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98|回复: 1

zz梅兰芳感情世界中的三个女人(清晰照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14 03: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早在80年前,孟小冬就被京津沪的舆论界誉为“冬皇”。当时代表正统京剧的三大贤杨小楼、梅兰芳、余叔岩可谓炙手可热,而刚刚从南方来的、年仅18岁的花季少女孟小冬于北京前门外大栅栏三庆园,以《四郎探母》首次亮相后不到一个月,北京第一舞台盛大义演,梅兰芳、杨小楼合演《霸王别姬》蹲大轴,余叔岩、尚小云演压轴《打鱼杀家》,而孟小冬与裘桂仙合演的《上天台》就排在倒数第三的位置,几乎与杨梅余平起平坐。10天后,孟小冬与梅兰芳就并挂头牌合演《四郎探母》了,接着他们又合演了《游龙戏凤》。就在孟小冬19岁那年,经一位银行老总撮合与梅兰芳喜结良缘。他们一位是“梨园冬皇”,一位是“伶界大王”,一举一动都是新闻,其轰动情景可想而知。



孟小冬年轻时



男装







孟氏作为性格高傲的花季少女不顾封建的妻妾等级,毅然嫁给梅兰芳完全是出于单纯的情感和爱慕,这在一夫多妻制的社会中是无可指责的,同时也无须指责梅兰芳的另两位夫人王明华与福芝芳,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中她们为了自己的生存在家庭内部进行角逐也是出于无奈。



最后从了杜月笙



后面有男生像,好男生!!!











这张大爱!



好像阮玲玉



杜月笙



孟小冬此次赴上海,对她来说,是她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她成了杜月笙的又一个女人。促成他俩关系的,正是杜月笙的四姨太姚玉兰。

姚玉兰嫁给杜月笙后,因为只是四房,所以未能住进杜公馆,而只能另择新屋。杜月笙的前几房太太都是苏州人,很齐心,共同抵制姚玉兰。长期以来,姚玉兰孤立无援,心情一直很郁闷。她知道杜月笙对孟小冬有好感,而且很想占为己有。如果出于女人本能的嫉妒心,她似乎应该很排斥孟小冬。事实却相反。

也许是因为她一方面很清楚杜月笙的为人,自己绝不可能是杜的最后一个女人,既然如此,还不如为杜物色一个跟她有亲密关系的人。这样一来,杜肯定会对她感激万分而不至于有了新欢而厌弃旧爱,她也因此能长保自己的地位;另一方面,她也需要有人跟她结成妾的同盟,共同对抗杜的那几个苏州女人。孟小冬显然是很合适的人选。她也是北方人,她们又是结拜姐妹,杜月笙早已对她垂涎三尺,而她刚刚经历感情挫折,正处于感情脆弱期。

于是,这次,在孟小冬抵达上海后,姚玉兰万分殷勤地邀请她住进她和杜月笙的家。孟小冬照办了。三人同在一个屋檐下,该发生的事就发生了。也许一开始孟小冬有被迫的成分,但是后来,她还是接受了既成事实。

虽然外人很难因此指责孟小冬,但许多人对她的选择还是表示出巨大的不解和遗憾。如果说她和梅兰芳结合,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感情的需要,那么,她跟杜月笙在一起,是出于什么呢?是因为钱?是因为权?还是也因为感情?外人无从知晓。从另一个方面说,当初,她绝然和梅兰芳分手,不是因为她不能容忍“妾”的身份吗?她不是认为梅兰芳负了对她“两头大”的承诺吗?那么,如今,她又为什么愿意跟有四房姨太太的杜月笙牵扯在一起,而且还无名无份?或许,只是因为她寂寞,她孤独,她脆弱,她需要依靠。

姚玉兰与孟小冬



这张真是很美啊



照片再次证明中国解放前基本没有美女...

1950年间,杜月笙一家有过移居法国的打算,在计算一共需要多少张护照的时候,孟小冬当众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我跟着去,算是丫头呢还是算女朋友呀?”孟在杜门平时对一切不称心的事,从未发过一句牢骚、出过一句怨言,因而这一句话愈发显得关系之大,份量之重。杜月笙听了决意与孟小冬举行婚礼。当时有人劝杜说:“你缠绵病榻,每天靠接氧气过活,又在客地避难,日坐愁城,况且你与孟早已结为一体,众所周知,何必再多此一举?”但杜对这些劝阻一概不理,自己因抱病不能出门,便叫来10桌喜酒,64岁的新郎和53岁的新娘就在香港杜公馆里补行婚礼。一年以后,杜月笙于1951年8月16日就呜呼哀哉了。遗体由姚玉兰奉柩去台北定居,孟与杜并无所出,在港领养子一个女孩,取名杜美娟,也是杜月笙最小的一个孩子。

孟小冬留在香港,深居简出,后来收了赵培鑫、钱培荣、吴必彰等票友为徒.以说戏教戏打发日子。孟小冬原有冬皇之称号,于是香港杜公馆变成了京戏爱好者心目中的冬宫。

1967年秋天,孟小冬移居台北,台湾京剧界的姜竹华等也得到过她的指教。10年以后,1977年5月26日深夜,69岁的孟小冬以肺气肿与心脏病并发症去世。海外的孟门弟子 12人组成“孟小冬遗音整理委员会”,精选出录音磁带两匣,可放110分钟。一匣是孟在上海为杜寿义演全本《搜孤救孤》的实况;另一匣是《击鼓骂曹》、《御碑亭》、《捉放曹》,《失街亭》;《珠帘集》、《乌盆记》等六出戏的片断.这两匣录音磁带总称《凝晖遗音》,将长留人间。



梅兰芳16岁成婚与第一任妻子王明华16岁,梅兰芳娶了一位妻子叫王明华。王明华生了一双儿女之后,做了绝育手术,却不料两个孩子相继去世。



1921年冬, 梅兰芳与福芝芳结为秦晋之好。



1959年梅兰芳和福芝芳



16岁成婚:发妻王明华

梅兰芳娶的这位妻子叫王明华,与他可谓门当户对,她出生于一个京剧家庭,父亲王顺福攻花旦,胞兄王毓楼,是著名的武生。王明华刚嫁过来时,梅家还不富裕,她毫无嫌贫之意,而是尽心尽力操持家务。王明华与梅兰芳十分恩爱,结婚的第二年就生了个儿子,取名大永;隔了一年又生了个女儿,唤作五十,儿子女儿都很乖巧。那时梅兰芳每当散戏回家,总是与媳妇说起演出的情况,一边与儿女嬉戏,沉醉在天伦之乐中。

王明华不仅在生活上妥帖照料梅兰芳,甚至于在他的事业上也能给他很多有益的建议。为了长伴在梅兰芳身边,王明华在与梅兰芳生了一双儿女之后,一时考虑不周,贸然做了绝育手术,却不料过后大永和五十两个孩子却因为当时的医疗条件太差而相继夭折了。从此,梅兰芳每晚散戏回家,再也听不见两个孩子欢快的笑声,心中的伤痛是难以言表的,但他看到妻子因怀念儿女形容憔悴不思饮食,整日里卧床叹息萎靡不振,他又不得不强打精神,掩盖起自己的悲伤,反过来安慰妻子。夫妻俩就是这样互相安慰着支撑着度过了那些悲苦的日子。

梅兰芳和第二任夫人

梅兰芳的第二个妻子名福芝芳。福芝芳生在北京的一个旗人家庭, 父亲去世很早,与母亲相依为命。福母福苏思以削卖牙签等小手艺维持生活,当她听说梅兰芳已有一个妻子,便道:我家虽然贫寒,但我女儿不做姨太太。梅家得到回话急忙商议,再至福家禀报:说明梅兰芳是兼祧两房,福芝芳入门后,梅家将把她与前边那位太太等同看待,不分大小。如此一番周折福母这才允诺了这门亲事。1921年冬,梅兰芳与福芝芳结为秦晋之好。

王明华知道梅兰芳对梅家香火所负责任,只是深悔自己当时的冒失及叹息命运的作弄,并不反对梅兰芳与福芝芳的婚事,更是没有对梅兰芳有怨恨。她也知道梅兰芳是有情有义之人,不会嫌弃她,因此对福芝芳也很友善,两人相处得颇为融洽。细心的梅兰芳很是洞察王明华的复杂心理,为不使她难过,新婚之夜,他先在王明华的房里陪着说了些话,而后说:“你歇着,我过去了。”王明华本就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又见梅兰芳如此体察她的心情,自然很是感激,便道:“你快去吧,别让人等着。”

19岁



夫妻照





梅的大老婆



对于那个时代来讲,梅兰芳身边的几个女人确实都算美女了,就连原配夫人都有几分气质

才发现,梅的大老婆和二老婆年轻的时候都是美女,身材都很好。



帅哥就应该配美女呀

学校图书馆有本《杜月笙情事》,一直不好意思借来看,怕被鄙视,囧...不过想来会灰常YL...

福芝芳和孟小冬都是美人哪~~~~~~

这张孟很有气场

三个都是美女,而且还很像

倒是觉得这些女人都不如梅兰芳漂亮养眼 我姥姥说过 当年爱慕梅兰芳的戏迷特别多 不亚于今天的歌迷

看到这张被惊了一下~~余少群确实有点像青年梅兰芳~~



痛心疾首的往事啊, 我姥姥的二十几张原版梅兰芳大碟在文革期间被毁, 痛啊~~

3个长得都差不多,很解放前样子

梅先生是大对不起孟小冬的

很惊艳啊。。。太婉约了。。一点都看不出来是演老生的。。。

一个女人已经公开作了人家小老婆了,在那个年代就是结了婚了。如果不是被前面的大婆二婆欺负,应该不会公开改嫁的。估计是二婆,自己做了妾,却容不得别人也平起。

虽然外人很难因此指责孟小冬,但许多人对她的选择还是表示出巨大的不解和遗憾。如果说她和梅兰芳结合,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感情的需要,那么,她跟杜月笙在一起,是出于什么呢?是因为钱?是因为权?还是也因为感情?外人无从知晓。从另一个方面说,当初,她绝然和梅兰芳分手,不是因为她不能容忍“妾”的身份吗?她不是认为梅兰芳负了对她“两头大”的承诺吗?那么,如今,她又为什么愿意跟有四房姨太太的杜月笙牵扯在一起,而且还无名无份?或许,只是因为她寂寞,她孤独,她脆弱,她需要依靠。

我的理解是孟小冬是真的爱梅兰芳,自然就想独占他,不愿意当妾了,而嫁给杜月笙有可能是想借此忘记梅兰芳,走出情商,下半生也有个依靠,并且她或许不爱杜月笙,一个不爱的男人自然不在乎他有多少个老婆了,那做妾也不所谓了



比容貌更出色的是举手投足的风华吧,可惜也是为情所误的人

果然脸是方的....突然觉得梅兰芳跟他前两个老婆都很有夫妻相

眼睛里有冷冷的光,喜欢

孟小冬年轻时真漂亮

孟原来这么美?那种清冷的气质,强大的气场,哦买糕的。。。。。



什么呀,孟小冬和梅兰芳分手,最重要的原因应该是缀玉轩血案:孟的戏迷不满她嫁给梅兰芳,拿枪闯到他们住的地方,自称孟的未婚夫,结果他们一个朋友正好在那里,不幸被打死了。梅党和梅家人觉得梅兰芳的生命受到威胁,全部偏向福芝芳,指责孟小冬。孟小冬因为这个一度出家。梅兰芳大伯母去世,孟小冬奔丧,福芝芳竟不准她进门,梅兰芳也并没有出面给她应有的地位。

其实那个时候她也是明媒正娶的,和福芝芳同为平妻,并不存在说她做妾,矮过福芝芳。

所以最后她不能忍受,自己登报和梅脱离关系,自此再不与梅相见,就连戏剧界的聚会也是梅兰芳去了她就不出席。

孟小冬于1933年在天津《大公报》登载的“孟小冬紧要启事”,即对梅孟仳离的最终原因及深层真相进行了披露:

“……窃冬甫届八龄,先严即抱重病,迫于环境,始学皮黄。粗窥皮毛,便出台演唱,藉维生计,历走津沪汉粤、菲律宾各埠。忽忽十年,正事修养。旋经人介绍,与梅兰芳结婚。冬当时年岁幼稚,世故不熟,一切皆听介绍人主持。名定兼祧,尽人皆知。乃兰芳含糊其事,于祧母去世之日,不能实践前言,致名分顿失保障。虽经友人劝导,本人辩论,兰芳概置不理,足见毫无情义可言。冬自叹身世苦恼,复遭打击,遂毅然与兰芳脱离家庭关系。是我负人?抑人负我?世间自有公论,不待冬之赘言。抑冬更有重要声明者:数年前,九条胡同有李某,威迫兰芳,致生剧变。有人以为冬与李某颇有关系,当日举动,疑系因冬而发。并有好事者,未经访察,遽编说部,含沙射影,希图敲诈,实属侮辱太甚……”


发表于 2009-7-26 08: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ding!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6-10 06:31 AM , Processed in 0.03273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