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0|回复: 0

IS已占领叙一半国土 含千余万人口 童子军做“人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31 06: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15-5-31 07:02 AM 编辑

IS已占领叙一半国土 含千余万人口 童子军做“人弹”

文章来源: 新京报
于 2015-05-30 21:21:04

a61.jpg 尔米拉 占领拉马迪5天后,叙利亚的古城帕尔米拉失陷。这座古城已经饱受内战的战火摧残。

a62.jpg

拉马迪 伊拉克政府军在沙尘中与IS武装分子作战,在此次战役中政府军节节败退,拉马迪被占领。

a63.jpg

提克里特 伊拉克军队4月夺回提克里特,图为伊拉克警察驻守在提克里特人去楼空的商店前。

a64.jpg

占领拉马迪后,IS继续向东部的费卢杰进攻直逼巴格达,伊拉克政府军与什叶派民兵在费卢杰郊区展开部署欲夺回拉马迪。


在经历了年初的短暂沉默后,进入5月,“伊斯兰国”(又称“IS”)卷“土”重来占领头条,在沙尘暴的掩护下,IS极端武装分子攻克伊拉克安巴尔省省会拉马迪。5天后,夺下叙利亚城市帕尔米拉,这里有古罗马时代遗址,不仅如此,连美国人也坦承,伊拉克政府军在伊斯兰国面前更是溃不成军。在这一轮猛烈的初夏攻势中,“伊斯兰国”即将迎来自己的重要“周年”纪念日,去年6月该组织更名为“伊斯兰国”。“伊斯兰国”为何如此难以消灭?如何能够给予IS致命一击?


占领半个叙利亚

古城帕尔米拉的沦陷使IS控制了叙利亚一半领土和几乎所有的油田及天然气田。

古城帕尔米拉是位于叙利亚沙漠中一个绿洲,也是古国天方夜谭上的一颗明珠,这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在1980年被评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这里距离首都大马士革200多公里,古城中遗留下来的神庙遗迹和断壁残垣向世人道尽昔日的鼎盛繁华。

如今,这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几大文明的十字路口”的古城却站在了自己命运的十字路口。5月21日,IS全面攻占帕尔米拉,由于他们此前曾对占领地文物进行破坏性摧毁,帕尔米拉古城遗迹岌岌可危,这座历史遗迹上到处插满伊斯兰国的黑色旗帜。

据法国《费加罗报》报道,帕尔米拉的沦陷使IS控制了叙利亚一半领土和几乎所有的油田及天然气田,帕尔米拉与周围的沙漠以及伊拉克的安巴尔省连成一体,让伊斯兰国具有了地理上的连贯性。

再看伊拉克战场,据悉,“伊斯兰国”已占领了伊拉克安巴尔省近80%的领土。5月17日,“伊斯兰国”开始进攻安巴尔省首府拉马迪,政府军仓皇撤退,留下大批武器装备。拉马迪是伊拉克地区的军事重镇,它的沦陷被认为是伊拉克政府军自去年夏季开始全面反攻以来,遭遇的最大失败。

占领拉马迪与帕尔米拉后,据叙利亚官方报道,IS已在帕尔米拉至少屠杀400人,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妇女和儿童。

在攻下帕尔米拉后,伊斯兰国采取胡萝卜和大棒政策,一边屠杀政府军和亲政府人士,另一方面,却暂时没毁坏名胜古迹,《纽约时报》认为IS想把帕尔米拉建成一块新占领区,因此他们采取了争取支持和震慑并举的政策,据当地民众介绍,伊斯兰国修好了发电站,恢复水泵,并且还分发面包。

政府军“不战而逃”

五角大楼统计,拉马迪沦陷后,至少6辆主战坦克和类似数量的火炮、大量装甲车和100辆“悍马”及其他军车落入武装分子之手。

去年11月,美国曾表示IS已经由攻转守,而连日来,IS为何能够疯狂反扑?

分析人士认为,IS能够在叙利亚和伊拉克成功开展夏季攻势是由不同原因造成的,对于伊拉克来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军队涣散。

5 月25日,美国防长卡特在一档电视节目中就拉马迪落入伊斯兰国之手公开批评伊拉克政府军,称他们“不战而逃”。他说,攻打拉马迪的“伊斯兰国”武装在人员数量上不占优势,伊拉克政府军方面反而“人数远超敌方”。在这种情况下,拉马迪仍然失守,反映出“伊拉克军队显然没有作战意志……不战而走”。

伊拉克政府军为何在面对伊斯兰国时会溃不成军?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反恐中心主任李伟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伊拉克政府军是什叶派军队,伊斯兰国是逊尼派极端分子,不怕死,因此伊拉克政府军在逊尼派地盘作战时有很多顾虑因素,这种不利因素作祟一定程度上导致政府军一击即溃。

“IS都是极端分子,不怕死,而且其上层人员是萨达姆时代高官,这些人都久经沙场,战术得当,作战灵活机动,再加上伊拉克政府军吃空饷和贪腐现象严重,影响作战能力,无法抵抗伊斯兰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反恐怖研究中心主任梅建明也对新京报记者表示。

虽然伊拉克方面对于美国的指责不予认同,但无可否认的是失败的现实。拉马迪距首都巴格达约110公里,IS攻占这座城市后缴获大量政府军遗弃的武器装备,包括许多美制重型武器。

相比伊拉克和叙利亚政府军的失利,另一支抵抗伊斯兰国的主力库尔德武装情况则要好很多,“伊斯兰国”的主要战场有两个,一是在伊拉克北部和叙利亚东北部,主要与当地库尔德人作战,另一个就是在伊拉克的中西部与伊拉克政府军作战。一些欧美退伍老兵也加入库尔德武装旗下抗击IS。

相比叙利亚反对派,美国更愿加强与库尔德人的合作,美国负责提供空中支援、武器援助、人员培训、情报支持等,库尔德武装“自由战士”作为地面部队向伊斯兰国发动反击,迄今已收复摩苏尔大坝、辛贾尔等部分失地。

美“姑息”叙利亚IS

相比伊拉克的失利,叙利亚则看起来“有情可原”。

在围攻大马士革过程中,IS与叙利亚极端反对派“支持阵线”联手,李伟认为,这对巴沙尔政权构成的威胁增大,也一定程度上导致战事失利。叙利亚总统巴沙尔也曾批评美国针对伊斯兰国的军事行动未能达到目标,反而使伊斯兰国乘机扩大势力。

“支持叙利亚人民圣战者阵线”(简称“支持阵线”)是“基地”组织在叙利亚的分支,与IS关系微妙。两者在叙利亚某些地区存在矛盾,而在另外一些地区又有合作,他们曾发誓要对美国主导的空袭进行报复。

今年以来,叙利亚政府军在西北部伊德利卜省和南部德拉省连吃败仗,尤其在伊德利卜省,以“支持阵线”为主的反对派武装先后夺取省会伊德利卜、战略重镇吉斯尔舒古尔。

吉斯尔舒古尔陷落,更是让反对派武装的锋芒直逼巴沙尔老家、先前几乎未受战火波及的拉塔基亚省。法国媒体称,连续失利在叙政府控制区的一些人当中引发担忧,叙国内外不断有人猜测政府军已是强弩之末。

对此,巴沙尔本月初在大马士革公开露面,呼吁支持者在失败面前保持信心,警惕对失利沮丧或绝望的情绪四处蔓延。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田文林指出,叙利亚的失利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美国在打击IS问题上策略不一样,在伊拉克方面采取帮扶政府军进行打击,在叙利亚,则是在武装反巴沙尔势力,大有一种要把IS主力引到叙利亚与巴沙尔火并,巴沙尔政府军本来是打击IS主力之一,但美国的做法让巴沙尔在这方面有所保留,所以导致IS在叙利亚的占领区面积扩大。

美国对于叙利亚境内的伊斯兰国武装的微妙态度确实影响了战局,梅建明解释说,美国对于是否打击IS左右为难,“美国很清楚,不可能通过空袭消灭IS,但美国面临一个困境,就是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这种进退维谷的局面反而造成IS声势扩大。”

“暴力高压锅”

今年年初开始的也门危机也为伊斯兰国反扑提供良机,这背后也正是IS斩不断理还乱的根源。

今年初胡塞叛军攻占并接管也门总统府,随之而来的沙特联合十多个国家对也门展开空袭等军事行动。也门局势彻底陷入动荡,外交使节和各国侨民纷纷撤离。

田文林指出,也门危机在一定程度上为IS的反扑提供有利条件,“海湾大国沙特和伊朗本来应该齐心打击伊斯兰国,但也门危机让这两个大国旧恨新仇一起来,人心不齐,互相掣肘。”

IS 非常擅长运用也门动乱的局势制造冲突,渔翁得利,3月20日,IS在也门一所清真寺发动四起自杀炸弹攻击,致130多人丧生,开始了其在也门的暴力行径,也更加搅乱也门局势,这让越来越多人担心IS渗透入也门,在中东形成串联,这种滚雪球效应非常有利于伊斯兰国壮大声势。

“也门本身就有‘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这个组织在极端本质上与伊斯兰国无异,这种动荡的局势会使他们在也门的活动空间增大,也使伊斯兰国将也门纳入活动势力范围可能性增大。”田文林说。

英国媒体在文章中也坦言极度担忧日益混乱的中东局势,因为也门正迅速变成一个暴力高压锅,叛军,部落,“基地”组织,现在又有了IS,各方你争我斗,形成“毒素大混合”。

IS对于这种制造冲突唯恐天下不乱的伎俩屡试不爽,29日,一名身穿女性服饰的IS恐怖分子在沙特东部一所什叶派清真寺引爆身上的炸弹,造成3人丧生,自己也同时身亡。上星期,沙特另一所清真寺遭自杀炸弹攻击,21名做礼拜者被炸死,IS毫不掩饰其责任。

这种伎俩总能使IS壮大声势,因为其最大的生存基础就是仇恨什叶派的逊尼派,在中东任何地方,只要局势越乱、政府控制力越薄弱,什叶派和逊尼派之间矛盾越激烈,IS的生存空间就越大。这也是为什么IS在利比亚壮大速度相对缓慢的原因,因为利比亚虽局势混乱,但基本上全是逊尼派,教派冲突不严重,限制了IS搅浑水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对于IS为何生命力如此顽强,李伟总结说,“IS之所以发展到如今这种局面,与中东整体政治生态有密切联系,其中最突出一点就是严重的教派冲突,主要是逊尼派和什叶派矛盾,IS正是利用了这一因素,它的活跃区域主要是在逊尼派,再加上中东局势当前日益动荡,叙利亚、也门危机等,这些动荡为伊斯兰国生存提供客观有利环境,使之不容易被消灭。”

如何消灭IS?

“伊斯兰国”让外界最为不安的是,他们越来越像一个“国家”。

对于IS这种经营占领区的做法,梅建明认为,IS有固定的控制范围,这个范围和有些国家一样大,以往恐怖分子总去偏远部落地区寻求庇护,如今IS反客为主,实现恐怖势力实体化和政权化,这让其能够更容易控制油田,保证资金源源不断,地盘上有1000多万人口,为招募成员提供来源,而且伊斯兰国还在被占领区通过金钱和精神上的蛊惑巩固极端分子的支持,让外部势力很难干预被占领区。

田文林也认为,IS最近的扩张确实给国际社会敲响警钟,他们在不断整合收编可以利用的恐怖资源,不断壮大自身力量,这表明联手打击日益紧迫,但这是一个持久战,因为相关国家一定要改变立场,重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相比其对手,无论是海湾国家还是西方国家,IS在武力上其实和他们根本无法相提并论,美国要考虑派遣地面部队,协调对叙利亚和伊朗政策,这样才能使中东国家在反IS问题上形成统一战线。

面对顽固的IS,美国和北约伤透了脑筋,当前一些人提出调整战略、派更多美军士兵进入伊拉克,但奥巴马反对这一提议,美军将继续帮助提升伊拉克政府军及叙利亚反对派的作战能力。白宫近日表示美国将继续既定的打击IS战略。

白宫发言人欧内斯特称,拉马迪的失守及伊斯兰国攻陷叙利亚古城帕尔米拉,确实是一种“挫败”,但奥巴马曾强调过,打击伊斯兰国,就同其他的军事冲突一样,会经历反复与挫折。奥巴马没考虑派遣大规模美军进入伊拉克的安排,也不认为这种安排符合美国的利益。

对于美国的表态,李伟认为,打击IS前景不乐观,首先这是个多重问题交织的产物,利益相关国家在应对伊斯兰国问题上也都有各自考虑,因此这不是一个解决方案就能搞定的,短时间内很难消灭。

声音

相比其对手,无论是海湾国家还是西方国家,IS在武力上其实和他们根本无法相提并论,美国要考虑派遣地面部队,协调对叙利亚和伊朗政策,这样才能使中东国家在反IS问题上形成统一战线。——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田文林


a65.jpg

  原文配图:IS公布童子军训练的视频,以此来招募儿童。



明天就是六一国际儿童节,然而,在伊拉克和叙利亚一些地区,那里的儿童却无法度过这本应属于自己的节日。据报道,通过引诱或者绑架, “伊斯兰国”(IS)正在试图通过洗脑的方式来使年轻一代人变成他们的追随者,童子军不仅要照顾伤员,还要接受军事训练上街巡逻,有的甚至被训练成为“人肉炸弹”。

【招募】 绑架不成就网络诱骗

一名头戴黑色帽子、身穿迷彩服的男孩站在一名跪着的男子身后,男孩目光牢牢地锁定在这个男子身上,随后走上前,举起手枪,向男子头部开了一枪。男子倒地后,男孩又补射三枪。

这名男孩看起来不超过12岁,开枪时还喊着宗教口号。他就是“伊斯兰国”童子军中的一员。

“伊斯兰国”到底招募了多少童子军,现在还没有确切数字。但联合国官员、人道主义团体均表示,IS招募儿童成员对他们进行“洗脑”和军事训练的做法广泛存在。在伊拉克城镇摩苏尔和塔尔阿法,一些人告诉联合国调查团官员,曾亲眼看到有儿童穿着“伊斯兰国”的服装、扛着他们几乎扛不动的武器在街头巡逻。

负责人权事务的联合国秘书长助理伊万·西蒙诺维奇表示,IS武装分子习惯于操纵和诱惑儿童,向儿童描绘胜利的景象,并承诺所有参加圣战的人死后都会“直接上天堂”。据伊拉克难民拉卡维透露,拉卡一带有几个著名的童子军训练营,包括所谓的“扎卡维营”、“本·拉登营”和al-Sharea 营等。据估计,单是在al-Sharea营,就有250名至300名儿童在受训。

据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报道,IS已建立起一个组织严密、影响深远的架构,专门招募儿童成员,先向他们灌输极端宗教思想,再教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战斗技能,希望在与西方的长期斗争中,把他们培养成新一代“未来战士”。

IS经常借助社交媒体诱骗追随者到伊拉克或叙利亚加入他们的组织。越来越多的视频显示,IS武装成员用儿童来当宣传工具。在拉卡,IS分子强迫父母放弃对孩子的抚养权,或者绑架儿童加入。

IS有时还会在社交网站上发布一些孩子们的照片,这些孩子身着IS的服装,和成年的武装分子一起操练。澳大利亚媒体报道称,曾有澳大利亚男子带着年仅8岁的儿子投奔IS,让儿子举起死者头颅拍照。

此外,联合国的一份报告显示,在去年8月中旬,“伊斯兰国”武装分子闯入摩苏尔的一家肿瘤医院,逼迫两名病患儿童举起“伊斯兰国”旗拍照,然后将照片发布到网上。

【训练】 停下来会被教官打死

22岁的拉卡维已经离开叙利亚并成功逃离IS控制。他在社交网站上发布家乡—叙北部城市拉卡所发生的各种灾难。拉卡维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表示,IS童子军在接受简单训练后,很快就被送到叙边境小镇科巴尼参加战斗。

拉卡维的描述并没有夸大。美国媒体去年在IS占领区秘密拍摄的视频中揭露了部分童子军的情况。一名IS武装分子说,那些15岁以下的孩子将被送到训练营学习宗教,15岁以上的孩子则会被送到军事训练营。

在IS设立的宗教学校,童子军不能接受正规教育,相反,他们每天都被灌输极端思想。专门研究战争威胁的美国陆军少尉麦克马斯特说,“IS刻意阻止其控制范围内的人接受教育,不仅如此,还给他们‘洗脑’。他们有系统地对儿童实施残忍行为,剥夺他们的人性。这将会成为一个国际性问题。”

对于那些15岁以上的儿童,他们要到军事训练营接受训练。在那里,他们学习IS奉行的极端思想,以及学习怎样用枪,甚至会训练如何砍下玩偶的头颅。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一份报告显示,他们收到确实报告称,童子军在伊拉克摩苏尔接受由IS组织的军事训练。报告称,2014年8月底,萨拉丁街头由孩子们把守的哨岗剧增。同月,在尼尼微和迈赫穆尔,当地的男孩几乎都被IS武装分子带走。

和父亲一同摆脱IS控制的亚西尔至今对自己在IS儿童营中的岁月心有余悸。亚西尔去年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表示,童子军经常穿着炸弹背心、手里拿着AK-47和无线电接收器在叙利亚东部城市代尔祖尔为IS站岗。

“我们不仅不能和外人见面,也不能和其他童子军交谈。”亚西尔回忆说,和他关在一起的有大约100个孩子,他们每天都被密集地灌输宗教思想,那不是正常的宗教思想,而是IS所推崇的暴力和激进式的宗教观念。

与此同时,严苛的军事训练也是这些儿童军们每天的必修课。每天,亚西尔们需要在烈焰熊熊的铁丝网下爬行、钻火圈、练习射击。身后的教官不时向他们脚边开火,警告他们,如果停下来就会被打死。当教官让他们跑2000米的时候,“我不敢停止奔跑,即使我已经累得气喘吁吁、精疲力尽,也不敢停下来。”

IS武装分子将童子军的训练录成视频,吹嘘他们是所谓的“IS小野兽”。

经过一个月左右的训练后,亚西尔被送回家,但需要定期向IS报道。“他们给我们发了枪支、炸药和无线电接收器,”亚西尔说,检查点的人会给他们打电话,随时报告是否有IS“大人物”要到附近,或者让他们去参加一些行动。

亚西尔的母亲乞求他离开IS,但亚西尔一开始说,自己在参加一场圣战。他还表示,自己首次看到斩首后,几天没有吃下饭。

【困境】 常做噩梦具有侵略性

奈格尔·莫伊洛在美国佐治亚州一个杂货铺工作,他通常会对每个顾客面带微笑地说“你好”,没人会想起,奈格尔曾是苏丹内战中的一名童子军。

奈格尔·莫伊洛说,自己没有经历过正规的战后创伤治疗,能够回归正常的生活实属幸运。他强调,作为一名内战的士兵,关于死去的同伴的记忆时刻萦绕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回家对童子军来说是一种奢侈,或者他们的家乡被摧毁,或者再也不敢轻易地相信身边的人。

“拯救孩子”组织中东地区顾问米丝蒂·巴士威尔认为,不夸张地说,战争可能摧毁了伊拉克、叙利亚整整一代的儿童。米丝蒂表示,她接触到很多来自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儿童难民,他们经常做噩梦,连同龄人也不愿意多接触,而且对其他孩子具有侵略性。

米丝蒂认为,假以时日加上正确的辅导,这些孩子有希望过上正常的生活。通常,只要局势稳定下来,那些背井离乡的难民几乎都想重返家园。但米丝蒂在数周前问过一些难民,得到的答案却令她感到惊奇:“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有人对我说,难民以及他们的孩子见到的景象太可怕、太悲剧了,他们再也不愿意回到那里去,因为那里充斥着可怕的回忆。”

已经摆脱IS控制的童子军亚西尔说自己希望回到IS,因为“朋友们都在那里”。起初,亚西尔试图为IS的某些严苛行为辩护,但经过开导后,他后来发现IS并不信教,并表示十分后悔加入IS。

然而,仍有一些童子军还没有认清IS的真实面目。拉卡维说,童子军问题不易解决将对中东局势带来长久的影响,“这是一代人的问题。或许20年、或许30年,这是一个非常非常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十分危险的过程。”

比利时根特大学儿童脆弱情况中心教授苏菲·文德夫格说,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来让童子军康复。“对他们来说,树立起对未来的希望十分重要,让他们知道他们没有迷失,生活还有希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4 05:08 PM , Processed in 0.03949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