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29|回复: 2

[人世间] 《活着》第621期:守护东北的最后一抹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23 11: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摄影/《新文化报》白石   编辑/邹怡  2016-10-24  腾讯网
15个人的火柴厂
撰稿/白石

走进车间,机械的轰鸣声中是一片忙碌的景象。木头在被一截一截的变成细小的火柴梗,火柴梗在轰鸣的机器上走过就戴上了“小红帽”,一群女工熟练地操纵着机器将制成的火柴装进盒子。然后用手工包装,装箱。2016年9月28日记者来到了位于敦化市大石头镇的延边吉星火柴厂(原延边火柴厂)。老旧的车间里仍然是原始的设备,厂房内还留有70年代的标语,工人还延续着传统的制作工序......

火柴,有着悠久文明的历史。很早以前,我国主要以进口“洋火”为主。中国解放前期,吉林省只有一家火柴厂,厂名叫“太丰九金华火柴厂”是个日伪时期留下的私人作坊。吉林市解放后,进行了公私合营。厂子更名为“吉林省火柴厂”坐落于吉林市。从此,吉林省火柴厂拥有了完整的火柴生产设备,开始了规模化生产。

当时,火柴作为人民生活的必须品,受到国家的重视。吉林省委根据中央精神决定在延边地区再建造一家火柴厂。于是,“延边火柴厂”于1965年破土动工,厂址坐落于敦化市大石头镇,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1967年2月正式投产,年生产能力60万件;工人近400人。延边火柴厂有着辉煌的历史,八十年代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吉林省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如今,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深入,随着打火机、电子灶具的兴起;火柴已不再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火柴已从人们的视野中逐渐消失。在城市中,只有酒店、宾馆等场所还能看到踪影,火柴已经失去了它的核心用途;甚至于变成了收藏品。“用火柴烧火做饭,逢年过节用火柴点香放鞭炮已成为几代人的成长记忆”。

自1998年起,国内火柴企业开始全线萎缩,各大火柴厂相继破产或倒闭。火柴市场极度低迷。“延边火柴厂”也处于半停产的状态。2005年初,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延边火柴厂也彻底的进行了改制。更名为“延边吉星火柴厂”。回想起这些,51岁的火柴厂老工人楚俊美一声叹息......

97岁的火柴厂退休工人刘振鹏说:他是1967年来火柴厂第一批工人,一干就是30年。现在厂子改制,大家都各谋生路。退休后每天无事可做,就和老邻居们凑在一起聊聊天,打打牌。他的两个儿子子承父业,也都在火柴厂工作。改制后,在外面打零工。

51岁的工人楚俊美1995年嫁到火柴厂,丈夫是该厂的工人,早些年家境尚可。现在丈夫在镇里某单位当保安,生活较原来是天壤之别。自己如今还在工厂里“坚守阵地”。

从1968年3月到延边火柴厂上班的第一天起,卢广顺就有了一份让当地人羡慕的职业。今年73岁的他,依然记得1987年--1997年这十年火柴厂这辉煌的历史.……包括自己的老伴全家前后共8人先后在火柴厂工作。如今47岁的女儿卢英还在火柴厂做操作工。

退休前,唐玉珍在火柴厂做工会主席,从16岁进厂由一个普通工人到工会主席,她的青春都奉献给了火柴厂。今年68岁的她正在整理材料,准备写火柴厂的回忆录。

    走进火柴厂的家属区,还听到了很多关于老火柴厂的感人故事。社会在发展,人民生活在提高。火柴已经逐渐地远离了人们的生活。火柴厂的很多家庭都是祖孙三代在厂里工作。对火柴都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

为了把火柴这种传统的产品传承下去,火柴厂现厂长楚俊平不顾原材料涨价和人工费用的上涨,克服资金紧缺等困难;仍在坚持生产。维护着目前市场上仅有老客户。他带领着14名下岗工人,每年五月至十月进行阶段性生产。一方面是想为大家解决就业问题,另一方面是舍不得火柴这个行业。为了不让火柴在市场上消失,为了保护整套的传统设备;厂里还保留了老火柴厂的技术人员,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与维护。

“延边吉星火柴厂”作为东北三省仅存的火柴厂一直在“爱与痛的边缘”,已濒临破产。火柴产量由原来的每天1800件,锐减到现在每天100件左右。火柴已成为夕阳产品。楚俊平说,“98年以前火柴是百姓生活的必须品。计划经济下,生产计划,材料;产品都是由国家分配包销。如今,城市居民已很少用火柴。火柴用量呈逐年下降趋势。普通火柴的市场在农村,但火柴的利润非常薄。由于农民还延续着用火柴取火的传统习惯。所以,大家有信心坚守在一起,将这个传统的行业传承下去!楚俊平坚定地说。

【完】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3 11: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0.jpg




1.jpg
走进延边吉星火柴厂,老旧的车间里仍然是原始的设备,厂房内还留有70年代的标语,工人还延续着传统的制作工序,机械的轰鸣声中是一片忙碌的景象。木头在被一截一截的变成细小的火柴梗,火柴梗在轰鸣的机器上走过就戴上了“小红帽”,一群女工熟练地操纵着机器将制成的火柴装进盒子。




2.jpg
刚刚蘸出的火柴,放在车间的一角。很早以前,火柴被称为“洋火”,以进口为主。这批老的火柴工厂,承载了建国初期中国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历史。




3.jpg
43岁的女工何桂玲在厂里午休,吉星火柴厂如今的产量大不如前,只有每年五月至十月才进行阶段性生产。




4.jpg
现厂长楚俊平(右)几乎对火柴厂的现状一筹莫展。1987年到1997年这十年是吉星火柴厂最好的日子,自1998年起,国内火柴企业开始全线萎缩,各大火柴厂相继破产或倒闭。楚俊平不顾原材料涨价和人工费用的上涨,克服资金紧缺等困难,带领着14名下岗工人,维护着目前市场上仅有老客户。




5.jpg
吉星火柴厂的工人正在整理机器切出的火柴梗,这些机器大多数都已经陈旧不堪,需要经常维修和护理。




6.jpg
火柴制作过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工序——蘸药,蘸药的质量决定着火柴的发火质量。厂里的部分老旧的机器已经停用,如今只有一台火柴蘸头设备还在运行。




7.jpg
传统的设备加14名工人,维持着火柴厂的生产,产量由原来的每天1800件,锐减到现在每天100件左右,火柴行业,早已经是日薄西山的夕阳行业。




8.jpg
楚俊平40年来收藏了很多延边火柴厂生产过的火柴。用火柴烧火做饭\逢年过节用火柴点香放鞭炮曾是几代人的成长记忆,但现在,人们有了打火机、电子灶具,再也不需要火柴了。




9.jpg
80年代的老火花和现在的火花图案差别很大,现在在城市中,只有一些高档的酒店、会所还能看到他们的踪影。




10.jpg
鸟瞰吉星火柴厂,蓝顶的屋子是厂房,红顶的则是家属区。鼎盛时期的火柴厂,年生产能力60万件,工人近400人,生产的火柴在东三省几乎家喻户晓。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3 11: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火柴厂的家属区里,还住着很多火柴厂的老工人。76岁的魏文津和68岁的妻子唐玉珍都曾是吉星火柴厂的工人,他们大半辈子都生活在火柴厂家属区。




12.jpg
退休前,唐玉珍在火柴厂做过工会主席。16岁进厂,由一个普通工人到工会主席,唐玉珍的青春都奉献给了火柴厂。如今,她正在整理材料,准备写火柴厂的回忆录。




13.jpg
72岁的李宝军,当年就是包装车间的主力,连续六年被评为工作能手。




14.jpg
80岁的吕希增老人曾是火柴厂的设备管理员,厂里的机器维修他样样精通。




15.jpg
刘振鹏是1967年来火柴厂第一批工人,今年已经97岁了,他在厂里工作了30年。他说这个火柴厂承载着很多人的记忆,他希望火柴厂能一直办下去。




16.jpg
从1968年3月到延边火柴厂上班的第一天起,卢广顺就有了一份让当地人羡慕的职业。今年73岁的他,依然记得火柴厂辉煌的历史。




17.jpg
如今卢广顺47岁的女儿卢英还在火柴厂做操作工,父亲卢广顺和母亲孙桂芹经常来车间看她。




18.jpg
火柴厂的很多职工都是祖孙三代在厂里工作,对火柴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




19.jpg
今年72岁的孙桂芹已经退休多年,但一直在火柴厂做装盒工人,如今干起活来还非常熟练。




20.jpg
盒装是火柴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将10盒包成一小包,这道工序全部由手工完成。火柴装进火柴盒虽然可以仰赖机器,但是机器的破损率很高,所以仍然需要女工们的双手。




21.jpg
火柴已不再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只有农村还有普通火柴的市场在,但火柴的利润非常薄,延边吉星火柴厂东三省最后一抹独苗,一直生存在“爱与痛的边缘”,已濒临破产。如今厂里的工人大多是中老年人,也许火柴最终会推出历史舞台,但至少现在,这些工人们希望能把这份手艺传承下去。




22.jpg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6-8 07:17 AM , Processed in 0.04420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