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5|回复: 0

[影乐之声] 《黑镜》第七季回归,哪一集是你心中的最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19 05: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黑镜》第七季回归,哪一集是你心中的最佳?

知乎日报
 2025年04月19日 08:01

科幻神剧《黑镜》第七季重磅回归,横扫本月美剧榜单。剧迷纷纷惊呼「回到了前三季的水准!」第七季剧情延续之前,六个科幻故事独立成片,用黑色幽默和脑洞大开的设定,揭开科技飞速发展下,人性与社会的阴暗面。那么,哪个故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最喜欢哪一集呢?一起来看看答主@陆冠均 和答主@山顶洞人 观影感想吧~



如何评价《黑镜》第七季?


| 答主陆冠均(opllx)

谈科幻之前,先讲好了故事。

《黑镜》第七季成为了 2025 开年以来给我最大惊喜的一部剧,该季质量很高,没有表现太差的单集,可以说一扫我对《黑镜》S5、S6 时的不好印象,并且有了直追 S1、S2 时的感觉。

0.jpg

我思索了一番,认为《黑镜》S7 能够出现如此大的回升,主要是改善并做好了两点:

一、先讲好故事,再谈论科幻、技术等其他东西。

网飞接手《黑镜》系列后,惯常于塞入、塞满各种新设定,以至于有时候完全是概念先行,搞得都喧宾夺主了,可那些点子又算不上多好,想要观众们买账,肯定还是故事优先的——本季把叙事放在了第一位,科技设定始终只是辅助手段,甚至是后置的,这样能极大保证观感的下限。例如 E2《眼中钉》,即便收尾槽点满满,但至少也能保证前 50 分钟是 OK 的。

二、不再只执着于对科技、屏幕、媒介的反思和隐忧,而是去探索此类叙事更多的主题方向。

《黑镜》系列自 Channel 4 时期起就定下了黑暗、荒诞、质疑的底色,到了网飞时期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回顾该剧的历史,会发现根本没什么谈得上「正面」的故事——本季在保持这一秉性(例如 E1《普通人》、E4《玩物》等)的同时,也首次进行了气氛暧昧的、不那么冷峻的探索,例如 E3《白日梦酒店》、E5《忆录集》等,这对该剧类型来说无疑是极大的丰富,我们不禁会感叹「原来《黑镜》也不止是吓人、瘆人、死人的。」





如何评价美剧《黑镜》第七季第三集「Hotel Reverie 白日梦酒店」?


| 答主山顶洞人

你不能既要三四十年代的黄金时代和业界欣荣,

又要六七十年代的左翼思潮和反文化。

既要三四十年代银幕上白人男女的星光璀璨,

又要六七十年代的黑人解放运动和我有一个梦想。

这一集标题的「白日梦」就很应景,

把好莱坞黄金时期的大制片厂,跟后来新好莱坞运动时期的电影浪潮来个跨越时空间的缝合,就得到了第三集的故事。

这是影视界的自我追怀。

他们幻想在未来,科技发展让业界重新回归大制片厂模式,

虚拟空间完美复原了那个白人俊男靓女在盖茨比庄园跳着踢踏舞的黄金年代:精致长裙上的亮片、鞋子底部的金属片、观众席上的可乐气泡、禁酒令解除后带进剧院的冰镇朗姆酒瓶上的水珠、让黑白色的银幕电影荡漾着金色。

结果你冷不丁用一位黑人素人当主角。

难怪这一集的 IMDB 评分 6.9(全季最低)

「选角失误」「主角毁了这一集」「角色很糟糕」——IMDB的热评如是说。

你好不容易勾起了大家对那个黄金时代的滤镜,然后又用 PC (Political Correct)敲碎它。

PC 的基因是左翼思潮,但黄金时代其实是一个很右的年代。

那些经历过西进运动的小尾巴,撑起钢铁地带建设的中坚一族,他们结束了在工地一天的劳作,揣着朗姆酒走进剧院,到柜台再买两樽冰可乐,递给先他一步抵达剧院的妻子和孩子。一家人开始享受吉恩·凯利的歌舞电影。

彼时,社会大众和宗教团体一起形成了相对保守的主流文化氛围,在文化食粮上,他们崇尚彰显开拓精神与英雄气概的西部片,或者氛围欢乐的家庭温情电影,

同性爱情、男女平权和黑人权利,在那个黄金年代的制片厂是很难寻见的。

那个年代的好莱坞影星,人均超凡业务能力和超绝气质,光是往那一站,就星光乍现,整个制片厂都蓬荜生辉,

当你完美还原了那个年代的厂棚和造景,结果出于避嫌和「历史弥补」,把三四线演员,有色人种和少数群体往制片厂里追加——

还不够,你还考虑到自从婴儿潮一代在街头手牵手高喊人权民权与平权开始,半个世纪以来的观念进步,也都要塞进这座重新复原好的三四十年代的辉煌片厂里,

这么做,很容易遭致当今苦 PC 久矣的年轻影迷的逆反:你把他们未曾亲历,但是在想象中百无禁忌风华绝代的黄金年代的影视界也染上了一层彩虹色。

这就有点「坏事做绝」了,

本身,影迷们就是因为近年业界在技术与创作瓶颈下盲动地一个劲去堆 DEI 和 PC 酱料,才自发开始追怀和渴求过去那个纯粹美丽的黄金年代,

你好不容易应许了影迷这一渴求,用虚拟技术重现了当年好莱坞比弗利山庄酒店的璀璨以及充盈地中海复兴风格美学的拍片厂棚造景,

结果又将觉醒文化和 LGBT 的 DEI 路数跳脸展现。

《黑镜》这第三集里,一位演技木讷、致力于用黑人故事让好莱坞更加多元共融的黑人演员,与演技精湛自然、一颦一蹙自带古典气质的白人女星和周围精致典雅的厂棚之间的那种格格不入,勾起的就是观众对近年 PC 魔怔的苦痛回忆。

引来负评也就不奇怪了。

这集评分全季最低,恰恰说明,「追怀」是影迷们的一种渴求。

谁叫现在的创作者都如此小心翼翼,一个不落地往作品中倾注 PC 元素,显得当年那个本来很保守的黄金年代敢于大大方方启用漂亮白人男女演员的操作成了一种激进的做法。反而近年这种 PC 的魔怔化成了一种恪守陈规的体现。

观众迫切需要看到这一现象得以改善,

第三集的这种「业界自我追怀」,方向是对的,也是敏锐的,这就是近年好莱坞和影视界为了寻求突破业界困境而展现出来的「返祖现象」(从过往的辉煌中寻找力量)


----


除此之外,还有哪些精彩回答呢?

答主@打开盒子吓一跳 「《黑镜》S07 E02 还挺有意思的,网飞直接制作了两个版本随机分发给不同用户,其中一版为Barnies变成Bernies,另一版为Bernies变成Barnies。观众与剧中人物一样,双双产生了曼德拉效应,既有意思又贴合主题的小巧思,给创意策划点个赞。」

答主@刘Mars 「刚看了第一集:《普通人》。确实普通又真实。排除掉其中的科幻效果,完全就是一个因病返贫的真实写照。当重大疾病光临了普通人,剩下的就只是逐步蚕食。穷尽所有,也无法改变悲惨的结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5-16 09:08 PM , Processed in 0.17709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