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 14 日 12 时许,燃烧数天的 sanchi 轮,全船爆燃,1645 时,sanchi 轮沉没。

坚持了八天,她还是去世了。请允许我用她来指 sanchi,每个航海人都认为他们服务的船舶是有生命的,都是值得尊重的,都是茫茫大海上相依为命的那个「她」。
对于所载凝析油所带来的影响,有好多化学、海洋方面的专业知友已经做了全面的解读。这里只说几点我对于 sanchi 轮本身的几点观点。
1. sanchi 轮事发水域处于中国专属经济区范围内。虽然事故为人祸,但是老天爷眷顾,从 6 日至今,事发水域风力 4-5 级,浪高 2 米,能见度良好。为事故救援提供了良好的气象条件。与事发前几天沿海各地频发的海上安全风险预警形成强烈对比。
2. sanchi 轮漂浮燃烧长达八天时间,最大程度消耗了凝析油存量,不否认这对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这也是目前比较好的解决途径,相对于立即沉没,凝析油外泄入海已经好了很多。至少,已经为相关部门赢得了应对沉没后溢油应急准备时间。
3. 对于是否会对沉船进行打捞,沉没海域平均水深应该超过 300 米,进行打捞难度较大,而且由于大火和爆炸,该轮船体强度是否能够承受深海打捞还是个未知数。即使进行打捞也需要至少半年到一年的准备时间。
4. 值得关注的一点就是事故发生的整个过程中的救援力量协调工作非常顺利高效,有效避免二次伤亡。事故发生第一时间,路过渔船救起「长峰水晶」轮全部船员。
交通部第一时间调集了包括海巡 01 海巡 11 东海救 101 东海救 117 深潜号等专业救助船舶,并且有效协调日韩救助力量,有效提高救助能力。
5. 最后,请记住这个身影,上海打捞局的兄弟们冒死登轮探摸,取回了 VDR 设备,为后续调查争取到了关键数据。
请注意,图上上海局的兄弟连探火员的防火服都没有穿,只穿着普通连体工作服背着气瓶登轮。这种装备在大火面前和纸糊的没什么区别……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次 sanchi 轮碰撞事故,双方船舶驾驶避碰,到海事反应,协调救助,未来的环境恢复与保护,甚至远期的海事判罚,都讲成为最经典的事故案例。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
1 月 13 日,据交通部官方微信消息,上海打捞局救助人员已登轮查看,发现两名遇难者遗体,并将 VDR 取回。
VDR 设备有记录保存时效,之前曾遇到过提取 VDR 信息,结果发现信息被覆盖的情况。希望能从中发现有用信息,揭开事件真相。
此外,据了解,对事故另一方“长峰水晶”轮的事故调查工作也已经展开。
很有可能事故发生时,爆炸的巨大冲击波已经将部分船员特别是机舱内船员震死或震晕,燃烧产生的浓烟导致其他船员遇难。
之前新闻报道中提到:在海中发现一名遇难者遗体,且该船员身着浸水保温服。

这种服装最常见存放位置在驾驶台内储物柜中,且该轮设计为一人船台,当班驾驶员一般为一人,极有可能他就是当班的驾驶员。

最后,海巡 01 轮目前已返回洋山港,极有可能由海巡 11 轮接替担任现场指挥船。
-
为@西雅图雷尼尔 回答中的内容做一下补充。
首先你说事发位置在绿色密集区域

其实,那是上海港的锚地,应该是洋山港的深水锚地吧,具体没有查询。
那位置距离洋山港只有 40 海里左右…

sanchi 轮出事位置据交通部通稿中说是 160 海里

这样测算的话,sanchi 轮其实已不在我国领海中了,位置距韩国更近,这就是为什么韩国也派出了船只飞机参加救援的原因。
示意一下!仅仅只是示意一下!160 海里大约有多远。

最后关于 AIS,你查到那个 sanchi 最后的轨迹,他在基隆外海

因为岸基 AIS 的通信距离限制,在离岸一定距离后,AIS 信号就丢失了,类似手机与 WIFI 关系…
所以不能简单的说 sanchi 关闭 AIS 了,而且关闭 AIS 的处罚非常严重,这样正规的 vlcc 完全没必要关闭,而且事发海域是渔船作业区,开启 AIS 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是我搜索到的 sanchi 最后的 AIS 位置,来自船讯网,1-5 1943 时,1-6 凌晨 sanchi 就发生碰撞了。

除此之外,据信德海事文章内援引专业人士的话称,该区域属于卫星 AIS 系统忙区。
相比于岸基 AIS,卫星 AIS 设备同一时间需要应对的船舶更多,类似于临时性人员密集场所,手机有信号但是接不到电话。

目前该轮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事故,据我的同事们分析,从另一艘散货船的碰撞痕迹来看,极有可能是两船因为某些原因发生了剐蹭,碰撞产生的电火花引燃了飘散的可燃油汽。
据了解,目前除了海巡 01 轮外,海巡 11 轮也已开赴事发水域参与救援。
本职工作与船舶有关,会持续关注事故进展。
知友热评
看到救援人员登船我真的哭了……
看太阳的小星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