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恐怕很难想象在铁塔建设之初,其曾被法国顶级美学家视为是世界博览会的噱头,希望尽早把它拆掉。图为Maurice Koechlin于1884年绘制的一张埃菲尔铁塔草图,还能看到和其他当时著名地标对比,例如凯旋门,自由女神像和巴黎圣母院,小图为埃菲尔铁塔之父-居斯塔夫·埃菲尔。
为了回应“汹汹民意”,设计者埃菲尔灵机一动,发起一场公众投票,让巴黎人自己猜测铁塔的实际用途。结果得到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答案:军用观测站。巴黎人意识到既然铁塔是用于军事用途,那外观怎样就没那么重要了。图为当时人们绘制的趣味漫画,图中埃菲尔站在铁塔旁,直观对比了铁塔与埃及金字塔的尺寸差别。
1884年,为了迎接世界博览会在巴黎举行和纪念法国大革命100周年时,法国政府决定修建一座永久性纪念建筑。经过反复评选,古斯塔夫·埃菲尔设计的铁塔被选中,建成后铁塔就以埃菲尔的名字命名。图为1887年1月,铁塔开建前,人们在地基上放置的4个水泥塔墩。
塔身全部采用钢铁镂空结构,共有1万多个金属部件,用几百万个铆钉连接起来。埃菲尔的设计非常高明,在两年多的施工过程中,从未发生任何伤亡事故;在组装部件时,钻孔都很准确地和上。图为埃菲尔铁塔建造全程图。
1889年5月15日,为给世界博览会开幕式剪彩,埃菲尔亲手将法国国旗升上铁塔的300米高空。人们为了纪念他对法国和巴黎的这一贡献,特别还在塔下为他塑造了一座半身铜像。图为位于铁塔基座附近的埃菲尔雕像。
埃菲尔铁塔铁塔于1889年3月15日竣工,3月底向公众开放。竣工后的铁塔高约324米,相对于100层楼高。有人曾计算过,如果在铁塔上设置观察哨,守军在上面可以望到65公里外的敌军。图为1889年世博会期间,画家绘制的夜幕下的埃菲尔铁塔油画。
除了瞭望台外,铁塔还能用于科学试验,例如法国军方曾在塔顶测试过多种航空发动机,获得了很多宝贵的测试数据。图为1901年10月19日,法国航空先驱阿尔贝托·桑托斯·杜蒙驾驶他的第6号飞艇成功完成了绕埃菲尔铁塔一周的壮举。
杜蒙也成为了第一位驾驶飞艇绕埃菲尔铁塔飞行一周的人。值得一提的是,他事后还将获得的奖金全部分给了巴黎的贫民。图为杜蒙的画像。小图为1977年发布的相关纪念邮票。
作为当时最高的建筑,许多飞行员都梦想有机会从埃菲尔铁塔旁飞过。图为1911年,一架双翼机飞越埃菲尔铁塔的绘图。
除了用于航空试验外,埃菲尔铁塔最重要的作用还是体现在无线电通信方面。最初提出这一设想的还是埃菲尔本人,经过改装后,1905年,法军已经可以从埃菲尔铁塔向东线要塞群全天候发送电报。 图为铁塔无线电哨站天线示意图。
1908年,通过铁塔,法军统帅部甚至能和停泊在地中海的法国巡洋舰及靠近北非卡萨布兰卡的无线电哨站取得联系。一战期间,法国通过铁塔与沙俄盟军来往电文多达5000万字;法军甚至还能截获敌军无线电通信,以至许多史学家都将具有转折意义的马恩河会战的胜利归功于它。图为1914年,铁塔无线电哨站的内部照片。
除了充当无线电哨站,作为当时巴黎的制高点,法军还在塔上部署了大量防空机枪和轻型火炮,防御德军战机空袭。图为1916年,法军在埃菲尔铁塔上架设的防空炮(机枪)阵地。小图则是从另一个角度拍摄的。
由于埃菲尔铁塔在一战时发挥的重要作用,德军一直将其视为眼中钉,但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德军战机的空袭很难对铁塔构成威胁。图为一战时期,德军空袭巴黎的炸弹落点分布图,图中的红点为埃菲尔铁塔所在地,黑点均为炸弹落点。
1940年6月,铁塔上的法军通信站因巴黎即将陷落,不得不被迫撤除。图为二战德军占领时期的埃菲尔铁塔。
但临撤离前,法国人算准了希特勒急于炫耀的“暴发户心理”,提前将塔上的升降机破坏,直到巴黎解放后才被修复。结果,满心想到塔顶耍威风的希特勒只得悻悻作罢,用铁塔做背景拍张照片草草了事。图为希特勒与铁塔合影。
1944年初,法国解放前夕,还发生过一件与铁塔相关的轶事。威廉·欧弗斯崔特(William·Overstreet Jr)是一名隶属于美国陆军航空兵第363战斗机中队的飞行员,他曾驾驶一架P-51战斗机单独从铁塔下方的弧洞飞越,击落了一架德军Me-109G战机。此次事件大大鼓舞了仍处于德军占领下的巴黎人民,意味着胜利即将到来,左上为威廉座机“柏林特快”。
图为1944年8月25日,巴黎解放后,美军士兵仰观埃菲尔铁塔,此时法国国旗已重新升上了塔顶。
图为1944年,巴黎解放后,美军士兵和当地妇女与埃菲尔铁塔合影,庆祝盟军胜利,地点是不是有点眼熟呢?
二战后,埃菲尔铁塔一直是法兰西以及巴黎市的象征。图为2011年5月9日,法国政府在埃菲尔铁塔下的广场摆放了1000只带有钢盔的乌龟雕像,用来纪念盟军二战胜利66周年。
但随着近年来恐怖主义袭击事件频发发生,埃菲尔铁塔也一直是法国军、警部门的重点守护对象。图为2015年1月7日,法国《沙尔丽周刊》袭击事件后,法军士兵在埃菲尔铁塔下警戒。
图为2015年1月7日,法国《沙尔丽周刊》袭击事件后,法军士兵在埃菲尔铁塔下警戒。1
尽管埃菲尔铁塔早已不再是世界最高的建筑,但凭借其独特的外形,仍是独树一帜,图为埃菲尔铁塔与其他世界著名建筑的对比图。
由于埃菲尔铁塔在西方文化中的独特标志性,在许多娱乐作品中,都出现过铁塔被摧毁的桥段。最后作为噱头,我们挑选了其中最具代表的几个供大家欣赏,首先是在原Westwood公司
于1996年推出的《红色警戒2》的虚拟战役中,埃菲尔铁塔被苏军“磁暴”化,变为巨型电塔,只需一下,就可轻松摧毁坦克或普通建筑。
在欧洲育碧公司于2008年推出的《末日战争》中,也有埃菲尔铁塔出境,这次铁塔只算“打酱油”,并未被摧毁,更像是一个华丽的背景。
在2009年的好莱坞大片《特种部队:眼镜蛇崛起》中,出现过埃菲尔铁塔被恐怖分子使用纳米虫弹头袭击后,因基座被腐蚀倒塌的场面。
埃菲尔铁塔最新的一次“出境”是在2011年的著名射击游戏《使命召唤 现代战争3》中,最后也是少不了“经典”的倒塌的桥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