹,香港政商界都认为是冲着香港而来,纷纷忧虑香港丧失竞争优势。其中,亚洲首富李嘉诚提醒,上海自贸区对香港影响非常大,香港若不急起直追会落于人后。

a324.jpg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9月29日举行挂牌仪式。


a325.jpg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9月29日举行挂牌仪式。


  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虽不认同香港地位被完全取代,但承认有竞争。不过他也指出香港“过去几十年都是从竞争环境里面成长”,而谈论实际影响,目前则言之尚早。

  就上海自贸区金融服务这一块,花旗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认为,上海自贸区不会取代香港;里昂证券中国金融研究部姜凯龄认为,内地一日未开放资本账户,上海及北京等地区性金融中心就不会威胁到香港。

  报道称,虽然政府高官与财经专家纷纷为香港打气,但香港经济发展委员会委员刘炳章从政治上分析,形容上海搞自贸区,而香港已成“自残区”,担心港人继续政治纠缠,让社会空转。

评分

4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5-2 11: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光耀曾是老蒋父子这辈的反共元老,以目前的政治立场来看,对中国大陆的成就是怀有敬意和报以祝福的。同时,作为跨世纪的政治家,他的说法还是具有远见和参考价值的。
回复 鲜花 鸡蛋

举报

发表于 2014-5-3 12: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举报

发表于 2014-5-3 01: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7-16 12:14 AM , Processed in 0.06106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