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48|回复: 0

[中华瑰宝] 每日一赏 | 清乾隆碧玉采玉图山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16 06: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日一赏 | 清乾隆碧玉采玉图山子

小文来了  2018-05-16

3301E4FB-A1D2-483A-97F2-B158BDBA61C5.jpeg

碧玉采玉图山子,清乾隆,高51cm,底宽51.5cm.

碧玉质地。减地高浮雕山石、大树。其间二人,头戴尖顶毡帽,腰系布带,足蹬高靴,双手捧玉石结伴而行。背面镌刻清乾隆乙酉(乾隆三十年,1765年)御题《于阗采玉》诗一首:“于阗采玉春复秋,用供正赋输皇州。奚待卞和识琳球,邮致正值金閶游。专诸巷中多妙手,琢磨无事大璞剖。古来记载真伪半,爱者欲其生,恶者欲其死。如是雌黄唇吻纷无算。《于阗采玉》一首,乙酉春御制。”末为“乾隆宸翰”阴文印。

新疆历来是高品质玉料的重要产地。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勘定回疆,朝廷控制了玉料的开采和使用。新疆玉料作为土贡,分春秋两季源源不断充贡内廷,促进了乾隆时期玉雕工艺的繁荣。另一方面,来自新疆的玉料也成了乾隆帝捍卫国土绝世伟业的重要物质体现。

新疆玉料一类出自河床,一类采自山中。前者呈鹅卵状,表皮在冲击的过程中剥离磨损殆尽,仅玉核尚存,因此质地致密细腻,色泽纯净光润,硬度较高。

春秋两季水位低落时,回人裸身于水中踏石捞取。后者体块较大,但质地相对粗疏,需上山开采。乾隆帝先后写作了五六首于阗采玉诗文,镌刻于采玉图玉山上。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6-17 12:31 AM , Processed in 0.03342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