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6|回复: 0

中國應反制美國步步緊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4 04: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國應反制美國步步緊逼

亞洲週刊2014年5月11日 第28卷 18期

a512.jpg

中國崛起成了美國不能忍受之痛,中國也需有短中長期策略,有必要向日本本土展開強硬回應;對越菲等東南亞國家,應有進步的互動;中國為反制美國的步步進逼,則需有反制的大型策略。

美國總統奧巴馬訪問亞洲四國之行已告結束,目的也告明朗,對中國展開新冷戰布局之勢昭然若揭。世人早已知道,不要聽某人在講什麼,而是要看他在做什麼。這次奧巴馬訪問亞洲,雖然他多次表示「不是要圍堵中國」,但最近期間,美國及奧巴馬也做盡了圍堵中國的事。


月二十七日,就在奧巴馬訪問亞洲期間,美國《華爾街日報》披露,美國針對中國的東海及南海問題,已擬妥了多種選項,其中包括調派B-2匿蹤戰略轟炸機前往中國近岸,以及派遣航空母艦通過台灣海峽舉行演習等。除此之外,包括在鄰近中國地區加強偵察,海軍軍艦停靠友邦港口,展現美國軍力等也在選項之列。這些軍事行動嚴格而言,已形同侵門踏戶的準軍事威脅。這些動作也等於是向相關國家暗示,中國是可以去招惹的。它很容易引發挑釁和緊張衝突,屆時美軍就有大軍介入的機會。因此對美軍這些不友善的宣示,中國必須知道美國的實質惡意,有所準備。

這次奧巴馬訪日等於宣告了美日的軍事同盟已告確定,日本得到奧巴馬的軍事承諾,因而它已正式宣告釣島乃是日本領土,根本不存在所謂的主權爭議。二零一三年一月,美國曾宣布「對釣島主權不選邊」,而到了現在,美日已私相授受,將主權劃給了日本,這是典型的對中國主權的鯨吞蠶食。國際社會上一向有「強權即公理」的情況,強權可以任意決定別國的主權範圍,強權可以任意製造糾紛來滋事,美國的行徑證明了這種「強權即公理」已在亞洲重現。

就在奧巴馬訪問亞洲期間,四月二十八日上午,菲律賓和美國簽署了「加強國防合作協定」,主要內容是美軍在菲律賓將擴大駐留,美國軍機和軍艦將重新進駐菲國基地,並將重建各種軍事設施等,這意謂著美軍重返菲律賓基地。而條約中並未明言的,乃是美國對菲律賓的軍援將擴增,菲律賓安全事務專家班樂義倒是說得很明白︰「這項協定將合理化美國提高對菲的軍事援助,菲國可以此作為以小搏大、對抗中國在南沙群島軍事、準軍事部署的利器。」根據最近的報道,美國將移轉軍艦潛艦給菲國使用,擴大其海軍實力。

而就在「美菲加強國防合作協定」簽定的第一天,奧巴馬在菲律賓波尼法西奧軍營,向準備參加美菲聯合軍演的士兵演講,他強硬警告中國,勿以武力解決主權爭端,並表示若菲律賓受到攻擊,美國一定挺身相救,美國對菲律賓的承諾「堅如鐵甲」。奧巴馬講出這樣的話,其實是在對菲律賓鷹派做著最大的鼓勵與暗示﹕你們可以向中國挑戰,我會支持你們。這就是見縫插針、挑弄關係的鐵律。美國在東海挑起了鷹派的安倍政府,釣島問題永無寧日,最後日本得寸進尺,進而宣布釣島本來就是日本領土,根本就不存在主權糾紛,同樣的模式又將在菲律賓上演。

奧巴馬訪問亞洲四國之行前,美國不斷放話,宣稱他此行不是在「圍堵中國」,也一直表示他此行是要推動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但現在行程已告結束,TPP毫無進展,而且奧巴馬對TPP似乎也不怎麼堅持,這就證明了TPP只是個幌子。而由奧巴馬的實質表現,反倒證明了他此行是在以中國為假想敵,以東海和南海當做題目,展開對中國的冷戰布局。由他所表現出來的強硬態度,我們甚至可以說,美國縱使冒著衝突的風險也要把中國壓制下去的決心是多麼的強烈。也正因此,我們認為當美國有備而來,中國已不能袖手無為。當美國夥同它軍事結盟的對象寸寸進逼,中國只是發表一些談話或聲明,已不可能有任何作用。中國以前的政治有「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這種硬氣的態度,這才是反制美國所應為。

了解近代歷史和國際政治的人都當知道帝國主義有老新之分。美國自崛起後,即開始由老帝國主義轉移到新帝國主義的方向,軍事佔領殖民已不再划算,實質的控制才更重要,這就是理論家將美國稱為「民主帝國」的原因。為了控制全世界,美國一定要使盡力氣壓制住別的大國之興起,一定要壟斷世上所有的理由。在歷史上,美國曾壓制西班牙、德國、蘇聯,現在則是要全力壓制中國的時候。因此美國重返亞洲,以及與老帝國日本和老殖民地菲律賓軍事結盟,其實是結構之必然。中國的崛起成了美國不能忍受之痛,中國成了美國戰略上的最優先目標。

中國需有短中長期的反制策略。對硬來的日本,中國有必要向日本本土展開強硬的回應。對東南亞國家如越南、菲律賓等,中國則應有進步的互動策略。總而言之,中國為了反制美國的步步進逼,已需有反制的大型策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7-8 10:23 PM , Processed in 0.04414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