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1|回复: 0

「把畸形当常态」 新加坡原来如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7 07: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5-03-27 04:34:16 联合报 记者陈宛茜/台北报导

photo (8).jpg
「新加坡,原来如此!一个成长在李光耀时代的公民真心告白」作者李慧敏。 记者林俊良/摄影


台北市长柯文哲当选后发下豪语,要让台北八年超越新加坡。新加坡人李慧敏听了反问:「你们真的要吗?」她指出,新加坡政府的高效率、高经济成长是「媒体与人民全面配合、放弃言论自由」换来,「要就要全套,不能只想要效率政府。」

李慧敏生于一九七三年,现为新加坡时事评论员。昨天她来台发表新书「新加坡,原来如此!」。该书二月分于台北国际书展展出时,吸引柯文哲好奇翻阅,让联经出版社火速签下版权。

李慧敏观察,新加坡模式中双语教育、分流教育,潜藏各种副作用。李慧敏指出,双语教育打压方言,让新加坡成为没有记忆的地方。提倡菁英主义的分流教育更让新加坡成为「只适合菁英、有钱人和乖乖听话的人」的地方。

「新加坡模式」有一套特殊的奖学金举才制度。成绩优秀的「天才」透过分流教育集中栽培,经历一轮轮淘汰后,「天才中的天才」拿到奖学金赴海外名校深造,返国后依契约进入政府服务。

这套制度看似是政府防止人才外流的高招,却造成新加坡社会浓厚的阶级意识,菁英组成的政府,决策经常与民意脱节。

考试至上的新加坡,学生缺乏独立自主的精神。新加坡罕见学生运动,仅新加坡国立大学学生数年前发起「别害怕单独用餐」运动,因为很多大学生害怕单独用餐,认为没人陪伴「可怜」。这场「学运」让李慧敏觉得「可笑又可悲」,大学生竟然不敢一个人吃饭?她大叹「新加坡习惯把畸形当常态」。

廿一世纪进入文创时代,讲效率不讲创意的新加坡面临挑战。李慧敏表示,新加坡政府也想转弯,不再强调菁英主义。但奉行多年的「新加坡模式」让人民习惯依赖政府,民间力量无法涌现,也无力推动政府破釜沉舟改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 12:51 PM , Processed in 0.06689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