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43|回复: 2

美大学华裔系主任被控将美技术售予中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22 03: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5年05月23日 03:24 杨明暐

20150523001057.jpg
郗小星教授。(翻摄自每日邮报网站,天普大学版权所有)


美国联邦检察官指控费城「天普大学」(Temple University)物理系系主任、华裔教授郗小星向中国提供美国公司开发的技术,试图获利。

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报导,现年47岁的郗小星出生在中国,1987年获北京大学物理博士学位,现为美国公民,他在超导技术领域是世界级专家。

美国地区法院21日以「电信欺诈」等4项罪名起诉他。被起诉后,郗小星以10万美元获得保释。他被控的罪名若成立,将面临最高80年徒刑和100万美元罚款。

检方说,郗小星于2002年利用教授年休机会,到一家美国公司工作。这家公司开发有二硼化镁超导薄膜(superconducting device containing magnesium diboride)装置,他协助该公司开发出能使得该技术得以运用的高品质超导薄膜。后来,他参加中国政府的一项科技创新计划。

2004年,他还得到美国国防部一笔资金购买这一装置用于研究,但检方说,他违反规定,在他所带的中国大陆博士后研究生帮助下,与包括中国政府机构在内的第三方分享相关技术。

检方说,郗小星在发给中国方面的电子邮件中说,他可以帮助在中国建立一个世界级的薄膜实验室。检方给法院的检控书中未提到美国公司的名字。

天普大学发言人22日表示,校方已得知有关诉讼,但郗小星作为该校物理系主任的头衔目前并无变化,学校将和他讨论此事。
发表于 2015-5-22 04: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美著名华裔教授被控通过中国博后学生转移技术被捕(图)

美著名华裔教授被控通过中国博后学生转移技术被捕

文章来源: 世界日报
于 2015-05-22 10:11:51

a314.jpg 国际超导物理学界极负盛名的天普大学物理学系主任郗小星,21日下午在宾州被捕,罪名是涉嫌非法输送美国机密敏感国防科技给在中国的企业。这是继19日联邦逮捕中国天津大学教授后,再一次有知名华裔科学家被捕。

据费城Philly网21日晚报导,联邦指控郗小星(Xiaoxing Xi)试图在中国觅得重要职位,他提供美国一家民间公司研发产品的所知科技,做为交换。

但天普大学官方网站在21日晚已无法搜索郩小星的网页,相关官网也无法浏览。Philly网站报导,天普大学发言人拒绝就郗小星被捕一事置评。郗小星在2009年加入天普大学,之前他是宾州州立大学物理教授,他是1987年北京大学的物理学博士。

报导指,47岁的郗小星已归化美国公民,住在Penn Valley。他在21日下午出庭,面对四项电汇诈欺罪名指控,最后以10万元债券获保,目前暂无律师代表。联邦检方也没有多透露郗小星所掌握是何种敏感国防科技。

报导指,起诉书称郗小星多次电邮中向在中国的这家公司保证,以他手中所掌握技术,绝对可让公司在超导领域永远领先。据指出,郗小星在2002年利用教授年休机会,到一家美国公司工作。约在此同时,这家公司研发出一种装置(device),能让在「超导二硼化镁薄膜(magnesium diboride superconducting thin film)成长领域,有革命性的效用」。但在目前法院文件都没有提到有关科技的描述。

检方指,在2004年起,郗小星採取行动购买这项装置,最后还自美国国防部申请到经费来购买这项装置。一开始,这家公司拒绝出售,但最后同意把这项装置借给郗小星一年,但仅限于测试,不准複製,也不准销售或是转让给第三者。双方都签下文件。

检方称,但郗小星带着他系上的中国籍博士后研究人员一直违约。检方引用四则2010年郗小星给在中国的接触人士的电邮,并保证在中国建立「国际级的薄膜实验室」。

根据百度百科,郗小星博士为上海交通大学理学院(物理系)教授(兼职),是美国天普大学物理教授,长期从事氧化物和硼化物薄膜的材料物理,侧重纳米尺度外延薄膜和异质结搆的制备和研究,在高温超导体、铁电和二硼化镁薄膜的科学和应用方面做出广泛和创新性的贡献。曾在国际刊物上发表300多篇科研论文,被引用6500多次,持有三项专利。他是美国物理学会会员,曾获NSF CAREER奖,及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23 05: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诉华裔超导专家“电信欺诈罪”起诉书内容曝光

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15-5-23 05:58 AM 编辑

美国诉华裔超导专家“电信欺诈罪”起诉书内容曝光

来源:观察者网
2015-05-23 14:42:27

a355.jpg (观察者网讯)美国天普大学华裔教授、物理系主任郗小星遭美国检方起诉。观察者网调查发现,这一事件颇为蹊跷。虽然西方媒体炒作郗小星“非法输送美国敏感的国防科技给中国企业和中国政府”,但美国检方实际上既没有像指控华裔水利专家Sherry Chen一样,冠以“窃密罪”,也没有像指控天津大学教授一样,冠以“商业间谍罪”。

宾夕法尼亚州地方检察官起诉郗小星的罪名竟包含“电信欺诈罪”。

观察者网获得的起诉书显示,检方指控郗小星犯有两项罪名:1,利用电信手段欺诈罪;2,协助、教唆欺诈美国政府罪。

据起诉书陈述,郗小星利用美国国防部科研资金购买了美国“某公司”的“某设备”,然后试图将技术输送到中国。而郗小星与“美国公司”的协议规定,不得将这一“设备”复制、出售、转交或转移、复制给任何第三方。

未具名的该“设备”或“技术”如果涉及商业机密或军事机密,为何不以窃密或间谍罪起诉?如果未涉及机密,为何不公布涉事美国公司名字或设备?

美国媒体也有此问。宾州当地媒体6ABC电视台报道称,费城检方发言人拒绝交代涉事“设备”名称,甚至也不愿意郗小星具体向哪个中国单位输送了技术。

起诉书陈述郗小星的4项犯罪行为证据,均为电子邮件,其内容为郗教授表明希望在中国建立世界领先水平的薄膜实验室的意愿。

费城媒体Philly.com网站指出,“商业间谍罪”要求检方拿出证据,证明被告窃取技术的目的是帮助外国政府,而控告郗小星“电信欺诈罪”,则省去了检方证明被告“犯罪意图”的麻烦。

曾著书讲述李文和窃密案经过的美国记者Helen Zia周五表示,李文和等一系列案件,目的都是为了“敲打中国”。

据新华国际客户端了解,2002年9月,郗小星和同事在《自然材料》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宣布在世界上首次制成大电流二硼化镁超导薄膜材料。先前,研究人员发现二镚化镁在超高温条件下具有超导性,而郗小星和同事成功用二硼化镁制成高质量薄膜材料,不仅表面平坦,还可以载送每平方厘米1000万安培的大电流。当时还是副教授的郗小星告诉媒体记者,这一新材料工艺有望投入实际运用,比如用于制造新型微波器件。

暂不清楚起诉书所说设备是否就是用于制造大电流二硼化镁超导薄膜材料,也不清楚郗小星与那家起诉书没有提及名称的美国企业在这方面到底是什么合作关系。

Philly.com发现,郗小星2002年学术休假期间,与其共事的美国公司是Conductus,地址位于加州。Conductus后来并入Superconductor Technologies Inc(STI)。STI在纳斯达克上市。据观察者网掌握的该公司2015年一季度财报,该公司称其在高温超导材料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一季度收入5.5万美元、亏损140万美元,公司总资产1388.7万美元。STI拒绝向Philly.com做出回应。

6ABC电视台报道称,由于官司缠身,天普大学现在已经暂停了郗小星的物理系主任职位,由他人代理执行——虽然他的教学工作不会受案件影响。

电信欺诈罪最高可判刑20年,郗小星的4次犯罪行为最高可判80年。目前,他交付了10万元保释金,暂时获得释放。

a356.jpg

起诉书文件

观察者网翻译检方起诉书内容如下:

“超导体”是指可以无电阻传输电力的高科技材料,因此,它可以极大地帮助提升其他技术的效果。实现超导的方法之一是,在基板上培育薄膜超导体。

被告郗小星出生于中国,后归化美国,现居宾夕法尼亚州,是一名大学物理系教授,也是享誉世界的二硼化镁薄膜超导技术专家。

2002年(左右),被告郗小星参与中国“863”计划,担任超导体领域的评审。863计划是中国政府促进高科技创新和研发的一项长期项目。

从2002年(左右),到2012年(左右),被告郗小星屡次与中国境内的多家单位合作研发超导体,其中包括政府机构。在这些合作中,郗小星屡次提出帮助中国机构成为该领域的佼佼者。

从2002年(左右)到2003年(左右),被告郗小星学术休假,与一家公司(起诉书原文未注明名字,仅以“美国公司”【U.S. COMPANY】指称——观察者网注)共同进行薄膜超导体研究。在此期间,“美国公司”的几名员工发明了一种技术(起诉书原文未注明名字,仅以“设备”【Device】指称——观察者网注),对二硼化镁薄膜超导体培育技术实现了革新。

从2002年(左右)到2012年(左右),郗小星屡次试图策划获取“美国公司”的技术和信息,输送给中国境内的单位。

自2004年1月(左右),被告郗小星试图购买“美国公司”的定制“设备”。为此,他成功申请了美国国防部科研经费,以资助其购买“设备”以及该科研项目的其他设备。

出于知识产权方面的顾虑,“美国公司”一开始拒绝了郗小星购买“设备”的请求。不过,2006年1月(左右),“美国公司”最终同意向郗小星提供“设备”,为其12个月,其交换条件是,郗小星必须签署保密协议,保证其“用途仅为实验,不得复制、出售、转交或转移、复制给第三方”。协议该规定,郗小星“不得拆解、拆分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逆向解析(‘设备’)”,“提供(‘设备’)不等于(‘设备’)商业化,而仅仅是为实验用途”。

犯罪企图

自2004年(左右)到2012年(左右),被告郗小星策划、并企图策划欺诈“美国公司”,获取其技术,诉讼给中国境内单位,并协助这些单位进一步利用该技术,通过捏造的虚假借口、陈述和许诺,为自己和中国境内单位获取金钱和财物。

犯罪手段

自2006年1月(左右),被告郗小星与“美国公司”签署协议,主观上知道、希望协议上的虚假材料文字误导“美国公司”向其提供“设备”。

被告郗小星屡次复制、出售、转移、分发、分享“设备”及其技术,利用它帮助中国境内第三方,包括政府单位。其主观上是故意的,通过本人及来自中国的博士后学生,帮助中国单位成为超导体领域的世界领先者。

被告郗小星努力推动中国超导体研究,作为交换,他在中国屡次获得收入丰厚、声望颇高的职位。

在下述时间段,被告郗小星在费城、宾州东区等地,为了执行、协助、教唆实施上述计划,通过电信交流手段,在美国州际、与外国的交往过程中,传输下述信号和声音资料。每次输送均单独构成罪名:

a357.jpg


上述行为均违反《美国法典》第18卷1343节和第2节。

(起诉书最后一部分,检方要求没收财产部分的陈述无涉案情曲直,略——观察者网注)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4 07:33 AM , Processed in 0.05064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