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75|回复: 1

[军事] 《校场》2021-01-29:无师自通的伊朗反舰弹道导弹能否击沉美国航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9 12: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校场:无师自通的伊朗反舰弹道导弹能否击沉美国航母
新浪军事  2021年01月29日 09:40


1.png
1月16日,伊朗革命卫队宣布在演习中对印度洋上的模拟目标进行了“反舰弹道导弹试验”。该试验是“伟大先知15”演习的一部分。伊朗国家电视台报道称,弹道导弹击中了1000多英里(约1800公里)外的模拟目标,并公布了一段“来自导弹实时图像传回的画面”



2.png
这并非伊朗第一次宣称自己有“反舰弹道导弹”,但这次试验却可能是迄今为止’“ 最勇”的一次试验。据美国媒体爆料,实验海域距离美军航母编队仅100余海里,距离最近的过往船只不足30海里。可以说,这次试验就是明确的针对美军的示威。



3.png
伊朗的这次演习也带来了众多解读,有人高呼伊朗一夜之间有了反介入能力,也有人认为伊朗只不过是又一次的过年放炮仗,假装自己很有本事。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和宗教原因,伊朗一直有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这种神秘下,大家对伊朗的科技与工业能力的推测有着较大的偏差也不足为奇。不过由于这次弹道导弹试验公布了时长约一分钟的录像,我们还是能从中探究一二。



4.png
通过对视频截图我们可以发现,发射的弹道导弹头部附近有四片小翼,这证明了该导弹至少有着一定的末端机动能力,而我们都知道,末端机动能力一般是为了配合末端制导才设计的。因此伊朗此次发射的弹道导弹,在理论上,确确实实有一定的修正落点的能力,也就是说,满足了反舰弹道导弹的大前提。



5.png
虽然伊朗此次试验并未公布所发射导弹的型号。但是视频中出现的运载车非常类似伊朗在阅兵式上所展示的为2000公里级射程弹道导弹所准备的发射车,且导弹头部的折线和弹体中部的突出部非常类似在2009年伊朗就开始试验的“泥石2”弹道导弹。而“泥石2”弹道导弹据称是一款射程高达2000公里的弹道导弹。因此,我们不难推测,本次试验的“反舰弹道导弹”,很可能是伊朗版的“泥石2-D”。这至少说明了,本次伊朗发射的导弹,确确实实的在理论上可以击中1800公里外的目标。



6.png
此次试验中还展示了一个略为有趣的镜头,在浓重的马赛克中,一个黑色十字对准着“目标”。因此不排除该型反舰导弹拥有着光学制导和高性能的实时图像传输能力。这的确是一种较为廉价且能在无干扰条件下极大提升导弹命中精度的方式。



7.png
这种制导方式在弹道导弹上比较少见,但在伊朗身上反而有那么一点“技术传承”的味道。根据美国国防部2014年的报告,伊朗为法塔赫110的MOD3版本配备了新的红外或者光电寻的导引头,由于采用了光学/红外引导,使之精准度远远超出早期型号(误差为射程的0.3%)。所以不妨大但假设,伊朗的反舰弹道导弹,很可能是一种“光学电视制导”导弹的PLUS版本——说不好听一点,很可能是个超大号的“摇摇乐”,命中看操作者手气。



8.png
当然,伊朗此次弹道导弹试验也有着诸多疑点,难免让人怀疑这只是一次噱头大于实际的表演。譬如说,伊朗并未公布此次打击的目标究竟是什么,更不用说其目标到底是机动目标还是一块普普通通不会动的靶标,考虑到伊朗糟糕的远洋水平,很可能采用的是我国早期远程运载火箭试验的方式:大致画了一个区域——只要打过去了,就能宣称自己命中了“预定海域”。这次的画面也有着一定的问题,先不说出于保密而涂抹掉一切有效信息与难以看清的座机画质。首先,从导弹本身外观来说,其似乎没有在侧方向上开有光学窗口。而传统的头部光学窗口要承受弹道导弹再入时巨大的气动加热。这在战术导弹上或许还可行,但是对于一款2000公里射程的弹道导弹来说,似乎有点不切实际。



9.png
一般来说弹道导弹的射程越大,其末端再入大气层速度越高。2000公里射程的弹道导弹最大再入速度可达到接近10马赫。在10马赫的剧烈摩擦下,五常尚且拿不出合适的材料来制作光学窗口,很难相信伊朗有如此高超的材料科学。如果伊朗有了此等神奇的材料,伊朗科学家应该早就论文发到手软,诺奖拿到手酸了。



10.png
不仅仅是再入时的高温可能直接烧蚀掉光学窗口。即使通过特殊的材料和强制冷却保护住了光学窗口,气动加热也会极大的影响导引头的成像效果。首先,气动加热产生的红外辐射本身就会通过光学窗口传入传感器,造成背景噪声迅速增加,严重时甚至直接淹没掉目标的信号(想象一下晚上会车时遇上了远光狗的情况)。
 楼主| 发表于 2021-1-29 12: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1.png
同时,这种巨大的气动加热会不可避免的使得窗口产生热形变与密度的变化,这些变化又会导致折射率发生变化,如同透过玻璃杯底去观察世界一样,此时的导引头收到的目标是变形的。除此之外,光学窗口温度的升高还不可避免的带来穿透系数的变化,这又会带来图像模糊。因此在高速高温下,红外/光学导引头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图像变形与位移。在仅仅射程200公里的法塔赫110系列上可用的末端制导方式,很难直接照搬到2000公里射程的弹道导弹上。多说一句:再入段的高温不仅会对娇弱的光学设备造成毁灭性打击,其产生的电离黑障对无线电也有极好的屏蔽作用。



12.png
当然,硬是要继续使用光学/红外制导也不是不行,比如说再入阶段提前拉起减速到只有3马赫多一点(这个技术难度似乎也不小)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不过另一个问题又来了,伊朗似乎不具备有战略通信能力,因此如何传回2000公里外的图像更是个大问题,在早期实验中——例如2018年试验的300公里弹道导弹,伊朗是通过无人机作为图像通讯的中继站进行的图像回传。但这次射程高达2000公里的弹道导弹试验中,却很难复制这一方法。因为在如此远的距离上,回传的信号极易受到干扰(更何况要打的是有超强电子战实力的美军舰队)。



13.png
视频最后的“靶弹命中”画面也有一点点问题,弹道导弹再入时极高的气动加热会带来空气的电离,而弹头本身也有着极强的红外辐射。虽然导弹本身可能因为速度过高在人眼中仅仅是一个高速的亮点,但是在摄像机中,却会因为曝光而出现明亮的轨迹。在这次试验披露的视频中笔者无法看到任何轨迹,而是突然海平面上亮了一下,就掀起了爆炸。所以这一段视频有很大可能是在别的试验中拍摄的,与此次2000公里级的试验无关。



14.png
当然还有一种小概率可能,那就是伊朗的弹道导弹提前拉起减速到了只有大约3马赫的速度,然后才进行俯冲攻击。这样既可以避免气动加热带来的问题,又能方便的进行图像传输和对目标的识别与攻击,还不会再摄像机前留下比较明显的轨迹。不过伊朗人的弹头设计也不像是考虑到大气层中拉起的细长结构。



15.png
泥石2”采用的弹头外形为锥柱裙形,而非单锥形,更不是类似潘兴2等的细长复杂圆锥形。总的而言,这是一种较为低端的解决再入段放热的设计方案。可以改善弹头的再入稳定性。



16.png
同时,这种弹头一般是只能用于容纳圆柱形的单弹头或体型较大数量较少的子弹头。而复合制导虽然能极大提升命中精度,但是对付移动目标还是有些力不从心,因此一个合格的反航母的弹道导弹,就必然要考虑多弹头甚至字母弹头以提升命中概率。而为了弥补多弹头带来的装药下降,就必须要使用活性毁伤单元和做好舰体模拟侵彻试验。这些东西,有些大国全都走了一遍,甚至还有更多的不同种类弹药来做到不同程度的打击,而伊朗呢?不仅没有这些基础学科方面的论文,也没有表彰过这些基础领域的进步,更不用说伊朗根本没有足够的靶场和科研设备进行弹头战斗部试验。



17.png
当然,也有人觉得,就算是战略忽悠,那也没有什么问题,打不过人还不能吓人?可是,吓人的前提是对方不知道你的真实水平。这次一向喜欢炒作威胁论的美国军事评论员都忍不住直接嘲讽:“伊朗又不是中国,他哪来的情报监视体系?”美国媒体直言不讳的表示,伊朗只不过是通过民用卫星照片和无人机等手段大概打探了美军方位,然后随便打了几颗导弹就说自己有能力“反航母”,实际只不过是作秀展示给国内看,对美军的威胁可以忽视。



18.png
这种推测是有道理的,反舰弹道导弹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在这个庞大的系统中,最核心的其实是远程的战略实时监视能力与通信能力,其次才是攻击手段。但是很不巧,伊朗的首颗军事卫星在2020年的4月才升空。倘若几个小型无人机加上这颗卫星就能做到覆盖2000公里的实时战场监测,那么苏联/俄罗斯、中国与美国应该立即向伊朗学习这种量子技术。



19.png
总的来说,伊朗此次的试验固然有其技术上的创新点,展现了伊朗人有着在理想环境下对2000公里内固定目标的精确打击能力,但也仅限于此。也有人会说,既然伊朗自己的水平大概率做不到,那为什么不可能是伊朗引进技术呢?这就不得不说下伊朗核协议与六方会谈了,限制伊朗不得拥有战略武器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共识。



20.png
伊朗的这次演习在美国军队眼中充其量是挑衅,而不会是威胁。这与中国的情况不同,因为大国之间对彼此科研理论进展是知根知底的,甚至在科研和科学理论上是有交流的。比如说中、美、欧等国的学者会共同参与的国际弹道大会(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allistics,简称ISB),各国学者都会在会议期间展出自己最有噱头的论文(比如我们之前说过的波兰双截棍)。在理论层面,不存在小说里那种,其他大国突然有一天发现某个被自己欺负了好几年的“赘婿”其实是歪嘴龙王的狗血剧情。



21.png
而在工程技术上,各国情报机构也都大致的会知道彼此为了研发一款武器装备做了多少前期试验,又偷偷购买/走私了多少高端仪器(例如弹头的试验就需要多种超高速相机)。况且有些项目自己当年也做过,这里面有多少技术难点,美国国防工业协会的专家们难道不知道吗?大国亮相一个新武器,其背后都能查到一条条的证据链,查到大概在什么时候完成了什么子项目,为此付出了什么代价。而伊朗这种基础新闻见不到,但是“成果丰硕”的情况,我们一般称之为PPT高手。一个发福的中年人随便跳下广场舞就说自己有闪电五连,秒杀“嘤”国大力士,这种宣传或许能唬得住媒体,唬得住他们村的老头,但在拳王眼中不过是杂耍一般的笑话。当然也许伊朗人本身的目的就是吓唬一下边上的王爷,再向国内做个宣传,而美军本身就是这种宣传需要的最好的背景板。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6-7 01:46 AM , Processed in 0.03723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