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调水沿线经过污染区,到北方时基本无法利用。据《南风窗》2007年8月报道,东线源头苏北的水质差,不得不配套截污导流工程。而东线途经苏北和鲁西南的湖泊污染严重,一江污水向北流成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面临的主要威胁。东线建设转变成中国东部地区河湖污染治理问题。图为2011年9月14日,江苏宜兴,太湖受到污染。AFP PHOTO / MARK RALSTON
中线工程于2003年12月31日开工建设,从位于长江支流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总干渠1400多公里,最终抵达北京和天津。中线工程中工程量大、技术难度大的是穿黄工程和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图为2007年10月31日,河南省文县,两名男子站在南水北调工程广告牌前。AFP PHOTO/TEH ENG KOON
2009年6月23日,河北义县,南水北调工程的基底出现裂缝。农民赖以生活的河流已经干涸,难以灌溉他们的土地。政府宣布,该项目的中线工程,将推迟五年到2014年。AFP PHOTO/Frederic J. BROWN
南水北调这项工程动工十余年,当年的设想与今天的现实情况出入很大。而动工的无论是中线还是东线,工程进展缓慢,远远超过预期的竣工时间。中线直至2014年9月29日,工程才通过验收,具备通水条件。而西线因技术难度大,迟迟未动工。图为2007年10月31日,河南省文县,南水北调施工现场。AFP PHOTO/TEH ENG KOON
国务院三峡办的专家郭树言称,工程缓慢是因为在筹资方式上,南水北调改变了以往国家大型工程主要由中央出资的模式,由中央和地方共同筹资,原则上中央出资20%,剩余由受益省市出资,使得地方负担沉重,到处寻求资金支持。图为2007年10月31日,河南省文县,一名男子站在南水北调工程模型前。AFP PHOTO/TEH ENG K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