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9-5 08: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赵家大树 回复日期:2010-01-29 07:41:30
继续讲中山经第一条路线。
再向东行走,直线距离七十里,叫脱扈山(今山西临汾西,吕梁山南端的一座矮山,海拔800米)。山中有一种花草,形状像葵树叶(叶子纸扇状),开红色的花,结荚后有果实,像棕树的豆荚,名叫植褚。据说这种果实可治疗忧郁症,食用能使人不做恶梦。
(这座山记录的还是中药材。本来不想多说了。但现在城里人,由于各种各样的诱惑太多,竞争激烈,压力巨大。经过一番冲锋之后,冷却下来,就得了忧郁症,晚晚失眠,恶梦不断,出现便秘、眩晕等症状,身心深受折磨。
这里就有一种草的果实,可以治疗忧郁症。真希望有善心仁心的商家把它开发出来,解除都市人的烦恼啊!发发慈悲吧,好心有好报!)
前面几座山距离很近,直线距离总长才80公里,记录又平淡无奇。开始我也有很多疑问,为什么大禹要把这样几座山放在中山经的首位,叫它为首经呢?
但是,接下来再看,却使我大吃一惊。有什么值得惊讶的?当我仔细地,反复地查看以下的地方时,发现了秘密。
这个发现使我兴奋了很久,我想,如果公布出去,我可能就闲不住了。
再向东行走,直线距离二十里,叫金星山(今山西临汾东,山西高原西面一个小盆地的一座矮山,海拔600米)。山上有很多天婴,形状像龙骨(古代在山岩河岸的土穴中常有死龙的脱骨,在这种地方长出一种植物叫龙骨)。据说天婴可以治疗痤疮病。
(这座山介绍的还是中草药,不多说了。)
下面重点说说临汾这个地方。
临汾市处于黄河中游地区,东西面都是大山,南北开阔,形成一块长形的盆地。因此,自古临汾就有“南通秦蜀,北达幽并,东临雷霍,西控河汾”的说法。
在很多古籍都有“尧都平阳”的记载。平阳就是今日临汾。尧帝让位于舜的传说,据说就发生在此地,后人称这里为尧都。
其实,大禹的故乡离这里也不远,只有100千米,就是现在的夏县。以前的古城,叫安邑。安邑是大禹和他的儿子启出生的地方。
大洪水发生后,大禹的父亲鲧接受尧帝的命令去治水,九年不见成效,在羽山被处死。
舜提议由大禹接替他父亲,继续治水。在治水期间,大禹与涂山氏女相遇,两人一见钟情。他们在一个叫台桑的治水工地结婚。婚后,涂山氏女来到安邑,生下儿子启。
启继承天子之后,把都城迁到自己的家乡安邑,成为夏朝的创立者,开创夏朝四百多年的历史。
因此,安邑是夏朝的都城,不用多说。
那么,临汾很有可能就是远古时期,即大洪水发生的那个时期,天下朝廷的都城所在地。
这个发现没有新意,因为临汾人都知道,他们这里就叫尧都。我经过细心分析,发现四千年前尧帝的都城,不在现在临汾市的尧都区,而是在尧都区以西10千米的地方。这才是我的大发现!
我是怎样找到的呢?如果不说好像很神秘,其实告诉了您,就很简单。因为这是临汾市所在的小盆地之中,风水最好的地理位置,即龙穴之所在。
下面我给大家描述一下这个龙穴周围的环境:
龙穴的地方大约海拔600米。如果以这里作为平地来看,在它的西北方,有600米高的大山作为靠背,靠背两边的山渐次降低,形成交椅状;东南方是开阔的平地,前面有一条溪河从北向西南方流过,北、东两面远处是长达20千米平川,南面阔达几十千米。实在太理想了。这样的风水宝地,实属罕见。
今日的尧都区,在四千年前,是河床的地方,当年曾被大山流下来的洪水冲击和淹没。说不定在我说的龙穴周围的地方,还留下当年都城的文物呢?有考古兴趣的朋友,可以到那里找找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