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回复: 0

[知识] 餐饮消费降级下,为什么麻辣烫“刺客”越来越贵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14 05: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餐饮消费降级下,为什么麻辣烫“刺客”越来越贵了?

Screenshot 2025-11-14 at 4.18.29 PM.png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文|邢海洋 

麻辣烫的贵,再次遭到吐槽,这次是其中的豆芽。杨国福绿豆芽的标价为2.88/50g,折算为28.8元一斤,消费者不淡定了。菜场一斤豆芽两三元,变身麻辣烫配菜就成了十倍菜,顿时勾起了“三四十元吃不饱”“七十元一碗麻辣烫”的记忆。在餐饮消费降级,高端餐饮团购满天飞的今天,为什么路边摊水平的麻辣烫反而成了刺客?

麻辣烫的价格离谱,岂止是豆芽。随便打开一份麻辣烫连锁店的外卖,娃娃菜3.58/50克、球生菜3.58/50克、紫甘蓝3.58/50克、三片土地片3.58/50克,几乎所有的蔬菜都十倍于菜市场。而肉类,或许是难以精确计量吧,多是按照“颗”“根”“卷”“片”来定价,一份两片的腌肉3.98元,牛肉风味肉片也是3.98元。请注意,这里的肉类很少有真牛肉真羊肉,多是廉价的鸡肉、鸭肉。可即便都是饮食里的大众菜品,随便挑几样凑成一碗,就得“三四十元”,至于是否能吃饱,又是另一回事了。

IMG_8190.JPG
《爱你》剧照

所谓“存在的就是合理的”,20251月全国麻辣烫店15万家,且是在20231月的13.2万家基础上升上来的,说明麻辣烫还是很受欢迎的。麻辣烫是火锅的简餐版,平民美食,这两年时不时被吐槽。吃麻辣烫的消费者对价格其实挺敏感,“月薪一万吃不起麻辣烫”“餐厅飘了”“麻辣烫成了轻奢品”的吐槽不绝于耳,可为什么“刺客”之声不断的麻辣烫店还能越开越多呢?

这就要从麻辣烫完全不同于其他餐饮品类的定价方法说起。到饭馆点一碗面条,明码标价,虽有大、中、小碗之分,但麻辣烫却是自己取菜,论斤称重,给了顾客更多的选择权。当然,麻辣烫的计费模式并非一贯如此,最初也是和其他餐饮品类一样的,麻辣烫的称重计费法由杨国福麻辣烫的创始人杨国福首创,这一模式打破了早期麻辣烫按碗售卖的固定模式,后来逐渐成为行业主流售卖方式。

论斤称重最初的目的,其实并不是给消费者更多选择这么简单。毕竟一碗面条,既可以是西红柿鸡蛋面,也可以是雪菜肉丝面,餐厅对餐盘的搭配比消费者专业得多。而麻辣烫里的选材,无论何种配菜,烫出一大碗,麻辣酱料再配上麻酱花生酱,食材的口味是趋同的。

IMG_8191.JPG
《三人行》剧照

麻辣烫论斤称重” ,让消费者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食量自主挑选食材,吃多少称多少,看似是给消费者更多的自由,其实包含着商家的私心”——彼时物价飞速上涨,房租水电人工都在涨,麻辣烫从最初的3元一碗涨到10元一碗,可消费者对价格又很敏感,论斤称重就转化了矛盾,自此麻辣烫再无固定的价格,这既降低了消费者对价格上涨的抵触情绪,看似也让消费变得更透明灵活。

正所谓“买的没有卖的精”。论斤称重把选择权交由消费者,但由于计量模糊、价格锚点缺失等问题,让消费者在定价选择上陷入不少被动,处于明显劣势。多数麻辣烫店常以/50” 标注单价,而当下很多年轻人不常去菜市场称重买菜,对克数没有直观概念,难以快速换算成日常熟悉的/” 来判断价格高低。如娃娃菜标价3.98/50克,消费者选的时候可能觉得单份价格不高,却意识不到这相当于39.8元一斤,远超超市几元一斤的售价。

麻辣烫的食材宽泛,仅蔬菜就分叶菜、根菜、果菜、茎菜等等,密度存在很大差异。更复杂的,很多麻辣烫食材存在隐形压秤” 问题,消费者选菜时很难察觉重量变化。像冻豆腐、丸子等食材吸饱水分后重量大增,粉丝、宽粉类主食本身密度就大,再加上汤底的重量,往往一小份就占了不少分量。而且消费者自选时,容易因追求食材丰富性随意搭配,看似每种食材只拿一点,叠加起来总重和总价会远超预期。

IMG_8192.PNG
《欢乐颂》剧照

吃麻辣烫,也就成了考验消费者物理、经济乃至社会实践能力的一个小考场。和商家店主比起来,自然是很难占有优势的。行为经济学的研究里就有选择过载理论——当消费者需要花费更多时间、精力筛选选项,对比信息的认知负担会显著上升,容易陷入纠结内耗。而更多选项让消费者潜意识里追求 最优选择,而非 满意选择,一旦结果不如预期,失望感会更强。麻辣烫的逻辑自然和消费者挑选终端产品有所不同,这里消费者挑选的是中间产品,可就因为中间产品的设置,就增加了商家的盈利空间,也给消费者制造了更多的纠结,也为他们的频繁不满意埋下了隐患。

既如此,消费者为什么还喜欢去光顾麻辣烫呢?

IMG_8193.PNG
《辣妈正传》剧照

原来麻辣烫有很多门派。串串香又麻又辣又烫,却算不上是北方人熟稔的麻辣烫。冒菜是川渝地区对厨师按份煮火锅菜的叫法,钵钵鸡则是冷锅浓汤串串的称谓。关于麻辣烫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是源于四川乐山的牛华镇的纤夫中。纤夫是个四海为家的差事,生活困苦,居无定所,吃饭也是四处打游击。每当在河滩上拉纤,纤夫们就地取材,把身边能够找到的各种食材用竹签串了,在红油汤里熬煮,吃起来又下饭,又能够抵御江边的湿寒之气。小贩们受到纤夫的启发,上世纪80年代的成都街头,在巷子口,在菜市场,已经有人骑着三轮车上面架着煤油炉,靠烫串营生了。再后来四川的小贩们肩挑车推,把麻辣烫的生意做到了全国,可麻辣之极的口味出了四川就不怎么灵光了。

街面上连锁店开得最多的杨国福麻辣烫和张亮麻辣烫,并非四川人开的,而是来自黑龙江宾县,口味也和四川完全不同。说起东北麻辣烫的流行,又是另一段平民美食的的流行史。本世纪初,黑龙江宾县的杨国福到哈尔滨打工,看到了麻辣烫的商机,改用牛骨熬汤,口味上也去麻去辣更东北化,在当地一炮而红,吸引着家乡父老都做起了这个生意。当时正值东北下岗潮,麻辣烫这种味道厚重、方便又便宜的平民美食迅速流行开来。随着东北人向南方迁徙,杨国福和他的亲戚张亮等人的连锁加盟店也开遍了大江南北。

IMG_8194.JPG
《三人行》剧照

在中国的餐饮业中,火锅是唯一市份额超过20%的品类,可谓是一锅独大。当消费者预算有限,消费降级,就会去吃麻辣烫,这是口味上的刚需,也是这两年麻辣烫火爆的底层逻辑。但问题是,从一元一串到“论斤称重”,麻辣烫的计价方式变得复杂,也就隐含着更多的“槽点”。

当麻辣烫成了轻奢品,想安安心心地刺激一下味蕾,都成奢望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1-14 10:38 PM , Processed in 0.06810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