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5|回复: 9

[知识] 《百家讲坛》:食物的历史(第一部)(2025)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5-7 02: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江山社稷

本期内容:正所谓“民以食为天”,自鸿蒙初辟的远古时代起,“吃什么”便是关乎人类生存的核心问题,也激励着人类不断探索前行。我们的祖先从最初茹毛饮血、依赖自然的馈赠,到熟练掌握农耕技术,谷物、蔬果、禽畜逐渐丰富了餐桌,这些食物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口腹之欲,更成为江山社稷稳定的根基。

 楼主| 发表于 2025-5-8 12: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 小麦“升职”记

本期内容:小麦,这棵身形微小的谷物却粒粒蕴含着人间烟火,几乎所有国家的饮食文化中都能找到小麦的印迹。数千年来,小麦凭借自身千变万化的“超能力”,在先民辛劳与智慧的浇灌下,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5-9 01: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3 风吹稻花香两岸

本期内容:水稻是人类农业史上极为关键的作物,而中国作为其原产地之一,无论是江南水乡还是长城内外,水稻的种植几乎遍布了中国各地,构筑起一座座仓廪丰实的“中华粮仓”。(《百家讲坛》 20250427 食物的历史(第一部) 3 风吹稻花香两岸)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5-10 08: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4 “脱胎换骨”的大豆

本期内容:作为《孟子》中所赞美的五谷之魂,小小的大豆在漫长的中华历史中,不仅出现在千千万万家的餐桌上,更是历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影响着中华文明的走向。(《百家讲坛》 20250428 食物的历史(第一部) 4 “脱胎换骨”的大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5-12 04: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5 高粱浑身都是宝

本期内容:高粱是一种人们既熟悉又陌生的食物,它不常见于人们的餐桌之上,却存在于大多数人的记忆深处。作为人类种植的重要谷类作物之一,高粱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时至今日,仍有着十分广泛的种植面积。高粱不仅是食物,更是中国历史与文化的见证者。(《百家讲坛》 20250429 食物的历史(第一部) 5 高粱浑身都是宝)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5-13 04: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6 甜蜜的大麦

本期内容:大麦,作为人类最早驯化的农作物之一,始终贯穿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从关中平原的麦饭,到江南甜蜜的麦芽糖,再到雪域高原上的青稞糌粑,这株金色作物,不仅绘制了地域饮食图谱,更凝结着先民的生存智慧。历经千年风雨,大麦始终以静默的姿态,见证着文明的兴衰,诠释着生生不息的东方智慧。(《百家讲坛》 20250430 食物的历史(第一部) 6 甜蜜的大麦)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5-14 01: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7 荞麦花如雪

本期内容: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中,小麦、稻米和玉米作为三大主粮作物早已家喻户晓,然而中华农耕文明孕育的五谷杂粮远不止于此,其中荞麦更是独具特色,它以“雅俗共生”的特质生动地诠释了生命与文化的双重密码。(《百家讲坛》 20250501 食物的历史(第一部) 7 荞麦花如雪)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5-15 04: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8 玉米养大的帝国

本期内容:自明朝传入中国,玉米就以“生命斗士”的姿态在中华大地深深扎根,在炊烟中幻化出千般滋味。从北方热气腾腾的玉米粥,到南方清甜软糯的煮玉米棒,百年沧桑,这份质朴的香甜仍然在田园与都市间生长出延绵不绝的生命力。(《百家讲坛》 20250502 食物的历史(第一部) 8 玉米养大的帝国)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5-16 06: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9 红薯传奇

本期内容:红薯也叫番薯,在如今的中华大地上,红薯的种植范围几乎囊括了所有地区。作为一种高产、适应性强的粮食作物,在中国南方甚至有“一造番薯半年粮”的说法。红薯在中国的历史,不仅是食物的扎根,更是中华民族在困境中奋进、在交融中创新的生动注脚。(《百家讲坛》 20250503 食物的历史(第一部) 9 红薯传奇)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5-17 10: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0 土豆的“吟唱”

本期内容:在如今的中华饮食中,无数美味佳肴都与土豆有着关联。明末清初,土豆初入中国,彼时还是王公贵族玉盘里的珍馐,享有诗文赞誉,尊为皇家贡品。随着时光流转,土豆也随着喜爱它的封疆大吏“走遍”黔滇晋陕,从“奇珍”变为了“民食”。自此,土豆从福建松溪到黄土高原,从东北黑土到云贵梯田,凭借耐寒、耐瘠的特性,在贫瘠之地化身“救命粮”,撑起无数百姓的生存希望,滋养着一代代人的身体与精神。(《百家讲坛》 20250504 食物的历史(第一部) 10 土豆的“吟唱”)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5-21 06:52 PM , Processed in 0.04565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