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28|回复: 1

[转贴] 怀念倪匡:写中国风味科幻小说,为金庸代笔为张彻编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7-3 04: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怀念倪匡:写中国风味科幻小说,为金庸代笔为张彻编剧

徐鲁青 界面新闻 2022-07-03 09:23 发表于北京


D62B31CB-A01B-43EC-9530-DF697A686DC4.jpeg

图片来源:2019年香港书展

记者 | 徐鲁青

编辑 | 黄月

综合《香港经济日报》、东网7月3日消息,作家沈西城今日下午在社交平台表示,著名作家倪匡已离世,终年87岁。
倪匡是著名的香港科幻小说作家、剧作家与评论家,与金庸、黄霑和蔡澜一起被并称为“香港四大才子”,他也是香港女作家亦舒的哥哥。倪匡从华东人民革命大学肄业,自1957年由中国大陆移居中国香港地区,1992年移民美国旧金山,并在2007年返回香港。
1957年到香港之后,倪匡为生计开始写作,并于1962年在金庸的鼓励下开始用笔名“卫斯理”写作科幻小说,代表作品有《蓝血人》、“卫斯理系列”、“原振侠系列”、《精武门》等。倪匡的科幻小说深受几代人的喜爱,甚至吸引到了诸多作家模仿其写作风格,他的小说创作理念——“文字要浅白,情节要动人,寓意要深刻”——也影响了后来的不少科幻作者。

写中国风味科幻小说


倪匡的许多科幻作品具有“玄幻”和“猎奇”色彩,常出现科学未能解释的种种自然现象,比如灵魂、外星人等。他曾坦言,自己因为只有初中学历,科学知识并不扎实,写作科幻小说时许多创作灵感都来自中国古代神话。

在2019年的香港书展上,倪匡谈到“软科幻”与“硬科幻”之争时表示,虽不明白这类划分意义何在,但他认为自己小说中的科幻元素并不“硬”。他说,自己只是把写小说当赚生活费的手段,“我写得时候很潦草,不会去翻阅什么资料,只会根据自己的所有的常识来写。”中国古代神话对他的科幻写作影响很大,他曾大力推崇《搜神记》,也评价了《山海经》对自己的影响:“一本《山海经》能写出很多故事。我设想《山海经》是一架宇宙飞船在宇宙航行,走到不同星球看到不同的东西,过着航行日子。”
6A42E7B0-E7E7-4A82-8AA4-FB538964F7DA.jpeg
倪匡部分科幻作品(远景出版社)
倪匡的科幻小说曾引发一些争议,比如《原子空间》的故事违反科学常识的设定,以及在“卫斯理系列”中“出现在南极冰原上的北极熊”等等。西方科幻小说的主流题材——比如未来世界、银河帝国、机器人心灵等——在倪匡的作品中出现甚少,因而有评论家认为,倪匡写的是中国风味的科幻小说。
倪匡的写作范围颇为广泛,除了科幻小说外,倪匡还创作灵异故事、侦探小说与色情小说,文体也涉及散文、杂文、专栏、政论、电影剧本等,此外还创作过三百多个电影剧本。他自称是全世界写汉字最多和最快的人,自入文坛已写作三十年,一个星期写足七天,每天写数万字。他在创作最高峰曾同时写作十二本科幻小说,在过往采访中他说,“在墙上拉一个绳子,拿小夹子把每个要写的小说夹在绳子上。今天该写这个了,就把这个摘下来,一口气写上12天的,明天该写那个,就把那个摘下来写上12天的。每次写大概不到两万字的样子。”

“屡替张彻编剧本,曾代金庸写小说”


倪匡与香港许多文化届人士交往颇深,一生看重朋友情谊,他曾自述平生得意事有二:“屡替张彻编剧本,曾代金庸写小说。”

倪匡写作科幻小说就是受金庸鼓励,他最早对写作武侠小说感兴趣(代表作是《六指琴魔》),但金庸认为他并不合适写作武侠,鼓励倪匡换个笔名、写一本全新的小说,这就是后来我们读到的“卫斯理系列”的由来。倪匡还曾帮助金庸撰写在报刊上连载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的部分章节,据传由于不喜欢书中的角色阿紫,他故意在写作时把她弄瞎,让金庸后来花了好些时间令阿紫的双眼复原。
倪匡为人直爽风趣,在接受采访时曾回忆起自己在《明报》上与金庸论战的经历。在《明报》两周年的时候,他去参加庆祝宴会,“查太太(金庸的夫人)在宴会上大声问:‘倪匡来了没有?他这样骂我们,还敢来吗?’我笑嘻嘻地说:‘早就来了,就在你后面。’查太太大笑,这个镜头我记得太清楚了。那时我在《明报》上写的是《南明潜龙传》。”
64602DAD-D57D-4EBB-B505-623F428275BA.jpeg
倪匡(图片来源:Wikipedia)
倪匡与另一位武侠小说大家古龙也交往颇深。古龙曾帮一份武侠杂志向他约稿,二人一见如故。古龙去世之后,倪匡负责了古龙的葬礼,他称当时自己守着古龙的棺材喝酒,喝了一半悲从中来,对死去的古龙说:“古龙,你也来喝一点。”古龙嘴中当即喷出两公分的血柱。这一轶事真伪虽已无法查验,却不难看出二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20世纪60年代末,香港兴起了拍摄武侠影片的热潮,倪匡也尝试起了电影剧本创作。但他的剧本一般只给一个导演拍,那就是邵氏武侠名导张彻。从1970年直到1989年,倪匡和张彻组成一对“黄金搭档”,先后创作了《精武门》《马永贞》《刺马》《楚留香》《少林三十六房》《书剑恩仇录》等多部经典影片。
倪匡与张彻的交往最早起于一场骂战。那时倪匡常不看电影就直接根据电影海报撰写影评,张彻看到后写文章批评,倪匡在报纸上与其论战:“你这位先生真有趣,不是评电影,是评影评,不是影评家,是评影评家。”谁知后来二人经作家董千里介绍,一见如故,成了很好的朋友。2002年,导演张彻去世,葬礼上黄霑写挽联送他:“高山传天籁,独臂树雄风。”倪匡对黄霑说:“对得妙,改天我死了,也由你来写好了。”当今晚倪匡逝世的消息登上微博热搜,人们也在许多转发中看到了这样一条据称是倪匡自撰的墓志铭:“多想我生前好处,莫说我死后坏处。”
参考文献:

https://new.qq.com/omn/20211129/20211129A0APQ600.html 

腾讯网 屡替张彻编剧本,曾代金庸写小说”

https://www.sohu.com/a/168283225_679505 

搜狐网 倪匡自述:被一阵风改变的人生 

https://3g.163.com/dy/article/E11S2C61052193GU.html

网易 金庸倪匡黄沾蔡澜:香港四大才子,曲终人

 楼主| 发表于 2022-7-3 04: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倪匡去世:一笑已经风云过

虎嗅APP 2022-07-03 09:16 发表于北京

以下文章来源于摩登中产 ,作者摩登中产

CDB036DB-70AE-4ACE-91AF-44275795A1AD.jpeg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摩登中产(ID:modernstory),作者:摩登中产,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7月3日,倪匡仙去。


他仰望一生星空,终赴星空;他写下无数传奇,自己也终入传奇。


仅以此文,留念风云。


幕布已落,他独留幕前。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 ... 40?wx_fmt=png"); 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 no-repeat;">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 ... 40?wx_fmt=png"); 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 no-repeat;">


《精武门》上映,李小龙拉编剧倪匡去戏楼观看。李小龙紧张得手心出汗,倪匡洒然淡定。


电影好评如潮,有学者开始专研陈真生平。


倪匡听闻,哈哈大笑:陈真的故事,都是我编的。


香港传奇如大团云雾,六十年间,倪匡穿行云中,留下踪影无数。


他曾为邵氏编了261部武侠片,一手开启武侠电影黄金年代。


他曾写了145部卫斯理,超八千万字科幻小说,引领三十年科幻风潮。


他曾同时给12家报纸写连载,坚持多年每天手写数万字,自封为“汉字写作,速度之快,世界第一”。


他是黄霑至交,古龙密友,香港四大才子,平生最得意对联:屡替张彻编剧本,曾代金庸写小说。


他给太多故事刻下了倪匡制造,最后自己人生也如传奇。


1957年,22岁的倪匡初抵香港,夜校读书,布厂打杂,最后去荃湾工地做钻地工。


钻地机器重逾百斤,他扶着机器颠簸抖动,世界坚硬难摧。


开工间隙,有工人看《工商日报》,报纸周末时连载武侠小说。


倪匡扫了几眼,插话说:这种东西我也会写。众人哄笑,四散做活。


倪匡不服,一下午写了万字小说投稿,一周后竟然刊出,得稿酬90港元。


此后,他以每天一篇频率,投稿十余篇,竟无一拒稿。


最后,他干脆在《工商日报》上写起专栏,专栏名为生饭集,意为每天写写字,饭就生出来。


《真报》社长路海安找上门来,邀他到报社供职。


报社位于荷里活路,楼下尽是喧闹红尘。


报社算上社长一共五人,倪匡负责打杂,座位紧挨公司供神的牌位。


采访部主任想喝咖啡,倪匡跑去买;副刊要300字影评,倪匡对着海报编;社长外出应酬,600字的社论也成为他的工作。


当时,《真报》上连载台湾名家司马翎的武侠小说。


作者拖稿失联,倪匡请缨代写,连载数周,竟无人发现,读者反而好评如潮。


司马翎得知后,原本大怒,看完续写对倪匡说“续得很不错”。倪匡笑答:岂止很不错,简直是写得比你好。


倪匡名气日盛,12家报纸同时约稿。


他在墙上钉上12枚钉子,小说稿件对应夹好,随便抽出一张,抬笔就能续写。一小时能写满九大张稿纸。


荷里活日升月落,整个人类世界迎来漫长的和平,披头士音乐如海波般抚慰欧美,登月飞船腾空而起,飞向湛蓝的星空。


那是想象力溢出的时代,香港《新报》成立,倪匡应邀写科幻系列《女黑侠木兰花》。


专栏火爆异常。倪匡女儿在考试前夜,通宵读完木兰花故事,清晨5点,奋力敲打倪匡房门。


你的故事狗屁不通。


倪匡取笑道:狗屁不通却读一整夜。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 ... 40?wx_fmt=png"); 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 no-repeat;">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 ... 40?wx_fmt=png"); 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 no-repeat;">


1960年,倪匡在《明报》连载《南明潜龙传》,同时还在别的版面和金庸笔战。


隔年,《明报》创刊两周年,酒会上,查太大声问:倪匡来了没有?他这样骂我们,还敢来吗?


倪匡笑答,早来了,就在你身后。查太大笑。


酒会上,金庸力邀倪匡到《明报》上班,两人从此相交莫逆。


倪匡说,平生最快意之事,就是在金庸家中醉酒,大喊小二拿酒来,查太立即递上威士忌。


金庸极爱倪匡,两人打牌,倪匡输急眼,拍桌而去,金庸必电话哄劝。


一次,倪匡耍赖,说输的钱本来要买相机,金庸听完,立刻送上名牌相机。


两人聚餐,金庸知道倪匡爱鱼,总将鱼头夹给他,倪匡从不客气。


直到十余年后,倪匡口腔发炎,不要鱼头,金庸大喜:你不吃,我吃。倪匡才知金庸也爱极此味。


倪匡最早在《明报》写武侠小说,自觉写不过金庸,转写科幻。


一日他乘公交车,路过香港卫斯理村,便取卫斯理作主角人名。


绵亘41年的传奇至此开篇,卫斯理的故事很快风靡香港。


巅峰时,出版界传言,倪匡出本无字天书,也会迅速售罄,充其量下次买时看清是不是无字续集。


连载《地心洪炉》时,他顺手写道卫斯理在南极,遇到一只白熊跑来。


有读者天天写信骂倪匡,南极没有白熊!南极只有企鹅!


倪匡不回,信就越写越长,倪匡一怒在其专栏上用大字写道:某某先生,一南极没有白熊,二,世界上没有卫斯理。


读者气笑,回信两个大字:无赖。


最后还是金庸圆场:原来南极是有白熊的,现在没有,因为给卫斯理杀掉了。


天马行空的卫斯理,陪人们一同进入风驰电掣的时代。很快,故事外的世界和故事里一样光怪陆离。


金庸评价倪匡称:无穷的宇宙,无尽的时空,无限的可能,与无常的人生之间的永恒矛盾,从这颗脑袋中编织出来。


倪匡和金庸因才华相交,和古龙则是意气相投。


离开书桌的倪匡,是放浪形骸的浪子。那些年,他常飞台湾,与古龙不醉不归。


一次,他因突发事务,去台北未通知古龙。古龙得知后,竟为此找遍台北酒店。


古龙病逝,倪匡形单影只。


他曾和三毛守在古龙头七夜,期待魂魄归来。此后他梦到许多人,偏生没有古龙。


中年的倪匡依旧嬉笑江湖,但越来越古怪孤僻。


他收集满房贝壳,养九缸食人鱼,小朋友来家,他从冰箱取鸡,放入鱼缸,表演肉鸡变白骨。


一次蔡澜到家,见他痴瞪花朵。那天倪匡看花看了4个多小时,只为等开花一瞬。


1992年,倪匡携妻子移居美国三藩,留言称,自此天涯海角,世事无我,纷扰由他


新家是艺术家旧宅,造型古怪,一层有四个卫生间,家人迷惘,倪匡却觉得古怪得颇对胃口。


他相信人生百事皆有配额,抽烟、喝酒、恋爱、写作,无不如此。


在美国,抽烟配额率先消失,此后美酒和美食配额也堪忧。


蔡澜宽慰他,至少还有思想配额。他反问,香烟美酒都没了,思想配额还有鸟用?


倪太在一旁笑,笑我们这些男人终有今天。


当年,他游戏红尘,蔡澜给他刻过一章:余有四好:酒色财气。


晚年,他意兴阑珊,和蔡澜说,算了,你帮我改成“四大皆空”吧。


蔡澜送来一印,只有四个空栏。


本来空空如也,又何须字填。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 ... 40?wx_fmt=png"); 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 no-repeat;">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 ... 40?wx_fmt=png"); 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 no-repeat;">


2006年,71岁倪匡回港定居,言行常荒诞无忌。


狗仔围追堵截,他从不回避,反而主动上狗仔的车,让他们帮忙搭乘到目的地。


一次,他在药店门口被狗仔围住,众人问他买的什么药,倪匡答曰避孕药。众人一愣,继而大笑摇头。


两年前,他忽觉写作配额用光,做结卫斯理,最后一本名为《只限老友》。


书中的卫斯理和一众老友远遁星海,从此再无音信。


传奇终成旧事,最后散在人间烟火中。


有次倪匡和家人逛街,偶遇三口之家,父亲指着倪匡对儿子说,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卫斯理。


倪匡笑言,从没在一个小孩的脸上看到过那么丰富的表情。


交杂着失望、难过、愤怒和难以置信。卫斯理怎么会是这样一个又老又胖,衣衫褴褛,拄着拐杖的糟老头子啊?


几年前,香港作协举办小说写作训练班,倪匡是讲师。


台下数百名学员,期待倪匡分享高级技巧。


没曾想倪匡上来便说:写作才能是与生俱来的,没法靠后天的努力。数学家或许可以训练出来,但小说家不行。


不要问我写作技巧,只要开始写,就会越写越好,你们这样问,就代表你写不出什么好小说。


话音刚落,听众当场要求退钱。倪匡也委屈,他只不过将所知坦诚分享,大家又不信。


知乎上,有人拿他和刘慈欣比较,引来嘲讽一片。事实上,他的小说更接近幻想小说,并非正统科幻。


亦有人贴出刘慈欣的评价:


从来没有哪一个中国人把科幻之火燃得如此之广,他那一维的科幻像一只飞箭,强有力地洞穿了市场。


倪匡并不在意这些评价,他说,小说好看就是了,归类叫什么并不重要。


他深知他所属的时代幕布早就垂下,他独留幕前,已倦懒争辩。


黄霑走了,林燕妮走了,金庸走了,半个世纪的故事,只留下几个最后的配角,港九深巷杂货店中,有时会放郑少秋的老歌:谁愿意解释为了什么,一笑已经风云过。


当世界荒芜生长时,总有传奇诞生,但时代归于平稳,故事自然另有主角。


他平生极爱哈哈大笑,好友为他写传记,起名叫《倪匡传:哈哈哈哈》。


倪匡在书中问答部分称:人生有回忆不是坏事,怕只怕梦醒时无头可回无岸可望。


2012年,第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写了461部电影剧本的倪匡,获得终身成就奖。


那年倪匡77岁,他站在领奖台前,慢悠悠拿出发言稿。众人以为他要长篇大论一番。


但他只有十个字:谢谢大会,谢谢大家,谢谢。


主持人想让倪匡多说几句,一旁颁奖嘉宾徐克说:


这么多年,我一直拍武侠,不拍科幻,就是在多等,等技术成熟了,再来拍您的经典。


倪匡答:这在于你,我无所谓。


随即大笑离台。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6-5 10:30 PM , Processed in 0.03942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