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便是扬州炒饭的起源讨论和各种版本。
不管是隋炀帝版本的“碎金饭”,还是伊秉绶版本的炒饭,亦或是清末光绪年间广州版本的“扬州锅巴”,有一点是毋容置疑的,一碟小小的扬州炒饭背后包含着的,恰恰是深厚的中国美食底蕴。
中国人最早完成了对于野生水稻的驯化,并让米饭成为中华餐桌上的重要主食。
来自江南的火腿,来自广东的叉烧,不管是怎样的排列组合,这都是中国人在处理剩饭时的智慧。
豪门富户,加点海参虾仁,是锦上添花的豪气;庶民家庭,纯粹用青葱鸡蛋,也未尝不可。这恰恰是来自中国人的自信,毕竟,炒饭最重要的还是粒粒分明。
而广东人对扬州炒饭进行了食材变化,并把扬州炒饭传扬海外,他们依旧愿意把这份炒饭叫做“扬州炒饭”而不是“广州炒饭”,有什么关系呢,反正,都是中国炒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