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27|回复: 1

[历史] 【记忆图刊】历年国庆献礼工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1 10: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又逢“十一”,全国各地又有不少工程在此之前竣工,向国庆65周年献礼。建设工程献礼各地几乎年年都有,此外,除了文革期间,每到国庆逢五逢十,全国又会上映大量的献礼影片。从中央到基层居委会,从人民大会堂的大合唱到街角的扭秧歌,国庆献礼从官方到民间,一派祥和。




2.jpg
1959年,以人民大会堂为代表的首都“十大建筑”作为国庆十周年献礼工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落成,“创造了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人民大会堂1958年10月动工,1959年9月建成。图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妇女代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工地上参加义务劳动。孙毅夫/FOTOE




3.jpg
“十大建筑”包括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全国农业展览馆、北京火车站、工人体育场、民族文化宫、民族饭店、迎宾馆(钓鱼台国宾馆)、华侨大厦(现已拆除)。图为1959年9月,刚刚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敖恩洪/FOTOE




4.jpg
1959年8月,北京工人体育场建成正式投入使用。不久,1959年9月13日,第一届全运会在此举行。图为1959年,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中施工的建筑工人。邓永庆/FOTOE




5.jpg
1959年国庆前夕,云南省阳宗海电厂。该电厂第一期工程的第一个机组将提前在“十一”发电,“向国庆献礼”。阳宗海电厂是云南省重点工程之一。全部建成后,装机容量达21万,等于昆明当时发电能力的5倍。图为工人们正在安装电缆。朱于湖/新华社




6.jpg
1959年9月4日,即将竣工的包钢一号高炉工地灯火通明。职工们连夜奋战,让一号高炉能提早出铁,“向国庆十周年献礼”。1959年10月15日,包钢一号高炉出铁剪彩典礼大会举行,周恩来、叶剑英参加。陆轲/新华社




7.jpg
1959年9月,鞍钢青年工具车间,实现了提前10天全面完成1959年第三季度生产任务,“向建国十周年献礼”的计划。这是车间工人报捷的场面。这个车间培养了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王崇伦。贾承滨、苗明/新华社




8.jpg
1959年9月,洛阳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即将建成,正处于试生产阶段。工人们决心提前生产250台“东方红”牌拖拉机,“向建国十周年献礼”。图为总装配线的工人,正在完成拖拉机的最后一道安装工作。洛阳第一拖拉机制造厂1959年11月1日举行了落成典礼。徐振炎/新华社




9.jpg
1959年9月,科学工作者们的“献礼之作”。中国科学院光学精密机械仪器研究所和上海精密医疗机械厂等部门科学技术人员设计制成大型电子显微镜,以此“向国庆十周年献礼”。刘恩泰/新华社




10.jpg
1959年9月,哈尔滨电表仪器厂在建国十周年前夕试制成功一台D4W型光标指示瓦特表,“向国庆献礼”。这是我国第一台光标指示瓦特表。图为技术员们正在做D4W型光标指示瓦特表质量试验。丁树炳、肖述纲/新华社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 10: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1959年9月,四川郫县农民交公粮,力争十一前完成国家征购粮入仓的任务,“向国庆十周年献礼”。图为社员们到犀浦粮站交公粮。张齐才/新华社




12.jpg
1959年9月,上海著名绒绣手刘佩珍姐妹,绣制一幅“和平长春,祖国万岁!”的绒绣作品,“向建国十周年献礼”。杨溥涛/新华社




13.jpg
在新中国的电影历程中,1959年非常重要。这一年,以“向建国十周年献礼”为契机,电影人推出了风格多样、题材各异、艺术质量极高的18部献礼片,形成了新中国电影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是长影厂的献礼之作。图为《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剧照。供图/新华社




14.jpg
1959年10月,广东潮剧院为建国十周年进京献礼演出。图为潮剧《辞郎洲》剧照。马乔/FOTOE




15.jpg
《东方红》是为新中国成立15周年而创作的大型歌舞剧,提出要创作这部剧的人是周恩来。他动用了3000多人的阵容,聚集了当时最著名的作词、作曲和歌唱家,综合歌曲、戏剧、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讲述了从帝国主义侵华到新中国成立的历程。图为序曲《葵花向太阳》。供图/新华社




16.jpg
青藏铁路第一期工程从青海省会西宁市至昆仑山北麓的格尔木。1979年7月,参加筑路的铁道兵部队正加紧施工,准备在“十一”前完成第一期工程,“向国庆30周年献礼”。图为铺设青藏铁路的铁道兵部队受到沿线群众的欢迎。傅培敏/新华社




17.jpg
“文革”期间,中国电影业几近全面停顿。到1969年建国20周年时,电影出现了无“礼”可献的情况。1979年的国庆献礼片为后来第四代、第五代中国电影导演提供了良好的创作土壤。图为“向建国30周年献礼”电影《大河奔流》剧照。供图/新华社   




18.jpg
1979年4月,朝鲜族传统民族舞蹈《农乐舞》,该舞蹈由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歌舞团演出,是向“国庆国30周年献礼”之作。王辉/新华社




19.jpg
1984年夏天,《高山下的花环》摄制组在云南边防拍摄外景,“向国庆35周年献礼”。图为《高山下的花环》中的一个镜头:梁三喜与靳开来在部队开赴还击战场前夕叙家常。何建国/新华社




20.jpg
1989年,中国电影处在市场经济的十字路口上,计划经济时代的电影制片厂体系受到严重挑战,国庆40周年献礼片在数量上与1959年和1979年相比有大幅度下滑。图为1989年国庆40周年献礼片《百色起义》剧照。供图:新华社




20.jpg
北京西直门立交桥是“向国庆50周年献礼”的工程。北京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用了整整4年的时间进行设计。1999年,投资2个亿的的西直门立交桥拔地而起。图为建成不久的西直门桥。刘英毅/CFP




21.jpg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马德普认为,在中国,国家则带有神圣色彩,“就像母亲过生日一样,献礼凝聚人民的大家庭意识,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和对国家的认同。”图为1999年国庆五十周年,湖北省歌剧舞剧院重排歌剧《洪湖赤卫队》,献礼国庆。程敏/新华社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5 12:49 PM , Processed in 0.04776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