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0|回复: 1

[驰骋职场] 《大明王朝 1566》对职场人来说有何可借鉴的地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6-24 10: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1.jpeg

《大明王朝 1566》对职场人来说有何可借鉴的地方?

《大明王朝1566》对职场中人的发展有何借鉴的地方?

作者 / 庄周座下的大头鱼

谢邀。

作为一个专注于职场心理学的老咸鱼,这个问题非常好,必须要来答一波!

《大明王朝 1566》作为一部高分的历史权谋剧,其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布局形式,让剧情铺设更为徐缓,人物之间的冲突变得晦涩难明。

这就让剧中很多关于职场生活的”智慧“会在不经意之间被我们给忽视掉,而单纯醉心于政治权谋的搏杀。

这其实是一个小遗憾,官场生活其实也是职场生活的一部分,对于职场来说,斗争智慧只是职场生活的一个小部分,甚至可以说占了很小一个比例。

因为斗争它并不是职场生活中的常态,那什么才是职场生活的常态?

为人处世!

那么回到题主的核心问题,这部剧对于职场人发展有何借鉴的地方?

老实说,这部剧中有太多可以为当今职业人所借鉴的智慧,但这里大头鱼想重点说一下自我保护。

什么样的自我保护呢?

就是洞察领导是真心看重你,栽培你,还是只是想压榨你?

在《大明王朝 1566》中有很多场领导与员工的情景组合:

胡宗宪与马宁远、杨金水与李玄、严世藩与高翰文、吕芳与冯保、嘉靖与陈洪、裕王与谭纶.......

在这众多组合中,我们会看到每一个打工人在领导带领下,走上了天差地别的结局。

他们有些人被砍了头、被顶了罪、被罢官入诏狱、被降为潜邸的大伴........

对于职场个人来说,对比于自身素质所造成危险而言,组织框架所造成的危险更难让人控制,尤其是对于一个员工来说!

那么在这当中如何判断自己的领导才是一个”“领导?

那么结合《大明王朝 1566》我们来看看剧中所给我们的提示与借鉴:

01.边缘性 VS 重要性

在职场生活中,工作内容永远是我们职业人的首选,但事有轻重缓急,每一个工作内容的安排与性质都体现了领导对你是否上心,是否在意。

在初入职场生活的时候,我们都会被安排一些较为无关紧要的工作,这是为了方便我们熟悉工作环境,但如果你所做的工作内容一直是含金量较低、可替代性高的时候,要警醒了。

这个领导或许就没有想培养你或者看重你的意思!

在《大明王朝 1566》中有两个人的工作安排,就很有这个中意味,体现了两个领导对待员工的心思用意。

哪两个呢?

陈洪与冯保。

62.jpeg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冯保与陈洪很像,真的很像。

两人师从同门,都出自于吕芳门下,既是生死仇敌,又是一路货色,为什么这么说呢?请看详解。

两人都曾飞扬跋扈过:冯保擅自打死周云逸;陈洪擅自鞭挞请愿的百官。

两人都曾逾越过职场红线:冯保未经请示,逾越直接领导,自己抢功去报喜;陈洪私下与裕王拉关系。

两人都擅长隐忍,甚至对自己狠:冯保大雨天故意淋湿见裕王、不哭不闹跟着陈洪去朝天观服劳役;陈洪动不动就撕自己嘴巴、打自己耳光。

如此相似的员工,却因为各自的领导,走上截然不同的人生结局。

那么我们先看下二人的工作安排:

冯保一开始出场的时候,是东厂提督太监,年纪轻轻就执掌如此重要的特务机构,可谓大明王朝的明日权宦新星。

陈洪是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手握批红大权,位置仅次于掌印太监吕芳,可以说,在司礼监,除了吕芳,就属他最大。

两个人的工作位置看起来都很重要,那何来”边缘化“这个词呢?

这点,其实从吕芳与嘉靖对于二人的工作内容布局安排当中,可以窥见出来:

腊月二十九,冯保擅自打死了上疏的周云逸,尽管作为特务头子的冯保,没有能从周云逸的口中拿到相关参与人的口供,但作为冯保的直接领导人吕芳来说,他已然看透周云逸事件背后牵涉着裕王。

这点从御前财政会议上,嘉靖对于周云逸之死模糊不清的暧昧态度,可以看的出,嘉靖显然不想过度追究裕王一党的人,使得严党一方独大。

而这就让冯保陷入众矢之的,嘉靖将冯保甩出,势必会让所有清流党的怒火集中到他身上,这点在雪夜,吕芳与冯保的对话当中我们能一窥冯保此时的危急:

吕芳在炕边坐了下来:“跟了我这么多年,天天教着,牛教三遍也会撇绳了。瞧你那嚣张气,为了急着往上爬,二十九打死了周云逸,今天又抢着去报祥瑞。我不计较你,宫里这么多人不记恨?还有周云逸那么多同僚,还有裕王!要找死,也不是你这个找法。”
63.jpeg

为了保护冯保,也为了长久布局,吕芳此时作了一个巧妙的工作安排,选派冯保去裕王府作世子的大伴。

从一个赫赫有名的东厂提督太监,直接下放到裕王府一个小孩的大伴(保姆),常人来看,就等于直接把一个副部级官员之间降为县科级官员(东厂职位无直接品秩,参考锦衣卫品秩来对照),无论怎么看都远离了当时最火热的权力中心,被边缘化处理。

而我们在来看陈洪的工作安排:严党倒台后,清流党一家独大,嘉靖急需一个能为自己“遮风挡雨”(清流党的口水)新的“雨伞,一向和善的吕芳显然不再适用这个岗位,于是起用了司礼监的二号人物陈洪,把他扶到掌印太监这个位置。

看起来陈洪似乎进入了权力的最重要位置,殊不知,其实他逐渐被嘉靖“边缘化",海瑞进京,途径六必居,为六必居注解新意,引起嘉靖的警觉,一番君臣奏对让嘉靖不再敢信任内阁、吕芳与东厂镇抚司。

于是果断出手让陈洪带走冯保、发配到朝天观里做苦役、这番工作安排,直接让陈洪连着得罪了裕王、裕王妃、世子三人。

64.jpeg

之后当着吕芳的面,让陈洪去东厂镇抚司除草去,芳草者,吕芳也。表面来看,是嘉靖不满吕芳的势力泛滥,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是让陈洪去得罪所有人,从而没有退路,只能沦为自己一把快刀。

65.jpeg

这点,在陈洪除草完,带着被打烂背的朱七与齐大柱来见嘉靖时候,君臣一番对话,十分明显:

嘉靖看一眼三人后背,吸了一口凉气,训斥道:
”朕叫你跟他们打个招呼,没叫你把人打成这个样子!“
陈洪听完,磕头如捣蒜一般,惊慌中地用手掌抽着自己耳光谢罪。
66.jpeg

嘉靖这番话,可谓杀人诛心,甩得一手好锅,一方面叫陈洪去除草,一方面又把锅甩他头上。一天下来,陈洪是既得罪了裕王一府,又得罪了东厂镇抚司朱七等人。

更惶惶论后面陈洪鞭打百官这一行径,在职场生活中,就算陈洪得到了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位置,但也逐渐让自己边缘化,让自己处于众矢之的。

这里有一个疑问:难道陈洪不知道这样做的下场是死得很难看吗?

陈洪知道,他也曾设法去自救过一次,海瑞上书后,陈洪奉嘉靖旨意去把海瑞奏疏给裕王看,询问裕王看法,陈洪想趁此机会修复与裕王关系,一番献忠心的表白,几乎把裕王给唬住了。

殊不知他这番自作聪明的做法,早就被嘉靖安排的眼线看的明明白白,后面的君前一番奏对,嘉靖一番阴阳怪气的说话,把陈洪唯一一点的出路给堵死了:

嘉靖:“走了个吕芳,来了个人又想学吕芳。陈洪,你这点德行要学吕芳,连影都没有。吕芳和朕的儿子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一点都不瞒朕,你却想瞒着朕。
你以为吕芳那样做结果被朕赶走了,那是傻。那不叫傻,那叫‘小杖受,大杖走’。吕芳临走了心里始终明白,不管多少人叫他老祖宗,他永远是个奴才。你以为自己是谁?
会做媳妇两头瞒’,裕王妃李氏才是我朱家的媳妇呢,她瞒瞒朕倒也罢了。凭你也想做我朱家的媳妇,摸摸你那张剥了壳的鸡蛋脸,够格吗?”
67.jpeg

从这里可以看出,嘉靖有意让陈工洪成为一个”孤独之臣“别无退路之人,让他在尝尽权力的重要之时,同时彻底孤立、边缘化他。

这样的结果只能使陈洪成为裕王登基后祭旗立威的牺牲品!

两人工作的安排,陈洪是从权力中心位置,逐渐边缘化,而冯保却从边缘化越来越靠近帝国的权力中心,这二人的工作内容安排,其实就能窥见两人的领导对待自己的真实用心。

02.解决办法 VS 画饼充术

上面讲了工作内容性质的安排,在实际职场工作内容安排当中,我们会遇到工作困难,而在面对工作困难的时候,领导们的态度,更易窥见领导是否真心想栽培你,任用你。

愿意栽培你的领导,当你遇到工作瓶颈时,会给你实用型方法。要么是传授你具体的工作方法,要么是给你介绍相应的资源和人脉,总之是能让你快速解决困境,看得见摸得着的办法。

而只是利用你的领导,在你遇到困难时只会给你画大饼,猛灌鸡汤,至于事情的成功于否,都不会影响到他一点。

这样的场景,在《大明王朝 1566》中,高翰文身上,最为明显!

68.jpeg

严党为逼迫浙江百姓卖田改桑,于是在桃花汛时候竟然掘开新安江大堤,想把九个县给淹了,所幸胡宗宪、戚继光等人及时堵住,只淹了淳安、建德两县。

69.jpeg
新安江地图

一时间,改稻为桑的事情,陷入僵局,这让严党忧心忡忡,恰在这时,严世藩的学生,翰林院的编修高翰文忧心国事,向朝廷提出”以改兼赈,两难自解“的办法。

这让严世藩喜出望外,连忙向朝廷举荐由高翰文为杭州知府(直辖市市委书记)兼领改稻为桑的钦差。

按照前面大头鱼说的工作内容性质这个方面来说,高翰文一出场就委以如此重任,看起来严世藩应该很重视高翰文这个下属。

其实不然,作为天下三智的严世藩何尝不知道高翰文的”以改兼赈,两难自解“完全是空想一套,执行起来艰巨难行。

但改稻为桑,已势成骑虎,严世藩深知必须得有一个背锅的,于是在严府给高翰文辞行时,是下足了功夫,画足了大饼。

面对即将赴任的下属,严世藩满嘴不提如何安排工作,不问高翰文如何去做,拉着鄢懋卿、罗龙文唱起对台戏,要送高翰文一套宝贵的文房四宝。

原著小说在这里描写的甚为精彩,摘录出来以供观阅:

鄢懋卿说话了:“宝剑赠壮士!在我大明朝后进的翰林里,能受用这套文房四宝的人可不多。这是小阁老对你的赏识。还不收下?” 高翰文只得双手接过了那个盒子。
罗龙文这时做戏般叹了一声:“罢了,罢了,我们这些人也都该归隐山林了。这几样东西我向小阁老讨了多少回他不给,现在美人一去再无芳草了。”
高翰文连忙双手将盒子捧向罗龙文:“那罗大人现在拿去。”
罗龙文:“可别,浙江改稻为桑的大事我可干不了。一年之期大功告成,我们还等着你用这四宝写捷奏呢。”
高翰文双手捧着盒子举过头顶:“恩师放心,二位大人放心,学生此去,一年之内倘若不能为朝廷完成改稻为桑的国策,就用这盒子里的笔墨纸写下自己的祭文!”说着跪了下去。
严世蕃双手把他搀起:“好好去,干好了好好回,朝里还有重任等你。”
高翰文重重地点点头,满脸凝重双目闪光……
70.jpeg

好家伙,三个男人一场戏,把这位翰林院的高材生捧得快成易水旁的荆轲,一顶又一顶的高帽,教人戴着好不舒服!

与严世藩虚情假意的画大饼不同,剧中另外一位高翰文的领导,给予了高翰文真正的关心。

那个人就是胡宗宪!

71.jpeg

作为严党当中少有的,明大事的人,胡宗宪是第一个看出”改稻为桑“就是死局的人,他曾上奏疏劝阻改稻为桑不要落到浙江来。

奈何由于谭纶的特殊身份,让严党内部开始对他产生疑心,联名上折一事,让严嵩也对胡宗宪想改换门庭,产生了怀疑。

于是罢免了胡宗宪浙江巡抚的兼任,从而好让严党人能在浙江不受掣肘,强力推行改稻为桑。

由于官职派授的原因,胡宗宪就不能插手浙江的民政事务,这个时候,作为东南战局的最高司令,他绝不能允许浙江因为发生民变而影响浙江抗倭大事。

如此局面下,他只能说服高翰文,不能按照他预想的去改,这样浙江就会发起民变,在这里胡宗宪用了一连串”苏格拉底“式逼问,让高翰文这才明白自己原来是来浙江顶雷的,而并非自己恩师(严世藩)说的,要委以重任,淳淳栽培。

点透如此,胡宗宪的效果达到了,之后给予高翰文的具体解决工作困难的办法:

胡宗宪:“‘以改兼赈’的方略是你提出来的,你有解释之权。第一,不能让那些大户低于三十石稻谷的价买灾民的田。这样一来,淳安建德两县百姓的田就不会全被他们买去。譬如一个家三兄弟,有一个人卖了田,就可以把卖田的谷子借给另外两个兄弟度过荒年。到了明年,三分有二的百姓还是有田可耕,淳安和建德就不会乱。”
高翰文深深地点了点头,接着问道:“那今年要改三十万匹丝绸的桑田数量便不够。请问部堂,如何解决?”
胡宗宪叹了口气:“这条国策本就是剜肉补疮。可现在不施行也很难了。这就是第二,让那些大户分散到没有受灾的县份去买,按五十石稻谷一亩买。几十万亩桑田尽量分到各县去改,浙江也就不会乱。”
高翰文:“他们不愿呢?”
胡宗宪:“你就可以以钦史的名义上奏!让朝廷拿主意,不要自己拿主意。”
高翰文又怔住了,望着胡宗宪。
胡宗宪:“我不会让你一个人去争。你去浙江,我会先去苏州,找应天巡抚赵贞吉借粮。十天以内,我会借来粮食,让你去争田价。还有,新任的淳安知县海瑞和建德知县王用汲,这两个人能够帮你,你要重用他们。”

高翰文听完,站起身,给胡宗宪深深地行了一个跪礼。

72.jpeg

同样是接见下属员工,同样的是高翰文一跪,两位领导的用心,是如此的天差地别,作用于高翰文一人身上,是何等的戏剧化?

比之于严世藩的画大饼,讲鸡汤,胡宗宪的三策既有具体办法、又有人力资源配置、更有风险防范反制手段(上奏朝廷)。

到底谁才是真心对高翰文这位员工好,恐怕不言而明了吧!

在职场生活中,我们需要自我保护,就需要窥察洞察我们的领导是否真心对己,好的领导值得跟随,坏心的领导,尽量早点远离开来,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吕芳在剧中常说的那句话:

什么叫三思?三思就是思危、思退、思变。

知道了危险就能躲开危险,这就叫思危;

躲到人家都不再注意你的地方,这就叫思退;

退了下来就有机会,再慢慢看,慢慢想,自己以前哪错了,往后该怎么做,这就叫思变。

 楼主| 发表于 2021-7-11 12: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全46集,2007)
http://www.hutong9.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57670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6-12 04:25 AM , Processed in 0.05858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