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15|回复: 0

[历史] 《五年十年》第5期:共和国第一红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2 09: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1948年11月21日“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供给部育英学校”在西柏坡宣告正式成立,距今已有65周年。为了纪念1917年爆发的苏联十月革命,后来育英学校每年的校庆日定为11月7日。图为1948年11月21日在下东峪举行的开学典礼。(图/育英学校提供)




2.jpg
党中央所办的延安洛杉矶托儿所,现名总政幼儿园。当年离开延安时,洛杉矶托儿所共有近100名幼童,后以该园学龄儿童为基础,逐步发展为“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供给部育英学校”。图为当年延安“洛杉矶托儿所”大门,孩子们身上的大衣都由洛杉矶华人捐助。(图/新华社 中国照片档案馆)




3.jpg
育英学校成立之初,生源主要是中直机关和解放军各总部各单位全体在职人员与牺牲同志的学龄子女,不论父母资历职务,都一律平等看待平等接收。图为学校的孩子们在下东峪。(左起:任远芳、任远远、叶燕、叶丽亚、李讷、邓华华、曾晓前、胡胜利、王兴、杨绍明)(图/育英学校提供)




4.jpg
1949年,育英学校随党中央迁至北京。1949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以(前)苏联纳西莫夫少年海军学校为蓝本,构筑了这座占地180亩的体系完备的社会主义标杆式校园。图为育英第六届校友田村绘制的中直育英老校园地图。(图/育英学校提供)




5.jpg
育英校园于1950年初正式开工,至1953年,先后建成了红星校门、影壁、围墙、教室、办公区等建筑。图为育英学校老正门。(图/育英学校提供)




6.jpg
育英学校的老礼堂。(图/育英学校提供)




7.jpg
学校竣工落成之际,杨尚昆名誉校长请来了朱德总司令参观,并将朱总司令的题词“准备着,为实现共产主义和祖国的伟大事业而奋斗”镌刻在校门内的巨大影壁墙上,形成了新校园中独树的一景。(图/育英学校提供)




8.jpg
新中国时期的中直育英,受到了党中央领导人无微不至的关怀。1952年“六一”儿童节前夕,毛泽东主席通过自己的小女儿李讷(育英小学第一届毕业生)为学校题词“好好学习 好好学习”(图/育英学校提供)




9.jpg
作为干部子弟学校,爱国主义与革命传统教育是育英一以贯之的重点。图为1950年11月10日,北京市育英学校的同学们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争先恐后地报名参加志愿军。(图/新华社新闻摄影局资料 刘志毅摄)




10.jpg
在办学理念上,五十年代初期,育英首任校长韩作黎就提倡“素质教育”,组建了孩子们十分喜爱的音乐、饲养、手工、园艺、美术、科技等课外兴趣小组。图为1951年中直育英学校的同学们在合唱。(图/育英学校提供)




11.jpg
育英的孩子们时常走出校园,完成文艺汇演的任务。图为1972年6月1日,育英学校的同学们和来自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同龄人在一起演出小型歌舞节目《世界儿童情谊深》,共同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图/新华社 赵天聘摄)




12.jpg
1950年7月15日,北京市青年暑期生活委员会一区暑期青年学园在育英学校举办。图为同学们在学园游艺室打扑克。(图/新华社新闻摄影局资料 曹兴华摄)




13.jpg
课余活动固然丰富,但学习决不能落下。据校友回忆,那个“五分制”的年代,成绩单上是“四”还是“五”和老师的评语是最让学生期待的部分。图为育英第一届校友卜野萍在1953年的学生成绩册首页。(图/育英学校提供)




14.jpg
育英第一届校友卜野萍在1953年的学生成绩册内页,有各项学习科目成绩(左)以及教师评语(右)。(图/育英学校提供)




15.jpg
岁月荏苒,一批批毕业生从这里走出,当初的毛头孩子们后来都翱翔在了各自的广阔天空。图为1953年中直育英小学第一批毕业生合影。(图/育英学校提供)




16.jpg
育英学校从战火硝烟中走来,作为新中国第一红色名校,她更肩负着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一方面当仁不让地继承弘扬光荣的红色革命传统,一方面还继续经世致用地为国家民族社会培养栋梁之才。图为1960年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育英校友合影。(图/育英学校提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5 01:06 PM , Processed in 0.05884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