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9|回复: 0

中国「绿卡」世界最难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23 07: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5-04-23 15:37:13 世界日报 中国新闻组整理


photo (6).jpg
中国「绿卡」被称为全世界最难拿的绿卡,至今仅7000人拿到手。(取材自东方了望周刊)

「比尔盖兹、巴菲特够不够优秀?他想来中国定居可不可以?不可以,因为按照现有制度,他没有中国工作经验!」这个网上流行的段子,其实并不是笑话,中国「绿卡」被调侃为「世界上最难拿的绿卡」,因为目前仅7000人拿到手。

52岁的林永喆,是常住中国的12万名韩国人之一,85万名外国人之一,持有中国绿卡的7000人之一,也是青岛持有中国绿卡的74名外国人之一。

「中国绿卡」确实是浅绿色,身分证大小,卡片上有林永喆的照片、姓名、国籍及有效期:2014年9月21日至2024年9月21日。

林永喆指点著让记者看卡片背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证」字样——看得出来他有几分骄傲。

photo (8).jpg
中国「绿卡」被称为全世界最难拿的绿卡,图为广东发放外国人永久居留证。(取材自金羊网)

苦熬 25年终于拿到手

拿到「中国绿卡」,距他初次到中国整整25年。

1989年8月,27岁的林永喆以总经理身分,带著45万美元抵达青岛,建立了山东省首家、中国第二家韩资企业青岛托普顿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托普顿公司)。

「那个时期,韩国政府对我们到中国投资态度并不积极。」林永喆回忆。在他到中国3年后,中韩才正式建交。

「截至目前,青岛已发放绿卡74张。按申请绿卡的四类情况画分,最多的是夫妻团聚和家人投靠,有41人。以特殊贡献获得绿卡的仅8人,包括『千人计画』引进的5人。」青岛出入境管理局副局长吕宏说,新修订的《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将设置更加灵活务实的申请条件,降低「绿卡」申请门槛。

林永喆当初选择中国,首要因素是韩国招工之难——「就像今天的中国,劳动力成本高,招不齐人。当年所有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都想把加工基地迁到韩国之外。」

托普顿公司在中国考察了北京、烟台等多个城市,最终选定了离韩国不远的青岛。

令他高兴的是,「一名韩国工人的工资可以雇用30名中国工人!」可他听说,从未见过外国工厂的村民惶惶不安:「到外国厂里工作,这不是要受资本家剥削吗?」

那时的中国,许多地方也让林永喆感到惊奇——工人的工资条里竟有副食品补贴、取暖费、妇女生育费等十几条细目。

为了统一中外标准,青岛市劳动、物价等六部门到托普顿开碰头会,合并这些细目,制定韩资企业在华的首个工资标准。

photo (9).jpg
林永喆和他的家人。(取材自人民日报)

韩国 最大外籍族群

作为当地首家韩资企业,林永喆成青岛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他连年随著当时的青岛市长(现任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到韩国招商,「每次都邀请几百家企业,大厅坐得满满的,我就跟他们说,来吧!中国政府很支持,在中国能赚钱!」

林永喆的公司也成为外资考察青岛投资环境的首站,义务接待了成千上万的考察者。林永喆不厌其烦地告诉来访者自己的亲身经历。至2010年,青岛落户了5000多家韩资企业,近一半都由林永喆直接或间接引进。

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后,曾禁止外资进入的商业、金融、保险、航空、律师和会计等行业逐步放开,在青岛的韩国企业越来越多,包括现代、LG、三星等世界500强。2010年开始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在居留中国的外国人中,韩国人的数量高居榜首。

而在青岛市政府外事办公室新闻处处长孙大林看来,林永喆不仅帮青岛招商引资,更大的贡献在于推广了「中方厂长」制度——在外企中引入中方管理者,可有效克服「水土不服」。

高峰时在青岛的韩资企业有5000多家,而现在只有2000多家。托普顿公司在广东的分公司,因为配套企业撤离,2011年时随其迁往印尼。

林永喆仍然决定扎根青岛,积极和当地的大型企业合作,如海信、海尔等。2014年,这家企业的营业额为3000万美元,而2010年时是4000万美元。

孙大林认为,对于外企,「中国机遇」的内涵已发生变化:二、三十年前的机遇是低廉劳动力和超国民待遇,现在则是「一带一路」下互联互通和「新常态」下创新驱动造就的机会。

林永喆深有体会——1989年时,韩国与青岛间往返都要由香港转机。原材料在两国运输中转运,通关就需要一个月,公司往往是开工半月、停工半月。

现在,青岛机场日韩航线公交化,平均每30分钟就有一架客运航班从青岛起飞前往日韩。

「『一带一路』将带动沿线大量基础设施建设,这对我们这样的产品出口企业是极大的好事。我们也支持亚投行,用美元结算太麻烦。」林永喆显然对中国的新战略颇有些研究。

林永喆的妻子李胜姬,自1990年随他到青岛后在当地开办了针对韩国孩子的幼儿园。这对夫妻都没有专门学习汉语,但20多年的中国生活,已令他们能够给韩国朋友当导游,也足够在菜市场「讨价还价」了。

误会 有人合格不懂办

很长时间里,每个月都要往返于中韩之间的林永喆,其护照上的「外国人居留许可」有效期都是一年。每次签注都要提前7~15天,也可以再缩短周期,就是向出入境管理部门申请「特别事由」。

即使如此不便,他也没想过要申请绿卡,因为「听说中国绿卡是全球最难取得的绿卡」。

不过,青岛出入境管理局一位叫陈元成的外事警官主动找上了他。陈元成负责境外人士的签证和绿卡事务。在他的记忆中,过去青岛每年才发放大约6张中国绿卡。

虽然青岛出入境管理局副局长吕宏和多数青岛人都认为,林永喆是当地的特殊贡献者。但按照过去的「中国永久居留证」申请条件,林永喆尚不能入围。

后来林永喆成为青岛「外籍高层次人才库」中的300名外国人之一,居留许可从每年一办延长到两年一办。

「许多人只听说办绿卡难,却不知道自己符合条件。」陈元成详细了解了林永喆的情况,发现其符合「任职」类绿卡申请条件。经过半年的资料报备,2014年9月,林永喆成功申请到了「中国永久居留证」。陈元成称,2014年有近20份来自青岛的「中国绿卡」申请获得公安部审批,比往年翻了一番。

稀奇 安检员也没见过

获得中国绿卡的条件分为投资、任职、亲属投靠及特殊贡献四类。

林永喆依据的是「任职类」——「在对中国经济、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有重要推动作用的单位任职的外国籍高层次人才可以申请绿卡。」

对此,陈元成解释,首先,在公司任职必须任职副总以上四年,四年里在中国居留累计不能少于三年。其次,任职的公司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执行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或者重大科研项目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鼓励类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先进技术企业或者外商投资产品出口企业,且纳税纪录良好。

不少外企高管在「四年居留累计不少于三年」这个门槛前铩羽而归——譬如青岛欧特美股分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一「卡」在手 宛如贴上荣誉卷标

不过,欧特美股份有限公司的副董事长、美籍华人叶为仁每年在华居留超过10个月。因此,他已成功获得了绿卡。

叶为仁自称是个低调的人,但取得绿卡后「几乎通告了每一个友人」。对他而言,这几乎就是一个荣誉证书——「拿出去唯恐丢了!」

他热爱海钓,每年有五、六次离开中国都是为了此项娱乐。

现在每次出行,他都把绿卡和护照一起带上。不过,每次使用绿卡都要解释一番。

「即使是安检人员,也很可能没见过绿卡,不知道这个到底是什么。」叶为仁说,「尤其是在海外」。

此外,中国政府欢迎的永久居留者还必须提供「无犯罪纪录」。「我要找美国旧金山警察局开具无犯罪纪录,而旧金山不仅要证明我在美国是『清白』的,还要向台湾取证,因为我童年是在台湾度过。」叶为仁称,办理「好人证」颇费周折。

「美国绿卡也要『无犯罪纪录』,其实没那么折腾。」陈元成说,曾有「千人计画」专家夫妇用四个月获得「中国绿卡」。

在英国汇丰集团2014年10月公布的《外派人员调查报告2014》「最吸引外籍人士居住的国家或地区」排名中,中国总体排名位列第三,仅次于瑞士和新加坡,超过了美国、日本、法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4 06:12 AM , Processed in 0.07641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