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60|回复: 0

[酱汁] 福桃 | 为什么我们不敢买中国酱油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4 10: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福桃 | 为什么我们不敢买中国酱油了? 

2017-01-04 打酱油的 福桃

除了盐,酱油大约是中国人消耗量最大的调味品。


所以,我们也诞生了以酱油为主题的问候语:


我是来打酱油的。

你的孩子会打酱油了吗?


可是,这几年,关于中国酱油的负面报道实在层出不穷,该买什么酱油这件事,中国人已经不知道了。




不知道是不是受到这些负面消息的影响,中国的酱油消耗年均使用量远远低于日本。


日本人为什么比中国人还爱吃酱油?除了日本饮食本身比较清淡,需要酱油调味,更重要的原因是:


日本有好酱油。


为了找到日本酱油好吃的秘密,我曾经在2016年去了一趟福井,探访一瓶古老酱油的源头。



photo@rassic


福井县大野市下了入冬以来最大的一场雪。


在没有暖气的屋子里,即使穿了厚厚的棉大衣,还是能感到寒冷从毛孔中钻进来,呵出来的气立刻凝结在空中,像一团阴郁的云。


因为冷,我们都跺着脚皱着眉,只有野村先生喜上眉梢。


对他来说,这样的天气,最适合曲菌的发酵,“明年的酱油一定好吃。”

 

要弄清楚一瓶酱油好吃的秘密,首先应该看看酱油是怎么酿成的。



以上就是简单的酿造过程示意图,但看起来虽简单,实际上却是复杂多变。


野村酱油的产量并不算大,但也不需要那么多的产量——因为仅仅供应本地,已经供不应求。在与野村先生的交谈中,我们发现每一个环节都藏着酱油之所以好吃的秘密。


原料

酱油的原材很简单,就是榨取了大豆油后的豆渣和炒焙后的小麦,大豆中含有20%的脂肪,发酵后生成脂肪酸和脂肪酸酯,使酱油风味浓郁。


日本酱油的酿造方法最早是从中国传入的,在原料选取上,也遵循中国的传统做法,即豆渣和小麦。上世纪五十年代,日本物资紧缺,曾经有很多酱油厂都用不起小麦,用麸皮代替,“这样做出来的淀粉含量太少,酱油的色泽也偏淡,味道会差很多。那时候,祖父几乎是苦熬着,让全家人饿着肚子,把麦子省出来做酱油。”



photo@treep.jp


日本酱油厂用麸皮取代小麦的岁月非常短暂,但从1958年开始,中国的酱油酿造业为了节约成本,多半都采用小麦麸皮按照比例进行混合。麸皮的脂肪远比不上大豆,再加上淀粉不足,水解生成的葡萄糖、醇类、酯类等也少得可怜,所以酿出的酱油风味单薄。


制曲

制曲的目的是在酱油原料上繁殖出高质量的米曲霉菌,这决定了酱油的鲜味。制曲有两个关键点,一是湿度,二是温度。


种曲有多复杂,酱油的口感就有多丰富。1904年,日本就从天然曲中分离出了优良菌株,将多种优良菌株混合而成“复菌”种曲,它们各显神通,为酱油带来了多种风味。而中国现如今最常用的还是单菌种曲,不可避免地存在无法弥补的不足。


早在1895年,日本规模最大的酱油厂龟甲万就已经有了自己的酱油研究所。通过研究,人们发现,曲层厚度越厚,酱油的味道越鲜美。目前,中国酱油厂因为制曲设备的局限,曲层厚度一般不超过30厘米,日本大型酱油厂则通过机器把预设温度和湿度的风加入到曲层中,使曲料的温湿度与预定的温湿度相同,曲层厚度便可以达到50厘米。


野村家也配备了这样的先进机器,但野村先生还是强调,“关键还是天气,因为冬天会让曲的蛋白酶更有活力。”野村家采用的是三天曲,制曲时间大约为40—50小时。


发酵

发酵是生物转化过程。米曲霉分泌的多种酶在适温中分解成氨基酸、葡萄糖等,微生物也进行生长繁殖,从而产生代谢物,增强酱油口感。


制曲完成后,加入一定比例的盐水,便可以入酱池发酵。


野村家有六个大型酱池,在这里,豆酱要静静地呆上一年时间。这个时间,即使在日本酱油界也非常少见。“很多酱油厂宣称自己获得了新技术,三个月就完成发酵。我也试过半年发酵的,一尝就知道,那不是我的酱油。”


photo@hotel-seifukan


其实,中国传统的酱油酿造讲究“春曲夏酱秋油”,发酵也要放足一年,因为各种酶都有自己的催化适宜温度,只有经历各个温度,发酵才能完整进行。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进一步增加酱油产量,改为了低盐固态发酵法。因为整个发酵过程都在40-50℃的环境中进行,适温较低的酶系容易失活,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再加上发酵时间短,不能产生丰富的代谢物,所以如此酿造的酱油较之传统方法酿造的酱油来说,口感不佳。


压榨

压榨即是从酱渣中取出酱油的方式,方式不同也影响了酱油的品质。


中国的酱油市场里,经常会出现“头抽”、“二抽”的字样。所谓头抽,是在豆酱发酵好后,抽出的酱油。往酱渣中加入盐水,再发酵几天,抽出来,是为二抽,然后再加盐水,发酵几天,抽出来,是为三抽。


野村家的酱油没有头抽二抽之分,因为他们家用传统压榨法提取酱油。平展纱布,浇上发酵好的酱,四角包起,然后再平展一块纱布,重复做法。把包着豆酱的纱布一层层垒好,然后用笨重的铁板压榨,一瞬间,空气里溢出浓郁的酱香,我笑了,野村先生看着我,得意地说:“这就是我们家的酱油,可以让人微笑。”


标准

现在一般用含氮量作为酱油等级的评判标准,含氮量越高则说明氨基酸含量越高,酱油就更鲜。


中国市场上常见的酱油等级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评判的标准主要从发酵工艺、主要原料和辅料、感官特性以及理化标准这几方面来考量。由于后期添加了不同的食品添加剂,酱油又衍生出了老抽(生抽中加入焦糖)及其他调味酱油。


日本市场上最常规的判定标准是JAS,即Japanese Agricultural Standard,这是日本农林规格制定的酱油规格。JAS对于酱油品质评价的方法主要是基于含氮量,把酱油分为了五个种类(浓口酱油、淡口酱油、溜酱油、再发酵酱油和白酱油)、三个等级(特级、上级、标准)和三种生产方式(纯酿造法、新式酿造法及氨基酸混合法)。


photo@higashimaru


photo@s-shoyu


photo@s-shoyu


每个种类不同等级,含氮量也不相同。以浓口酱油为例,标准等级的含氮量为1.2%以上,上级酱油含氮量为1.35%以上,特级酱油为1.5%以上。当然,如果你在日本看到酱油被标上“特选”标志,说明它的含氮量已经达到特级酱油的1.1倍。日本的美食家们并不满足于按照化学家的方式来评价酱油,更多的米其林餐厅,喜欢选用诸如野村酱油这样的小品牌——越前地区的好几家著名料亭,尤其是以越前蟹为主题的餐厅都是野村酱油的客户。据说,“寿司之神”小野二郎,就不迷信“特上龟万甲”,而更爱小厂牌的“直源酱油”。



photo@sushi-shouyu


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变化,市面上淡口酱油的销量渐渐超过了浓口酱油。野村家的酱油盐分也在调整,然而幅度却缓慢得惊人:“8岁时,我家的酱油盐度是20%,现在我42岁了,盐度减少到了16%。”对于此,野村显得非常执着:“也许减少盐分对健康有好处吧!可我的街坊们会觉得,还是味道最重要!”


野村先生打算在冬季的酿造季过后,对工厂进行整修,为的是接待越来越多来学习传统酱油酿造法的人。在全福井地区28家酱油酿造厂中,只有2家还在坚持着这种最古老的酱油酿造法,野村是其中的一家。我疑惑地问他:“把方法告诉别人,不害怕生意受到影响吗?”野村先生笑了:“秘诀可带不走!”


“秘诀是什么?”


“是这作坊里传了6代,有140年历史的微生物先生啊,它才是酱油好吃的秘密!”



作者 | 李舒

插画 | 沉清

本文首发于《悦食Epicure》2015年3月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5-3 02:29 PM , Processed in 0.06745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