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5|回复: 0

史上被亲吻次数最多的“脸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6 06: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15-5-6 06:37 AM 编辑

塞纳河畔无名少女的死亡面具:世界上第一个心脏复苏模型就是模仿她的……

来源:煎蛋网
2015-05-06 16:49:24

a678.jpg 栽植物和俗气小雕像是典型的家居装饰物,不过假如你生活在20世纪初的法国,那么你家里很有可能还挂着一个神秘的美丽少女的死亡面具。

a675.jpg

这个面具被称为“L’Inconnue de la Seine”,即“塞纳河畔的无名少女”,她的起源直到今天仍然笼罩在神秘的面纱中。

据传18世纪末的某一天,在巴黎卢浮宫旁的塞纳河里,人们发现了一具少女的尸体。她的死亡被认为是自杀,因为没有任何他杀或疾病的证据。

这名少女究竟是谁?没有人知道。但即便在死神的怀里,她也展现出惊人的美貌。负责处理尸体的病理学家被她的优雅仪容深深打动,于是他用蜡石膏浇铸了她的脸蛋。自此,她永生了。

她脸上的表情平和安详。她双眸紧闭,好像身处睡梦之中;她的嘴角微微上翘,让人觉得她此刻经历的梦境一定和她的脸蛋一样美丽。后来有人用“塞纳河畔无名少女的表情”来形容一个人宁静死去时的样子。

a676.jpg

德国人Ernst Benkard在编纂死亡面具图集时第一次提到她(1926年)。他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道:

“于我们,她是一只柔软的蝴蝶——

无忧无虑地展翅飞翔——

但她柔软的翅膀过早夭折。”

在第一个面具出现之后的数年内,无数复制品涌现而出。她那平和的气质使其成为巴黎波西米亚世界的一个固定成员。存在主义作家加缪甚至称赞她的微笑是当代的蒙娜丽莎。她引起人们的谈论、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同时提醒人们生命与死亡的真实性。

她的影响力远不限于法国,德国和俄罗斯的年轻姑娘都试图复制她那柔软的面容。她就是那个时代的It Girl(形容迷人性感、富有活力,对流行文化起到革命性影响的人),启发了整个西方世界的文学和艺术作品。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在1934年为这个神秘少女写了一首诗,名为“塞纳河畔的无名少女”:

“对世界毫无眷恋,

急着落幕人生。

我看着这个白色的面具,

你那毫无生气的面容。”


不过讽刺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心脏复苏模型是根据她的容貌制作而成的。挪威的玩具制造商Asmund和奥匈-捷克的医师Peter Safar以她为原型制作了他们的“救援安妮”玩偶,用以协助心脏复苏训练;并且这个玩偶沿用至今。也就是说,塞纳河畔的无名少女现在是史上“被亲吻次数最多的脸蛋”了。

a677.jpg

总而言之,一名少女在塞纳河投河自尽。当她被人拉上岸后,她那迷人的面容自此成为了生命脆弱的提醒。她恐怕自己都不知道,她会在死后获得永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4 01:48 AM , Processed in 0.04845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