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土匪
白山黑水间的东北大剿匪
文|黄金生
小说《林海雪原》中有一个情节,土匪许大马棒血洗杉岚站,铡刀旁血流成河,尸体一块一块地被码成了垛。大树上挂着九颗人头,用铁丝穿着耳朵。全村一片火海,到处都是被烧焦的老人、孩子……在匪患成灾的年代,这样的惨况在东北随处可见。土匪在行抢过程中,稍遇反抗,便要杀人,甚至屠村、屠镇,老少妇孺全不放过。有的土匪一人就杀过几百人,堪称杀人魔王。
解放战争之初,国内有识之士一致认为,谁先取得东北,谁就可以得到全中国。可以说,东北是中共华丽转身的开始,大决战的第一役在此展开。此役后,国共军力对比开始反转。在此基础上,林彪率“四野”挥师进关南下,自此,国共之争已见分晓。然而在这背后,东北根据地的创建却经历了一个艰苦、曲折的斗争过程,其中尤以清剿土匪最为复杂和激烈,堪称与国民党军在东北作战的“第二战场”。
胡子“受封”变身国军
东北光复后,国民党统治集团为赶在共产党之前控制东北,在主力部队到东北前,派遣了大批特务等人员进入东北各地,并与各种帮会土匪建立联系。收编加委敌伪残余(伪官吏、警察、宪兵)、惯匪和被清算的地主恶霸,利用投机分子、野心家等,组成所谓的“地下军”、“先遣军”、“保安军”、“忠义救国军”等,对各地土匪进行“接收”。一时间,东北土匪势力急剧膨胀,最猖狂时达到25万人左右,为中共军队最初进入东北兵力的2.5倍。
据不完全统计,国民党在东北组织的匪伪系统就有16个之多,先后加委敌伪残余、惯匪和地主武装,“总司令”和“总指挥”32个、“军长”33名,“师长”158个。国民党给这些匪首的委任状,就是一块白绸子或一张纸。
共产党进入东北后,发动群众进行土改时,一些恶霸地主为了“报复”和“翻把”,也与土匪勾结,破坏土改,打击中共建立的基层政权。同时,他们又与“家理教”、“一贯道”等封建迷信组织相串通,欺骗、驱使某些群众参与其中,更加扩大了土匪的社会基础。可以说,匪患对中共在东北立足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
1946年6月,北满境内“受封”的“中央胡子”为配合国民党军队在松花江以南的行动,先后占据了东宁、东安、同江等县城,截断了牡丹江至佳木斯的铁路交通线,并号称要与国民党军“会师哈尔滨”。随后,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胡子”们接连洗劫了萝北和依兰两座县城。城内的大小店铺被抢劫一空,中共县委、县政府包括萝北县长在内的二十多名共产党干部被集体枪杀。中共依兰县委书记的妻子遭土匪强奸后上吊自杀。
8月15日,佳木斯各界群众在中心广场举行集会,庆祝抗战胜利一周年,同时公审几个日本战犯和汉奸。正当公审即将开始时,会场受到了“胡子”们的武装袭击。顿时场外枪声骤起,场内群众乱作一团。骚乱平息后,主席台和会场上血迹斑斑,传单还在随风飘荡,上面赫然写着“欢迎国军”、“打倒共匪”、“共产党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等等。
剿匪是北满决胜的一环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鉴于东北在战略地位上的重要性,中共中央决定派遣大批干部和部队到东北开展工作,先后从关内各解放区调入干部两万多名、军队十万多人。中共中央东北局于1945年9月在沈阳开始工作,彭真任书记。东北局建立后,为加强北满广大地区党政与军队工作,中央又决定成立北满分局和北满军区。11月16日,中共北满分局在哈尔滨成立。陈云任书记兼北满军区政委,高岗任副书记兼北满军区司令员。
北满是匪患的重灾区,切身感受到土匪祸害的陈云到达北满后,在给中央的电报中认为剿匪乃“当前急务”,“是北满决胜的一环。”不剿灭土匪, 群众心存疑惧, 不可能发动起来, 也就不可能建立巩固的根据地。为此, 他向中共中央和东北局提出抽调正规部队到北满、西满剿匪。陈云的建议引起毛泽东的重视,1945年12月28日, 毛泽东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给东北局的电报中明确指出:“我党现时在东北的任务是建立根据地, 是在东满、北满、西满建立巩固的军事政治的根据地。”他要求“将正规军队的相当部分, 分散到各军分区去, 从事发动群众,消灭土匪,建立政权” 。
1946年2月,根据陈云、高岗的意见, 东北局先后派刘转连、宴福生率领的三五九旅和杨国夫等率领的渤海军区第七师奔赴北满,剿匪力量明显加强。
三五九旅在北满剿匪的第一仗就是攻打五常,该县位于哈尔滨以南90公里,是拉宾线上的一个战略要点,也是土匪的主要巢穴之一。三五九旅立即采取严密封锁,广泛发动群众,展开政治攻势,让俘虏揭发检举,把冒牌的“老百姓”清查出来。除少数潜逃外,这次战斗共歼灭土匪近千人,打了一个漂亮仗。
1946年3月,苏军逐步北撤回国,蒋介石开始向东北大举增兵。5月,我军被迫从四平、长春撤退。为数约两万左右的土匪乘我军主力忙于正面作战、后方较为空虚之机,在松江、嫩江、合江等地又乘势复起。东北各地相继出现“牡丹江暴乱”、“通化暴动”等事件。5 月下旬,就在林彪率东北民主联军撤出四平向松花江北转移途中,有一天联军总部保卫部门给他送来一份急电:“东北民主联军总部作战科某副科长携机密文件,在特务的诱使并在一股土匪的接应下,叛变投敌……”四平失利已使林彪深感不安,此时又发生了自己直接领导的部下投敌叛变之事。接到这封电报后,林彪坚决地说:“岂有此理,东北要想巩固,必须消灭土匪和特务。”
1946年6 月1 日,中共中央东北局发出《关于四平战役后东北形势与任务的指示》,把克服东北当前危机、转变危局的中心环节,放在了“彻底剿灭土匪,解决土地问题”上。6 月12日,又发出《关于剿匪工作的决定》,明确了一批主力部队参加剿匪并确定了剿匪的兵力部署。
砍断“四大旗杆”
在北满的广大地区中,合江是匪患的重灾区。盘踞在此的土匪数量最多,头目最大,活动最猖獗。其中尤以谢文东、李华堂、张雨新、孙久荣等四大股匪为最,人称“四大旗杆”,每股都麇集千余人。他们都是政治土匪,翻云覆雨,大多起初接受我方收编,后又接受国民党的委任:也有先受国民党加委,后再受我方收编,尔后又反叛的。1946 年1月至5月间,受我军打击,“四大旗杆”虽退出依兰县城和铁路公路交通线,但他们只是被打散,各股顽匪依然潜伏待机。
1946年9月22日至30日,主持合江工作的张闻天主持召开了合江军区军政干部会议,提出剿匪的“三猛战术”,即猛打猛冲猛追,并调在延安时期就积累了剿匪经验的贺晋年任合江军区司令员,方强任政治委员。同时加强了剿匪力量,用于剿匪的部队达2.1万人,开始了活捉匪首、清剿“四大旗杆”的战役。
贺晋年带领指战员不怕疲劳,连续作战,数次横跨牡丹江,追击顽匪于林海雪原中。到1947年3月,罪恶昭彰的“四大旗杆”在军民合力追剿下全部落网
捉匪首、挖匪根、清匪患
从1947年1月后,剿匪斗争进入到肃清残匪、散匪、捕捉匪首和挖匪根的时期。
随着土地改革的开展和群众武装的建立,东北解放区开展了搜山拉网、清查户口、查验路条、捉匪首、挖匪根、群众起枪等对敌斗争活动。合江军区在贯彻民主联军总部制定的“猛打穷追,钉楔堵击,彻底消灭”的方针。杨子荣智取威虎山,生擒“座山雕”张乐山等25名土匪的传奇故事就是发生在此时。经过5个月的反复追剿,到1947年5月,东北解放区的匪患基本肃清,那些臭名昭著的匪首均被捕获。
东北解放区剿匪斗争的胜利为日后的全国各解放区剿匪提供了经验。剿匪与土改并行,使广大人民得到了实惠,为保卫革命成果,东北人民积极支援前线,到1948年底,上前线参军参战的东北百姓平均一天拉出一个连队,可以说创下了空前的奇迹。
(参考资料:王元年:《东北解放战争中的剿匪斗争》;史宗义:《解放战争初期东北的大剿匪》;曹伟:《东北土匪究竟猖獗的什么程度》;丛文胜:《血沃白山黑水》;李明计、高月泽:《东北合江剿匪:砍掉“四大旗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