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1|回复: 0

冥界制造业知多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11 09: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5-08-11 17:31:25 世界日报 刘悠翔报导

photo (9).jpg
全球热门车型,在「冥界」销量不错。 (取材自南方周末)

在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建阳街道的一栋四层工厂里,工人们生产纸活。纸活是用硬纸板仿制的各类生活用品,供人们在祭祀活动中烧化。每年农历7月的旺季,纸活源源不断地运往码头,每装满一只集装箱货柜,就会带来可观的收入。货品发往港台、东南亚、澳洲和北美,将在中元节前后浴火成灰,「抵达」全球华人已经去了另一个世界的亲属手中。

骗鬼 机器制冥币难飞天

潮汕地区生产的冥纸有三类:金纸、纸活和冥币,在前两类,潮汕都是行业龙头。

金纸是贴了金箔的纸钱。入行30多年的陈泽鹏人称陈伯,他说,传统的金纸制作全靠手工,造纸、制箔、盖印、裁切,处处费时费心。

手工时代,陈伯用竹浆纸做金纸。原料是长到两三米高未开枝的嫩竹,从福建长汀运来,煮出竹浆。优质的竹浆像淡黄色的浓稠米汤,看不到一丝纤维。工人用网从竹浆里抄出薄薄一层,压出水分,贴在温室内墙上,生火烘干。

唐宋时期的民间观念认为,纸钱烧化之后在冥间变成铜钱,因此烧化时要保持钱形完整,也要设法烧透。燃烧时,竹浆纸火焰赤红,没有黑烟。烧完后纸灰上火线滚过,变成苍白色,仍然保持纸张形状,风一吹,飘到空中,久不落地。

7月半祭祖时,人们也使用「长途邮寄」的方式焚烧纸钱--先把纸钱装在白麻纸做成的封套里,封皮上写上亲人名讳、坟址及送钱人的姓名,再焚烧。

制作金纸上的金箔最初用锡。潮州揭阳产土锡,砖头大的锡块由工人在高温下反复捶打、切割,直到一平米的质量轻于4克,才合格。

2000年左右,陈伯从海外引进全套机器。一天的产量顶得上过去一个月。陈伯看不上快捷的机器生产,觉得每个环节都很「假」。

纸张改用再生纸,把脱了墨的废报纸旧杂志、印刷厂的边角料一股脑回炉重造即得。再生纸燃烧时有黑烟,散发臭味。纸灰呈灰黑色,过火即碎,由于比较重,很难飘到空中。

做金箔改用铝,直接用机器熔化电镀到纸上,生产效率提高百倍。虽然做出来的金箔更薄更光亮,陈伯却觉得在「骗鬼」:「过去的锡箔烧完了,熔化的锡会流到桶底,香港还专门有人收这种纸灰去卖钱。铝箔烧完了,什么都不剩。」

如今,陈伯保留了一条小生产线做手工金纸,生产出来的「真货」供自家和少数客户使用。

与陈伯不同,王沛松做纸活,追求的就是以「假」乱真。王沛松22年前入行。当时的纸活产品主要是纸摺的衣服,「老土的烫金样式,一点立体感也没有」。王沛松主动改良,选用硬衬的纸张,以便做出挺立的领口;买来印布的花纸,把时装的图案转印到纸上;他还批发真正的纽扣、亮片、镶边,做出来的衣服乍一看难辨真伪。

新式纸衣热卖后,王沛松顺势开发一系列产品,他做的小汽车推一把可以溜出去老远,电风扇的叶片可以转动,所有的电器都有插头,还配上出国使用的电流转换器。

纸活越做越时尚,制作工艺却仍是最传统的手工操作。

王沛松相信慢工细活不是坏事,「金纸行业用上了机器,那是加速死亡。产大于销,大家都在拼机器、拼投入、拼快,但是没多挣多少钱。」

photo (11).jpg
纸做的仿制高档名牌祭品有触犯版权问题。(取材自中国日报网)

挑大 金纸也通货膨胀

据陈伯的了解,汕头市澄海区的金纸生意始于清末,主要出口到海外。

「文革」时「破四旧」,家里的神像、寺庙和祠堂里的佛像都被砸烂、烧掉,原本的金纸出口也中止了。当地习俗难改,生产和本地销售都转入「地下」--没有纸就去商店买作业本,砸锡箔会发出响声就躲进山洞里;不能公开卖,就围在腰上,藏在衣服里。买卖金纸被发现的,要被拉去游街。

改革开放后,国家对金纸的限制放宽,东南亚的客户纷纷来到中国进货。但金纸不能直接交易,要通过「广交会」的土特产公司。陈伯挑著扁担到广州,问到客人住的宾馆,找上门谈生意。客户们见到样品,都眼前一亮,愿意付美金,还包运费。陈伯发现他的金纸供不应求,于是挨个谈判,再挑开价最高的。

原本,不同地区使用不同的金纸款式。广东和福建使用的统称南金,包括粤语区使用的广府金、潮汕地区使用的潮州金,以及福建使用的福建金;广东以北地区使用的统称北金,由于晚清时在上海集散,又称上海金。

福建金上的传统神象是福禄寿三仙,曾经是通行且唯一的敬神款式。2010年以来,马来西亚神纸产品个性化,当地华人开发出观音、关帝、妈祖、伯公等二十几款「细分」神像。

金纸「通货膨胀」的一个原因是不懂行的客户越来越多。潮汕地区的老人识货,知道金纸搭配的讲究。中元节祭扫时,金纸烧化给「孤魂野鬼」,因此尺寸要小、数量要多;清明节祭拜自家祖先,则选上等金纸,一张张摺成元宝形状烧化。

此外,许多产品比如孤衣、祖先金等只在特定时节使用,并不是花样越多越好。「年轻人不懂,往往拿一百块钱,让金纸店老板挑大的。最后各种廉价粗纸满满一筐,其实并不值钱。」

photo (10).jpg
纸做的别墅祭品受到丧家青睐。(取材自中新网)

仿真 纸活时尚多名牌

与陈伯的金纸相比,王沛松的纸活市场更广,还销往澳洲和北美。他的产品从不按区域分类:「因为我做的都是国际品牌。」王沛松2015年主做玛莎拉蒂和保时捷城市越野车,他心目中的全球热门车型。

2008年,劳力士和路易·威登的代理律师在香港看到王沛松的产品,分别给他寄了律师函。「我这是帮你们宣传呢!如果烧东西犯法,我还做假人,烧了难道算杀人?」王沛松不理解,但还是切碎销毁了相关库存。

学习了版权知识,王沛松注册了自己的服饰品牌,生产纸衣。他也开始总结产品仿真的界限,比如信用卡、护照,做得太像容易惹麻烦。王沛松发挥想象,用阎王的肖像代替国徽等标志。一些日常消费品则尽量逼真,在商标上打擦边球:iPhone拼成iPhonie,SKII写成SKIII,然后印上「冥都」「冥府」字眼。

经营22年,他摸出了一些规律。款式更新很重要。其次,「一定要做高档的,都想给亲人烧最好的。所以摩托车比单车好卖,汽车比摩托车好卖,玛莎拉蒂比普通汽车好卖。」在空客A380进入中国的两年前,他已经按照想象造出「冥都航空380」,成为2007年爆款。

每年农历7月,王沛松的婴幼儿产品畅销,童装甚至断货。因为在许多华人家庭,早夭的逝者没有灵位,只能在祭拜孤魂野鬼的中元节烧些东西。

王沛松也制造「佣人」,清一色古典的唐装打扮,「不能太时髦了,」王沛松说,购买佣人的大部分是老太太,她们不想丈夫被勾引。

在汕头澄海,有两家最大的冥币生产商。冥币是仿照真钞印制的冥纸产品,大约从晚清法定钞票普及时开始盛行。「这行很敏感。」一位行内人介绍,当地行业老大印冥币用的海德堡印刷机价值数百万元一台,与真正的印钞机「同款」。

众多冥币网店也出售人民币图案的产品,少数谨慎的商家在冥币正面打上了马赛克。大部分商家则多角度展示产品,100元冥币的正反面图案与真钞高度相似,只是银行改为「中国天地银行」,头像改成冥王。一捆百元「人民币」通常有50张,售价1.8元到2.6元不等。临近中元节,一些商家推出了「20捆包邮」促销。

面额的膨胀也是冥币界普遍现象。「怀旧版」第三套人民币,五元变成五百,「拖拉机手」成为一百甚至一万。而目前流通的第五套人民币,仿制品的面额从100、200到5000万、1亿不等。但价格统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5 07:46 AM , Processed in 0.04716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