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3|回复: 0

重庆800岁千手观音金身重现 修复近8年有830只手88平米(组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7 06: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重庆800岁千手观音金身重现 修复近8年有830只手88平米

文章来源: 重庆晨报
于 2015-05-06 20:02:54

a813.jpg

历时近8年修复的千手观音金身重现。重庆晨报记者 吴国富 摄

a814.jpg

修主尊 原金箔上贴新金箔 “主尊造像在历史上改动得最多,贴金也最厚。头冠部分贴金厚达8层,观音面部贴金也有6层。”项目组负责人詹长发说,在千手观音造像中,主尊是重中之重,但由于贴金层多,风化导致大量金箔剥落、起壳。 金箔多层,材料老化,怎么修?专家们决定在原有可用的金箔上贴上新的金箔,使得南宋时最早胎体显露出来。詹长发说:“经过修缮的

a815.jpg

修手指 岩石磨粉断指再植 项目组负责人詹长发介绍,2008年,国家文物局负责人前来考察时,千手观音造像上突然掉下一根手指。研究发现,以往修复中,断肢几乎都是用泥补上去的。在潮湿的空气环境里,泥很容易受潮脱落。 经过反复研究和实验,专家们把当地的岩石磨成粉,加上其他材料进行“断指再植”补形,确保造像在潮湿环境下也很稳固,这是一种创新性的文

重庆晨报记者 吴国富 报道

昨日上午,数十名全国文物专家齐聚大足,对耗时近8年、耗资数千万元的宝顶山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工程进行验收,800多岁的千手观音金身重现。目前,这一国家1号石质文物保护工程主体修复已经完工,将于6月13日与游客见面。

修缮难

国内外无相关案例可借鉴


“之所以被列为国家1号石质文物保护工程,主要是这尊造像表现出‘千手千眼’,在崖壁上开凿的立体石刻世所罕见。”项目组负责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詹长发说,从2008年介入到千手观音修复工程开始,他们采用最先进的X光探伤、红外线等技术对造像进行调查,用了3年进行前期研究。发现除了受整体气候因素影响外,大足石刻地区总共有34种病害,一些部位病害叠加,造成千手观音“病入膏肓”。

调查研究中,专家们发现重庆夏季的高温、高湿特别严重,导致石刻表面经常水淋淋的。詹长发说,凝结水在流动和蒸发过程中,破坏效应累积,导致造像风化、金箔开裂、剥落等。大足石刻文物专家陈卉丽说,就像屋子里潮湿,衣物、家具受潮坏掉一样,目前要解决凝结水问题非常难。

根据史料,历经841年风雨的千手观音经历至少4次修缮,分别在1570年、1748年、1780年和1889年。而此次修复工程最困难的是,历次修缮没有留下详细的文字记载,国内外又无相关修复案例可借鉴。

为了探寻千手观音修复的技术和方法,专家们对潼南大佛、川渝两地的10多个石窟进行了深入考察,用了许多创新办法。

保护难

需解决香尘凝结水等问题


大足石刻博物院院长黎方银说,以往的修复都是妆金、贴金,用泥和麻线等来修补,而这第五次抢救性保护动用了各方科技力量,是最大、最全面、最科学的一次修复,最重要的是把整个造像的信息完整保留下来,供以后千手观音保护及其他石质文物修复作为参考。

詹长发说,很多人关心这次修复后能保护多少年呢?历史上4次修复间隔数十年到上百年不等。他认为,现在要回答这个问题比较难。尽管此次修复是历史上最为彻底的一次,但保护难在环境问题上。这就要看今后人们如何来保护她。比如焚香灰尘控制、凝结水等难题的解决。

黎方银说,关于危害千手观音的灰尘颗粒、凝结水等难题,目前正在从两个方面着手解决。第一是对千手观音的建筑进行通气性改造,让对流空气把凝结水带走;第二,目前清华大学正在运用空气动力学原理,研制一种挡在石刻造像前的尘埃阻隔“门帘”,达到既不阻碍人们观赏,又能阻挡灰尘的目的。

千手观音数据

高:7.7米,宽:12.5米,手:830只,法器:210件,面积:88平方米,病害:34种,残缺手:283只,残缺法器:37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3 08:18 PM , Processed in 0.05123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