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85|回复: 3

[军事] 《武器的秘密》第38期:独步天下铁掌水上漂:揭秘中国05两栖装甲车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14 10: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在美国的EFV下马后,研制目标可谓世人皆知的它们,是21世纪全球唯一全新研制的履带式两栖装甲车族;它们也是新世纪以来国产战车“下饺子”当中下得最多最快的那一锅。本期《武器的秘密》为您讲述全世界最先进的05系列两栖装甲车族的故事。




2.jpg
由于台湾这个锁在第一岛链要害位置的敌占大型岛屿的存在,人民解放军装备发展几乎都有着对台作战的要求,可以说陆海空三军乃至第二炮兵的“科技树”一定程度上都被攻台作战这个大目标牵引着。而抢滩登陆作战的主力——从63式水陆坦克开始发展的两栖装甲车族就是其中的一例。




3.jpg
63式基本型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曾有少量使用,但当时其防御性能就饱受诟病(被14.5mm高射机枪轻易打穿)。90年代对台军事斗争再度紧张,现有63式的三大性能均无法满足高强度登陆战要求,于是通过加装105mm坦克炮等临时手段,诞生了63海改,但经过测试后认为仍不具备实用价值。




4.jpg
1996年的台海危机促使我军需要一种火力更强速度更快的冲滩尖刀。90年代中期紧急研制并于1997年春天设计定型的63A式水陆坦克是第一步,在63式水陆坦克的底盘上加装了配套简易稳像火控系统的低后坐力105mm坦克炮炮塔,并使用了580马力发动机和新型喷水动力装置,总体性能有所提高。




5.jpg
63A(包括改进型63A-1)生产了不到500辆,装备十多个坦克营。其局限性仍很明显(比如水上速度指标15km/h,部队使用中往往只能达到12左右)而且内部渗漏问题也没解决。所以早在2000年63A-1坦克还在交付部队的时候,全面取代63式+77式车族的新一代两栖装甲车族的研制早已迅速展开。




6.jpg
由于要替换两大车型,因此新型两栖战车的底盘使用了通用性更好的动力前置方案,这样也便于使用马力更大的发动机。图为ZTD05两栖装甲突击车的结构略图。前面的这个大型滑板在试车中曾出现过被炮口冲击波破坏的问题,后来改进结构和材料后不仅解决了问题,还减轻了滑板重量。




7.jpg
左上为ZBD05样车试车阶段照片,后滑板放下后可以充当人员跳板。从右上和重量是其两倍的99式坦克的对比可以看出,05为了追求浮渡能力体积势必很大,防护不可能太重,“薄皮大馅”在所难免。但和之前的77式(63式水陆坦克底盘改人员输送型)和86海改相比,ZBD05已经很不错了。




8.jpg
不过瞄准打赢目标的部队对其首要指标就是一个“快”字,笨拙的63A在台军残存火力点面前的浮渡时间实在太长,而且速度慢也会导致被潮水推着推着就跑偏了,无法按照预案抢滩。为此军队要求,新型两栖装甲车水上速度需要提高一倍以上,也就是至少要到30km/h,同时防护性能还要加强。




9.jpg
当时美国研制中的“远征突击车”EFV通过复杂的将履带收入车体内等技术措施才实现了46km/h的水上速度,虽然我们要求没那么变态(张紧履带就行),但05的车体也必须放弃排水构型而改用滑水构型。为此05增装了首尾冲浪板,这样使车体速度超过25km/h之后产生滑行效应,进一步减阻。




10.jpg
外形的减阻是实现高速的基本条件,但也必然需要更强的动力。为此05系列的发动机采用双工况设计,水上推进时不使用变速箱,两级顺序涡轮增压系统同时工作(使用海水换热器散热),发动机直接驱动喷水装置,此时输出功率将达到1600马力(不需要大扭矩),能够达到30km/h以上的速度。
 楼主| 发表于 2015-5-14 10: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登陆后涡轮增压关掉(没法冷却了)发动机与喷水装置断开,改接CH400综合液力传动变速箱,此时由于要驱动主动轮前进,扭矩要求变大,最大输出功率减为600马力。不过对于战斗全重25吨左右的05系列来说,即使披挂了附加装甲,24马力/吨的单位功率仍能保持足够的机动性在滩头上运动。




12.jpg
05式是我军装备的第一种使用全铝合金装甲的战车,这是庞大的车体和重量指标的矛盾所致,而使用全铝合金装甲可以减重1吨以上。和很多人的印象不同,铝合金装甲虽然看似脆弱且成本更高,但用在轻型装甲车辆防护时有其独到效果。美军的M113和M2等装甲车辆都大量使用了铝合金装甲。




13.jpg
铝合金车体的焊接除了工艺不好掌握之外,还有焊接后易导致车体变形的问题。解决办法是将车体静置半年左右,使材料内的应力慢慢释放,然后才能开始机加工,这一特点使得05式的生产组织和之前的装甲车辆型号区别明显。另外在难以焊接的地方还会产生裂缝,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14.jpg
05式在防御指标上具备正面抵抗小口径机炮射击的能力(前滑板也能当附加间隙装甲用),侧面可以抵抗中远距离12.7mm高射机枪的射击。由于在海上行驶时暴露面积很小,对降低敌直瞄火力命中率有帮助。但上陆之后由于05的体积过大,如果仅凭裸车的防护水平,其生存性能仍然不容乐观。




15.jpg
这就需要增加附加装甲,但05毕竟需要在水上跑,那也必须遵循阿基米德原理这个基本法。05采用了在车首滑板和装甲之间,以及在空心负重轮内部填充泡沫塑料的方式来尽量提升储备浮力。这样战时加装轻型附加装甲之后,它不会像同样加装附加装甲的63A-1那样过多降低水上行驶的安全性。




16.jpg
强调火力的05车族可以说是“进攻是最好的防御”思想的典范。ZTD05型(ZTD代表装甲-突击-履带式)突击车(其实就是水陆坦克)和ZBD05型(ZBD代表装甲-步战-履带式)步战主要区别就是炮塔不同。在陆军两栖机械化步兵师下属的两栖装甲步兵团和两栖装甲团中,两种车型都会混编搭配。




17.jpg
ZTD05的105mm炮以及其焊接炮塔看似和63A的差不多,但仔细观察可见其使用了上反式稳像火控系统,技术上已经和96A型坦克相当;在2014年俄罗斯坦克大赛中,96A坦克在移动射击环节的表现已证明其优异性能。05式突击炮在海上进行动对动(乃至夜间)射击时具备很高的首发命中率。




18.jpg
该炮使用穿甲弹时,2000米穿深达600mm,足以击毁台军所有现役坦克装甲车辆。即使有外国势力介入,车载的105mm炮射导弹也能在远距离摧毁类似日本10式坦克这类目标。而为了打击台湾岛上的大大小小工事,05式突击车还专门配发了新型混凝土攻坚弹,可以打穿两米多厚的混凝土工事。




19.jpg
ZBD05的30机炮炮塔除了有并列机枪之外,两边还有2枚红箭-73D反坦克导弹。需要注意的是,05式车族的两种炮塔虽然看起来和09式轮式装甲车族的炮塔差不多,但由于研发年代较早加上作战需求不同,05系列的火控系统软件相对简单,另外比09多了一套视频采集设备以便水上行驶时的观测。




20.jpg
另外作为配套的指挥和后勤保障车辆,05系列还有两栖装甲指挥车和两栖装甲抢修车等特殊改型(后者的图不太常见)。而和05式两栖装甲车族配套的压制火力则是在07式的基础上增加浮箱等设备的07B型122mm两栖自行榴弹炮(下),它们共同组成了我军新一代两栖机械化部队的装备核心。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14 10: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21.jpg
总体说来05式设计十分成功,研制部门在较短的研制周期内利用当时最新技术,完全实现了部队要求的技战术指标;厂家也能做到高质量大批量生产(掌握了包括铝合金车体焊接工艺的一系列先机技术)。它使得两栖机械化部队泛水冲滩时间缩短一半以上,具备极高的战术乃至战役价值。




22.jpg
2014年,委内瑞拉也随VN1型轮式步兵战车(左上,09式轮式步战的出口型)进口了一批05式的出口型(ZTD05称为VN16,ZBD05称为VN18),装备其陆军两栖机械化部队。可见虽然05系列是针对我军特殊需求专门研制的,但其性能也能满足外军的需要。左下角为VN16/18的驾驶室。




23.jpg
自59系列坦克和63系列装甲车这两种产量好几千的型号之后,后来的国产装甲车辆一般只会安排一条生产线。但由于部队对05系列的性能非常满意,陆军和海军的需求量都极大,而且时间上也非常紧迫,为此厂家非常罕见地设置了两条总装生产线,以保证能够按时向部队交付多个型号的战车。




24.jpg
在05系列大批服役的同时,63A也以极快的速度全面退出一线部队,它可能是我军装甲兵历史上全面装备型号中退役速度最快的一个。短短数年时间近千辆05车族就几乎完成了对老式车辆的全面换装。在今天的演习中,我们已经很难找到几辆63A或者是77式了,对台尖刀的换装速度就是这么快。




25.jpg
由于研制时就明确要求能够使用中国海军现有和未来所有的车辆投送载具运输,所以05系列也几乎什么登陆舰都能上。当然,最常见的还是从072系列大型坦克登陆舰的大开口中鱼贯而出;从071的坞舱里开出来也行,后者的车辆甲板也能运输一定数量的05式,726型气垫登陆艇还可以运2辆05。




26.jpg
今年是05系列设计定型10周年。虽然至今它们还没有经历过战火的考验,但如果未来统一战争打响,它们必将冲锋在第一线,让“国军”见识什么是背水攻坚势不可挡;而在广袤的南海岛礁上,05系列同样也有用武之地,只等机会到来。本期《武器的秘密》就到这里,明天《出鞘》我们再见!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4 01: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7 10:29 AM , Processed in 0.03514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