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06|回复: 3

[分享见证] 啊!鼓岭–新闻追踪:习近平副主席访美讲述的感人故事背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19 11: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unning 于 2012-2-19 23:25 编辑

啊!鼓岭 – 新闻旧事,百年追踪 :习近平副主席访美讲述的感人故事背后

新闻综述

2012年2月15日,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访美期间,出席了美国友好团体在华盛顿万豪饭店马歇尔厅举行的午宴并发表发表《共创中美合作伙伴关系的美好明天》的演讲。习近平在演讲过程中向中美来宾动情地讲述了一段中美友好交往的故事,那就是20年前他和他的同事及中国留美学生帮助一对美国夫妇寻访中国故地的故事,令在场的中外嘉宾和媒体记者既备感亲切又深受感动。而这个故事就是发生在福州一个叫鼓岭的地方。

鼓岭是位于福州市东郊晋安区宦溪镇的避暑胜地。 1886年由西方传教士开辟,距福州约13公里,山高800多米,夏日最高气温不超过30度。

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美国传教士S.F.伍丁任尼在鼓岭乡(现宦溪镇)宜夏村修建了第一座别墅。以后,英、法、美、日、俄等20多个国家的在福州人员联合成立“鼓岭联盟”和“公共发展委员会”,租用鼓岭的田地、山园10余万平方米,先后营建316幢避暑别墅,形成螃蟹岭、梁厝里、下歪崎、头顶、后浦楼、柱楼顶、柱槓顶等7条街,其中有医院、教堂、万国公益社、医商行、领事馆等,建筑面积达7万平方米。

鼓岭是除江西牯岭、浙江莫干山、河南鸡公山之外又一处有影响的避暑地。1930年代中國近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詩人郁达夫曾到此避暑。

鼓岭在远东基督徒中间也颇为有名。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倪柝声曾在此购买一批传教士别墅,办成“执事之家”,1948年和1949年曾办过两次影响深远的全国同工训练。今天那里许多村民都是基督徒。

1992年春天,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看到留美学生钟翰刊登在1992年4月8日《人民日报》上的一篇题为《啊!鼓岭》的文章,讲述加德纳妇人的丈夫美国加州大学物理学教授密尔顿•噶登勒, 1901年随父母到中国福建鼓岭居住在福州鼓岭度过10年快乐的童年岁月。1911年噶登勒教授回美国后,几十年里再没有回到中国故园去看一看,临终前不断地念叨着鼓岭鼓岭“Kuling,Kuling……”。加德纳妇人不知道丈夫所说的古岭是什么地方,为了实现丈夫魂牵梦萦的一生的心愿,她多次到中国寻访鼓岭,最终都无果而返。

习近平当时看到这篇文章后深为老人梦绕中国的真情感动,通过中国留学生钟翰的帮助,查明加德纳夫人所说的鼓岭所在,立即发出了热情的邀请,于是,从8月21日至26日,在《啊,鼓岭!》的作者钟翰陪同下,加德纳夫人访问了鼓岭。习近平和加德纳夫人见了面,并安排她去参观访问了丈夫在世时曾念念不忘的美丽鼓岭,那天鼓岭有9位年届九旬的加德纳儿时的玩伴,同加德纳夫人围坐在一起畅谈往事。这令加德纳夫人欣喜不已。

习近平回忆说,加德纳夫人当时激动地说,丈夫的遗愿终于实现了,美丽的鼓岭和热情的中国人民使她更加理解了加德纳为什么那样深深地眷恋着中国。她表示要把这份情谊永远传承下去。


 楼主| 发表于 2012-2-19 11: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附1:
啊,鼓岭!
作者:钟翰
1992年4月8日《人民日报》第7版

总觉得良心上有一种需要,应该把嘎登勒夫妇介绍给中国。这感觉时强时弱地催促我已近两年。

  嘎登勒太太慈爱、旷达、勤劳、乐观,5年前与她相逢时,她丈夫密尔顿•嘎登勒——一位大学物理教授已去世两年,留下一堆关于中国的纪念物和终于没能实现的重返故园的遗憾,再有的就是嘎登勒太太口中断断续续叫人理不清的关于嘎登勒与中国的故事。

  初到美国,情俗迥异,语言难通,加之举目无亲,那份难堪与穷愁不难想见。所幸我结识了已经76岁的嘎登勒太太,一方面向她学语言,一方面熟悉并进入他们的文化。

  初次走进老太太家,被热情地引入客厅落座。第一眼看到的,是那高挂在正中墙上的硕大宫扇,画一翎金灿灿的孔雀,漂亮且骄傲,再配上清秀的柳体楷书“荣华富贵”,一股浓郁的中国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叫人立感宾至如归,谈话也就从这里开始。

  老太太向我讲述了她“中国”丈夫的故事。

  教授的父母是前美驻华人员,正值其母亲身怀六甲,父母双双回到大洋这边。1901年,嘎登勒呱呱坠地,长到不足10月,又举家西迁,再回中国。直到民国建立,复又迁回。时年嘎登勒已长成10岁的大男孩。原来,他是与中国渊源至深的“中国人”。

  她还领我看了近90年来他们一直保存的中国画。这些画都挂在大大的客厅里,有唐寅的仕女,还有古闽白云山居士——陶轩的“开百花先”……虽然都是些复制品,却也古色古香,惟妙惟肖。还有两块已残破的刺绣,但夹在两面十分富丽堂皇的大镜框中,便又重新焕发出当年的雍容华贵,相信至少是明、清之际的成品。一只小小的木雕城隍,满脸严肃,正襟危坐。一尊铁铸昭烈帝刘玄德全身像,双手过膝,大耳垂肩。最引人注意的是两只彩色漆画瓶,3寸来高,胖身细颈,漆画十分淡雅,水榭亭台,枝叶花卉,见情见致,无不清晰。老太太骄傲地宣称,教授生前用专门的文物保护涂料三年五载地便刷一遍。保护之精细,看上去完好如初。

  教授68岁从加州大学退休,直到去世,最大的心愿是回儿时的中国故园看上一看,怎奈其时中美尚未建交。以后中美关系好转,老人又不幸陷于瘫痪,并罹癌症,病入膏肓。老太太一夜三翻丈夫身,白日里用轮椅推他到花园,面西而坐,老眼直瞪瞪视向远方,叹息病体难支远行。他终于在1986年2月3日阖上了眼睛。老太太念念不忘的是,丈夫弥留之际口中喃喃不绝的“Kuling,Kuling……”

  她问我这是何处,她要心怀丈夫遗愿重访那地方。我好惭愧,遍查福建地图,也无从找出。

  老太太对丈夫义笃情深,租一架殡葬公司的飞机,从旧金山起飞,直飞向西,等回眸一望,再也看不到湾区的摩天大楼,便一把一把地将丈夫的骨灰尽抛海中,口中念念有词:西去吧,嘎登勒,去寻访你的Kuling!

  加州大学出版《在忆念中》一书时,老太太一再坚持,加上了这样一段:密尔顿•嘎登勒1901年2月10日生于加州圣克鲁斯。如果不是他的父亲暂时返美,他原本应该在中国出生。度过他的9年中国生活,嘎登勒随家搬回加州。

  1988年初夏,嘎登勒太太启程西行,造访中国,登了长城、游了苏杭,却不无遗憾地来信告诉我始终没能问清哪里是Kuling。我惶惶然不知何以为慰。

  1990年春。一日,她电话急召,说有要事相商,我立即驱车前往。一见面,她喜不自胜,说终于寻到重大线索,带我径直入其工作室。老太太的写字台上有一张微黄的普通练习纸,上贴11枚邮票,中间围着一张晚清时的中国人照片。我仔细看时,发现是两套宣统年间邮政发行票,邮戳俱全。最完整的一张上有:“福州鼓岭三年六月初一日”,恰是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6月,辛亥起义前夕。

  我大喜过望,问她何处所获,她说是清理她丈夫遗物时,从其幼时的藏书与作业中发现。我当即告诉她,她的愿望可以实现了,多枚邮票上都能辨认出“福州•鼓岭”字样,这就是老教授日夜呻唤的Kuling啊!她激动得手舞足蹈,眼泪刷刷直淌。

  好难得的一对老夫妻。将近一个世纪,战乱频仍,颠沛流离,把这些邮票保存下来实属不易,它反映了教授夫妇对中国深深的依恋之情。笔者写此文时,老太太正登机西行。这次她参加华人旅行团的“中国长江12日游”。先抵上海,再访苏杭,然后飞武汉换乘“扬子珍珠”号轮,溯江西上,观赏峥嵘奇伟的三峡,却不包括鼓岭,因为她已另作安排,那将在我回去之后,由我作她义不容辞的向导。

  鼓岭,鼓岭!好一个对我也显得神秘的地方!什么时候能够走到你的身边?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9 11: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附2:
啊,鼓岭,我的中国梦!
作者:山东莱子 于 2012-2-18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 ... e=1&1=1#8125075

啊,爱人,你慢点走,
我给你找梦中的鼓岭。
啊,嘎登勒先生,
我在记录你,
童年的鼓岭,圆你的中国梦。

我与你牵手几十个春秋,
你叨念了几十年的鼓岭。
然而你终于走了,你的遗憾在鼓岭。
“Kuling, Kuling......”,
随你烟消飞向冥冥。

你童年的脚印,迤逦了鼓岭的山峰。
水牛悠悠地随你玩耍,阳光笼罩你奔跑的身影。
中国稀粥多么香甜,庭院草莓红红了你的歌声。
啊,先生的鼓岭。

我曾牵你魂灵,寻觅那童年的鼓岭。
那崇山峻岭,多么像你记忆的鼓岭。
鼓岭在哪,哪是鼓岭?

《春天的故事》唱红大陆,
草莓花开了的时候,
习近平先生接我到鼓岭。
啊,先生,你鼓岭的邮票,
刻你名字寿山的印章,你蹦跳过长廊的住房。

先生,我在那藤椅上拥抱你的灵魂,
用夕阳余晖你我的影像。
先生,我用红衣温婉我们的爱情,
用项链珍贵你的梦想,
用加州的梦梦你的鼓岭梦。

安息吧,先生,
我听见了你鼓岭的歌声,走过了你鼓岭的小道。
你在那边酣梦,我在这边远行。
我们已经圆了鼓岭梦,难忘的中国梦。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19 11: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sunning 发表于 2012-2-19 20:19
附1:
啊,鼓岭!
作者:钟翰

Xie Xie. Good reference post.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0-31 05:44 PM , Processed in 0.03695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