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41|回复: 3

[军事] 【记忆图刊】战场上远去的蒙古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11 11: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战场上远去的蒙古马

文|唐元鹏

  翻开新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已经找不到骑兵、军马的词目了。今时今日,全军仅象征性地保留了两个骑兵营和几个骑兵连,在内蒙、甘肃、新疆等地。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这个兵种实际上已经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序列中消失。那些风驰电掣,刀光闪闪的战争场面,只能从影视剧里追寻,现实中不会再有了。

  战马连睡觉都必须抬头

  人们对骑兵的认识,通常都是风驰电掣的骑兵冲锋,马刀闪闪,人头滚滚。但到了热兵器时代,特别是重机枪列装部队后,挥刀冲锋已经不是骑兵的常用战术,现代骑兵更多是骑马步兵,利用马匹的机动性优势,进行灵活快速的转移和作战。

  八路军的骑兵训练是一门技术活,首先要驯马,老百姓的马再好也是牲口,离军马还有很大的差距。驾过辕套过车的马,必须要骝,就是每天骑马慢走,首先要让马把头昂起来,马背压下去,然后再上马鞍练跑。马一停下来,就把马缰拴到高处,让马抬起头来。除了饮马的时候,战马连睡觉都必须抬头。

  一个合格的骑兵,必须学会伺候战马。刷马、检查口腔、绑护腿,还要学习喂马、铡马草,这些都是每个骑兵首要的课程。然后新兵要学踩高跷,1米5高的高跷,必须踩会了才算合格的骑兵,否则骑在马上被人一拽就下来。

  分配到战马之后,先学习骑乘和卧倒射击,马后上鞍等的技术。练熟了基础马术,再学马上射击、马上劈刀、马上投弹(向后投)以及跨越障碍、马上救护等,另外还要学冲锋队列、包围队列和掩护队列等战术,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骑兵团的三光”

  骑兵虽然有着许多优点,但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特别昂贵,一个骑兵一般相当于四五名步兵的费用。

  抗战期间八路军的骑兵团就不敢招收过多的骑兵,一般四个连四百来人马,耗费就是惊人的,每天消耗的粮草在三千斤左右。只要在一个村庄驻营两三天,那地方就粗粮光、谷草光、饮水光,被老百姓戏称为“骑兵团的三光”。

  军马不像人们印象中那样,随便放到草地上啃着青草就能养活。为了让马匹保持体力,需要喂精饲料,精料就是豆类、麸皮类和谷物等。如豆粒、豆饼还有豆粕等都是非常好的马粮,但成本高,还要煮熟炒熟了才给马吃。另外还要给马喂食盐、石粉等增强体质的饲料。

  正因为饲养如此复杂,所以建国以后,军马的伙食标准始终高于士兵的标准。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士兵的伙食标准每天是六、七角钱,而军马的标准一元多,在骑兵一团时,军马的马草都是从东北几千公里运来的谷草,每斤草当时是一角多钱。每匹马每天喂7斤马草,5斤马料。现在军马的伙食标准是十元多,还是高于人的标准。

  在朝鲜战争时期,最高峰有三万匹军马在朝鲜效力,这些大多是套车的挽马,不是战马,但也已经显示出惊人的消耗,比如一辆双马套车载重800斤,而一辆卡车却载重4800斤,一般6匹马的物资消耗就能抵上一辆卡车。

  所以,骑兵是比机械化部队还费钱的军种,车不开动不需花钱,军马不能一天不喂。但骑兵也有机械化部队不能做的事情,比如在漫长的边防线上,许多地方都是车辆无法通过的,茫茫草原、戈壁等地形都离不开骑兵的巡逻。

  三大马种——三河、山丹、伊吾马

  人们都喜欢高头大马,觉得骑着帅气,跑得快。但真正到了军队之中,那些纯种马或者高头大马却不是军马的首选。在解放军数十年的军马繁育养殖中,逐渐形成了三个马种——三河、伊吾、山丹马,这三者中,前两者与蒙古马有亲缘关系。

  众所周知,蒙古马曾经随着蒙古轻骑兵横扫欧亚大陆,因此蒙古马几乎成了优良军马的代名词。实际上也是如此,对于身材体重都不算大型的亚洲人种而言,蒙古马以其坚韧粗壮成为首选。

  首先蒙古马耐力好,耐寒性强,即便是零下40摄氏度依然可以作战。剽悍的蒙古马经过训练后,在战场上就会不惊不诈、勇猛无比。而且蒙古马具备超常的耐力,可以连续奔跑作战,非常有利于骑兵的长途奔袭。

  更为重要的是,蒙古马能适应粗放的饲养管理,生命力极强,汗腺发达、不畏严寒酷暑,即使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也能生存。正是这些优良的品质,使得蒙古马成为军马的首选和骑兵的最爱。

  三河马是最典型的蒙古马品种,但谁能想到,它还是日本侵略者培育的马种?三河马的形成最早可追溯到二十世纪初的俄国马。十月革命时期,部分后贝加尔的哥萨克人,来到现在的呼伦贝尔草原额尔古纳市境内定居,又带来了相当数量的马匹。

  1934年以后,伪满时日本人在海拉尔设种马场,引进盎格鲁诺尔曼、盎格鲁阿拉伯、英纯血等种公马,在呼伦贝尔草原与当地马杂交。因此,三河马的血缘主要是在这些后贝加尔马和杂种马的基础上,混入呼伦贝尔草原蒙古马的血液,经几十年精心培育而成。三河马外形较蒙古马高大,毛色主要为骝毛和粟毛,力速兼备,持久力好,脚步轻快,三河马属于挽乘兼用型,部分马匹偏乘或偏挽。

  主要产自新疆的伊吾马又是另一种主力军马,它以1955年由阿勒泰军分区移交的哈萨克马为基础,和1957-1958年从伊犁地区购进的伊犁马杂交(伊犁马的血缘成份约占12.5-25%),在伊吾草原上通过长期选育形成的。因为哈萨克马本身具有蒙古马的血统,也可以说粗壮结实的伊吾马也是蒙古马的后代。

  通常军马品种都是以主要马场产地命名,比如山丹马,这种直到80年代中期才定型的马种,就是甘肃山丹马场出品。

  山丹马场重建于1942年,基础母马为祁连山东段草原牧区自古存留下来的地方品种浩门马。1953-1962年马场引入顿河马与浩门母马进行杂交,产生了大量一代杂种马。

  在1962年,山丹马场邀请甘肃农业大学养马学专家到场共同组成“山丹马育科委员会”制定出育种计划。从1963年开始,又用原有的地方品种公马与杂种一代母马回交,产生含顿河马血液25%的混血马。经实地测验证明,混血马可以达到育种的目的要求。

  此后又经过10多年的横交和自群繁育,达到了预期的育种目标,直到1984年才宣告育成。但育成的同时,解放军的骑兵军种也到了结束历史使命的时候。

  解放军骑兵曾有十万之众

  解放军的骑兵并没有很长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的骑兵部队是红军陕甘游击队的骑兵大队。后来中央红军长征期间,在宁夏的青石嘴打掉国军两个骑兵连,缴获了140余匹战马,从而组建了红军的骑兵侦察连,这也是解放军最早的骑兵部队之一。

  抗战期间,八路军先后建有军委骑兵团、八路军留守兵团骑兵团、一一五师骑兵团、一二○师骑兵支队、一二九师骑兵团、绥蒙骑兵游击师等单位。骑兵部队曾参加过开创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大青山、平北、晋冀鲁豫等抗日根据地的众多战斗。其中,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组建的骑兵团,称之为“红色哥萨克”。

  骑兵团战术、技术由从新疆调来的团长周纯麟负责教授,师从苏联红军骑兵。但自幼习武、精通刀术的彭雪枫没有采用苏军高加索式马刀,而是博采众长亲自设计了一种马刀,刀身修长,刀背轻薄,用精钢打造,刀刃十分锋利,战士们爱不释手,称之为“雪枫刀”。

  解放战争时期是解放军骑兵部队发展的鼎盛时期,最多时达到13个骑兵师10万之众。特别是占有东北之后,东北野战军建有热河骑兵师、冀热辽骑兵师,后发展为第四野战军骑兵第一师、骑兵第二师;西北野战军建有甘肃军区骑兵第二师、新疆骑兵第八师;华北野战军建有骑兵团,内蒙古地区建有9个骑兵师。

  值得一提的是,以蒙古骑兵师为主的1900余骑兵参加了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1949年以后,解放军建立过骑兵学校,还有专门的《骑兵进行曲》。

  但随着战争形态的发展,骑兵已经无法在新的形势下发挥作用,因此也到了消亡的时候,上世纪八十年代,解放军的骑兵作为一个兵种被取消了,全军仅象征性地在内蒙古、甘肃、新疆保留了两个骑兵营和几个骑兵连,以适应西部边防特殊自然环境的戍边需要。

本专题参考资料:《永远的骑兵》 巴义尔著 《中国骑兵》王外马甲著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1 11: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jpg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各战场上都有蒙古战马受伤、倒地,血染沙场。如今,战场上不再有蒙古马的疾驰和嘶鸣,它们的后裔已经成了战争剧中的明星。2014年初,习近平在内蒙古考察时曾说:“我们干事创业就要像蒙古马那样,有一种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精神。”供图|新华社




2.jpg
共产党最早的骑兵部队只有三四十人马,那是红军陕甘游击队骑兵大队。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期间,在宁夏的青石嘴打掉国军两个骑兵连,缴获了140余匹战马,组建了红军的骑兵侦察连。图为1936年2月,陕北红军东渡黄河抗击日寇,整装待发的红军骑兵部队。




3.jpg
这140余匹战马主要是宁夏马,有蒙古马血统。在平型关大捷中,这支骑兵担任右翼警戒。在长城碉堡战中,歼敌七十余人,在灵丘将前来增援平型关的板垣征四郎的部队击毙300余人。图为平型关大捷后,八路军一一五师骑兵乘胜出击。




4.jpg
在抗日根据地,战马一靠缴获,二靠民众捐献。八路军的告示上写得清清楚楚——欢迎爱国民众自愿捐献战马,欢迎有志青年踊跃从军报国。很多人家维持生计的种地、套车的马都捐给了八路军,最后战死在日寇的炮火下。图为青纱帐里的八路军骑兵。沙飞/CFP




5.jpg
骑兵新兵训练的第一课是照顾战马。他们要学会刷马,给马洗脸、检查口腔、绑护腿、喂马。马草要求细碎均匀、草不过寸,草料里一丁点儿的杂物都要清理出来。图为1938年一一五师骑兵部队在训练。供图/CFP




6.jpg
调教战马是老兵的事。民众捐来的马,要养成守“纪律”的习惯。马槽以外的东西不许吃,不能乱啃东西、踢厩、咬人,要习惯套笼头、上嚼子、挂装具。老兵们每天骑着马慢走,把马匹弓马背的习惯压下去,再上鞍子练跑。图为晋察冀边区八路军骑兵在训练马匹。沙飞/FOTOE




7.jpg
战马的日常食量为粗粮八斤、草料十二斤。四百匹战马在村子里驻扎三天,那地方就粗粮光、谷草光、饮水光,被老百姓戏称为“骑兵团的三光”。 除了吃料饮水,战马连睡觉都必须抬头,这样的马反应快,爆发力强。图为八路军的骑兵部队。




8.jpg
老兵训练战马,新兵就踩高跷。一米五高的高跷踩稳了,骑马才能没问题。新兵在分配战马之前,先学习乘骑、卧倒射击、马后上鞍,等有了自己的战马,再练习马上项目。有许多战士还没等技术学全就牺牲了。图为1939年8月,晋察冀边区精神总动员大会上,骑兵通过主席台。摄影/沙飞




9.jpg
在敌后抗日根据地,老百姓传言:“八路的战马练过武功,一匹马顶十个人。骑兵一吆喝,战马还能跃到房顶上去” 。立过功的战马即使伤残了也不能杀,由部队出钱出粮,交给老百姓喂养;“功臣马”牺牲了,可以专门建坟。 图为1941年,战斗在敌后的八路军骑兵。摄影/石少华




10.jpg
抗战期间,八路军先后建有军委骑兵团、八路军留守兵团骑兵团、一一五师骑兵团、一二○师骑兵支队、一二九师骑兵团、绥蒙骑兵游击师等。最著名的要属新四军彭雪枫创建的骑兵团,人称“红色哥萨克”,战术师从苏联骑兵。图为在延安的八路军留守兵团骑兵部队。解放军画报/CFP




11.jpg
当各部纷纷挥师北上抗日时,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八路军后方总留守处,留下9000多人保卫延安和陕甘宁边区。 图为1943年,陕甘宁边区警备第三旅的骑兵团在沙漠地区举行演习。摄影/徐肖冰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1 11: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2.jpg
抗战中,八路军、国军和日本的骑兵部队都是“枪骑兵”,即行军靠战马,作战即下马,在战斗中就极少能遇到骑马对杀的场面。但是八路军一二九师骑兵团改成了“轻骑兵”,士兵可以在马上作战。图为1945年8月,八路军攻下兴和城,骑兵部队列队入城。




13.jpg
蒙古战马也为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在共产党与国民党决战的第一个战场辽沈战地,从攻打锦州、会战辽西、围困长春到夺取沈阳的52个日日夜夜,处处都能看到蒙古铁骑驰骋疆场的身影。图为1947年,抵达豫皖苏平原的骑兵部队。军事图片库/CFP




14.jpg
在平津战场和各地剿匪战斗中,内蒙古骑兵也取得辉煌战绩。从1947年5月至1949年4月,内蒙古骑兵与国民党军作战633次,毙伤俘敌19875人、缴获战马20082匹,击毁敌机一架。图为1949年解放军骑兵部队通过北平前门大街。军事图片库/CFP




15.jpg
蒙古战马和骑兵最辉煌的时刻,莫属在开国大典上的亮相。1949年10月1日,察哈尔军区骑兵第三师的骑兵出现在阅兵式上。黑色的、棕色的、灰色的、白色的战马,列队向前,步伐整齐。图为开国大典上的骑兵部队。摄影/毕深忠




16.jpg
为了参加国庆一周年阅兵,内蒙古骑兵二师的战士和战马每天8小时训练,连续几个月,战士屁股都磨烂了,还每天到河里刷马,给马蹄子上油,没有人叫苦。图为1950年国庆,通过天安门广场的骑兵二师部队。红枫/CFP




17.jpg
战争期间在夜间行军时,几百人、上千人的骑兵部队,只要最前面的人和马清醒,其他人都可以边骑马边睡觉,战马会按照队列的顺序走,绝不会有一匹马掉队。图为1951年国庆,中国人民解放军朱德总司令检阅骑兵部队。葛力群/CFP




18.jpg
战马和战士之间感情深厚。有的战士负伤倒地,战马就不走。有的战士牺牲了,当时马也惊了、跑了。但事后马还回来,挨个闻尸体找主人,嘶鸣如哀嚎。有的战马还救过战士的命。马负伤后,战士也抱着马哭。骑兵很少吃马肉,感情上接受不了。图为解放后,内蒙古境内的骑兵部队。




19.jpg
解放战争期间,骑兵和战马打到哪里就吃在哪里。当地百姓提供粮食和草料,战士们拿着后勤部开的白条子给老百姓,百姓土改时或者交公粮时可以拿这个白条子顶账。图为解放后,内蒙古境内的骑兵和他们的战马。




20.jpg
军马也参加了朝鲜战争。整个朝战,大约13万匹军马参与战争,在异国他乡,它们有的拉炮车,有的驮物资。大批军马在战场上死亡,最后有5万多匹马回到国内。当年很多骑兵战士们恋恋不舍地把心爱的战马送上军列,很多战马却都没有熬到归程。图为解放后,内蒙古境内的骑兵战士。




21.jpg
解放军的骑兵部队最多时有10万铁骑,培养了55位开国将军。1969年珍宝岛战役后,中国骑兵的辉煌时代宣告过去。上世纪八十年代,解放军的骑兵作为一个兵种被取消了。图为解放后,内蒙古境内的骑兵部队。




22.jpg
全军仅象征性地在内蒙古、甘肃、新疆保留了两个骑兵营和几个骑兵连,以适应西部边防特殊自然环境的戍边需要。两个骑兵营均在内蒙古,它们也成了很多热门电视剧的拍摄对象。骑兵一营的几百匹战马,都当过影视演员,有十多匹马是公认的明星。图为和平年代,内蒙古境内的骑兵部队。




23.jpg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12 01: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5 01:40 PM , Processed in 0.08378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