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09|回复: 0

[时评] 沭阳民办教师:“我们像二等公民”| 仇和教改后遗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31 05: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沭阳民办教师:“我们像二等公民”| 仇和教改后遗症

 2015-07-28 刘炎迅 


(何籽/图)

十六年前,沭阳上千公办教师因工资高跳槽民办学校,民办教育风起云涌。

十六年后,因资金投入不足、管理不善等原因,当地民办学校惊现大幅萎缩,千余公转民教师纷纷踏上回归公办学校之路,但路途艰辛。

沭阳民办教育之兴衰,是一个洞见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的缩影。

“大概从1999年起步,十五六年时间,沭阳民办教育经历了从最初的兵强马壮,到现在的不断萎缩。”沭阳县分管教育的副县长顾宇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沭阳是江苏省三个省管县之一,位于苏北地区的宿迁市辖区内。因当年财政吃紧,公办教育举步维艰,教师待遇低,时任县委书记仇和力推民办教育(点击这里可以阅读《揭秘仇和:在争议中高升的明星官员》),成为当时突破困境的一大亮点。沭阳以教改重镇的姿态,一度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如今,时过境迁。面对日渐萎缩的民办学校,不少公转民教师想重回公办学校。多位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老师说,当年县委县政府有过文件,会保留他们的事业身份不变,他们尤其记得当年仇和对此公开说过的一句话:“来去自由,不设门槛。”

“现在政府似乎不认账了。”61岁的刘中泽是近千名公转民教师中的一员,他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对此,顾宇坦言,情况并非如此,“我们已经开始着手制定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条例”。

1
曾经的光荣岁月
“坦率地说,这是个历史遗留问题,怎么解决,考验执政智慧。”沭阳县有官员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早在1996年,宿迁县改市,辖沭阳、泗阳、泗洪、宿豫四县和宿城区。时任沭阳县委书记的仇和是筹建小组成员,兼任宿迁市副市长。

顾宇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当年仇和治下的沭阳县进行教育改革在宿迁做得最早,规模最大。作为县委书记的仇和,因此一度引发巨大非议,被认为导致国有资产的大规模流失。但非议之下,各项改革并未止步。

民办学校兴起的初期,公办学校老师月薪大多由各地财政拨款,标准不一,一般在300-600元,每月还要扣除10%,用来支援县城修路等市政工程,这也是当时仇和施政的争议之一。更要命的是,工资还常常不能及时发放,甚至打白条,这让老师们的生活压力很大。

而新兴的民办学校,老师月薪都在1200-2000元,此外还按照多劳多得原则,拿课时补助。就是在那样的背景下,大批公办老师转投民办学校。

在南方周末记者接触到的多位公转民教师中,有一些老师出资金,或以知识入股,以股东身份直接参与创建民办学校。而一些公办学校经改制成为民营学校。在最初的那几年,正是民办学校的黄金岁月。

“当时能进民办学校,是很有面子的事儿,意味着你有能力。”一位要求匿名的老师说,新创建的民办学校常常会将几位在教学上有声望的老师的照片高高挂起,作为招揽学生的金字招牌。

周业华曾是沭阳县胡集中学的老师,2000年,他去了民办的银河双语学校,还担任了办公室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等多个职务。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虽然当年民办教育是个新鲜事物,但他并不担心,当时政府出了文件。

2000年,仇和从沭阳调任宿迁市长,他在沭阳的民营化改革思路,逐渐影响到整个宿迁市。包括沭阳在内的各县,公共事业民营化改革继续在争议中推进。

2003 年9月1日,民办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两年后,沭阳县又出台了《沭阳县进一步加快民办教育发展的补充规定》,其中第一条就明确:“重点发展民办高中和民办 中等职业教育。”还提出了诸多扶持优惠措施,比如“对民办学校的建校用地全部按不高于征地成本的价格,实行划拨方式供地”。此外还对民办学校予以税收优惠。

当年的沭阳县教育局16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保障公民办学校之间的教师无障碍流动。”“本县公办学校在编在岗教师到民办学校任教,保持原有身份不变。”相似的内容也出现在宿迁市政府2005年的43号文件里。

周业华回忆,到了2005年,沭阳民办学校达到顶峰。以他所在的银河双语学校为例,在校学生近万人,教师六百多人,其中大部分师生来自公办学校。而彼时的16号文件称,要继续扩大当地民办学校办学规模,要在两年内,让民办中小学在校生数增比,由18.2%增加到35%。

“最顶峰时,全县有近百家各类民办学校。”沭阳县教育局局长司东洲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2
民办萎缩公办壮大
不断扩大规模的民办学校,也暗藏危机。多位参与创建民办学校的股东级公转民教师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没过几年,一些仓促上阵的学校因管理水平不足、教学经验欠缺等问题,开始走下坡路。而来自政策层面和人事的变动,也都在影响着沭阳乃至宿迁各地的民营化改革。

长期以来,我国民办教育方式处于“粗放式”状态,民办学校内部管理系统对决策和执行权责的划分不如公办学校规范分明。包括刘中泽在内的多名教师对南方周末记者感叹,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已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学校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直致力于民办教育研究的浙江大学教授吴华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如果是按照崛起、转型和超越的三个阶段来看,目前民办教育仍处在转型阶段,一方面国家政策对民办学校、民办教师的相关政策还有待完善。另一方面,民办学校本身也存在教学质量、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201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完善董事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健全民办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民办学校内部制度建设,完善资产、财务监管制度,强化审计和社会监督。要将民办学校纳入教育督导范围。”

但在当年,致命短板尚未改变,仇和就已升迁。2006年1月,他调任江苏省副省长,仅一年,又被调往千里之外的昆明。2006-2008年是逆向流动的高峰 期,大量年富力强的骨干教师流回公办学校。由于沭阳县属于欠发达地区,缺乏人才吸引力,许多骨干教师流向经济发达的苏中、苏南的民办学校和培训机构。民办 高中大量年富力强的骨干教师不断流失,除了股东教师外,留下大部分能力、资历、经验有待提高的教师。

很多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老师说,虽然各人的感受有差异,但大致感到沭阳民办学校走下坡路,也正是在2006年。

最直观的是工资。那几年,民办学校老师工资裹足不前,不涨反跌,而同期的公办学校开始获得省级财政扶持,公办老师大幅调薪,月薪已达到两三千元。“更关键的是,民办学校的合同大多两三年一签,干得不好随时就要走人,在民办学校没有安全感。”

此后,沭阳县陆续有民办学校倒闭。司东洲说,直到现在,全县尚有62家各类民办学校,在宿迁市仍是最多的。


资金链断裂、盲目扩张是民办学校倒闭的两个主要原因。 (CFP/图)

3
感觉像二等公民
“现在民办教育最大问题,首先是教育举办人的投入能力问题。”副县长顾宇说,其次是生源问题,孩子越来越少。再次,从2006年国家推进九年制义务教育,政府的投入重点在公办教育上,且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相比之下,民办教育越来越没有优势。

“近些年,从高考成绩来看,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差距很大。”司东洲说。

当民办学校颓势显示,一些公转民教师也曾试图回到原来的公办学校,其实很难。一个最现实的问题是,没有岗位。自2003年起,大学扩招后的毕业生陆续进入招 聘市场,连原来包分配的师范生也开始自由择业。司东洲说,在民办教育兴起之初,民办学校师资构成主要是吸引公办学校的老师和应届大学毕业生。如今,民办学 校的教师大部分来自每年录用的具有教师资格证的大学毕业生。而当年来自公办学校的老师已到中年,“精力比不上刚毕业的大学生”。更尴尬的是,有些公转民教 师已经在民办学校当了领导,就算想回归公办学校,也没有相应的领导岗位了。

53岁的刘林2004年公转民后,一度成为一所民办学校的校长。如今,那所学校早已倒闭,而他也到过几家公办学校应聘,“人家说,你都是领导了,怎么好意思让 你来做一名老师,事实上的意思是,你离开教学一线很久了,还能教课吗?”刘林对南方周末记者坦言,从自己心里来说,也不想再去当一名普通老师,“高不成低 不就,很尴尬的境地”。

1977年出生的公转民教师张洋,看上去还算年轻,但他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在民办学校,一年一签,朝不保夕,人到中年,要为后路考虑。”他有点苦闷地说,现在社 会上提起教师,都说是一份让人羡慕的工作,“那是在说公办教师,而我们这些民办学校的教师没人看得上,有点二等公民的感觉。”

民办教师每年的暑假,都是一场招生大战,多位老师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为了完成个人招生任务,有时还拿着小板凳,拎着礼品,坐在学生家门口“推销”学校,“和 卖保险、做推销的差不多”,这样的低姿态,觉得失去教师应有的地位和尊严。另一位要求匿名的公转民教师则说,当年去民办学校,冲着高工资不假,但那也是响 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也算是支援建设民办教育,“就像当年国家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最后总要给个保障吧”。

坐不住的老师们计划着“整出点大动静,引起舆论的关注”。为此,他们还组建了一个名为“复编返岗沭阳原公办”的QQ群,发泄各自的怨气,也商讨着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们将诉求写成联名公开信,并按了红指印,一起发到网络上。

他们期望当地政府能“兑现当初的公、民办教师来去自由的承诺,恢复我们这一批原公办在职教师的公办教师身份”。

4
待解的困境
2015年3月15日,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此时千里之外的沭阳,部分公转民教师拉着横幅到县政府请愿。

“当年,大批公办老师擅自离岗,一度引发了公办学校的教学危机。”副县长顾宇说,就是在那样的环境下,教育局要求对有公转民意愿的老师,需提出申请,并得到批准,以此保证公办教育的正常教学秩序。经沭阳县官方初步统计,当年没有手续的“公转民”老师全县大约有一千名。

老师们坚持说,当年政府文件里提到的“公转民”教师事业身份不变。以及当时仇和公开说:“不设门槛,来去自由。”

对此,顾宇承认县政府当时文件里确有“保留身份”的说法。当年有手续的“公转民”老师,都回归公办教育体系,即恢复了事业身份和事业单位标准的养老保险等,全县大约不到200人。

“而没有手续的近千名老师,也提出相同的回归诉求,于情于理站不住脚。”顾宇说,“就好比我这个副县长,现在是公务员,突然有一个老板想高薪挖我去企业,我去了,干了两年,企业垮了,我想再回来做公务员,怎么可能?”

前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民办教育需要突破,顶层设计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比如各地都形成了一批所谓的重点学校,我认为应该转成民办学校,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民办学校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教育的不公平性。”

5
应享受一样的权利
吴华前不久曾到宿迁做过调研,他认为,教育法修正草案里提到的“将明确对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进行分类管理”,这样做会让很多民办学校很纠结。实施以后 未来会怎么样,谁都不敢确定。但有一点是明确的,民办教育必须要搞,无论政府有没有钱。待市场完善后,那些教学质量差的学校会被淘汰,高质量的则会得到更 好发展。

教育学者胡卫曾在专著《民办学校的运营》中指出,除薪资外,民办教师的福利还包括:享受带薪假期、培训进修、晋升晋级以及改善餐饮和办公环境等权利。上海财 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副教授李社环则针对民办教师的退休金低的问题提出:“基本养老保险+民办教师补充养老金计划”的制度模式,让民办与公办教师 之间的退休金差距不断减少,直至消失。

同属宿迁市的欠发达地区的泗洪县,于2009年出台了《泗洪县关于进一步扶持规范民办教育发展的十八条意见(试行)的通知》,《通知》提出民办教师要全体参 加养老保险,其中取得教师资格证书,且符合相应学历、年龄要求的民办教师还有机会参加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为了鼓励民办学校按规定为教师办理养老保险,县政 府每学期结束后进行监督审核,经审核后,县财政将补助养老保险费用的50%,此项政策惠及全县2000名民办教师。

而对于沭阳县,最终会出台一份怎样的扶持方案,目前还不得而知。

“既要和上头的政策结合起来,又要符合沭阳本地的实际情况。”顾宇说,沭阳县委县政府注意到了该县民办教育的困境,已联合人事局、教育局和财政局等开始制定相关扶持民办教育的办法,目前已易三稿,相关条款还要进一步细化,择日会正式公布。

因方案尚未最后确定,具体内容不便公开。副县长顾宇说,可以肯定的内容有三点,一、民办学校的危房改造工程将享受财政补贴;二、县财政将大幅提高民办学校养老金缴纳标准的补贴;三,给予民办学校此前没有过的生均补助,具体标准还在讨论中。

“毕竟沭阳是民办教育改革的发源地,除了以上三条,县政府还会在融资、建设用地、建筑规费的减免、税收方面,给予相应的扶持和优惠。”顾宇说,目前,县里正以最大诚意来解决这些历史遗留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7 02:44 PM , Processed in 0.06755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