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个剧团是从福清过来的,要在此表演7天。”据该剧团的负责人施祖雄介绍,他们此次是接了一个当地寺庙的活动,过来表演木偶剧。提线木偶在施小英的手中灵活做出各种动作。
民间艺人吹拉弹唱,演出时台前一至二人操作,连说带唱,后台三五人伴奏,其中操作木偶者还能根据剧中人物分别乔装男女老幼角色,可谓一身多能。悠扬的唱腔,通过高音喇叭响彻四方。
完成一场演出需要团员的协力配合,其中不乏会操控提线木偶也要会吹拉弹唱的全能团员。
施小英在为一个即将登台的提线木偶更换服装道具。据施祖雄介绍,十多年前,他们每次在福清演出,多的有上千名观众,少的也有几百人观看,但是现在很少有人刻意来看。不单如此,演出团体也减少了很多,木偶剧团只有几个了。20多年来,施先生的木偶剧团的人员不断进出,有些原来的团员已经逝世,还有些年纪大了不做了。
每个提线木偶都很珍贵,现有的线戏艺人逐渐步入古稀之年,面临后继无人的境地,尤其是一些木偶制作技艺和演出技法濒临失传,现在福州已经很难再找到制作提线木偶的手艺人了。
舞台幕后挂着闽剧唱词。
施小英在台上一边操控着提线木偶,一边唱着闽剧。
演出舞台幕后挂着提线木偶演出时要用到的各种配件。
演出戏台的两旁挂满了各式各样的提线木偶,样貌雕刻精致,栩栩如生,堪称民间工艺珍品。
午饭过后,一位剧团的工作人员在演出戏台上进入梦乡。
对于木偶戏,很多老福州人还是记忆深刻。早期在福州几乎遍地开花,现在看不到了......年轻人对提线木偶戏的兴趣锐减和这门技艺传承的后继无人成为了许多从业者的担忧。
休息时间,施小英和一位团员坐在演出地点附近聊天。老手艺的落寞与城市化进程中电影院内人满为患的现状已经成为了鲜明的对比。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随着时间的流逝,已渐渐淡出观众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