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91|回复: 0

黑龙江瑷珲复原名 触动中俄神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19 07: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5-05-19 03:46:53 联合报 特派记者林克伦/北京报导


photo (6).jpg
中俄瑷珲条约签约地,黑龙江省黑河市的瑷珲新城遗址。 图/取自观察者网


满清与俄沙皇当年签署「瑷珲条约」的签约地:瑷珲,在中共建政后,因修改生僻字地名、被改为「爱辉」;黑龙江日报昨披露,日前爱辉区的爱辉镇政区名称恢复为瑷珲,理由是要发挥古城优势建设旅游胜地,让地缘优势变经济优势。


瑷珲恢复原名,外界原以为与今年是对日抗战七十周年有关,目的是牢记历史教训,结果官方说法是要发展旅游经济;而「瑷珲」正代表著俄国鲸吞蚕食原东北地区大量土地,斑斑血泪,对照现实,中俄现竟已建构战略伙伴关系,此一复名时间点颇为敏感。

中共黑龙江省委机关报黑龙江日报,昨头版头刊载「区划调整为龙江经济社会腾飞添翼」文章,内容主要总结透过行政区划合并乃至是更名,对原城镇发展经济的积极作用,并提及「日前,省政府又批准将黑河市爱辉区爱辉镇政区名称用字恢复为瑷珲。」

此段爱辉恢复原名段落,出现在文转二版的左下角,内容称:「瑷珲,这一已有四百多年历史的称谓,承载著历史、蕴含著文化、凝结著乡愁、寄托著希望,在阔别六十年后重载史册,可以让世人永铭惨痛的历史,也更期待它的魅力绽放,美好愿景尽展眼前」。

至于如何尽展美好愿景?文章称:「发挥古城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优势,建设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让丰富的旅游资源转变为现实生产力;把地缘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与全国各地开展经济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吸引国内外投资者来这里投资兴业」。

文末更强调,「推动『瑷珲』乃至黑河市经济社会的发展」。瑷珲被改名起于中共建政后,于一九五六年底,进行生僻字地名更改作业,依据当时大陆国务院批覆文件,黑龙江省将瑷珲改为「爱辉」。

瑷珲古城是清代黑龙江流域经济、军事与文化中心,曾设黑龙江将军衙门与海关;一八五八年五月廿八日,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与俄国沙皇在瑷珲签订「瑷珲条约」,割让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六十万平方公里领土。

瑷珲作为地名,曾有:艾浒、艾虎、爱呼、爱辉等多种写法;至于「瑷珲」二字含义,历史解释有三种,一是蒙古语「可畏的武士」的意译,二是满语「母貂」之意,第三种解释为「美玉」。



图/联合报提供

小档案/瑷珲条约

中俄「瑷珲条约」,是俄国利用英法联军入侵中国之机,逼迫清政府签定的不平等条约,条约于一八五八年五月廿八日,由黑龙江将军奕山与俄方签定。清政府当时虽未批准,但在一八六○年的「中俄北京条约」予以确认。

「瑷珲条约」主要内容有三:一、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大清国领土画归俄国,瑷珲上游东南的一小块地区(后称江东六十四屯)保留大清国方面的永久居住权和管辖权;二、乌苏里江以东的大清国领土画为清俄共管;三、原属大清国内河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只准大清国和俄国船只航行。

该条约令中国失去黑龙江以北约六十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乌苏里江以东四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中俄共管,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放弃领土所有权最多的条约。(记者汪莉绢)
photo (7).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4 04:02 AM , Processed in 0.06606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