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64|回复: 2

[军事] 《出鞘》2014-12-19:追赶光阴:2015号歼-20首飞背后的现实与希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21 08: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追赶光阴:2015号歼-20首飞背后的现实与希望
  昨天,第6架歼-20原型机2015号刚刚首次曝光,今天下午就完成了首次试飞,而这距离第五架原型机2013号的首飞仅仅相隔20天而已。

  歼-20原型机如此快的制造速度意味着什么?歼-20的研制进度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出鞘》本期为您解析2015号歼-20首飞背后的诸多信息。


1.jpg
昨天第6架歼-20原型机2015号刚刚首次曝光,今天下午就完成了首次试飞,而这距离第五架原型机2013号的首飞仅仅相隔20天而已,歼-20原型机如此快的制造速度意味着什么?为什么没有2014?歼-20的研制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出鞘》本期为您解析2015号歼-20首飞背后的诸多信息。




2.jpg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其编号,从2013直接跳到2015,中间2014的缺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是由于这个号码的谐音“20要死”太不吉利而导致的。回顾当年歼-10的研制过程中,改进机身外形后的两架原型机机号为1013和1016,也没有1014号原型机的身影,看来可能是研制方的某种传统。




3.jpg
小编认为,这种现象不能简单的目之为“迷信”,国外航空企业也有各自的传统“法术”。只要不会影响科研生产的进度,军迷朋友们也应该尊重这种做法,毕竟和科研部门一样,每一个中国军迷都不希望这款从真正意义上承载着“赶美超英”使命的空军这一个十年的头号重点工程出现差错。




4.jpg
回头来说2015号原型机,从今年3月份,在气动细节等诸多方面相对于最初的两架验证机进行了微调的歼-20首架真正原型机2011号出现开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成都飞机制造厂制造了4架歼-20原型机,最新亮相的2015号原型机,在外观上和11月19日刚刚首飞的2013号原型机无任何区别。




5.jpg
和美国人改装了一架波音757用作F-22的航电测试平台类似,在此之前我国也改装了一架本身就有着“波音757斯基”之称的图-204客机用作歼-20的航电测试平台(官方说法为“飞行实验室”),该机机头经过改装,在2013号原型机出现之前,试验了在无空速管遮蔽条件下歼-20雷达的性能。




6.jpg
从2013号原型机开始,歼-20取消了机头空速管,这一点和歼-16和歼-10B研制中的变化较为类似。例如歼-16的1601号等原型机保留着空速管,而1612号和1613号机则取消了空速管;但不同的是,歼-20将使用不影响隐身性的内置分布式传感器而非后两者的外置式辅助空速管。




7.jpg
有消息称,2015号原型机是和2016号同时开铆制造的(2012和2013的出现时间也很接近)那么2015号出现后,2016号的曝光想必也为期不远。届时即使不计算2001和2002两架验证机,歼-20试飞用原型机的数量也将达到5架。这5架原型机今明两年相继投入试飞,将大大加速歼-20的服役进程。




8.jpg
在近年国产战机的研制中,随着试飞项目越来越复杂,很多型号都增加了原型机的生产数量。例如歼-10就有6架试飞用原型机,后来随着设计的微调又追加了若干架,试飞科目更为复杂的歼-15型舰载战斗机也有7架试飞用原型机。歼-16型战斗轰炸机目前也有6架不同批次飞机投入试飞。




9.jpg
在一年内交付从2011到2015的4架原型机(甚至可能会出现第5架),这一堪称小规模量产级别的速度,说明了从2011号原型机开始的歼-20一系列改进措施非常成功,用户对改进后的性能感到满意;同时也表明成都飞机制造厂对隐身战斗机制造工艺的掌握程度渐趋稔熟,为批生产做好了准备。




10.jpg
而根据现场相关消息,2015号原型机昨天刚刚进行高速滑行测试,今天就进行了首次试飞。对比之前歼-20原型机从亮相到试飞通常需要数天的地面测试,这说明目前歼-20的状态已经相对成熟,不再需要过多的测试工序,就可以像交付一架量产型的歼-10B战斗机那样在短期内进行飞行测试。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1 08: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对比之下,F-22在进入EMD(工程制造发展)阶段后共制造了8架原型机用于不同科目测试。而和2010年1月首飞以来共制造5架试飞用原型机的俄罗斯T-50相比,歼-20原型机目前的生产试飞进度也算是较为顺利。但美中不足的是,歼-20的发动机仍为俄制AL-31F系列(可能是改进型AL-31FM1)。




12.jpg
虽然T-50原型机使用的推力为147/93(加力/军用,下同)千牛的117发动机在技术上也仅是苏-35使用的117S发动机的升级版,但毕竟要比推力为125/75千牛的AL-31F强出一大截,和T-50未来使用的推力为176/107千牛的129发动机相比差距较小,飞机换装发动机之后要做的调整也更小一些。




13.jpg
这种差距的客观存在,也是导致歼-20需要A状态和B状态两个研制过程的重要因素。但即使动力系统存在短板,凭借良好的气动优化设计,目前阶段的歼-20仍然具备优秀的隐身性能和高速飞行性能,足以担当“隐身刺客”的角色,对敌空中预警机,地面雷达站等众多高价值目标造成威胁。




14.jpg
我军新型战机从首飞到服役的周期一般是5-6年左右,歼-10于1998年首飞,2003年年底定型;歼-10B在2008年底首飞,2014年服役;歼-11B于2003年底首飞,2008年初服役;歼-15则是2009年首飞,2014年初批量装备。照此计算,2011年首飞的歼-20有望最早在2017年开始批量装备。




15.jpg
而A状态的先批服役,将为之后配套真正的国产第四代大推力涡扇发动机涡扇-15的“完全体”B状态歼-20的研发留下充裕的时间进行技术上的完善,这无论从科研的角度和装备的角度上说都是非常合理的做法。




16.jpg
作为我国首款从核心机开始研制的涡扇发动机,涡扇-15的研制工作难度之大,参考涡扇-10“太行”发动机的坎坷经历就能想象得到。如今,装备“太行”版歼-11B的部队已经能够在南海驱逐美军飞机,在自由空战对抗中拿下“金头盔”,相信给涡扇-15足够的耐心,它会比前辈做得更好。




17.jpg
从现实威胁的角度来看,美国海空军的四代机力量逐渐羽翼丰满,不仅F-22早已在嘉手纳轮换部署,F-35A首次海外部署也在临近;F-35C近期也展开了密集的舰上测试,距离服役又进一步;更不用说日本引进的F-35也已经排进了洛马公司的生产计划,可以说不给我军一点停下来休息的机会。




18.jpg
A状态歼-20如果能在2017年开始小批量装备,让空军开始积累隐身战斗机的操作经验(包括飞行员方面的使用经验和地勤的维护经验,以及隐身机的战法摸索),这对未来B状态歼-20大批服役后的人才队伍建设十分重要,尽早让空军不仅在装备上,更要在训法战法的思维上进入四代机时代。




19.jpg
小编至今还记得2010年圣诞节到来时,那张模糊不清的图片带给无数军迷的那个不同于以往每一个圣诞节的激动。如今,当年的2001号原型机早已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历史使命,随着歼-20原型机一架又一架投入试飞,我们的心情可能不复当年那么激动,但对其早日服役的期盼却从来没有减少。




20.jpg
如今2015号原型机已经在2015年到来前一飞冲天,小编个人的想法是,如果在2015年1月11日——军迷们心中的“军迷节”到来的时候,2016号原型机也能亮相,那么这个年底就太完美了。本期《出鞘》到此结束,欢迎继续在微博上关注“不改名就会死的扬基SAMA”与小编互动,下周再见!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5 02: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7 09:50 AM , Processed in 0.05177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