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9|回复: 0

[杂谈] 乱室佳人:影视暴力被罪犯学去了怎么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22 11: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乱室佳人:影视暴力被罪犯学去了怎么办? 

 2016-03-20 乱室佳人 大家



摘要ID:ipress  

暴力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影视暴力是人性的反映而非源头。在悲剧面前,单方面的谴责影视暴力是没用的。


作为一个多年被迫害妄想症深度患者,每次看推理小说我都会在心底默默担心:你们想出的犯罪手法这么妙,万一被罪犯学去了可怎么办。在真实生活中,也真的有人出手复制文学影视作品或历史上真实的谋杀案,这种行为在犯罪学上称为模仿犯罪,是心理学和犯罪学研究中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

最初对于此类案件的认识,认为媒体和文学影视作品是这类犯罪行为的始作俑者,因为它们为罪犯们提供了灵感。上个世纪初出现的大量模仿开膛手杰克案件的出现,令犯罪学家们认为媒体大规模的报道严重地影响了罪犯们的行为,是造成此类模仿案件的罪魁祸首。而随着媒体的飞速发展,媒体的影响已不再局限于对真实案件的报道,暴力电影和电子游戏也越来越多的成了被罪犯们模仿的对象

1994年上映的美国电影《天生杀人狂》可谓是史上最受模仿罪犯欢迎的电影。这部电影改编自50年代美国的一对亡命鸳鸯连环杀人的真实事件。电影中的男女主人公阴郁疯狂,大开杀戒。这部暴力扭曲的公路电影在美国引发了一个模仿犯罪的狂潮,目前已确定的有十多起案件与其有关。与这部电影有关的案件,反映了社会对模仿犯罪理解的深入过程,令社会开始重新反思对模仿犯罪的认识,也促进了犯罪心理学理论的不断完善。以下是这一系列模仿案件中影响最大的几个,我们来一起看一看这些案件如何启发人们对犯罪心理学的思考。


电影《天生杀人狂》剧照


官司缠身的电影公司

其中最出名的一个案件发生于电影上映半年后。1995年的三月,来自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的十九岁的莎拉·埃莫森和她十八岁的男友本杰明·达鲁斯,一起在家里观看了《天生杀人狂》。两天后,他们就收拾行装带着一把手枪开车出门了。他们在密西西比州杀害了一名纺织厂老板,又在路易斯安那州向一名便利店员帕斯蒂·拜尔斯开枪。拜尔斯大难不死,却从此全身瘫痪。

她在当年向法院对这对凶手提起诉讼,并在第二年追加电影导演奥利佛·斯通和时代华纳电影公司为被告,认为他们提供的“产品”无法通过安全性审查,因为他们明知该电影可能引起观众模仿片中的行为却仍将其推向市场。1997年7月,法庭认为导演和电影公司受到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保护(主要内容是保护言论自由)为理由驳回了上诉。但拜尔斯不服立即提起了上诉。到了1998年5月,路易斯安那州上诉法院推翻了前一个判决结果,认为电影公司对此负有责任。但最后法官还是撤消了此案,理由为没有证据能证明导演和时代华纳公司有引起犯罪的意图。

1997年12月,肯塔基州的一名14岁少年迈克尔·卡尔尼奥带着两把来福枪,和一把手枪去了学校。当他到达学校时,他就把耳机塞进耳朵,对着晨祷的学生们开了枪,造成三名同学死亡,五名受伤。他结束射击后,平静地放下枪向校长投降。卡尔尼奥被指控涉嫌谋杀和谋杀未遂,被判三个死刑和150年有期徒刑。被告提出上诉后又改判为无期徒刑并禁止保释。在1999年4月,死者父母的律师将包括华纳电影公司在内的八家公司告上法庭并索要三千三百万美元的赔偿。认为电影《天生杀人狂》和《篮球日记》以及电子游戏《毁灭战士》和《格斗之王》鼓励了卡尔尼奥的暴行,特别是游戏《毁灭战士》为他提供了相关的射击练习。但终以失败告终。

此类电影导演和公司被告上法庭的事件,是典型的社会将模仿犯罪归咎于媒体的反应。这说明当时的大众观点仍然倾向于认为模仿罪犯们的行为是完全由于受到了不良媒体内容的教唆。而法院的最终判决却无一例外的认为媒体对此类行为并无责任,罪犯应负全责。不久之后发生的一起惊人的校园屠杀事件以及对罪犯的心理调查再次引起了全社会对模仿犯罪行为的理性思考。


心理问题受关注

1999年4月,科罗拉多州哥伦拜恩中学的学生埃里克·哈里斯和迪兰·克莱伯德带着枪支和炸药来到学校,杀死了学校中的12名学生和一名老师。这次大屠杀以两名凶手双双自杀而结束。这起事件被视为美国历史上最血腥的校园枪击事件之一。

由于哈里斯和克莱伯德都有用日记和录像来记录自己生活的习惯,这些记录为调查他们的犯罪动机和窥探其犯罪心理提供了珍贵的材料。后来证实他们都是《天生杀人狂》的影痴。

在真正实施屠杀之前,他们已经开始使用电影英文名的首字母缩写NBK作为自己大屠杀的行动代号了。哈里斯和克莱伯德都在自己的日记中流露出十分严重的反社会和厌世情绪。哈里斯将大屠杀当日称为“杀人狂的圣日”,克莱伯德也写道“我被困在了人性中,也许进行杀人狂屠杀能够将我解救出来。在一盘在克莱伯德家中找到的一盘录音带中,两名凶手自豪地讨论好莱坞将如何以他们的故事为蓝本拍摄电影,并为电影应该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还是昆汀·塔伦蒂诺(著名暴力电影导演,《天生杀人狂》的编剧)来指导而大肆争执。


埃里克·哈里斯和迪兰·克莱伯德和他们的日记


在2004年,哥伦拜恩高中惨案真的被拍成了纪录片,名为《零点时刻》,两名少年凶犯分别由本·约翰逊和乔什·杨扮演。导演格斯·范·桑特的著名的描写校园暴力的电影《大象》中,也有不少细节借鉴了此次事件。


这次事件背后的动机多年来一直是调查人员和公众的讨论焦点,因为哈里斯和克莱伯德的日记中未曾对此进行清楚地说明。公众对于二人的动机最普遍的猜测是他们在学校受到棒球体育生和校园恶霸们长达四年的欺凌

哈里斯在日记中两次愤怒地说所有人都在嘲笑他,有时甚至当着他的面,他会进行报复的。学校保存的录像中清楚地记录下了学校中的体育生用手肘撞他们,将摄像机从克莱伯德的手上打落的画面。学校的其他同学也证实他们是受欺凌的对象,甚至提及有人将一个装满了粪便的帽子扣在了他们头上。

也许是这些长期校园暴力造成了他们失常的情绪,并最终发展为心理疾病。精神病学家将哈里斯诊断为精神病,而克莱伯德患有狂躁抑郁症。著名犯罪心理学家罗伯特·哈尔医生罗列了一系列青少年精神问题,包括无原因的说谎,缺乏悔恨和内疚感,冷漠,藐视权威,无视谴责和惩罚,小偷小摸,侵略性行为,旷课,残害动物,滥交,毁坏他人物品和纵火。哈里斯除了残害动物以外表现出了所有上述特点。而克莱伯德则有严重的抑郁倾向,他在日记中将自己描述为“悲哀之神”,并认为自己的生活是“史上最痛苦的存在”。

这一系列的血腥模仿案件在美国社会中引发了对枪械政策的讨论,也开始对校园中常见的欺凌,和青少年边缘人以及抑郁情绪的关注。两名罪犯留下的日记令社会意识到,他们的反社会倾向早已有之,对电影桥段的模仿只是形式,他们扭曲的人格才是犯罪的根源。而扭曲的人格则源于在现实生活中被排斥,长期的心理压抑和报复心理。毕竟,即使是暴力电影,也只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其目的也并非教唆别人犯罪。

另外,模仿犯罪有时也是中二病的极端情况。此类案件的罪犯均为三十岁以下,绝大部分是十几岁的少年。一些模仿《天生杀人狂》犯罪的嫌疑人在被警方审讯时称“我想要像天生杀人狂那样出名”,或引述其中的台词。

事实上,他们以此作为辩解,通常是因为他们自己也无法解释自己的极端行为。这种暴力行为与青少年人以自我为中心,渴望关注,寻找自身价值的特殊心理有关。他们通常孤僻,内向,不爱与人交流,无法融入同龄人的群体,希望被崇拜却不得其法。缺少社会认同感,却无意在电影中的华丽残忍的暴力行径和男女主角变态扭曲的极端英雄主义中找到了归属感,于是上瘾一般的一遍又一遍观看暴力电影,被催眠般地认为自己的生命也应该干一票大的,才能解放自己。和其他暴力形式一样,模仿犯罪只是发泄不满情绪的方式的一种,即使没有暴力电影,不满情绪也总会找到其他的出口。

暴力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影视暴力是人性的反映而非源头。在悲剧面前,单方面的谴责影视暴力是没用的。影视暴力本身和与之相关的极端事件都是社会问题的间接反映。最后,我要说那句大空话和大实话,为每个人给予更多的关爱,更多的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才是解决暴力的根本手段。


作者:乱室佳人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博士,古生物学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5-12 05:45 PM , Processed in 0.08971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