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73|回复: 0

[中华瑰宝] 青铜镜中的道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21 11: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青铜镜中的道文化

小文来了  2018-08-21

道教是在中国古老传统文化基础上孕育发展起来的本土宗教,铜镜纹饰上反映道教文化是很自然的事。铜镜中较早出现道教文化的首推西汉星云镜上的莲峰钮,又称博山炉钮。它借鉴当时博山熏炉盖蓬莱仙岛的造型,峰峦叠嶂。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祈求长生不老。《史记·秦始皇本纪》:“齐人徐巿(福)等上书,言海中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巿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药。”至今日本遗有徐福墓,建有徐福祠。金代的“海舶镜”描绘航海征途,“煌丕昌天”,在沧茫的大海上,一船破浪前行,它可能与徐福寻仙东渡日本有关。

金代海舶镜 描绘渡海求仙的情景

道教得道升仙的观念,在汉代、三国吴镜中表现为羽化登仙的“羽人”形象。王莽、东汉时期的四灵博局镜,常有羽人嬉戏禽兽的图案。

东汉羽人四灵博局镜 表现羽化登仙的羽人形象

东汉、三国吴国鄂州、会稽铸造的神兽镜工艺精湛。环列式神像有东王公、西王母、伯牙弹琴、黄帝。重列五段式神像镜的第一段为东王公,第二段为伯牙弹琴,第三段为南极老人、黄帝,第四段为两神与句芒及神兽,第五段为西王母。但有的不按这一规律排列。镜铭:“吾作明镜,幽湅宫商。周刻容象,五帝天皇。伯牙弹琴,黄帝除凶。……”天皇五帝是环列、重列神兽镜的题材,天宫居神仙之首。

三国吴重列神兽镜 纹饰分5段上下排列:第一段为东王公,第二段为伯牙弹琴,第三段为南极老人、黄帝,第四段为两神与句芒及神兽,第五段为西王母

《晋书·天文志》说北极星正中有一星“曰天皇大帝……主御群灵,执万神图”。其神像一般位于五段式重列神兽的最上段。道教的“五帝”为掌管五方之神,东方太皞,南方炎帝,西方少昊,北方颛顼,中央黄帝。在五行观念中,五帝代表东南西北中星宿的名称。古人观测天象星宿的方位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这与铜镜上的方位相合。

东汉车马神仙画像镜以神话、历史故事为题材,浮雕工艺精湛,故事内容生动,深受藏家青睐。镜中两组马拉驾桥式车对置,其间各有一组神像,分别榜题“西王母”“东王公”。

东汉车马神像镜 镜中的一组神像分别为西王母和东王公

道教将东王公神化为扶桑大帝尊神,象征东方太阳之神,是天下男子凡成仙得道者必须敬奉的神灵;将西王母视为女仙的领袖,三界十方女子都是她的部下。

隋末,农民起义不断,道士们也参与了唐高祖夺取政权的斗争。他们制造符谶,扬言“奉老君之旨”,向李渊“预告受命之符”,大造舆论,宣称“李氏将兴,天祚有应”“历数有旧,实惟天命”。为感谢道教,李渊颁布“先道诏令”,崇道抑佛。唐太宗李世民起用道士魏徵,崇尚顺应自然,清静无为。唐明皇李隆基更是痴迷道术,荒政崇道,酿成安史之乱。

唐代道教镜以八卦为主题,配置日月星辰、四灵、天干地支、十二生肖,有的与龙凤纹组合,或与符箓相配。镜铭宣扬得道成仙、长生不老的玄学观念。道教内容的人物镜有“真子飞霜”“吹笙引凤”“伯牙弹琴”等仙道故事。其中尤以道士司马承祯设计铸造的“日月星辰生肖八卦镜”为著名。据明正统《道藏》记载,司马承祯在千秋节以《上清含象剑镜图》敬献玄宗。圆镜内以方折八卦为核心,卦外饰上日下月,左右星辰,均有云纹相托。八卦内侧四方水波环绕,内有五岳纹,四隅各有篆书铭文4字:“天地为象”“日月真明”“写规万物”“洞鉴百灵”。

唐五岳真形镜 八卦内侧四方水波环绕,内有五岳纹,四隅有篆书铭文:天地为象、日月真明、写规万物、洞鉴百灵

唐代故事镜中“真子飞霜”镜久负盛名。镜背左侧一人身穿羽衣或道服,坐而弹琴,身后修竹茂盛。右侧一凤展翅扬尾起舞。下方饰山石池水,池中伸出一片荷叶。龟钮,伏居叶中。上方三道横线间云开日出,其下有“真子飞霜”4字,有的以翔鹤替代镜铭。

唐真子飞霜镜 左侧一人身穿羽衣式道服坐而弹琴

沈从文《铜镜史话》称:唐镜子俞伯牙弹琴也穿羽衣。查唐代人物镜中弹琴穿羽衣者,只有真子飞霜镜,如此说来,真子飞霜镜中弹琴者则是俞伯牙。从整个镜纹审视,弹琴者穿道服羽衣,远处仙山祥云,旭日幽竹,微风轻拂,池水碧波,真子操琴独奏,丹凤闻曲起舞,营造了太平祥和的仙道气氛,蕴涵了道家虚幻的实质,表达了归隐山林、养身修道的主张。荷叶上灵龟静憩,天际间仙鹤翱翔,正是道教故事中经常出现的得道成仙的理想境界,迎合了君王修炼长寿的欲望。

唐中后期的水银八卦镜,方形委角,宽缘圆钮,饰方形八卦图,篆书铭文“水银阴精,辟邪卫灵。形神日照,保护长生。”每边4字。

晚唐水银铭八卦镜 篆书铭文:水银阴精、辟邪卫灵、形神日照、保护长生

铭文体现了道家的阴阳观点,阐明阴(水银)镜阳照,有辟邪恶,保长寿的神功。“形神日照”指阳,“水银阴精”为阴,以日照水方成监,从水监到镜鉴,喻映照现象的发展。道教将“神”加以虚幻神化。当时人认为,铜镜有驱邪镇鬼的魔力,巫师作法时,身上披挂铜镜,光芒四射,口中念念有词,借以驱散鬼魔。对于铜镜上的八卦图、星辰日月、龙虎纹,人们视为降妖祈福的神灵。民间行婚丧礼仪,佩镜压胸;宅第将铜镜挂门悬梁,乃辟邪习俗。

宋代皇帝崇道,道教盛行,八卦镜广泛流传。其时八卦镜构图活泼多样,除沿袭唐代八卦镜形制外,新出现有花卉八卦镜、锦纹八卦镜、垂列八卦镜、双剑八卦镜、造佛纪年八卦镜等。在纷繁的宋代八卦镜中,五行地支八卦镜构图简练明快,含义深广,圆镜方栏象征天圆地方,方栏内为地支铭,每边3字,以亥子丑顺序排列,子位北临水;东方寅卯辰;巳午未南方为火;申酉戌居西。内区八卦图上,卦位离南坎北方位称文王八卦。外西南火北水(池),东木(树)西金(鼎),中央为土,代表五种物质,表达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平衡关系,道明天体运行、万物演化的规律。

宋五行八卦镜 表达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平衡关系

健康长寿向为人们所祈求,早在商周就有彭祖、赤松子等以气功养身名世,后被道家神化为仙。宋代人物故事镜中“彭祖真鉴”铭文镜,六出葵花形,直径11.8厘米,小圆钮。钮旁楷书铭文“老彭真鉴”4字。镜左侧一人站立,身着平膝道服,高发髻,系带飘后,道人装束,举手屈臂,昂首翘望星月,作练气功状。身后一树虬杆曲枝参天,树梢处见云月。右上仙鹤展翅翱翔,右下坡堤上一只灵龟伸颈爬行,一派仙风道骨。

宋老彭真 鉴镜

“老彭”与镜中练气功之人有否关联?张澍说:“颛顼曾孙祝融之弟吴回生陆终,陆终子六人,其三曰彭祖,封于大彭。”彭祖是五帝中颛顼的玄孙。《姓纂》载,大彭为商诸侯,以国为姓,彭祖即大彭。据传,彭祖曾侍奉尧帝,为尧赞赏而受封于彭城(今江苏铜城县)。由于他的封地是大彭,古人当时习惯以地为名。彭祖是大彭国的开国者,传说活了800年,是长寿之神。

宋代的仙人龟鹤长寿镜、鹤鹿同春镜、练气功镜等都明显有道教长寿色彩。四川大邑县曾出土一面宋代男仙骑凤镜。无独有偶,笔者珍藏一面宋代仙女乘凤镜,圆形有柄,直径13.5厘米。镜纹用阳线勾勒平雕技法,一仙女驾凤遨游云空,眉清目秀,乌发飘卷,身披罗锦,婀娜多姿。凤昂首展翅,尾飘逸上扬。左侧一轮明月悬空,下有浮云相托。月宫中桂树参天,玉兔捣药。满镜回曲云纹,天涯旷袤,展现了遨游天空得道成仙的憧憬。

宋仙女骑凤镜 作者藏品

八仙过海神仙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家喻户晓。金代八仙过海镜,镜背上方两只仙鹤展翅飞翔,云下大海波涛翻滚,八仙脚踏法器飘然过海,情景壮观。

金代八仙过海镜

明代《东游记传》载,八仙过海时,吕洞宾倡议,不得乘云而过,于是铁拐李投杖水中,自立其上,乘风破浪而过;韩湘子、吕洞宾、蓝采和、张果老、曹国舅、钟离汉、何仙姑分别以拍板、箫管、玉板、纸驴、竹罩、鼓和花篮投水以渡,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元代唐明皇游月宫镜,它描绘皇帝李隆基与道士鸿都客同游月宫的情景。镜钮上方云端处半露楼阁,飞檐斗拱,宫门半掩,一人侧身远眺。右侧山峦叠嶂,桂树枝叶繁茂。左下河岸桩桥延伸,堤上玉兔捣药。桥端有三人,中间者头戴高冠,长袍束带,两侧有持扇侍者。桥上一人执幡引路,桥远端一人作揖而迎。

元唐明皇游月宫镜 描绘唐明皇李隆基与道士鸿都客同游月宫的情景

唐柳宗元《龙城录·明皇游广寒宫》载:“开元六年,上皇申天师、道士鸿都客,八月望月夜,因大师作术,共在云上游月宫,遇一大门,在五光十色中飞浮。宫殿来往无定,寒气逼人,露濡衣袖皆湿。倾见一大宫府,榜曰‘广寒清虚之府”。

道教认为万物起源于阴阳。阴阳代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只有对立的统一,才有事物的存在与发展。诸如天地、寒暑、水火、内外、快慢、刚柔种种,阴阳相互依存。

八卦形成在商周之际,故有《周易》之书。八卦图被道教作为辩证哲理的法则。老子的《道德经》成为道教的主要经典,“道”指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天地之始,万物之母。”“德”是领悟复归于道的真理,通过修炼,得道成仙,超脱凡俗,长生不老。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为和”。八卦归纳阴阳变化,根据阴阳势力强弱,遵遁天地运行规律,排列成八卦图。铜镜纹饰中所反映的道教思想体系内容广博深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6-11 03:29 AM , Processed in 0.03407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